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银行业国际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贺力平    发布:2005-12-16    阅读:2441次   
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就银行业国际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做一点汇报,我非常恐惧,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专家,都是在这个领域里比我要强得多的专家,我是觉得他们因为有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在研究,所以暂时忽略掉这个,我不怕冒昧的做一点汇报,希望引起批判。

五个判断:第一国际性大银行的基本业绩趋势和特点。这里面的第一点是国际银行业总体趋势的改善,这一点最近的报刊已经说得比较多,我们看业界的改善是指从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一直到我们最近的几年,这儿有一张图,这个图是根据财富五百大企业其中所说的银行,它有两个统计口径,在这之前叫做“Banks”,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都是五十多家,在94年的时候,银行的储蓄资本回报率只有5.25%,可是在2004年的时候到了11.5%,有一倍的提高,这个提高是非常显著的,在94年的时候,那时候很多日本银行已经出现了亏损,那5.25就代表了全球大银行机构一个比较低的收益标准,2004年54个大银行这里面也有若干银行它的业绩是很低很低的,在统计报表财富五百大那里面,但是全球平均是11.5%,那是很高的,这个背景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因为从九十年代到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几年,这中间刚好是国际金融界发生众多冲击性的事件,而这些事件不仅影响那些发生危机的国家,而且也影响到很多欧美、日本的大银行机构,为什么还能改善呢?业绩的改善这里面有很多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要归结于这些银行机构形成了一种氛围,就是要加强对于风险的控制,这对于七八十年代很多欧洲和北美的银行遭受巨大的危机,所以九十年代好象金融危机比八十年代更加频繁了,但是这些大型银行机构总体的业绩还上升了,这表明是一个进步,是控制风险能力提升的一个结果。它里面还包含其他,我们说国际金融界,还有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都作出了努力的结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然后我想顺便说一下,我们谈银行的特点时我们实际上会发现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其他的企业机构相比较,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的股权资本回报率是较高的,图上所示红色的是资产利润率,也是财富五百大银行的统计数字,0.51%的资产回报率,那是极低的,但是它的股权回报率是11.5%,对比全球平均五百大企业资产回报率是1.37%,股权资本的回报率是12.08%,这说明什么呢?大家可以看到,相对于资产回报率来讲,银行的股权资本回报率要高得多,因为商业银行是负债金融机构,所谓杠杆机构,大量借别人的钱来充实自己,得到回报,所以它的资产盈利率是很低的,但是它的股权资本回报率是很高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超过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呢?用我们的图来看,现在的银行业也是一个竞争的银行业,因为你有较高的股权资本回报率就吸引了很多资金进入这个领域,这也是最近一二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变化。实际上也不是最近一二十年,在列宁写《帝国主义论》就已经开始了,就意识到银行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这个过程现在还在发生,但是不管怎么样,因为我们现在的统计数字里面还包含了很多所谓不正常的一些情况,如果你去掉的话你还会发现商业银行的股权资本回报率要高于非银行,或者说非金融机构,这一点通常是能够成立的,我觉得这是银行业的一个特点,我们在讨论银行业,包括我们现在在谈话引进
外资股权的时候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都是跟这个银行一般的情况有关的。

第二我认为一个重大的趋势可以概括起来,现在各国的银行市场是呈现了开放的趋势,这里有一张表,大概有二十来个国家按照
外资银行占全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做的一个百分比,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的排表是没有规则的,只有一个规则是国名,阿根廷开头,最后是USA,它在最后,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这里面有高有低,所以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概括,发展中国家有高开放者也有低开放者,发达国家有高度开放者,也有低开放者,发达国家里面哪两个是低开放者呢?一看这个表就知道,一个是加拿大,一个是荷兰。荷兰是一个小国,千万人口,但是它是欧洲历史上银行业最发达的,除了威尼斯之外,银行业并不是靠特别的保护措施,因为它就是欧洲的金融中心。加拿大,加拿大的银行业为什么外资银行进入比重很低呢?是因为加拿大银行的构成跟荷兰有相似之处,几大银行早早就发展起来了,而且他们国际化程度很高,外资机构,包括美国的银行机构进入加拿大就少,而且特别明显的是,加拿大的银行在美国远远多于美国在加拿大的银行,顺便说,比如说在联合王国,在英国里面也是,在英格兰的苏格兰银行远远多于在苏格兰的英格兰银行。并不是说双方谁对谁不开放的问题,是一种自然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有些地区的银行有特别向外扩张的倾向。发展中国家里也有一些低的,比如说印度,印度还是很低,但是印度也有7%,中国按照这个指标来衡量大概是在2%左右,但印度也在进行开放,比如在印度你也可以看见渣打银行在那里的发展。

从开放的方式上说,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一个是允许
外资建立银行,前不久人民银行要求瑞典的银行来做报告,最近来自挪威的一家大型零售银行在本国开设试点,是全瑞典最快面向公众的一个银行,占了全瑞典零售银行业务的10%,这个事情只发生在过去的五年当中,看上去完全像瑞典的一家银行一样。第二点,允许外资银行参股本国银行,还有一种就是合资银行的方式,前两种方式通常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从银行业开放比较活跃的地区来讲,一个是北美,美国也是很不平衡的,主要局限在几个州,比如纽约州,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和中部的伊利诺州,伊利诺州据说30%的银行是由日本和加拿大银行所控制,纽约州也有比例至少是25%以上。

在欧洲又分为几个地区,大家看得比较清楚的,就是最近这些年发生最大变化的一个是欧元区内部有很多银行的跨国并购,比如德意志银行去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而西班牙的银行也要去意大利等等,还有就是东欧的几个国家
外资银行的比重都超过了50%,这个事情也是发生在最近七八年左右的时间。在欧洲境内可以说使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发生非常突出。当然拉丁美洲从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现在他们外资银行的比重非常高,但是变化从速度上说相对快的也是东亚地区,九十年代后半期以后,不完全跟金融危机有关,当然跟金融危机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在韩国、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外资银行的进入是相当多的。日本、韩国现在外资银行的份额都是在6%以上,不用说我们的香港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包括新加坡,从来就是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的地方,这是世界上几个比较突出的。

我觉得纵观这些情况,可以说银行业的开放,或者说本土银行和
外资银行共同进行,这是国际上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当然不是说对外资银行没有限制,有限制,我们说美国合纵国有针对外资银行的立法,但是顺便说一下,在这之前,大家知道合纵国因为是分州的,实际上本州的银行是不能到外州去的,本国的银行受到限制,但是外资银行可以到这个州,也可以到那个州,外资银行反而有超越本土银行的一个便利,所以在1978年,它通过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资银行的立法,确认国民待遇,所谓确认国民待遇实际上就是给本国银行的跨州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资金还有限制,同时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也确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1991年通过的外资银行进入法,在美国有大量的外资银行,包括曾经出现过的PCCI倒闭,就发现那些来自所谓的第三世界银行,它可能要利用我们监管上的漏洞做一个出来,如果你的银行要到我这儿来,那么银行来源国也要允许美资银行去那儿,有这么一个对等原则。联合王国就是英国,按照我们前面的统计表,英国的外资银行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50%,英国银行业是非常非常发达的,怎么还有那么多外资银行呢?实际上它是相对比较开放,因为它作为一个所谓的传统的金融中心,大量的国际银行尤其美资银行去了,但是英国也有对外资银行的限制,不是从法律上的,在国际银行中说,伦敦股票交易所已经抱着FTSE100的指数,如果这个股票指数是蓝筹股的表现,但是它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如果银行进入FTSE100,那么本国的机构投资者就立即会抛售股票,使股价低了以后失去进入100,或者在100当中停留的资格,所以通常外资不便控股100的企业。实际上在德意志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合国他们公众的银行是公众股和专门独立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这些对外资进入形成了并购的障碍。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想简单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国际银行和本土银行,大银行和小银行之间的相对优势。一般来说,国际银行大银行在综合业务上有优势,在投资服务上有优势,在国际清算、支付服务上有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有优势,主要是从大多数情况来看,大型银行是做到了股权的多样化,最近二十年来在股权多样化的情况下又进一步产生了所谓利益相关者这个观点,又产生了社会责任这个观点,同时还有对大型银行、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在金融体系当中重要性的一种特殊的理解。正是基于这些观点,大型银行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有相当一些优势,我们不用展开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本土银行一般我们说中小银行就没有优势,他们也有很多优势,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本土经营的网络,支付体系的网络,本土的客户资源,国民存款保险网和本土文化,国民存款保险网指在事业上还有相当一些国家本国的存款保险体系只适用于本国银行不适用于
外资银行,大家会觉得这很一般,但是我另外觉得,在决定哪一类银行有相对多的优势的时候还有这么几个因素考虑到。个人财富的增长,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高,他可能对大型银行、国际化银行的需求会增加,人口的流动性也会增加对银行规模和银行国际化程度的增加,如果我们老在一个小镇上生活,我们用当地的信用社和钱庄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去银行,但如果我们要在城市之间,要搬家或者做别的,就可能对分行有很多的要求,从企业一面来看,企业的规模它对银行的需求也有影响,企业规模大了,它相应要求银行提供的服务也要多样化,尤其当企业进行国际化活动的时候,它也希望为之服务的银行是有国际网络的。我觉得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在经济生活当中影响到对大中小因以及国际化银行需求的变化。

第四,中国需要开放银行市场,这四个方面对我来讲我觉得是比较明显的,
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外贸发展和引进外资,能够促进国内银行股权多样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我认为第二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第三点,能够促进国内银行市场的多样化和深度发展。第四,能够促进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没有外资银行的参与,是不可设想的。

第五,但是我们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我认为是当前在讨论当中相对比较忽略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一些讨论,我个人感觉,它把人的注意力影响到另外一个方向,而把我们现实面临的比较迫切的一些事情相对忽略了,我觉得现在我们发展完善国内的支付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怎么来保护、巩固我们的民族银行业?我们离不开我们的支付体系,这是重要的。第二,我们是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的本土金融企业的发展,防止出现一边倒的倾向,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的银行业已经进行了调整,但是我们看这个调整往往是发生在现有的银行里,这种调整可以说是积极的,但是它也留下一些问题,比如我们说一些边缘性的,农村地区、小城镇地区,以及在城市当中一些面向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个人、经营者他们所需要的银行服务,这方面我们可能相对的忽略,而且这种忽略还会对我们未来
经济发展的活力带来影响,这是我们的政策界应该更加注意的。同时,第三我们要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当前关于银行业改革又忽略了国内资本市场,05年中国的股权市场几乎停止,这对我们银行业的改革实际上带来了影响,可是我们忽略掉了这个问题。第四,我们要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这点很重要。第五,要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好,我觉得我都表达完了,谢谢。


贺力平,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