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明年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利,但目前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今年以后,中国经济就进入到正常利润的时代,大量企业将告别高利润。”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告了新的经济环境的开端。
2005年,企业利润的下降已经成为乐观的经济增速下最大的阴影,让建材等下游行业的企业叫苦不迭,也被很多学者看作是经济趋冷的起点。但姚景源表示这是一种正常的趋势,“市场经济本身就会导致利润平均化,这是很自然的过程”。姚景源的解释依据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道理—供给增加到超过需求,自然使价格下降,并导致利润减少。
2005年前三季度GDP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亿元,增长8.1%。本轮宏观调控所针对的投资增长过快问题,继续得到抑制,前三季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较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逐季放缓,前三季仅增长2.0%,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出口猛增而进口放缓,使前三季净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83亿美元;前三季工业企业利润虽增长20%,但同比回落了约20个百分点。这些看上去冷热不均的数字,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宏观经济中供给的力量不断增强,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了。
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预计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与紧缩,物价运行在平稳的区间,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产能集中释放将使生产过剩问题显现,并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内外部因素导致出口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价格总水平不断走低所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等。这些因素使今年后几个月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
大量的过剩产能,成为企业利润明显下降的主因。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资,国家发改委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投资已经造成11个行业产能过剩,其中,钢铁行业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1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超过市场需求260万吨,钢铁和电解铝的价格已出现大幅下滑。
实际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今年以来,由于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新建项目集中投产,产能释放与需求减速的矛盾日益显现。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一至十月中国钢材新增资源三点二四亿吨,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八,市场总消费三点一亿吨,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五,资源供应增长快于需求增长四点三个百分点,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自四月份以来持续下跌,虽然目前逐渐趋于稳定,但明年影响钢材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仍然不少。
由于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汽车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价格持续下降。据发改委统计,汽车行业目前产能已经过剩二百万辆,在建能力二百二十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八百万辆,汽车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明年煤炭产能将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增速可能减缓,总体供求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但由于部分路段运力偏紧,煤炭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仍然存在。电力供应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供需紧张状况将明显缓解,但随之而来可能会在一些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对电力行业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暴利时代迟早要过去,正常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靠管理赚钱,而不是靠暴利。企业家们应当平静地看待这个问题,而决策层由此面临的难题在于,一方面要控制投资总的增长规模,避免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增加消费,以弥补投资减缓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党中央的“十一五”经济规划鼓励消费,明确指出: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强调了鼓励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但消费的热点并不是一时可以形成的。
至于2006年以及今后的利润较高的行业,笔者认为,很可能还在高新技术行业、高效农业及生态农业。明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投资在农村会有较大增长。事实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由于农村的投资回报率比城市要低,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并不容易。这些难点确实存在,因此农村建设初期才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在农村的水、气、路和电方面,国家已经做了重要安排,农村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产业政策扶植力度,以及西部开发战略的推进,都可能在2006年出台进一步政策,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方面给予这些产业特殊倾斜,使相关企业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