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下中国发展新战略
作者:李扬 发布:2006-01-09 阅读:3929次
一、 全球经济失衡下世界经济格局
今年10月份,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不断扩大的全球失衡的风险正在蔓延,这将加剧不稳定性并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的脆弱性。李扬说,当前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的贸易盈余。失衡只是表现,本质是世界各国储蓄与投资的不平衡。因此,表现在贸易项目上的失衡,事实上反映了全球经济,特别是全球各国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李扬说,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发达国家投资大于储蓄,这不主要是因为它的投资大,而是储蓄下降了。投资大于储蓄,国内的储蓄不足以平衡国内的经济,所以,经常帐目上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逆差。而另一面则是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国投资不足,储蓄大于投资,顺差不断扩大。
1998年之后,工业化国家储蓄缺口越来越大。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储蓄不断增长。许多研究者说,目前是中国、东亚在补贴整个世界,是穷国在补贴富国。
由于大量的逆差,富国有大量的资本流出,流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拿到这些资金回过头来必须投入于美元定值资产,官方机构持有的长期证券不只是美国的国债,还有作为外汇储备的股票,美国的机构债券,公司债和其他的市场债,所以,我们的外汇储备结构有非常大的变化。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间,积累了十倍的巨额规模。一边是美国的逆差积累,债务积累,一边是新兴市场国家(主要是东亚,特别是中国)债权的积累。
李扬认为,经济失衡状况引起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 贸易不平衡,引起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界是最繁忙的一年,贸易摩擦不断。
第二, 全世界储蓄对比关系的不同,分成两组,一组是储蓄大于投资,亚洲尤其是中国等国家,长期处于低利率的状态。另外一组以美国为首,投资大于储蓄,国内资金不足以支持国内的增长,于是大量地借钱,那里的利率不断地上升。有人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中国是否也该动了?由于经济的基本面不同,我们不能和美国一样,甚至利率的走势相反,美国加息,中国可能就要减息,基于不同的基本面,利率的政策是有差别的。
第三, 资本活动。有贸易不平衡的关系,有利差的影响。目前美国联邦银行的拆借利率是4%,很快回上升到 4.75%,而人民币的银行间拆借利率是1.1%,这么大的逆差必然回引起资本从利率低向利率高的国家流动。
第四, 汇率的争执。资本要大规模的流动,流动过程中除了利息之外,还要考虑汇率的变化。因此,关于汇率的争执,2005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中国已经多次被世界聚焦,主要的问题是中国的汇率。
第五, 一方的债权和一方的债务的不平衡的积累。这样的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将对我国不利。人民币升值,持有的美元就贬值了。今年汇率发生变化,中国所有的银行持有的外币资产都因此有一部分的损失。所以,这看起来是一个贸易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全球经济的问题,它涉及到利率、资本流动、汇率制度,最深刻的涉及到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动大手术,否则的话,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将处在不利的地位。中国从签署加入WTO的协议开始,就被全球经济体系给压上了进行调整的负担。中国的资产和美国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是被赋于同等的负担,这样的状况对我们是非常严峻的。
二、 中国经济在失衡中面临的挑战
李扬说,既然全球失衡,中国一定也失衡。中国失衡首先的问题,就是投资高增长。我们前面说过中国处在储蓄大于投资的状况,储蓄大于投资,我们现在的投资率高还是不高?不能只看投资,首先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储蓄支持这么高的投资。
第二,这么高的投资率,这么高的储蓄率,会发生什么情况。中国的储蓄率高于投资已非一日。上个世纪末期,从1993年开始,中国无一例外地储蓄大于投资,那时候中国已经是资本过剩国,从国际交往来看,中国是资本输出国。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到1993年迎来了投资的高增长。
那么中国的高储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民银行每年做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利率都不是第一因素,而是其他的东西。无论是就业还是养老、教育、医疗等等,所有的问题都和人口有关。从人口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口的劳动力比率现在最高,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储蓄者,因此,目前中国的高储蓄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人口专家预言,中国的高储蓄还有十年,十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将变低,老年人口开始上升。中国现在是老龄化社会初期,到那时候是中度老龄化社会。所以,高储蓄是一个金融因素之外的因素。这种状况下,国内投资不能满足吸收储蓄,就只能靠出口来弥补这个缺口,用大量的顺差补贴美国的经济。由于大量的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就是货币的增加,造成通胀的危险增加,估计今年差不多有2000个亿的量。
李扬说,中国经济失衡的状况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有五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 物价。在这样的情况下,储蓄长期大于投资,通货膨胀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危险。相反的是通货紧缩,或者是物价上升趋缓。
第二, 由于储蓄长期大于投资,我们必须长期拥有一个顺差。尽管我们说我们追求货币收支平衡,不追求贸易顺差,甚至不希望有贸易顺差,但是,储蓄大于投资的状况使得顺差还会持续,顺差持续就会有摩擦。
第三, 对金融的影响。一个是流动性非常充足,资金比较多。在资金比较多的背景下利率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合在一起形成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我们陷入了流通陷阱,或者说已经逼近了流通陷阱,这意味着我们货币政策施展的余地缩小,不是那么有效率。在银行帐上存贷比不断的下降,存款多,贷款少,储蓄大于投资在银行帐户上的表现是货币结构,就是M1、M2比率在下降,表明经济有向下走的压力。
第四, 人民币汇率面临持续的升值压力。汇率改革以后,一直到上个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对欧元是升值,对日元是升值,对港币是持平。从人民币对四种可交换货币的汇率变化,可以看到升值压力仍然存在。我们用居民持有的外币存款的变化间接反映升值的压力,中国居民手中有大量的外汇存款,他们可以不通过国际收支表增加减少外汇储备,居民的外币资产增加,这笔交易没有经过国际收支表,在国际收支表上不表现。升值压力不仅在国内依然存在,在国际也存在。
第五, 宏观经济运行的平衡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再一次明确提出信贷消费。但是,我们同时应当冷静地指出消费相对冷淡,短时间提不上去。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金融部门最明显,过去是以支持生产为基础,现在支持消费是很重要的业务。过去以公司业务为主,现在是以零售为基础,但是仍然没有很大的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仍然在下降。现在随着建设新农村,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农民,农民的需要很大,但是可支付能力有限,使他的需求很小,农民的收入不增加,就不可能有经济意义的消费者增加,这个问题还是很严峻的。
三、 解决新问题必须要有新战略
与一些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李扬认为,既然消费增长的潜力不是很大,那么,稳定投资很可能还是我们在一段时间里要做的事情。他说,现在的矛盾是,投资领域中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很突出。经济工作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温总理主持的中央会议提出了产能措施的调整,国家发改委也提出了八项措施,可以看出,在投资领域我们还要应对一系列的挑战。
第一, 应当重新审视无条件的出口战略。到现在为止,出口一直得到重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这种战略应该改变了,其实现在已经在改变。
第二, 在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无条件的、优惠的引进外资的战略应当改变。现在我们也正在改变。
第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政策重点。但是,这里面有几点要注意,一个是不能造成产能过剩,像前几年那样。于是,投资就需要战略性的转移重点,不要像上一轮的积极财政,一说投资就是煤矿、高速路等等马上挣钱的项目,今后应该是社会基础设施,既增加当期的投资,又不造成产能过剩。二是与城市化相关的投资,城市化过程中有很多投资既可以不增加产能,又可以增加投资。
第四, 应当高度关注并且解决好房地产问题。房地产是投资,也是消费,是国民经济的综合产业。如果对房地产业给予过多的打压,对中国未来的经济不利。
最后,要加快改革。李扬说,明年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比较平稳,不会有特别强的指向性的变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要加快改革,主要是制度环境的变化,利率、汇率、债权市场、金融稳定、信用体系建设等等,应当成为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