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全体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和转折关头。对国内企业来说,许多新的机遇涌现出来,同时,在寻求更大发展的道路上也开始面临不少新的挑战。
一、新机遇
首先,在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下,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政策和体制转轨出现了明显的新气象。许多领域,过去只能允许国有企业进入,现在对非国有企业开放了。在经济政策上的“所有制歧视”倾向比过去大大减少了。这是实行开明政策方针的一个表现。邓小平同志提出,按照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来衡量各项经济政策的得失好坏,这个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上下都在谈论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依法行政。提倡按照对各类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意味着今后的经营环境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和透明的。
第二,在吸取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半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并在近年来一直成功地维持了这种良好局面,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稳定发展机遇。
第三,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在不断向中国开放、向中国企业开放。走向国际市场正在成为许多国内企业寻求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或战略步骤。
第四,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很多国内企业获得了大量先进技术、知识和各类人才,企业领导人越来越多地具备全局意识、战略目光和国际视野。
二、新挑战
首先,近一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企业产权关系出现了新的整合趋势。这不仅表现在原来的许多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戴着“帽子”的、产权关系不明晰的企业在多个层次上进行重组,而且也表现在最近股权市场上的改革 – 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改革。此外,还有外资的进入以及原有的合资企业的股权调整等等。这些改革和调整,都会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上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就多数情况而言,影响是正面的。但是,不排除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对有关企业而言,如果调整改制的工作做得不好,准备不充分,好事反而变成了坏事。
第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升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尽相同的情况,但是许多都感到了“生产过剩”、“产品过剩”的压力。在进入比以前更加容易的今天,出现“过剩”是很正常的现象。从经济学观点看,有两种“过剩”情况:一是在所谓“完全竞争”状态下,你在不知道别人的投资决策背景下作出了投资和进入的决策,别人也在不知道你的决策背景下作出了他的决策,这样,大家的产品在投资形成后都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发现市场没有那么大。另一种情况是,处于相对优势的企业要通过不断增加新投资来阻止对手企业或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或新进入,形成所谓的“过剩生产能力”。后一种情况是企业在知晓或部分知晓对手企业决策的背景下作出的决策,与前一种情况不完全一样。
不管是哪种情况,企业都需要更加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化优势,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通过产品细分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并获得发展。同时,企业也需要更加重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善于抓住新市场机会,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及时进行调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个人的职业和岗位变换加快了速度。同样的道理,企业的产业和产品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第三,企业需要大力发展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关系到消费者对自己的认同,关系到职工的认同,关系到商业伙伴的认同。过去,许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重要。那主要是因为体制的缘故。现在,一个企业在市场上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其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了。
“文化”是一个抽象词汇,其实要理解这个概念也不难。自己问一下自己,你的企业对企业员工和客户有没有某种吸引力,吸引力在哪里。如果你能快速准确地回答上来,那么,你的企业就有一定的、而且可能是积极的文化因素,否则,你的企业本身就可能是一个混沌体。
第四,企业要重视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这尤其对大企业而言,对那些进入国际舞台的企业而言。
三、展望
(一)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发生变化。企业需要用新的目光和新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企业需要有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灵活的手段。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就是社会的发展,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极大化,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只要是基于诚信原则,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概括地说,在许多领域,政府部门机关对企业经营活动干预的现象还继续存在,一些政府部门机关还会继续在各种旗号借口下进行“寻租”“造租”活动。企业不是进行简单的抵制,而是要寻求用聪明的办法来应对。要考虑新的“公关”原则。
(二)价格环境的变动。一些基本原材料和公共产品依然实行政府定价,而且价格具有“刚性”,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对小。但是,今后,价格由市场决定的范围会继续扩大,价格波动也会频繁和增大。包括汇率。
(三)长远目光的重要性。家族经营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应当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尤其当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后,如果不注重相应调整传统管理方式,仍然继续沿用老式的、任意性十分突出的家族人事制度,那么,企业便难以集聚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景便可能收到不利影响。
(四)增强法律观念和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一般地说,每个企业都面临双重任务,“两条战线”:一是要遵守法律和尊重既定的、别人的知识产权,二是要学会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和知识产权。企业要有新的消费者权益观,新的员工权益观,新的知识产权观。
(五)企业间的联合和合作。前面提到,在不少地区和行业中存在“完全竞争”局面,大量个人和中小企业时时刻刻都在进入到竞争行列中,给市场增加供给。同时,“市场”似乎又不那么大,或者说,需求增长的速度似乎赶不上供给增长的速度。面对这种局势,我们的企业应该如何办?答案当然不能是简单地退出竞争,回家睡觉去。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这种问题,而且现在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代,北美汽车业中有上千家企业。20世纪90年代,北美电脑信息产业有上万家企业。今后,如果再出现什么新概念产品,世界各地的企业家都会风涌而入。“完全竞争”是一个不死的现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信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如何了解和预知别人的决策对你的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你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所能得到的信息总是非常有限的。普通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向你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那么,有用的信息从哪里来?
应该说,主要来源渠道是行业协会,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叉的行业协会。在行业协会中,企业间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大家都从中受益。当你发现进入是同一个模式,你的产品将收到新的威胁,那么,你必须思考如何转型,必须为未来未雨绸缪,寻求自己的“卖点”或新“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