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亏损企业的十大优势
作者:崔长林    发布:2006-02-23    阅读:2678次   

  企业发生了亏损,是不是说企业中的各种机制完全都坏死了?是不是说该企业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呢?非也,回答一定是否定的。笔者以为:亏损企业的亏损往往是从某一个环节开始的,如同一个人患病,往往是从某个部位或几个部位开始,不仅不能对其进行全盘否定,而且还有绝处逢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大家知道,人死了还能向社会捐献健康器官呢,何况是一个仍然健在的企业?因此,先不论亏损企业究竟都能干什么?都有什么用途,就亏损企业的存在来说,至少应有以下优势:

 

1、经历失败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见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些原本“好端端”的企业,忽然间便发生了巨额亏损,而且“一亏而不可收”,犹如排山倒海之势。用病来如山倒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为过也。这种例子显然很多很多,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可是,人们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另一种情形的存在,那就是,一旦一个亏损企业能够从阵痛中解脱出来,该企业犹如神助一般,充满活力。

 

最明显的例子是,前“巨人公司”的那个史玉柱,把“上海科健”搞得比“巨人公司”还要大发,人不但被央视评为“经济年度新闻人物”,而且早已进入中国“百富”者行列。于是,笔者不禁要问,使史玉柱变化的根本原因在那里?毫无疑问,就是因为他曾经经历过“亏损的洗礼”。试想,如果史玉柱没有经历过“珠海大厦”的那场风波并在风波中倒下,他史玉柱能站得如此牢固吗?

 

以上说明什么?说明曾经经历过企业的亏损或经历过失败的人,与没有经历过企业的亏损或者说经历过失败的人相比,具有“经历失败的优势”也。而我们一些所谓的“成功者”,由于不具有这种“经历失败的优势”,所以常常会面临“忽然间天上掉下来个‘亏’妹妹”的尴尬局面。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挣过那么多的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信的“人物”,这种危险的存在便越发突出。

 

老子曾经说,那就是,“内无发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说,如果内部没有不同的意见,外部没有敌人、祸患的存在,这样的国家经常是要灭亡的。这个意思在经营管理上的反映就是,由于亏损企业在亏损、持续亏损中挣扎,比别人饱尝过失败的经验教训,所以它们和它们具有更多的反面经验。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失败的道路都让他们走过了,剩下的也只有盈利了。

 

2、规避风险的优势

 

大家知道,越是体积庞大的生物,遭自然淘汰的风险就越大。比如恐龙、猛犸这些曾经在地球上猖獗一时的生物,现如今是一个也找不到了,能够找到的,也只剩下它们的化石。可是,一个小小的蟑螂,不但杀不掉,灭不绝,而且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生物学家们称为“活化石”。在生物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而损,小而存”的现象?如果没有搞错,与生物规避风险的能力有关。

 

这种现象,在人类经济社会中,同样存在。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一些大的帝国现在几乎都不见了,尽管现在有一些国家如俄罗斯、中国是在一些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大的事物不一定是充满生命力、竞争力的事物。请问,前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我看除了有政治上、经济上的原因以外,与其版图的过于庞大也有一定的关系。如今有不少企业在争“百强”,我看不一定是件好事。

 

请问,所谓的“大”是怎么形成的?当然是“盈利”的结果,而“盈利”这种东西往往是“获取”的产物。获取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是的,因为事物、动物、人类一旦具有了获取的能力,往往会犯得意忘形的错误。比如质量急剧增大的天体就与“大爆炸”就不远了,比如非常“盈利”的企业常常会突然间猝死。其实,这也与肥胖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性病而突然间“心肌梗死”一样。

 

有人说,由于企业亏损,使之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降低。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笔者以为,最经不起风险的并非是亏损企业,而正是那些盈利企业,尤其是那些“盈利得不能再盈利”的企业。笔者承认,亏损企业之所以亏损是与其经营管理不善有关,但是,经历亏损而仍然能存活下来的,就可以说明它具有某种特质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之能力,否则它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3、荷载重负的优势

 

笔者曾经接管过一个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00%的企业,而这个企业已经有6个多月没有发给工人发出工资了。上任的第一天,笔者便深入到车间,当我问及一位工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没有领到工资的情况下却能坚持上班时,他的回答实在令我感动,她是这样说的:“没有一个人不想领到自己应得的工资。可是,如果欠薪能使企业转机,就是再有六个月领不到工资也值得。”

 

在一个盈利企业里,即便是一个副厂长、副经理恐怕也没有这么高境界啊!于是,笔者不禁要问了,又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一个已经有6个月都没能发出工资的、亏损企业里的职工能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难道仅仅是由于在这个企业里有一群“傻子”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第一,中国的工人阶级,本来就是一群特别能吃苦的队伍;第二,他们是吃着共产党的乳汁张大的,他们对共产党的企业拥有深厚的阶级感情;第三,他们深信,共产党是不会让他们白劳动的,更不会让他们饿死;第四,他们知道,“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的简单道理;第五,他们知道,跟着党走“没有错”。

 

当然,笔者绝不是说,他们就不应该得到工资,而是说他们能够与企业、与国家同甘苦,共患难。换句话说,由于亏损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尝尽了企业亏损给他们带来的苦头,所以企盼着早日摆脱亏损的羁绊,理直气壮地做一回企业的主人,便成为一种理想。因此,在这种理想支配下,亏损企业的职工最具有荷载重负的能力。可是,遗憾的是,有些管理者,对劳动者的这种精神不珍惜!

 

俗语说“寒门出贵子”。亏损企业由于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过惯了“贫寒”的生活,所以也就炼就出了一副钢筋铁骨,因此,具有一种天然的抵御风险和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这当然是件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反之,一些富家的子弟,由于生活在“蜜罐”里,不食人间烟火,因而常常会成为富贵的牺牲品。中国民间还有一句话,说“富不过三辈”,我看,说的就是上面的这个意思。

 

4、穷则思变的优势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穷则思变。其实,把这句话用在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上,可以说再恰当也不过了。由于亏损企业饱尝了亏损的苦果,所以期盼着翻身,因此,其欲望要比任何一个赢利企业都要强烈。相反,由于盈利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产品不愁销路,职工的福利待遇较高,所以反而缺乏创新精神和忧患意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也是一些盈利企业为什么门难进,脸难看的原因。

 

我们知道,有些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如日本)和地区(如南方)经济为什么比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如海湾地区)和地区(如西部)要发达、先进的一个原因。按理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应该发达,而一些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地区应该欠发达、落后一点才对头,可是,事实上往往相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富裕往往会使人,乐不思蜀也。

 

这种现象,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和一个比较富裕的城市也常常会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人们对于劳动的态度就不如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比如最近的法国,之所以会发生暴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与该国的福利待遇过高有关;再比如,北京的孩子们与一些河北、安徽、西部的孩子相比,其学习态度就差点,究其原因,与其富裕的生活有关。

 

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却具有普遍意义。穷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笔者以为,对于那些过惯了富裕生活的人来说,穷是一件坏事,而对于那些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们来说,穷可能就是一件好事了。这是因为,富裕的人们没有生活压力,而贫困的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就需要吃富人们吃不了的苦,否则就没有出路。亏损企业要想摆脱困境,不开动脑筋,缺乏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扭亏为盈。

 

5、麻痹对手的优势

 

最容易隐蔽自己,也最容易麻痹敌人的是弱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亏损企业往往能表现出一种弱者的姿态,也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还会被一些曾经是竞争对手的人给淡忘掉,并使其失去警惕性。这样一来,也就从客观上,为亏损企业再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创造出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因为在那些盈利企业或者说胜利者看来,这个亏损企业对他们已不再构成威胁。

 

一些小动物、小草为什么不容易灭绝?当然是由于常常会被其敌人所忽略。大家知道,在自然界,首先绝灭的动物、植物就是那些容易引起其天敌注意的东西。而一些盈利企业、畅销产品,之所以常常会被人们模仿、仿制,原因也就在于其树大招风。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一些好的产品,刚刚露头,很快就会被人家模仿。而在这方面,亏损企业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哪有模仿企业亏损的?

 

可是,这却为亏损企业的崛起,创造了宝贵的时间差。当然,这也不是说,亏损企业什么也不做,机会自己就会找来,而是说付出相同的代价,有时候亏损企业获得的利益不比盈利企业差。至少,相同的产值,亏损企业向国家所交纳的税金比盈利企业要少;至少,亏损企业职工的工资要比盈利企业低;至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的产品,进入超市的时候,超市索要的“进店费”要少。

 

大家知道,同情弱者是人类的一种美德,除非强者与同情者有某种特殊关系。否则,弱者往往就能得到人们的帮助。为什么?因为你是个弱者。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黑马”?因为“黑马”常常会被人们“忽视”。也正是由于如此,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才有“出头”的机会。假如你始终被对手关注,被对手树为假想敌,那弱者就别想有出头之日了。这也是强者常常变弱的原因。

 

6、求贤若渴的优势

 

亏损企业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因此他们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有那么一个厂长,在企业经济效益尚好的时候,由于嫉妒一个副厂长的才能想办法把他排挤了出去。后来,由于市场的变化和自己能力的问题,使企业发生亏损。于是,他便后悔当初不该把这位副厂长排挤出去。在他就要卸任的时候,领导让他谈谈得失,他便把当初不该排挤这位副厂长的事情说了出来。领导听了他的汇报之后,便掉回那位副厂长当了厂长。然而,使这位主管领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问新厂长,谁来给他当党委书记时,新厂长却选择了老厂长。

 

一些盈利大户,为什么会出现管理层的“裂变现象”?如果没有搞错,与其所积聚的能量出现相对意义上的过剩有必然的联系。从“伊利公司”分化出来的“蒙牛公司”,就是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这是因为,能量是一种只能利用而不能存在的东西呀!比如从电厂发出来的电,如果人们不能合理地加以利用,那它就会成为一种过剩的东西,自然消耗不说,还有可能毁掉你的电力设备。

 

可是,亏损企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特别需要能量物质的单位,如果有过剩能量物质的介入,不但对它没有什么损坏,而且一定有利于其发展,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蒙牛”与“伊利”的那种关系。如果要问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亏损企业的前身,“蒙牛”与“伊利”的那种关系已经发生过了。换句话说,亏损企业之所以会成为亏损企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曾经不能尊重人才。

 

试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难道还害怕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入吗?当然,这也不是说,亏损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就不存在问题。否则,要不是因为人才流失,企业也不会亏损。

 

7、轻装上阵的优势

 

马克思有一句话,说“革命使无产者丢掉的只有锁链”。现在,笔者把马克思的话改一下,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改革使亏损企业丢掉的只有亏损”也。笔者以为,亏损企业除了比盈利企业多一份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外,更多几分轻装上阵的优势。读者不妨设想,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丢掉亏损更让他们惬意的事情。对于亏损企业来说,除了亏损,有什么舍不得放弃的?

 

换句话说,对于亏损企业来说,最倒霉的时期也就是破产,可以说再没有比让企业亏损、持续亏损和破产更坏的事情了。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破产可能比亏损、持续亏损还要好呢!您知道美国的一些航空公司为什么要申请破产保护吗?难道他们真的达到了“破产”的程度了吗?未必,原因就在于,企业一旦申请破产保护,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的事物上身。所以,常听到某企业宣布破产保护的事情发生。美国有一位管理大师,他的名字叫李·艾科卡,就使一位玩破产保护的著名专家。

 

记得,有一次,他为了向政府要2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就突然间宣布了一家汽车公司的破产保护,结果,国家为了避免4万多汽车工业职工的失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答应了他的贷款。这样,他不但挽救了许多亏损的汽车生产厂,也成全了他的一个个扭亏增盈的管理神话。后来,当人们问及,为什么要宣布“破产”时,他却给出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理由:“那天,恰好是‘愚人节’”。

 

中国有句俗语,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光脚的不但不怕穿鞋的,更不怕穿皮鞋、穿铁鞋、穿金鞋的呢。对于亏损企业来说,那些盈利企业、名牌企业、明星企业,难道不是穿铁鞋、穿金鞋的?这些穿铁鞋、穿金鞋的企业,一旦有点闪失,后果均不堪设想!

 

8义无返顾的优势

 

亏损企业怕什么?难道还怕亏损?企业不是已经亏损了吗?大不了是再亏损点。因此,一些亏损企业,常常会做出令人出乎意料的非常之举。即如果做不到“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亏损企业就没有“再生”的希望。如上面所说,革命使无产者丢掉的只有是锁链,改革使亏损企业丢掉的只有是亏损。反正他们已经亏损了,有什么比亏损、破产更糟糕的呢?否则,剩下的不酒是盈利?

 

对于亏损企业来说,没有比创新更有希望的了。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开发出新产品,他们不仅能够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同样能够做到,“不拘一格降产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亏损往往是因为产品滞销、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亏损企业比较容易放弃固有的产品生产、管理结构。然而,这一点,又常常是一些仍然盈利的企业所不能做到的,因为有销路,所以不忍心放弃。

 

谁愿意放弃一个仍然有一定销路的产品的生产?可是,市场却不等闲,可能正是由于这种“迟疑”,使一些盈利企业错过了发现“新大陆”的契机。然而,亏损企业则不同,因为他们的产品本来就没有销路,或者说销路本来就不好,所以放弃固有产品的生产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在两种不同思想的支配下,亏损企业更善于发现“新大陆”。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不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在我国的北方,曾经有一个棉纺织企业,当国家“压锭”政策颁布后,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后来,他们把我请了去,让我给他们出出主意。结果我就给他们出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把他们原来的“织机”改造为生产建筑用的“玻璃纤维布”——变了性。他们听了我的话,正赶上“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结果很快便扭亏为盈。可是,你要让一个盈利企业这样改,他们肯定不会听你的。

 

9、破釜沉舟的优势

 

大家知道,破釜沉舟是一种军事策略,但它同样也适用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呢。笔者就曾经为一个北方的亏损企业(冷冻加工厂)做过一次成功的策划。本策划源于一个国有企业的冷库没有业务。在没有策划之前,我就曾经在这个企业里租用过他们的冷库,所以对该企业的情况较了解。因此,当我为该企业策划的时候,就给他们搞了一个破釜沉舟之计。当我把方案拿出时,他们都傻了。

 

我的策划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该企业向社会承诺,在一年之内,只要来本冷库租用冷库,均免收冷藏费。于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反对我的策划,认为我这是在雪上加霜。读者不妨设想,一个本来就亏损的企业,你再不让他们收冷藏费,不是雪上加霜,又是什么呢?其实,他们却忘了一个既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发生亏损,把全部冷藏费都收上,能否扭亏!

 

试想,一个靠食品加工生存的企业,靠其拥有的冷库收取冷藏费,能实现扭亏增盈吗?你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靠收取冷藏费,生存的企业。换句话说,就算你把全部的冷藏费用都收上,也不能把一个食品企业给扭亏了呀!这当然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与其不能靠收取冷藏费实现扭亏,为何不能把它当作诱饵,把那些商人们都给吸引过来?如果把商人给吸引过来,这儿变成了什么啦?

 

当然是与食品冷冻有关的一个集贸市场啦!再说,我也没说永远不收冷藏费,无非是在一年之内免收。另外,我不收他们的冷藏费,又没有说不收他们的房屋租赁费和摊位费,不收他们的商品交易费。尽管商品交易费需要与工商部门按一定比例分成,但这一块的收入不一定比冷藏费少。更重要的,是原来被闲置的车间、厂房、办公楼、招待所、恒温库、停车场等从此恢复了资本的本质!

 

10、物极必反的优势

 

大家对“物极必反”这个词汇大概不会陌生,其实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波浪式的、螺旋式的或者说是循环式的,不可能永远保持某一种定式或者说状态。因此,对亏损企业的认识,应该采取一分为二或者说“一分为多”的态度。笔者以为,企业之所以会亏损,一般由两方面原因:第一,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另一个则是企业所处的环境事物的变化。换言之,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原因,并能加以改进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有扭亏为盈的希望。如果把两方面原因都找到呢?

 

毫无疑问,扭亏为盈就不再是一种幻想。或许有人会说,说可以这么说,但做起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要资金没有资金,要一个好产品没有一个好产品,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是的,笔者也承认这一点。但笔者以为,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最缺的不是产品和资金,而主要是亏损意识也。什么叫亏损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善于把企业置于亏损的急流中。

 

或许有有人会说了,亏损企业本来就已经亏损,你再把它置于亏损的急流中,那不就更亏损了吗?非也。我这里讲的亏损是指“能动亏损”或者说是指“主动亏损”,与传统的那种“被动亏损”可以说是具有本质区别的。所谓“能动亏损”,有时候笔者也把它称为“具有盈利目的的亏损”,是具有数学意义上的“负负为正”或者说管理学意义上的“以亏治亏”作用的,是亏损的最高境界!

 

笔者以为,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善于亏损”,以达到通过亏损化解更大亏损的目的;而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的最大区别是“过激盈利”,结果使企业在饮“盈利”的美酒中陷入“被动亏损”的境地。为此,为了避免“被动亏损”的发生,明智的企业家会经常不断地创造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新的亏损,使之与固有亏损发生乘除关系,以实现经营管理的千古绝唱——负负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