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赢利企业的十大劣势
作者:崔长林    发布:2006-02-23    阅读:2301次   

赢利是企业从环境事物或者说是企业从各种资源中汲取营养物质的过程。赢利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可能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是“好事”。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十分有害的认识。笔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种违反常识的结论?这是因为企业赢利的过程,同样也是企业“落污泥而不自知”和迅速走向衰败的过程。这就像一个患了肥胖症的人仍然在那里享受美味佳肴,可以说与“寿终正寝”的时候已经不远!真是这样?如此,赢利岂不是危害企业“健康”肌体的毒瘤了吗?是的。笔者以为,赢利也需要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度,过量的赢利就等于亏损也。

 

一、营养过剩的劣势

 

大家知道,赢利是企业不断地从其周边汲取营养物质的过程。何谓不断地从其周边“汲取营养”的过程?当然是企业实现盈余的过程,用传统经济学、管理学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即“利润余额”不断扩大、积累的过程。既然如此,赢利怎么会不是“好事”而是“坏事”?这是因为,赢利对于需要盈利的企业是件好事而对于那些不需要且正在饮赢利美酒于酩酊的企业来说就是件“坏事”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忘记了,过剩地汲取营养物质会患“肥胖症”。

 

盈利难道还存在“需要”与“不需要”的问题?是的,不仅存在,而且肯定存在。这就如同一个人,“瘦”固然不能说是一件“好事”,但“胖”同样也不能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患了“肥胖症”的话,就更不能算做是一件“好事”了。大家知道,一个人只有一套器官,每一种器官又只有一种用途,而这些器官的功能是有限的。赢利对于企业可能“没说的”,但对于“器官”就“有说得”了。

 

血脂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是怎样产生的?如果没有搞错,它们一般与一个人的营养过剩有关。这是因为,当汲取了过剩的营养物质而又无“存放”的地方的时候,它们势必会成为人体的负担,从而转化成为“多余”的物质。什么叫脂肪肝、脂肪心?就是多余的脂肪把肝脏、心脏包围而使其功能减退。这种情形反映在一些赢利企业,表现为“求见老爷容易,而要拜访舅舅难上加难”。

 

换言之就是说,盈利的光环不仅会迷惑法人代表的双眼,更会把他的下级眷养成为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宿主”自身的营养过剩。笔者就曾经到一些软件企业推销自己的软件设计,结果非但没有见到“老总”,而且被企业高薪眷养的“寄生虫”们给“贬”了出来。说什么,“我们老总是何等重要的人物,他怎么有时间接待像你这样的人”?

 

二、目中无物的劣势

 

笔者以为,一般的赢利企业都患有目中无物的毛病,表现为: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惟我独尊。凭心而论,这种表现并非皆发生在企业的主要领导身上,而同样也反映在企业眷养的那些“寄生虫”的身上。当然,这绝不是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主要领导人的工作作风没有关系,而是说其主要领导的嘴脸一般会通过其下属具体地表现出来,因为下属是其面部表情的“肌肉”。

 

当然,上述这种表现不仅反映在企业,也同样会表现在国家、政府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得意忘形也。笔者以为,得意忘形是赢利企业最大的劣势之一。由于他们的企业在过去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于是,除了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外,几乎什么东西都看不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赢利企业的人就变成上帝的化身。

 

什么叫“目中无物”?为何不是“目中无人”?因为“目中无人”只是“目中无物”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目中无物”比“目中无人”的危害要多得多呢。从哲学上讲,所谓“目中无物”一般是指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的人。这种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些事物的表面而不善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本质进行分析。表现在经济管理上,系研究对象的“错乱”也。

 

再拿史玉柱来说,他的“巨人公司”本来是生产电脑的,可他偏要到珠海去建一个“巨人大厦”不成。这倒不是说企业就不能搞基本建设,而是说企业的一切投入都需要有“资本”性质。也就是说,如果所搞的基本建设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具有“资本意义”而是为了投入而投入,或者是为向世人展示自己,那肯定不会有好下场。为什么?因为他忘了资本的本质在于增殖而不在于拥有。

 

三、一叶障目的劣势

 

曾经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当他通过自己的医术挣了点钱的时候,便开始琢磨起要为自己建一所医院的事情来。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一所医院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要出售,他便动了“买下来”的邪念。笔者为什么说他是“邪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法”?这是因为,他已经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换句话说,不管“买”医院、“建”医院都不是医学问题,而一定是个经营管理问题。

 

笔者承认,一个成功的大夫有时也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管理者,因为企业即人体,不但有自己的肌体(存在与生产方式),也有自己的器官(管理机构和部门),更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干什么和怎么干)。可是,如果把医生和院长看成是一类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现在,在我们国家的体育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那就是一些明星退役后当教练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是最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当然,这倒不是说运动员不能当教练,而是说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性质完全不同,尽管也有一定的联系。换句话说,有联系的事物之间不等于有必然联系,也不等于有内在联系,更不等于没有本质区别。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一切联系均产生于区别者也。再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区别,便没有联系。笔者以为,让一个成功的运动员去当教练就如同让一个赢利企业的厂长去当亏损企业的厂长。

 

结论是:即便他能够把一个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那也不是因为他把这个亏损企业“扭亏增盈”了而一定是“让盈利的洪水把亏损的河流给淹没”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亏损企业本身并没有“盈利”而是由于这位厂长带来的“利润”冲淡了固有的亏损。这是因为,用一个“正”的乘以一个“负”的,结果仍然是一个“负”的,而要想使亏损企业盈利,需要再乘上一个“负”的。

 

四、心猿意马的劣势

 

笔者以为,能够区别不同的事物、物质的不同本质和性质,对于一个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不知道该有多么重要!而一些赢利的企业家、管理者,所犯得致命的错误,往往就是他们善于对不同事物、物质的本质与性别加以区别。比如,有的企业,当它在某一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以后,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误以为他过去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而无“偶然”因素。

 

于是,便生出了许多非份之想法,动辄就说什么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或“做强”,误以为他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并把这美其名曰为:“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于是,一个又一个的“托拉斯”们便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结果怎么样?结果是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公司和企业的生命力反而“涌现”出来,相反那些历史上曾无比辉煌的“托拉斯”们,还有几个留在世上?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就不能跨行业经营,而是说“树业”应当“有专攻”也。笔者经常向人们探讨这种现象,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在给我们缝衣裳的时候,为什么使用的是针线而不是钢精、铁丝?后者难道不比前者的分量更重?什么叫“一招先,吃遍天”?根源在于“业精”。可是,由于盈利企业一般有能量的“剩余”,所以常常会做一些妄想或梦想的事情。

 

如果要追究其原因,难道不是“赢利膨胀”的思想在作祟?尤其在生产过剩的形势下,这种微观的“盈利膨胀”的企业和企业家就更要不得。企业是什么?是商品生产、销售、服务组织,但不要忘了,商品生产、销售、服务并非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而已。产量、产能与利润一定成正比而就不会成反比?这难道不是“投入与产出”和“扩大再生产”理论的社会危害?

 

五、树大招风的劣势

 

由于盈利,盈利企业获得了社会、消费者过多的关照,表现在,不管干什么事情,盈利企业的成功率都要比亏损企业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些。于是,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地位都无可争议地给予了盈利企业,盈利企业的厂长、经理们,甚至包括在盈利企业里工作的一些普通的职工,都能够从社会、消费者那里获得青睐。这本无什么,可是,它却导致,社会、消费者对盈利企业的期待值过高。

 

首先,社会对盈利企业的期待值过高,表现在其所上缴的税金就应该比别人高似的。更可悲的是,一些盈利企业里的厂长、经理,为了向社会表明这一点,还要迎合。今年上缴100万,明年似乎就应该上缴120万,后年自然也就是150万或更多。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本来应该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被挪为它用。比这更可悲的是,一些政府的领导还有这种要求。

 

难道企业多向政府纳税错了吗?是的,错就错在,他们已然忘记税源与税收的辨证关系。换句话说,企业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用于资本可持续增殖的资金缴了税。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关键在于我们的一些企业的“国有”性质,因为他们若不这样做,他们有被上级主管部门“炒鱿鱼”的危险。而那些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所以这样要求,当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

 

的确,这样做的结果对那些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升迁有利,但这种行为却注定会成为一个盈利企业走向亏损的根源之一。大家知道,过度地吸氧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特别舒服”,但谁又知道过度吸氧对人的脏器的危害性有多大?你以为把政府喝成一个“啤酒肚”就是件好事?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企业岂不是它的脏器?你是“舒服”了,你的脏器能负担的了?

 

笔者以为,盈利、亏损的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它们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一种生物体(资本)的两种性别一样。可是,由于人类的本身也是一种生物体(资本),也存在着性别差异,而且还是一种始终呈现“亏损”这种性别的物体,因此,当盈利这种“异性”一旦降临到自己身边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抵挡不住那些来自“异性”身上的“异味”,又岂能“坐怀不乱”乎?

 

六、赢利成瘾的劣势

 

笔者以为,没有什么比赢利更让人堕落、衰变得快了。可以肯定地说,一切亏损企业的“前身”都一定是个盈利企业,否则业就谈不到亏损。试问,一些“好端端”的企业,为什么都会走向亏损呢?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都是因为“赢利”惹得祸。再问,“赢利”为什么会成为亏损的祸根?这是因为“赢利”同时业是制造企业亏损的过程。怎么讲的呢?简单地说,任何一种赢利都须付出代价。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赢利”一般都伴随成本的产生。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上帝却偏偏要与“赢利”者们开一个玩笑,那就是,“利润”的产生系“成本”减小的过程叶。于是,“赢利”企业要想实现利润,都必须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这样,利润与成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对矛盾。更可悲的是,可恶的上帝并没有把人变成上帝的后代,却把人变成了一种“劣根性”特别强的超级动物!

 

这种动物的最大特点,无疑就是利益熏心,表现为不管获得了多少的利益都不能使其满足!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最充分的,要算是那些“赢利”的企业家。细心的读者不知是否已经发现,笔者在“赢利”的上面是加了引号的。为什么?因为笔者认为,企业从“成本”中“抠”出来的所谓盈利已经是一种潜在亏损。读者不妨设想,如果不能从成本中把“利润”抠出来,有别的赢利办法吗?

 

于是,一些被“利益”的“癌细胞”给“熏心”的人,便开始琢磨起了“利益的最大化”的问题。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管理的目的。但是,对于那些正在畅饮“赢利美酒”即不愁销路的企业和人们来说,《傲慢与偏见》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于是“店大欺客”和“商大欺店”的行经便油然而生。殊不知,这种行经的延伸,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企业由盈转亏的根源所在!

 

七、不思进取的劣势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赢利企业的产品不愁销路,所以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了。这倒不是说,盈利企业舍不得花钱去开发新产品,而是说由于盈利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不愁销路,所以他们往往会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劣势。大家知道,在中长跑比赛中最终获得冠军的那个人,大多数不是那个“领跑”的人,常常是紧跟在他后面跑的那些人。

 

在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一些长得较好的女子,由于从小能得到人们过逾的夸奖和赞誉,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的学历很低,能力较差,而最终嫁给了一个长相相对来说不如她的男人。这种现象被老百姓称为“好男无好妻,丑女穿嫁衣”。这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这种现象存在的本身,对于那些不成功的女士来说,不能说不具有普遍意义。当然,相反也成立,那就是“丑男娶娇妻”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均衡”的现象?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盈利企业获得了与之“成就”不对称的荣誉或不对称的社会给予。大家知道,提到盈利企业,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投以羡慕的目光,甚至连那些在盈利企业里的打工族,似乎也比人高出一筹似的。要数银行对盈利企业在贷款上的偏袒——人们把银行的这种行为称为“救富不济贫”现象——简直就像是一颗颗“糖衣裹着的炮弹”。

 

有一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第二天早上班时,人们发现一些被积雪压弯了的大树已经连根拔起。北京为此还堵塞了交通。年长的读者大概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下大雪,下得似乎比现在还要大,但却很少见过连根拔起。请问,现在的树木为何弱不禁风?如果没有搞错,这与这些行道树平时受的关照有关。就是说,由于环卫工人总给在浇水,其根系已失去下“扎”的必要。

 

八、高人不就的劣势

 

赢利企业的另一个显著的劣势,就是高人不就了。所谓“高人不就”有两个意思:第一,武大郎开店——高人不要。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赢利企业均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因为那些被赢利冲昏了头脑的人,时刻都怕自己的江山被别人“坐”了去。至于说那些曾经为企业的盈利做出贡献的人,就更成为他们排挤的对象了。而在这些人看来,企业的心头之患,就是那些“功臣”们!

 

笔者就曾经被人家多次“炒鱿鱼”,原因是企业一旦不成就被请回来,一旦把企业搞好了又会成为人家“炒鱿鱼”的对象。当然,这种情况在私人企业里往往相反,那就是老板被他的员工“炒鱿鱼”。笔者把这当作第二种,高人不就。“高人”为什么会“不就”?因为“高人”的本事往往会比他的老板们“更高”,尤其是在某些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在赢利企业里增长了“才干”。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属于能量的范畴,而能量是一种只能使用而不能存方的物质。这就如同大坝里储备了过量的水,你必须能够为其派上用场,否则它就会“水漫金山”而引起灾变。在一般的情况下,处理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他独立领办一个企业与自己形成竞争关系。可是,又很少有这样的领导具有这种胸襟,这叫“帽子再大,不能差半尺”,但它是导致“高人不就”的原因。

 

试想,如果“蒙牛公司”是“伊利公司”下的一颗“棋子”而不是牛根生跳槽出去创办的一个企业,那么,今日之“蒙牛”的辉煌应该记在“老牛”的头上,还是应该记在“老潘”的头上?当然应该记在“老潘”的头上了。可是,“老潘”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结果使“蒙牛”成为“伊利”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这种现象在所有的盈利企业里都存在,原因是赢利企业常会成为“守权奴”!

 

九、赢利者昏的劣势

 

请问,利益是一种什么东西?谁能把利益带到棺材里去?到目前为止,秦始皇要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家”了吧?可是,他能逃脱被盗墓的危险吗?就算今天的人把它保留下来,谁又能保证我们的后代不动这份心思?再问,世界上那些帝王的陵墓有几个保存完好的?就算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对于这些已变成“无机物”的帝王的尸骨来说有什么意义?所以,明智的人将骨灰撒到大海……

 

亲爱的读者,你们知道香港的霍英东、陈嘉庚先生的生意为什么会那么好吗?当然是由于他们把利益看淡的原因,否则它们就不会向教育、体育、慈善部门捐那么多的善款。换句话说,一切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对金钱、权力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企业家、管理者不能做到视金钱如粪土而把金钱看作是自己的生生父母,可以肯定,他们一定是世界上最穷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财富的意义或者说价值的根本属性即能力,而能力是一种需要发挥作用的东西。如果找不到发挥其作用的“用武之地”,那么它们就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而成为“反财富”或“反价值”。这当然也就是“当局者”所以“迷”的一个根本原因。为什么?因为当局者总想把财富、价值保存在自己身边,可他们却不知道财富、价值或者说能力的意义就在于发挥!

 

用一句唐诗,这叫做“千金散金还复回”。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造成赢利企业走向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了解“亏损是盈利之母”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笔者把这种思想,称为“亏损意识”,而把能够按这种思想去做的人,称为掌握了“亏损之亏损武器”的人。假如,一个人拥有了这种思想和拥有了这种方法论武器,试问,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还有什么“迷”解不开?

 

十、盈极返亏的劣势

 

笔者经常会向人们表达这样的一种思想,那就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看问题,打人的人和被打的人所受的力相等,可以说没有什么大小之分别也。无非一个是作用方,一个是反作用方。或许有读者会说,既然打人的人和被打的人所受的力相等,那我来当那个“打人的人”而你来做那个“被打的人”好啦。是啊,人们为何又不愿意做那个“被打的人”呢?这就是笔者下面要解释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些被淹死的人当中,会游泳的人居多。这是因为,在被淹死的那些游泳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晓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就拿那些所谓的赢利企业来说,由于它过惯了“赢利”的生活,所以他们常常会忘记“亏损”这位“老师”的“教诲”。笔者把这种“不知”状,称为“过激盈利”等于“被动亏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企业“赢”了不该的“盈”的“利”而返亏也。

 

还拿上面举得那个例子说,打人的固然比被打的人要得意些,但打人的却忘记了被打的人正在把这个打人的人逐渐地培养成为一位“只会打人”而不会“挨打”的“饭桶”。这种情况,在拳击比赛中多有表现。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拳击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会挨打而又不被打倒,有时比只会打人还要重要。这是因为,只有没有被打倒的那个人,才有继续与打的资格,才有赢得希望。

 

在拳击台上,赢利企业不就是那个总打别人而又不会挨打的人吗?如果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比他还会打的人——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那他们一旦被打倒,又怎能够爬得起来?这也正是,一些所谓的赢利企业为什么突然间会猝死的原因,这也是那些平时能喝饱肚子的树根,为什么会弱不禁风一个原因,这也就是老子为什么说“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