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统一价值场理论的诞生
笔者以为,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是一个能够高度统一起来的“价值场”,因为没有价值的世界原本不能存在。换句话说,“三千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它们存在价值,正是价值这种东西存在着,维系着我们所了解的这个世界。反之,由于生物、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经济事物、经济生活本来就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人类经济事物、经济生活的研究就不能脱离对物质世界“统一价值场”的研究。“统一价值模型”便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一、什么是价值统一场、价值统一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当我们能够从价值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的角度、生物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和经济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时候,那人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所了解的这个物质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由于有一个“统一价值场”的作用。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非要从“价值场”的角度去认识?这是因为“价值场”这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客观世界所以产生、存在、运动、发展之根本原因。
(一)什么是价值统一场?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能够使这个物质世界统一起来的根本动力在于,只要是物质都存在着价值也。大家知道,凡是物质都拥有一定的质量、性量,而质量、性量不是别的,正是价值属性的体现。比如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比如异性相吸,用性相斥之现象,体现的正是“广义价值属性”。
1、什么是价值统一场?是怎样形成的?
应该承认,价值这种东西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东西,而且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运动。而这个场不是别的,正是由价值统一的场,而“价值场”体现的就是“物质场”,物质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东西。为什么说“价值场”体现的就是“物质场”?这是因为“物质属性”体现的就是“价值属性”。如此,笔者是否在说,“物质属性”与“价值属性”是没有区别的呢?
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凡是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质量、性量,而物质质量、性量属于“物质属性”的范畴。请问,如果质量、性量不是物质的属性,那什么东西是物质属性?或许有人说,物质的属性是运动。是的,笔者也承认这一点。不仅如此,笔者甚至还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一种“根本属性”呢!既然如此,笔者为什么说质量、性量是物质的属性?因为运动是质量、性量物质的具体表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不是由于物质皆存在属于自己的质量、性量,而质量与能量、性量与能量又是需要对称、守恒的,那就会由于不对称、不守恒而发生转化。那么,所有的事物、物质也就不运动了。再问,运动是怎样产生的?难道不是由于质量与能量、性量与能量需要守恒吗?如此当然也就说明,物质之所以会运动,根源在于“物质都具有质量、性量,而质能、性能是需要守恒”的。
上述,显然是一般自然科学原理。试问,为什么“物质都具有质量、性量,而质能、性能是需要守恒”呢?笔者以为,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是因为“物质都具有质量、性量,而质能、性能是需要守恒”体现的是“价值场”在作用。当然,物质具有的这个“价值场”是能够统一的,因为没有一种物质缺乏质量属性、能量属性,而质量属性、能量属性又需要通过“价值场”来发挥其作用。
那么,什么是价值统一场?笔者以为,就是所有质能、性能都需要对称,而这种对称都是通过“价值场”的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没有其他的存在与运动、发展与转化方式,是不通过价值形式来表达,所以笔者把这种存在与运动、发展与转化方式、表达方式,称为“价值统一场”。换言之也就是说,由于能量、能力是质能场、性能场的守恒与转化形式,所以有“价值统一场”的存在。
2、价值统一场的本质?为何体现价值统一场论?
价值统一场的本质体现了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价值统一场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形式都是由价值场衍生出来,存在且运动着,只是存在结构与层次的不同而已。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物质都必须在这个“价值场”里得到“统一”,仅仅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角度之不同,才使它们相互间产生了差异。但是,不管差异有多么大,都会通过积累与负积累实现价值统一。
笔者以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生产力同样有产生、形成的地方,这个产生、形成生产力的地方不是别的,也是“价值场”。大家知道,没有“引力场(质量场)”就没有引力;没有“电磁场(性量场)”就没有电力;那么没有“价值场(能量场)”难道就有经济存在与运动?当然不会有。如此,在经济学、物理学研究过程中,人们为何要放弃对“价值场”或“能量场”的研究,而去舍近求远呢?
可是,当人们一旦拥有了“价值统一场”范畴时,有了将价值、能力统一起来的理论的时候,就是说能够让能力作为考量价值依据的时候,即让价值即能力来“一统天下”的时候,而不是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决定生产力、经济基础的时候,那么,不管是“狭义价值”还是“广义价值”,就一定能沟通起来。而只有到那时,和平与发展才能成为世界的潮流,结果是“全世界人民都能够富裕起来”!
人们应该承认,不管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客观事物、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形成,均直接由“广义价值”维系和推动,虽然由人类劳动创造的“狭义价值”也可以、能够参加、汇入到“广义价值”的洪流,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发挥一定的有时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更为巨大的“广义价值”的作用相比,可谓大巫见小巫,也不能违背“广义价值律”。
为什么?因为人类所能形成的那些“狭义价值场”与自然界业已存在的“广义价值场”相比,其价值含量不仅非常之小,而且还存在于“广义价值场”中,并受“广义价值场”的制约。所以,人类要想在“广义价值场”面前有所作为,就需要处理好“狭义价值场”与“广义价值场”的关系。也正由于如此,笔者才说,“价值统一场”体现的就是“价值统一场论”,体现的是不同“价值场”的和谐。
(二)什么是价值统一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上述,笔者已经谈到“广义价值”是“广义能力”的体现,那么,从“广义能力”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把它统一起来?或许有读者会说,即便价值就是“能力”的体现,它又怎么能够与“统一”这个词汇联系起来的呢?谈到这个问题,笔者就不能不谈物理学意义上的那个“统一场论”。
1、什么是价值统一场论?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知道,“统一场论”是试图将引力场、电磁场和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理论,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统一场论”。然而,笔者以为,物理学大有扩大其作用、能力的嫌疑。虽然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东西,但它依然没有将物质世界“统一”起来的概括能力,而“能力”这种东西,不仅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同样应该是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大家知道,“物理学”揭示的仅仅是物质或者说仅仅是实物的存在与运动原理,而物质或者说实物的存在与运动原理不仅物理学研究,哲学、经济学同样也研究;不仅如此,哲学和经济学还研究物理学所不研究的实物、物质。比如,对思维这种物质形式的研究就不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而哲学与经济学又必须要研究意识,且还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不仅如此,哲学和经济学还要研究思维与物质、实物的关系!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将物质世界统一起来的任务,只有哲学、经济学来完成!
或许有读者会说,物理学是从场的角度去研究物质世界统一问题的,与哲学、经济学从物质与思维关系的角度所研究的内容不同。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认识。谁说对“场”的研究是物理学的专利?世界上有一种物质不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的吗?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是个啥东西?社会学意义上的“意识场”、“价值场”、“社会场”、“政治场”、“文化场”、“体育场”、“官场”、“剧场”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场”、“生物圈”又是个啥东西?细胞、胚胎难道不是场?
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场这种东西不仅宇宙中有,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均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试问,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物质为何都要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在作用、制约下运动呢?笔者以为,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价值场”物质形式的存在。换句话说,物质世界所以会存在、发展,均由“价值场”来安排。
什么是“价值统一场论”?笔者以为,就是认定“万物皆因价值场的存在而生,并在价值场的反作用下而献身”的一种“广义经济学理论”,是“后理论经济学价值场论”的组成部分。当然,我们还不能把它当作“后理论经济学价值场论”的全部,因为随着章节的展开,笔者还将介绍“规范价值理论”和“逆变价值理论”等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上述价值理论,均是对“价值场”的描述。
2、价值统一场论的本质?为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像“狭义价值规律”的本质所体现的,“广义价值规律”的本质所体现的同样是“价值论”或者说体现的是“广义价值论”也。既然是“论”,那就说明它参入了人类的意识成分,因此,它必然是一种理论或者说它必然是一种学说。总之,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是一种学说而不能把它当作是规律的本身就对了。当然,这也不是说,这种学说是靠不住的,除了接受“批判”以外,就没有可信赖的地方。
为什么说“价值统一论”体现的是一种“学说”而不是“广义价值规律”的本身?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学说都是试图科学、正确地来揭示客观规律的,当然是不能替代规律来发挥作用了。本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我们有些政治家、军事家、领导人、经济学家、企业家、管理学家们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于是,便产生了“坚持”什么或“反对”什么的逻辑,却忘记了主宰世界的价值规律!
笔者以为,没有一种东西能够做了价值规律的主,不管他是资本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也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和冠以什么名称的政党,也就更不要说,他只是一个企业和企业的法人代表了。正由于如此,在前不久,中国共产党才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的哲学、经济学范畴。而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包括对某种理论崇拜在内的个人崇拜,而且,也表达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当然是一切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发展观、经济观、管理观、价值观了。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了解“价值规律产生于价值场”的道理,否则,如果离开使价值规律得以产生的“价值场”去认识事物,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认识不到“价值统一场”是包括“狭义价值规律”在内的“广义价值规律”的出生地。如此,又何谈“按规律办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而笔者之所以说“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而没有把“规律产生于场”的问题一并讲出来,就是因为,讲“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比较容易让人理解,而且也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当然也是为了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方法论武器”!并不是说“规律产生于场”的这个问题不重要。笔者甚至认为,没有比认识“规律产生于场”这个问题更重要的,而它正是避免唯心主义产生的一道“防火墙”。
二、什么是统一价值场、统一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当读者看完了上述文字并能认同的话,那么,读者就已经拥有了“统一价值论”的思想了。既然认同上述观点,那为什么就不能借助物理学原理、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呢?难道物理学原理、方法对于经济学、管理学来说,不存在价值?其实,不仅物理学原理、方法对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存在价值;经济学、管理学原理、方法对物理学研究同样有价值意义。比如,用价值来解释相对论的研究对象时。
(一)什么是统一价值场?有什么本质特征?
所谓“统一价值场”,讲的是“将所有的能力都统一于价值场”。笔者以为,不管能力有多少个种类,也不管它们的表现形式有多么复杂,它们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归属,而这个能统一归属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广义价值场”。“广义价值场”当然是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了,有时也称“统一价值场”。
1、什么是统一价值场?是怎样形成的?
5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们始终都对价值这种东西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为此,为了搞清楚它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可谓绞尽了脑汁,并形成了两大派别,三种来源。所谓两大派别,是指“劳动价值论”和“投入产出论”;所谓三种来源,是指“劳动价值来源”、“投入价值来源”和“供求价值来源”。笔者以为,以上“两派三源”之说,各自讲了一个侧面,但始终未能解开价值之端倪。
笔者以为,人类所认识、了解的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而任何一种分价值体系都不是孤立的,可以用大系统中包含小系统,小系统中包含分系统来形容,上述是再恰当也不过的描述。也就是说,人类是动物的一个分系统,动物是生物的一个分系统,生物是地球生态、生物圈的一个分系统,地球生态、生物圈像月球一样是地球的分系统,地球是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分系统……
如此,可爱的先哲们,为什么会得出“自然界的价值等于零”的结论的呢?难道只有人类的劳动能创造价值而大自然造化了人类、人类的劳动就没有价值了吗?笔者承认,自然界产生的价值到了一定的时候,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会“归于零”,但“零”可以是无数个相反相成的两种价值相互抵消的结果,而对于某一个个体人类、企业、经济体来说,是绝不可能“等于零”的,因为受到的作用力不同。
人类的劳动价值难道能够摆脱生物、生物圈的价值而独立存在吗?商品的价值难道能摆脱资本投入的价值和市场的供求价值而独立存在吗?作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们,为什么视价值的物质属性而不见呢?为什么要把“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抛到九霄云外呢?为什么连大系统中包含小系统,小系统包含分系统的道理都不懂了呢?难道劳动的、资本的、供求的价值系统是孤立的吗?
那么,什么又是“统一价值场”?笔者以为,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价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非孤立的系统,因此,它们必然统一于一个价值体系,而且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向下,可以追溯到个体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向上,可以追溯到人类、动物、生物、生物圈和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以及生物、恒星、宇宙发生“大爆炸”所产生的价值!
2、统一价值场的本质?为何体现统一价值场论?
那么,“统一价值场”本质体现了什么呢?笔者以为,就体现为“统一价值场论”也。所谓“统一价值场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均统一到对“价值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统一到价值、价值规律的产生与价值、价值规律的灭亡之规律的解释与揭示上的一种理论。这是由于,创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和利用“规律资源”。
诚然,这里讲的“统一价值论”已超出了经济学、管理学的范畴,但它同样是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换言之就是说,价值这种东西不仅是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共同的研究对象。当然,这种“统一”非简单地将它们拿捏在一起,需要一定物质形式作为基础。如果要问这个做基础的物质形式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就是广义“质能关系”和“性能关系”。
这是由于,“理论须由物质决定”,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认识不到物质不仅可以决定“意识”,也能决定“价值”自身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转化与发展趋势,就没有“统一价值论”的产生。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仅人类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物质自身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客观事物、物质的运动规律,同样是由物质的价值属性决定。
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经济学、物理学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诚然,这是我们人类的共同的悲哀!也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可是,当人们晓得了,我们认识、了解的世界是由价值这种物质决定,唯心主义你在哪里?如此,谁能说,“统一价值理论”的产生不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如此,谁又能说,从“广义价值”的角度去看问题,其本身不具有价值属性呢?
比如,从“狭义价值”的角度去看问题,“劳动价值”就是人类具有的劳动能量是否能释放出来而不仅仅是否拥有;“投入价值”就是这种投入能否换来剩余价值;“供求价值”自然也就是——看供求关系的变化能否将上述能量释放出来!以上证明,价值并不是别的,就是“广义能力”之作用。而要想用价值将世界统一起来,仅仅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统一起来,还不能说真正有了“统一价值场论”。
(二)什么是统一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这里讲的“统一价值场论”是指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场都“统一”在“价值场”旗帜下的一种经济学理论。诚然,这是一种具有最广泛之经济学之理论。而它,不仅须将自然与社会“统一”在价值的旗帜下,也须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在“价值论”的旗帜下。仅凭这一点,可知其价值。
1、什么是统一价值场论?是怎样形成的?
上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统一价值场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均统一到对“价值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统一到价值、价值规律的产生与价值、价值规律的灭亡之规律的解释与揭示上的一种理论。这是由于,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创立,都是为了开发和利用“规律资源”,而“统一价值”,正是“规律资源”这种东西的“出生地”。
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之所以会产生、发展,目的是为了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和降低“自然之物”之价值的;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任何一种社会科学之所以会产生、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和降低“社会之物”之价值的。或许有读者会问,笔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为什么还要提“降低价值”的问题呢?难道降低“自然之物”或“社会之物”的价值也是“价值论”研究的内容?
是的,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统一价值场论”的基础上而不是站在某一人、企业、经济体的立场去看问题,或者说我们这里讲的“价值”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价值”即“统一的价值”,因此,也就决定了不能仅仅用一种“绝对意义上的价值观”去研究和讨论问题,否则就谈不到“统一价值”和“统一价值场论”。那么,什么是“统一价值场论”?当然是能站在更广泛的立场上去看待价值的理论了。
什么是“能站在更广泛的立场上去看待价值的理论”?笔者以为,就是能够站在一个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立场上去看待、讨论价值问题的经济学理论。换句话说,一个人、企业、经济体所站的立场越是宽泛,那么,他或它所拥有的“价值观”也就越是广义;反之,当然亦成立。另外,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上述并不等于说让人们无限地去扩大,而无限度扩大的“价值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比如,作为人类来说,能够认识到自然生态的存在价值就已经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广义的“价值论”了,而按照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获得自然生态以外的价值,虽然“航天人”已经掌握了一些初步的、借助其他星球的、物质场的能力。比如,最近美国发往冥王星的那个“探测器”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太阳系其他星体的斥力(价值),以节省自身携带的能量(价值)之不足。
2、统一价值场论的本质?为何体现统一价值场论模型?
物质世界系一个价值的充分统一体也。第一,世界即物质,由质量、性量、能量混成;第二,质量、性量、能量通过质量场(引力场)、性量场(电磁场)、能量场(价值场)表达;第三,表达是对存在的证明过程,会有能量物质释放,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反作用力,以实现价值;第四,场均有作用、反作用,物质运动由此而产生;第五,存在是质能、性能守恒之表达方式;运动是质能、性能须守恒的表达方式;第六,不同物质通过各自的场实现其质能、性能的交换,以达到再度守恒之目的;第七,守恒、不守恒呈现不同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将不同状态连续起来,便会形成一定的发展与转化趋势(必然性);第八,运动趋势是价值规律的体现,是存在与运动状态连续呈现的必然结果;第九,守恒或基本守恒时,表现为存在状态、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守恒或不对称时,表现为转化状态即否定趋势;第十,物质运动均呈现一定趋势,趋势是对“有规律”的说明;第十一,各种规律常相互作用、渗透,表现为同一事物有不同规律在作用、制约;第十二,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总有一种价值规律起“主导作用”,其它起“次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第十三,规律千差万别,其作用、制约过程十分相似,因而有“统一价值场模型”生成;第十四,“价值场模型”是三种场各自表达的结果,体现“广义物质属性”;第十五,物质属性即价值属性,是质能、性能守恒与转化的表现;第十六,质能、性能是否守恒产生“广义供求价值”,“狭义供求价值”,体现产品、商品、资本的供求关系是否对称;第十七,“广义价值”即能力,系包括劳动在内能力的表达;“狭义价值”乃“无差别人类劳动”的表达,但相对存在,有“有力”与“不力”之差异;第十八,力是能量释放的结果,任何一种能都不能完全做功,于是有“有用能(火用)”和“无用能(熵)”的区别与联系;广义的盈、亏由此而产生也;狭义的盈、亏,指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第十九,上述,力有了产生、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点之差异,使价值有了正、反之差异,体现为质能(质量能)、性能(性量能)、能能(能量能)的可利用率,表现为“性价比”;第二十,性价比有正、反之分,结构者也;第二十一,结构是存在与运动机制之母体,不同结构生成不同机制;第二十二,结构、机制均有内外之分,外在结构与机制即价值之母体,内在结构与机制即价值之父本;内、外在结构、机制有不同价值属性;第二十三,内、外在结构、机制,乃事物存在与运动的力量源泉,体现“否定之否定”;第二十四,否定之否定即肯定,肯定的同时包含否定;第二十五,否定因素产生于外,出乎于内,表现为质能、性能是否能实现两性“中和”;第二十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客观、有价值。第二十七,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其对“广义价值”的理解度;二十八,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对“广义价值”的利用度!二十九,不管到什么程度,人系追逐“广义价值”即能力,而只有“广义价值”才能将物质世界“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