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04年长安讲坛
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5年经济展望
演讲者:郑京平(论坛特邀专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时间:2004-12-23    阅读:50306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经济政策研讨会》
第七十三期
 
今年经济形势回顾及2005年经济展望
 
主讲人:郑京平 高级统计师
国家统计局 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
 
 
    非常高兴在岁末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个地方和大家一起探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对于来年的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看法。我们知道,每逢岁末年初的时候,大家都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当然,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展望和筹划未来。今天我也想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把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的情况和将要到来的一年的基本走势做一个分析和判断,为大家做自己的总结和筹划未来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即将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倍受世人关注的一年。这个关注不仅仅是来来自于我们国内,而且还来自海外。之所以倍受关注,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当然,这个过程是不是倍受关注,今天在座的有不少是新闻界的朋友,也有不少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大家都会明显的感觉到,对中国经济的关注或者是议论,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尤其是在三季度以前更是如此。最近似乎稍微好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价格的走势,还有一些行业的投资是不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加息以后各方面的反应,以及再往下走是怎么个走法,还有汇率的一些问题等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国经济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如此关注,我想可能至少有这么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改革开放25年以来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相当快,现在每年都要突破1万亿美元,在世界上的排位也达到了第三、第四位的水平。我们知道,国际贸易是和其他国家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出口就是其他国家的进口,我们的进口也是其他国家的出口。这样就使得中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由于所谓的新经济,或者是以IT行业形成的这种新经济,在美国有一个泡沫的破裂问题,使得世界经济一度走向了低迷的状态。在2000年、2001年乃至2002年、2003年都是这样,有点一蹶不振的样子,但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7%到8%的增长速度,所以大家都在盯着中国经济怎么走。而且中国经济的较好走势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吸引外资的大幅度增长,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希望。因此大家很关注中国的经济,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也是众所周知的理由,就是在2003年中国经济突破了“七上八下”这样一个徘徊以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达到9.3%。这个增长速度也是比较高的,正好突破了7%—8%的徘徊区间,达到了9%以上。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在2003年下半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信贷的投放,去年一年贷款的增长量就达到2.6万亿,如果再加上外币的贷款,就接近3万亿,这个数字是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也扩张的比较快,去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前一年增长了27.7%,其中的一些行业,像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这样一些行业的投资,有的是成倍的增长。粮食生产滑坡的势头还没有遏制住,去年的产量只有8614亿斤,因此粮食价格和上游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局面下,中央为了使中国经济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使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采用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其中包括对房地产投资的规范化管理,也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对一些行业明确提出增加资本金的比重、投资的资本金的比重等等一系列措施。今年一季度数据出来以后,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全社会达到43%,CPI的上涨三个月里就有两个月超过了3%。大家对中国经济的走势也还有一些担忧,所以中央又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国内外都非常关注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对中国经济的走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使经济出现一次大的波动,会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提出来。
    所以这两点我觉得是国内外对2004年中国经济倍加关注的两个突出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像有些人本身就在这个地方有投资,有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都在关注,有些人可能出于对行业的关注点,有的是出于自身的利益等等,最主要的就是刚才我归纳的这两点,一个是中国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关注宏观调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现在一年即将过去了,还有七天2004年就成为过去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04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我们欣慰的发现,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比较好的运行态势,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比较快,而且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再一个就是价格的上涨仍然比较温和,而且处于可控的范围。从国际收支的状况看,我们没有进一步的统计,但是还是可以看到进出口贸易和外资的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国际收支状况也比较好,就业的状况也有了进一步改善。所以说从衡量经济一般发展状况的四大指标来看,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确实不错,而且经济效益和各个层次的收入增长幅度也都比较快。再有一点就是需要加强的一些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0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初步的抑制。所以说,这次宏观调控避免了一次由局部问题演化成全局问题,避免了一次经济的大起大落,避免了一次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当然对于这种说法,可能有的人说,有没有那么严重?我觉得很严重。像通货膨胀和大起大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一看,一旦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上涨比较快,而粮食生产又出现滑坡的时候,有一些人把它叫做“两碰头”,这个时候肯定会导致下一年的价格走高,像93年是一个例子,88、89年的时候也是例子,再往前,86年的时候也是,还有77、78年的时候都是例子。真正说起来还有一个“三碰头”,去年信贷扩张也是比较大,因为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一方面是处在经济增长的较快时期,各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加快改革,为了尽早挤上股份制改造的行列,所以在放款上可能有意无意的松了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三碰头”,按照历史的规律,应该出现比较大的价格上涨,历史上价格上涨的情况都是这样。
    这一次因为动手比较早,措施也比较及时,所以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CPI上涨指数从前11月份看是4%,全年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当然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很好的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进一步膨胀,也比较好的控制了信贷的进一步扩张。同时,由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和巩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所以我们的粮食产量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我们知道,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特别是第四季度,价格开始往上走,主要是粮食价格突然发力,涨幅比较大所造成的。由于今年粮食生产增长幅度比较大,所以这方面的涨价因素得到了比较好的抑制,这是第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这一轮的涨价主要停留在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快,之所以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快,也是由于重化工业或者说与建筑有关的工业供应不足,而同时我们的市政建设、道路建设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还有住房改造建设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建筑品的需求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使得一方面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比较快,结果使得相关的建材行业感觉到供应不足,又扩大了这些建材行业的投资,反过来又使得其他基础设施投资又进一步的加快,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而下游产品的生产能力却一直是比较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过剩。比如穿的,用的,包括家电、服装、食品,它的生产能力比较旺盛,和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过剩,这样使得上游产品的价值上涨,很难往下游产品去推导和传递,在上游产品和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或者说准封闭的循环。
    正是由于上述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这一次我们采取措施以后,一方面使循环降温,循环速度减慢了,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形势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农副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使粮食价格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动力也逐步的减弱。因此,全年的价格走势是比较好的,所以说我们说“三个避免”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不采用措施的话,很有可能会酿成大的问题,这是首先从价格上做一个解释。
    另外还有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我们不很快的采取有利措施把它遏制住,任其发展下去,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投资品生产之间形成的这种循环,在一定的时候也会打破的,可能是两种打破的方式,一种是本身打破,另外一种就是往下游传导,如果是往下游传导,就会导致价格比较大的上涨。自身的循环打破,关键就是看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的这些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靠银行贷款支撑的,有人说这些项目自有资金也不少,有的甚至是个体、民营的投资资金,但是你要去追溯最终这个资金从哪来的,你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钱是从银行来的。有些基础设施像广场、马路,你要说完全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适当的做一些城镇的改造是完全可以的。关键是用什么东西来支撑它,不能光有主观的愿望,要有客观的支撑才行。如果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的话,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很多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所谓公益性质,就是它的投资回报率是被社会成员普遍享受的,而不是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出来的。但是如果是贷款得到的钱,你必然要还,不还的话就会形成呆死帐,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正是由于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后面的资金来源的背景,我们必须要较好的抑制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才能够确保不使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才能够确保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才能够确保不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否则一旦资金供应不上再刹车,造成的危害就会更大。大家可能对1993年房地产泡沫记忆犹新,现在海南,还有广西的北海,你去看还有不少烂尾楼,钱是哪来的,大家说都是民营的,都是私企老板,这可能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银行,只不过可能是通过单位借的投资放在这,这个帐挂在那仍然有资产还没有销,这个还算可以,这个资产要是真正的做一个评估的话,和你原来贷的钱还能够对冲吗?所以这种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一旦出现这个情况,要靠自然的循环来破坏经济的时候,就会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
    固定资产投资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抑制。前三个季度增长27.7%,和去年大体持平,没有进一步恶化,至少是从一季度的43%点几降下来了。当时一季度数据出来的时候,我们对能不能够遏止住这种态势心里也没有底,我们在预测的时候,在内部讨论的时候也分析了几种方案,其中对CPI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要比现在的4%要高,当时还是比较担忧的。四、五月份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后,农业生产恢复的很快,我们分析了一下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通过这样的分析,很快就坚定了信心,但当时有这个考虑,所以说避免了一次大起大落一点也不为过。
    刚才我们说到四个方面的运行情况的具体数字,前三个季度GDP的增长是9.5%,工业增长规模以上的也是在16%以上,接近17%,还剩下一个月的数据没有出来,全年的经济增长会在9%,甚至可能会略高一点,经济增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是4.1%,进出口现在有20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进出口的增长幅度也都在35%左右,这也是相当高的。利用外资现在接近6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去年全年才535亿,今年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平。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也在30%以上,所以进出口的形势或者国际收支的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从就业的情况,前一段劳动保障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今年的城镇居民的登记失业率应该是4.2%左右,比去年末的4.3%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些指标都说明了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看还是令人满意的,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正确和有效的,避免了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避免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也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我们在回顾2004年经济发展的时候,还可以发现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把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比如在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了逐步取消农业税这样一个改革;我们还及时扩大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范围;果断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增值税改革的试点,在东三省进行了增值税改革的试点;改革投资的管理体制,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在金融体制方面也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金融领域,我们还在调息的过程中进行了非常重大的改革,比如利率的浮动,比如规定了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可以不设上限,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己确定,存款利率下浮的限制也已经开始取消,特别是外币,人民币的还没有完全取消,商业银行自己确定下浮下限是多少,这样就给商业银行更多的定价自主权。这种改革比简单的加息作用更大,因为这是一种机制上的、体制上的改革。我们知道,过去都是由中央银行定的,这些利率只是制定了一个适当的上下浮空间,现在贷款的上限可以由商业银行自己定,存款的下限也由商业银行自己定。境内的内外资金融机构经营外币的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也已经统一起来,过去是不一样的,外国银行在中国经营外币业务的时候,它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我们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营外币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不一样的,现在都统一了,而且外币的存款期限在两年以上的存款利率也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这样一些改革措施都给商业银行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还有我们还执行了《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的规范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正在逐步的推进。
从上述这些改革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基本精神都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传统的理念,在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过程中,要出台这样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很难想象的。像在抓粮食生产的时候,把流通体制改掉了;在控制信贷的过程,对商业银行做了大幅度的改革,给他们的更大的定价自主权;还有投资体制的改革也是试图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特别是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时候,进行了投资体制的改革,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自信和战略眼光,一方面确实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运行有把握,对经济形势有把握,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中国经济更平稳的运行,因此采取了这样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可以回过头和2003年年底的时候做一个比较,可以发现,现在经济运行的基础比当时更稳定,运行的也更加健康。人们现在对05年的担忧和03年的时候对04年的担忧想比,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当时信贷放的那么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这么快,粮食和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的这么快,都令人担忧。现在对这些问题的担忧已经有了很大的缓解。上面就是我对04年中国经济的一个简单的回顾,当然这是一个粗线条的回顾。
    再有七、八天2004年就过去了,现在各方面把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05年,新的一年中国经济会怎么走,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在展望05年中国经济的时候,我自己通过一些分析和研究,有这样一些看法,就是0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趋势仍然是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一个大的判断。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主要有这么四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中国经济仍处在新一轮较快成长期这样一个大的趋势没有改变。从03年开始中国经济就开始进入一个成长期,这个成长期的特点是“三化”加上“一个提升”。所谓“三化”,一个是城镇化,我们仍处在城镇化较快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没有变,因为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推进城镇化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新型工业化,这个趋势也没有变。关于新型工业化,我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渗透,重化工业适度发展,是以这样一些内容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尤其是IT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自身的发展会推动经济比较快的发展;第三个就是国际化,我们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化环境下,国际化分工的过程仍然在延续,而且我们还在承接着一些国际产业的转移,像跨国公司到中国的投资还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的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加工贸易增长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前11个月,外商直接投资到位的金额增长了22%,外商直接投资签约合同金额的增长速度是30%几,所以大家都看好中国这个市场。人均GDP达到1千美元是一个标志,在这个阶段,居民消费提升的速度比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了11.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会创近几年来的新高。居民收入的提高为消费水平的提升奠定了一些基础。因此,第一个理由就是中国经济仍处在较快成长期的这样一个趋势没有变。
    第二个理由,世界经济在05年将处在比较温和的增长期,会继续在复苏的轨道上运行这个趋势也没有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预测,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会慢一些,但仍然是较快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05年世界经济增长4.3%,比04年的5%低一点,但是比2000年到2003年的平均增长3.5%的水平还是高一些的。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也会达到7%—8%的水平,所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比较有利的。
    第三个理由,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向仍然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宏观调控大家也是比较关心的,宏观调控怎么走?宏观调控现在逐步演变成中国的一个特有名词,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上好像是找不到的。实际上,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这在教科书上可能也没有,我们把它理解成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是比较恰当的。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说的话,宏观调控应该是一个常态。所谓常态,就是说宏观调控不是一时一事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要对经济有所干预,因为仅仅靠市场来调节经济的运行,从宏观层面上看还有很多缺陷,为了使经济增长期进一步延长,不出现大的起落,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一些干预。当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点,这种干预的程度、力度、方向、手段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到宏观调控,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那它就是一个常态,不要说这个是不是要该停止了,不要搞宏观调控了,这种说法我觉得是不科学的。因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一个常态,不能说停止了,如果特指某种东西,你说该不该停止,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大家不用这个标准术语讨论,就容易南辕北辙,你说你的含义,我说我的概念,最后争起来,大家说的都有理。所以我们把它统一到就是对宏观经济的一种管理,我们就这个概念讨论问题,它就是一个常态。
    具体到05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读了以后可以发现,还是全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宏观调控和改革。再具体一点,我自己的体会是,要发展,更要科学的发展,政策调控的趋向非常明确,这一调控的趋向实际上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并且反复强调的科学的发展观,这种科学的发展观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一个正确的发展观。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来,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发展仍然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把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一个地位,这是对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赶上发达国家,不发展,发展慢了都不行,要想解决庞大的贫困人口问题,不发展不行。到03年年底,我们在农村还有2900万贫困人口,还要解决庞大的就业问题,尤其是滞留在农村的一、二亿剩余劳动力,不加快发展,想吸纳劳动力是不可能的。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需要发展。所以“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摆在很重要的地位。不要说赶上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有些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像俄罗斯、印度,他们的年均增长速度在7%左右。所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仍然是把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同时,又必须注意是科学的发展,不能光强调发展,而不强调科学的发展,这也是有道理的。第一,中国是一个资源约束很强的国家,尤其是人均资源约束非常强。我们的人均耕地,人均国土面积,人均淡水面积,还有一些重要的矿产的人均储有量都在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下,有的甚至只达到百分之几,像我们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是世界平均人均拥有淡水量的25.8%,只有四分之一。有这么强的资源约束,如果不走科学的发展道路,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话,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你不能说我只顾今天发展快一点,明天我就不管了,我们还要顾及子孙后代,所以这个可持续的路还很长,资源约束非常强。
    第二,从发展的目标来看,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坚持科学的发展,污染问题、环境破坏问题就会非常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有的地方环境污染程度相当触目惊心,一个村有40%—50%的人都得癌症,不是骨头软了,就是肺有毛病,浓烟滚滚,污水遍地流。如果说的绝对一点,我们还不如回到过去,在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生活,靠耕作就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享受青山绿水,人的寿命可能比现在这种环境还要长的多。像我们国家现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每年是两千多万吨,酸雨在国土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1%,也就是说,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国土都有酸雨,像我们北京的空气一直不太好。我们的煤炭生产和煤炭的使用,特别是焦炭产量在世界所占的比重都相当高,达到60%多。我们有些加工行业需要承接国外转移过来的一些产业,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有一个过程,但是要有限度,否则的话你光是为了发展,为了招商引资,你的增长速度还可以,人均GDP好像也上去了,但是你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了,那就变的本末倒置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也是需要科学的发展。
    第三,可持续性。为了可持续的发展,确实要有“五个统筹”——城乡之间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如果不统筹好,不管哪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带来一次大的倒退。58年的大跃进,78年的洋跃进,大家都有感受,像近些年出现的大起大落,最后算总帐的时候总是不合适,即使速度没有下去,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山都秃了,水都脏了,空气都污染了,生存条件恶化了。我是下过乡的,在深山老林里待过,原来我们下放的地方,山里边离村庄最远的十里路,上面就住了两三家人,他们在那个地区生存的不错,但是现在都已经破坏了,污染很严重,这其实就是在自杀,不但是对自己这一代,给子孙后代都留下了后遗症。所以,这种可持续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可是现在要真正的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尤其是落到党政干部的身上的时候,要让他们完全自觉也很难,比如企业会把治污的成本和所得利润的做一个比较,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律的强制性,执法的严肃性都必须跟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政策的趋向是要发展,更要科学的发展。04年在这样一个趋向下,我们保持了经济的较好增长。我想在05年,这样一种政策趋向仍然给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具体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看到,我们把财政政策由过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原来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是双稳健,大家觉得是不是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可能会有一点点减弱。    事实上,稳健的背后提出来的是赤字规模要略微下降,金人庆部长已经在一些媒体上做过阐述。什么叫稳健,一个就是财政赤字会略有下降,另外一个就是长期投资国债的发行规模也会略有减小,这两个略有减小,从需求的角度来讲,会减小投资需求,但是由于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政策措施来弥补,像减免农业税,还有我们的外资的进入比较快等等,这样一些措施弥补上以后,整个财政政策对于明年经济的影响仍然还是比较积极的。至少我们可以说这种影响不大,因为赤字减少的幅度和国债的减小的幅度都不大。
    第四,从需求角度来讲,出口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05年也都还是比较强的。关于出口需求,几年前我就说过,由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在保持基本平衡的同时会略有顺差的格局,现在这种格局仍然没有变。一个就是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第二个就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这两个50%都说明我们会有一点顺差。今年一直到5月份我们还是逆差,有的人就坐不住了,有些着急了,我始终认为那不是大问题,更何况我们有四、五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一点逆差根本不要紧,而且全年算起来还不会有逆差。大家知道,进原材料,出口成品,总是要挣一个加工费,出的一定比进的多,才能有一定的加工费,所以进的少,出的多,这就是顺差。还有就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它的海外市场和海外销售链比较稳定,这是根据国际化分工所形成的,外商在这投资,一方面是看中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中国的生产要素成本比较低廉,能够赚取利润,如果按后面的要素讲,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要出去,进出口还会是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关于消费需求,刚才已经说到了,各个层次的收入都不错,所以我们认为消费需求也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速度。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也会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有一些先行指标已经给出了预示,所谓先行指标,一个就是施工在建规模的计划总投资,今年前9个月和去年同期比,它的增长速度还在30%几,已经开工了,又有这个计划规模,明年不可能不继续干。还有就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这个增长速度在前9个月的时候也在20%多,这都为来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外商合同金额的增长速度是30%以上,也使得明年外资的进入仍然还是不错的。所以从三大需求的角度来讲,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比较好的支撑。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的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有很多是体制性、机制性和增长方式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制约作用,需要采取措施去不断的改革和改进。比如土地、资金、劳动力这样三大生产要素,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配置,这样就容易造成经济的波动。所以宏观调控一直是任务比较重,就是因为机制问题、体制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基本的生产要素的配置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为什么在03年资金突然一下子放的这么开?其中就有它的问题,有的时候一紧就收,像00年、01年的时候,银行惜贷,大家不愿意贷了,都是因为对资源的配置并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做,有个时候过于考虑风险,有的时候又过于考虑其他一些问题,没有把风险和盈利捆绑在一起考虑,没有把短期和长期捆绑到一块去考虑。
    从短期看,农业增产,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今年的粮食增产是政策好、人努力、价格高和老天爷帮忙,其中有些因素我们通过可以采取措施继续维持,中央也确实在积极的采取措施,比如政策因素,人努力的因素,价格因素,但是气候的因素,包括有些价格因素,不完全是由人控制的,所以还是有不确定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还存在着反弹的可能。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还比较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循环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还是不稳固的,弄不好就会反弹。再一个就是随着我们国家加入WTO逐步进入后过渡期,来自国际上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此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所面临的任务还相当的繁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确实不少。虽然从总体上说,05年中国经济仍然会平稳较快增长,但是对于上面提到这些问题还是需要给予足够和充分的重视。
对于这些问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全面的部署,正是因为这样,问题看的也比较清楚,而且也会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只要我们能够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认真落实这样一些措施,精心调控,及时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中国经济在05年应该可以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抓紧机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使我们的机制性、体制性和增长方式方面的一些长期问题得以解决,中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还会是比较平稳的增长。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些分析,谢谢!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