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月23日,财政部公布了2005年企业财务快报:2005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而销售收入实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但刚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5年国有企业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增幅同比上升49.1个百分点;亏损额接近1998年巨亏时的水平,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近16年来新高。
高血压的人一般是不能玩过山车,但两政府部门公布的数字就象跑过山车一样,也难怪人们惊愕。
因为9000多亿利润和1000多亿亏损,相差可是一万多亿。但还好我没有高血压,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其实应该是有利润的国有企业赚了9000多亿,亏损的国有企业亏了1000多亿。例如在1998年全部国有企业中,赢利的企业赢利额为3280.2亿元,亏损的企业亏损3066.5亿元,盈亏基本相抵,合计只得213.7亿的利润总额;到2002年的数据分别是5588.8亿和1802.5亿,合计3786.3亿利润总额。对于2005年如此跳跃反复的数据,还需要政府公布澄清。
有关分析2005年国有企业效益增长的原因包括:一是能源、原材料行业对效益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受需求和价格拉动的影响,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二是盈利继续向中央企业集中。2005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413亿元,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利润排序前10名的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占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55%。而分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包括:一是成本高与价格机制不完善,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猛,多数下游行业的企业承受了成本上升过快的巨大压力,汽车、化工、电子等规模较大的行业利润率明显下降。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过剩效应开始释放。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等行业投资的过快增长导致产能集中释放,供给超过需求。
那么,赢利与亏损的原因中其中一个惊人的一致:就是能源、原材料行业价格上涨——赚钱的是价格上涨,亏损的也是价格上涨。
二、
在这里要指的是,国有企业实现利润9000亿元利润中,中央企业就占6413亿,而且大部分是垄断性企业。以中国石油为例,继2004年利润总额1100多亿元后,2005年利润总额达1756亿元,占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和的27%,其上市公司以1333.6亿元净利润,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根本原因就是油价的持续高涨和市场的高度垄断。去年仅汽油涨价一项,消费者就多掏了427亿元给中石油,占其全年利润的近1/3,如果加上柴油、航空煤油和天然气,也就是说,1333.6亿利润中有近600亿元是下游企业和老百姓贡献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巨头拥有国内原油90%的开采权,集开采、进口、加工、批发、零售于一身,是承担着“政策性功能”并给予行业垄断特权的企业,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对比那些亏损的非垄断国企,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他们要承受那些垄断国企大哥的垄断价格之害。但是,非国有企业同样要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为什么就没有说是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再翻开一些公布的资料,经计算后得出下面的数据:1998年至2002年,全部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后,五年合计利润总额为10850.7亿,但国家财政给企业亏损补贴就1461.94亿元,加上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三项费用合计支出5905.86亿元[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3》的数据计算]。
在2003年,中央企业就共申报核销资产损失3178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9.2万亿元资产总额的4%左右,3.2万亿元净资产的9.9%。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1000亿元损失,央企共计核销损失达4000多亿元。而在过去几年中,四大商业银行也共计核销损失接近2万亿元[顾瑞珍:《谁该对巨额国有资产"蒸发"负责?》.新华网,2005-03-04]。
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共清出各类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对此,专家学者认为这只是全部国资损失中的冰山一角...... [ 杨大鹏、熊贝妮:《3500亿国资流失只是冰山一角》.《经济参考报》,2005年11月8日]。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全部财政收入都来自于国有经济,不过结果并没有将中国经济带上快速运行的通道,反而成为财政难以承受之重,上个世纪90年代,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一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1985年企业亏损补贴507.02亿,占财政收入2004.82亿的25%;1989年企业亏损补贴598.88亿,占财政收入2664.90亿的23%)。如果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有比较强的赢利能力,也许就不会轻言痛苦的“国退民进”了。
三、
从1994年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起,根据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就没有上缴利润作国家财政收入,但一方面是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巨额资产损失,需要属于国民的公共财政资金填补漏洞;另一方面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利润额大增,但已经和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只按法律法规上缴税收而没有上交利润给国家财政;再一方面是由代表投资者及所有者(国民)的管理部门制定垄断措施由投资者及所有者(国民)的高价消费来获取所谓的“高额利润”,出现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剥削”企业投资者及所有者的现象;再另一方面是非公有制企业受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及垄断的国企行业职工待遇高于其他行业。对于包括象两大石油巨头的国有(控股)的垄断用企业因在境外上市,中国的资源性收益还流出境外,利润却没有分给最大股东(国民)。因此可以这样说:用投资者自己的投资,开采投资者自己的资源,再以垄断高价卖给投资者,获得的垄断利润投资者却不能全部分享。
因此出现国有企业垄断越大,整体国民利益受损越大的现象,也需要设置从中央到地方众多的国资监管部门,增加巨大的管理成本,所表现出来的是国有企业和政府相当混乱的矛盾以及职能的错位。
现存的国有企业要靠政府庇护下成为享有特权的企业,通过非市场的手段获得稀缺资源进行垄断经营,则会伤害其他市场主体及国民的利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难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许会停滞不前,政府也因此难以从对市场的干预中脱身,实现真正的职能转变。
四、
李荣融主任在论证石油、电信、电力等国企“几乎没有垄断”时,有一段著名的话:“国有企业搞了半天,它是国家的,它是人民的。所以,它所获得的盈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我们真希望国有企业这些人民的“儿子”用实际行动来为人民谋利益。
但可惜的是,国有企业可能还是一堆养不大的孩子,到现在还未成年,不然,为何需要照顾来让其赚钱,赚了钱也不上交,亏本了就给予补贴,并不断要强化这样的地位?从1998年至2004年,国家财政用于企业亏损补贴1906.25亿,用于增拨企业流动资金235.9亿,用于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三项费用6569.34亿,三项合计共8711.49亿[《中国财政年鉴2003》、《中国统计年鉴2005》]。但是,这八年来,赢利的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赢利额达四万亿之巨,却根本没有上交过国家财政作为国民的公共开支。
国有企业亏损应当受到质询,通过垄断赚取利润同样不那么光彩,因为他们仍然是在吃着人民的奶水。我们最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现象——会哭的孩子多糖吃,多吃奶。最后,他们就真的成了养不大而只会哭的孩子,并只会培养出哭的本事——亏损的要继续补贴、垄断的再继续强化。
===================
刚查到国家统计局的说明资料:http://www.stats.gov.cn/tjdt/zygg/t20060330_402314093.htm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负责人就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作出澄清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2006-03-30 16:26:18
3月30日,国家统计局工交统计司负责人就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和亏损情况对记者作出如下澄清。
近来,一些媒体根据《经济参考报》“国企亏损达到历史第二高峰”的失实报道编发了有关文章,称“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这种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现说明如下:
1、2005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基本情况是:“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这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是盈利企业盈利额扣除了亏损企业亏损额、盈亏相抵后的利润,即盈利企业盈利额7473亿元与亏损企业亏损额1026亿元相抵后的差额。《经济参考报》误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当作“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致使一些人误以为是国有工业企业整体亏损1026亿元。
2、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的统计范围是2005年2.9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不是全部国有企业。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05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25%,是指除金融企业以外的12万多户全部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实现利润,既包括国有工业企业,也包括建筑、批发零售等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