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受教育的长远意义高于现实意义和经济利益
作者:刘万军    发布:2006-04-10    阅读:2415次   
    从98年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向国务院建议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被高层肯定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之路.以前对于许多学子来说享受高等教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自从扩招以后,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轻松,因此致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显著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但是几年过去了,现在已有大量毕业生纷纷踏入社会了,面对有限的就业机会及其它因素,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因此有人反思当初的扩招政策是否正确以及产生知识是无用的想法即前一段时间媒体炒作得比较厉害的"知识无用论',对于前一个问题我已在"扩招真的错了吗?"一文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所以此时我想谈论一下"知识无用论."即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即教育真是无用的吗?
     知识真的无用吗?显然这是一个站不住的说法,只不过放在今天这个大环境下,它又有更丰富的内涵,它又有站得住的所谓"理由",因为现在许多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既使不合适工作也找不着,对于他们来说作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投资最终却沦为一场空,因为他们想通过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而这是目前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他们不仅花去了大量显性投资,这些可以看作是显性成本,而且还丧失了大量因上学而不能挣钱的隐性机会成本,对于他们来说损失是惨重的,其实这并不是主要的,钱是可以再挣的,但是经历这一打击以后他们的

    思想和行为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在思想上他们将不太注重教育,不再过重的看中知识,在行为上他们变得比较现实,活得比较潇洒,颇有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必管明日的意味,他们不考虑长远,不考虑国家,人民,而仅仅顾及家庭和现在的状况,从而对国家,对人民,对他个人都毫无益处,对于国家而言适龄青年不能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表现在国民素质不能较快的提高,同时也预示人力资本的缺乏及影响后续教育的开展,表现在经济发展上由于缺乏大量的有知识,有手艺的技术工,这会使得国家的产业发展缺乏技术和人才支撑,从而难以实现跨越性,创新性发展,同时由于真正人才的缺乏也使得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非常缓慢,这样就会错失许多发展良机,表现民主法制方面,由于许多人未能接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所以他们的思想一般很单纯,遇到事情找不出合理的解决的方法,易走极端,同时他们长期处于弱势,人生和利益时常受到侵害,前些年在诉求渠道不畅,不按规矩办事现象较多,所以他们经常有言说不出,而现在国家把诉求渠道搞顺畅了,但是另外一个不愿看到的现象却出现即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由于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一些现实,逐渐对民主法制建设很冷漠,而这又辜负了国家的一片苦心,本来在竭力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致使许多国家制定的惠民政策,惠民措施得不到切实的落实,从而使得他们从改革发展中得到的实惠相对其他人群较少,从而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程度,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幕。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人群知识水平较低,在信息不对称下,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他们依法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造成很大的社会隐患,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当然国家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极大危害性,所以温总理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在2007年实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两免一补,这一政策可谓意义深远,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还未醒悟过来,他们还是大量辍学,而在年轻时纷纷外出务工,这种行为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认为政治离他们很遥远,他们认为参不参与基本上不会改变民主法制的现状,还不如多挣点钱现实,但是一旦更多的人都这样想那就坏了,因为缺乏他们的参与和监督,许多事情会走向反面,这样更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目前受教育者工作难找,民主法制还处于初建阶段,各种不合理的现象还是时常出现的情况下,希望人们忍一忍,同时为了后代的幸福,破斧沉舟,坚持走下去,坚持相信教育,相信知识,继续支持自己的子女把学业顺利完成,因为这样可能牺牲这一代人的利益,但是会增加后代及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中国更加健康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请弱势群体们拿出勇气,付出艰辛,争取把现状改变,把个人和所在群体的命运改变,如果那样将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值得期待,但是更多的人还没有看到受教育的内在价值,这很令人着急,在此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受教育的现实意义要高于长远意义和经济利益,特别对弱势群体更为如此!让他们赶紧悔悟,以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因为这种改变命运的形式为实现真正的机会平等提供了几乎唯一有效的途径,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