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藏汇于民、“嫁祸于民”与藏富于民
作者:孔善广    发布:2006-04-14    阅读:2457次   

    新中国开始的外汇短缺压力是归因于政治原因,需要扩大出口以创汇的政治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到逐渐走向以经济动因为主,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依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就走向也由高走低,并对出口实施补贴。目前外汇短缺现象已经不再存在,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由1978年的只约2亿美元到1998年的近1500亿,再到2005年超过了8000亿,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为2004年全年319.8亿美元的3倍多,创历史最高记录,且为连续第12年实现贸易顺差。

    其中美中贸易逆差已经扩大至20000亿美元,占美对外贸易总逆差的27%。《国际金融报》 2006年3月29日报道:美国国会将公布一项提案,督促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从而加大要求布什政府对人民币采取更强硬措施的压力。美国国会给予6个月的时间让被认为"失调"的国家解决货币问题,但如果该国未能采取行动,美国国会将要求政府实施一系列制裁手段,包括:封杀该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投票权限的增加;禁止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向该国提供美国投资者的保险和保证金。

    因此,我国主要领导人出访美国(欧洲)(或其领袖访华),多年来似乎成了惯例,不可或缺的总是要签下巨额订单,如在布什2005年11月访华期间,中美签署了购买70架波音客机的协议,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期间,与“空客”公司签署了购买150架A320飞机的协议,波音于是要求中国增加波音客机订单。出于平衡中美贸易的考虑,中国已口头承诺再购买80架波音客机。这次胡锦涛主席准备出访美国,似乎也不落套俗,中国新闻网4月7日就报道:吴仪副总理率领的一百多家中国企业的二百多位代表浩浩荡荡,在此出席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与洛杉矶市政府共同举行的中美项目采购签约仪式,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洛杉矶市市长维拉莱格沙今天喜笑颜开,共同祝贺中美项目采购签约四十四点四亿美元,官方商家皆大欢喜。可以分析出,中国的采购额绝对远大于美国,其中也可能会有80架波音客机的采购。

    而与中国的打头阵预热不同,美国之前只派了三位参议员访华,与我国由副总理率领的一百多家中国企业二百多位代表整容对比形成巨大的反差,而且主要目的是对中国的“率操纵”问题的质疑与调查。新华网报道,继3月23日欧委会正式批准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反倾销案的初裁方案一周之后,3月30日欧盟、美国常驻WTO代表团大使分别致函中国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措施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时隔一天,欧盟发表公报称,将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10天之内,三起贸易摩擦接踵而至,再次敲响了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警钟”。这足以说明了包括我们的汇率制度遭受巨大的压力。

    我国目前拥有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而且大部分为美国债劵,仅3%多一点的回报,比美国基金公司平均10%多的投资收益率低三倍,也比国内企业的贷款利率低约40%,加上其它问题近来已经有很大的争议。

    汇率市场化虽然已经迈开了一步,但人为操纵汇率问题事实仍然存在,最主要是认为市场化后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影响出口竞争力和金融稳定。但我们通常会过于高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出口影响,甚至有认为人民币升值10%,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就减少10%的片面结论。

    其实近年来我国的出口类型中,属于进口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加工贸易所占比例已超过五成,此类型的企业基本是两头在外,即原材料采购大部分在境外,产品销售市场在境外。原来的销售价格中的境外来料和进料部分占60%多,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价格影响只是约3%。对于一般贸易出口,也会间接使用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矿石及高科技产品和材料等,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成本的降低。因此,人民币升值幅度与出口产品价格影响幅度并不是同步的。2005年我国有1000亿美元外贸顺差,如人民币升值10%,则是100亿美元损失,只占7620亿美元出口额的1.3%。

    但发达国家(地区)对廉价产品存在依赖及在中国的采购成本相对较低,中国以廉价劳动力及良好的产业配套,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发达国家(地区)大行其道,发达国家(地区)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已经淘汰,对进口依赖性非常强,尽管人民币升值其进口价格有所提高,其进口依赖性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且中国的出口产品品种类型丰富,配套齐全,基础设施良好,而且政局稳定,是廉价商品采购的首选之地。如像沃尔玛等全球性大型百货公司这些廉价商品采购大户,对商品品种配套、物流基础设施和政局更加重视。境外采购商一般不会为几个百分点的涨价而放弃在中国国内的采购转向那些品种较单一、基础设施一般甚至政局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反而增加其采购成本。

    以汇率增强中国的出口优势,是不能长远依赖的,对外是不断出现贸易争议造成巨大的压力,国内是出口企业对“补贴”的路径依赖,不利于转变出口模式,形成对能源资源甚至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一直以来高价进口低价出口产生的资源损失问题非常严重。而且人民币实际上有升值的巨大预期,短期“热钱”会不断流入,会流向无论今后是人民币升值汇率涨,还是国内贬值物价涨,都有较好的保值增值功能房地产业,房地产价还会不断提高,积累着更大的社会问题。“热钱”不断流入而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必须投放更多的人民币收购“热钱”,金融风险等宏观上的经济问题也会越积越大。

    对于目前提出要“藏汇于民”的观点,笔者的感觉“藏汇于民” 观点目前有“嫁祸于民”的味道,因为从人民币只有升值的可能,人民币升值手头上的外汇就要贬值,损失的就是有藏汇之民。而真正使用外汇之民,只是境外商务和旅游之人,他们知道人民币要升值,难道现在会将人民币存款兑换为外汇吗?既然如此,现在有藏汇条件之民是不会藏的,“藏汇于民”的观点只是想当然而已。另外,在制度上存在巨大缺陷,我们的外汇市场是具有强力行政色彩的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如对企业实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等。人民币具有升值预期,加上目前制度性原因,民众和企业一般都将外汇兑换为人民币,根本就难以达到“藏汇于民”目的。

    因此,藏汇于民不如藏富于民、藏富于国。一是加大财政对国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解决城乡居民对医疗、养老、住宅、子女教育等支出增长远远大于收入增长而不愿(能)消费的问题根源,间接地提高国民的收入,使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二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汇率市场化造成的人民币升值问题,则可以加大能源资源的采购,对于缺乏能源资源和高新技术及产品(武器)的中国来说,也就是相对富裕。另外,也必须考虑巨额外汇储备的低回报和国内贷款的高利率问题,让利率市场化使资金能用于高收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