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与市场的默契
作者:茅于轼 发布:2006-04-30 阅读:2053次
世界石油价格忽起忽落,变化莫测,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理解它。比较多的一种猜测认为油价变化是各国利益斗争的结果——油价是由政治决定的。
但是,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油价是供应和需求平衡的结果。很简单:供不应求就涨价,供过于求就落价。这和其他一切商品没有本质的不同。别的因素会有所影响,但是一定是通过供应或者需求这两个渠道施加影响。
光凭政治力量,发表一个宣言,制造一些气氛,如果不能对需求或供应发生影响,都起不了作用。只有正确理解油价变化的机制才能够制定对策。如果理解错了,对策跟着错。
市场一体化的后果
石油价格分两种,一是长期合同价格,一是现货价格。长期合同价格一次签订就不再变化,除非情况非常特殊,双方都同意修改。这种价格要参考现货价格,是对今后现货价格的猜测。
现货价格是每天变化的,它根据当时的供应和需求而变。我们每天听到的石油价格就是现货价格。世界上有三个大的石油交换市场,还有许多小的市场,但他们彼此的价格不会相差很大。因为低价格的石油会立刻流动到价格高的市场寻求出价高的买主,那儿的油价就降下来了。
世界石油市场是统一的市场。它不像天然气市场, 天然气市场是一个相当分割的市场,各地的价格可以不同,因为天然气没有管道是不能够流动的,即使在同一个管道系统内,价格也可能不同,因为别的天然气无法进入,参与竞争。所以天然气多数是按照长期合同成交的,它的价格变动比较小。
世界石油市场的一体化,导致的真正后果是,争夺某一地的石油供应意义并不大。比如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石油如果供给了中国,中国就不再到别处去寻找石油供应,腾出来的供应能力就可以供给日本;反过来也一样。
再比如目前西方国家和伊朗关系不好,但是双方都不怕石油会用作斗争的武器,因为伊朗有长期供货合同,不便轻易更改。变更供货是一件很大的事。因为炼油厂的设计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油的品种变化,工艺流程就得跟着调整,涉及很大的成本开销。
就供给方而言,要变更运输路线,重新安排船只,签订运输合同,也并不容易。而且因为石油市场的一体化,此处不供应,可以寻求其他的供应渠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由于石油市场的一体化,通过政治结盟来保证供应的意义就不大了。只要供应的总量不减少,顶多换一个供应地点,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找到新的供应商,不会造成供应的中断或价格的上升。
供需双方的博弈
世界市场的一体化,说明价格只会随总量而变。只有总供给或者总需求变化,价格才会跟着变。个别市场的供需改变,不会影响价格。反过来看,如果个别市场的供需形势有大的变化,造成对总量的影响,全世界的油价将会因此而变。恐怖分子炸了某地的输油管,总供应减少,全世界的油价会上升;冬季天气暖一些,需求减少,油价就会下跌。但是一个国家停止对某国的石油供应,只要总量没变,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只不过是供货关系变了。
大的供应国,像沙特或俄罗斯,如果他们改变生产量,油价就会跟着变化。如果他们遵照商业规则办事,是追求利润的,就会在油价高的时候增产;低的时候减产。这样会减少油价的波动。
也有例外,一些中东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财政管理混乱,油价低的时候政府入不敷出,不得不增加产量,保持财政的平衡,结果使已经低的油价进一步降低。这就是我们在1994年看到的相当长时间的低油价。价格低的时候供应反而增加,这跟一般经济学的道理相反。原因是石油市场带有某种垄断性,少数几个石油输出国可以左右石油价格。OPEC就是试图保持垄断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但是事实证明他们决定的价格往往行不通,否则就不会出现像1994年那样的持续性的石油低价格,而且也不大会发生全面限制产量,大幅度提高价格的局面。
在限制产量的时候总会有个别国家偷偷地增加产量获取额外利益,垄断就被打破了。所以许多人所担心的因为垄断力量使油价猛升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但是石油终究和一般商品不同,参与的竞争者数量少,价格波动比较大。
石油进口国最怕供应中断,但是同样地石油出口国也怕需求不足。这些国家严重倚赖石油,因为石油的钱太好赚了,相比之下别的钱赚起来太费劲。所以大家都奔向石油业,搞得百业萧条,独荣石油。一旦石油收入减少马上日子就过不下去。他们的粮食靠进口,医疗设备靠进口,甚至政府官员的工资也靠出口石油来支付。如果石油出口停下来就得动用外汇储备,储备用完了全国都得陷入危机。
世界银行曾经建议石油输出国在高油价时增加财政储备,以便在低油价时有能力应付。但是此项建议只有挪威做到了。发达国家有健全的财政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收支,而中东石油输出国却做不到,他们仍然走随收随支的路。经济的脆弱使得他们缺乏应付波动的能力,尤其受不了石油输出的中断。上帝施给这些国家额外的财富,但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石油美元把他们养懒了,养得没有竞争力了,甚至连起码的谋生能力都培养不起来。
从天而降的石油财富使得这些国家的精英们把聪明才智用在了获得财富的勾心斗角上,而不是通过劳动的创造发明上,因而造成这些国家政治结构的扭曲。他们的有识之士非常担心,可是形势比人强,油价愈高,陷得愈深。
石油贸易的平常心
明白了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两方面的情况,我们不难对石油贸易作出判断。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强力介入,石油供应是很安全的。这一点可以从过去半个世纪的实践来证实。虽然世界政治变化莫测,苏联集团解体,冷战终止,恐怖主义抬头,然而石油的供应从来没有中断过。出现过几次危机,结果也不是供应的停止,只不过油价上扬。
今天看来,即使没有1973年的石油危机,今天的油价也不可能有所不同。经济规律谁也无力改变它。但也应该承认,石油是一种相当脆弱的商品,万一发生重大事件,影响正常供应,油价还将大幅度上升。比如主要产油国内部动乱,或者对外发生战争。这种可能性还不很小。美国把航空母舰停在海湾,就是怕战争造成供应中断。世界各国对美国在海湾的存在没有很大的异议,就是因为这样有利于石油供应的安全。
国内有人认为石油涨价是政治事件,是美国为了抑制中国的发展而制造的阴谋。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油价是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两年的涨价确实跟中国大量购进有关,但是我们不必因此而有负罪感。世界市场是公平的,谁都有同样的权利进入或退出市场。我们跟其他国家一样,有权分享世界各地的资源。我们得到石油是花钱买的,不是抢来的。
如果我们大量进口石油,我们必定大量出口别的产品。买石油使油价上升,出口别的产品使这些产品的价格下降。事实上全世界都在享受中国供应的价廉物美的衣服、玩具、电视机、冰箱等等。资源的全球配置的确造福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