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
作者:覃朝晖    发布:2006-05-17    阅读:2616次   
        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基本观点,深入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如何看待西方经济理论的问题。
       首先,任何理论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形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形成今天的体系,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次,任何一种理论所代表的只是一个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一个阶级的意识,一旦被统治阶级利用,则上升为国家意识。再次,我们评价一种理论的时候,一定要对事物深刻的学习和理解,否则“没用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四,一个理论的发展到今天,肯定有它存在的原因和合理处,也有它的缺陷,从不同的主体出发,对其有不同的评价,我们评价要分正反两个方面,评价要是建设性的或对现实有指导意义。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经过200多年的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经济学流派。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基本观点都基本相同:第一,他们都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经济人”,这也是其最基本的假设;第二,由此出发,他们的结论是:私有制是永恒的。
        关于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理性经济人”这一命题。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抽象的、永恒的、全人类共同的“人的本性”,存在的只是具体的、由现实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也就是阶级性。“自私”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思想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自私、利己主义不是天生的,不是人一生下来就自然而然具有的本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的“自私”,是由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决定的。在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生产力以及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毫无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劳动成果,人们都会自觉地在整个部落中平均分配。这一点早已为许多原始部落的调查报告所证实。原始社会瓦解后,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剥削阶级有可能利用所掌握的生产资料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产品,在此基础上才形成自私自利、利己主义的思想。
        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思想也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几千年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自私自利思想,逐步影响到劳动人民。自私自利、利己主义思想的普遍化是私有制长期统治的结果,而不是人的不可改变的“本性”。自私观念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私有制的产物,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失。自私的人,即“理性经济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这个假设有助于解释一些社会经济现象,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作为分析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前提。
        另外,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理性经济人”出发,推论出“私有制是永恒的”这一结论。对于私有制,我们需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人类社会存在过不同的私有制形式,我们要根据其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来确定对它们的态度。一方面,劳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私有制不管存在了几千年,也不管还会存在多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是永恒的。劳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的积极作用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而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科学论断是建立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的,源于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指导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虽然在其发展中有不少资本主义的不良现象的发生,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发展的一定阶段后,是能够趋利避害的。一些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推行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汲取。我们不能超越发展阶段,搞“穷过渡”、“一大二公”,也不能抽象地、无条件地赞扬私有制,更不能把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变成主张私有化,而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1、应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决不能简单地照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既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即空谈马克思主义,把经典作家针对当时具体情况作出的具体结论,当作固定不变的教条,照搬到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今天;又要反对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全盘照搬。要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认真的鉴别,在学习和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认清其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服务的本质。
      2、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坚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积累起来的一般理论和经验,作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必须坚决反对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政策,特别是要摒弃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3、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的办法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好办法。整个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对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真实刻画。其中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糟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完全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我们发展与不发展、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不进步的真正考核标准不光是GDP、增长率等,而应该是人民大众的利益、福利、待遇、生活水平是否增进。我们发展股市,但要注意股市中有大股东渔利小股东的现象,因此,必须对他们的利益进行保护,成立独立董事制度;房地产实行市场化是好事,但要注意普通的大众是否有购买能力,不能认为我国一些城市的房价堪与发达国家相比就认为这是好事,同时还要看我国老百姓的购买力,工薪阶层、不富裕人口的比率;用市场手段发展房地产是好事,但国家也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控,调控的目标当然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发展,保险、社会保障、医疗救助、公平、农民养老等问题也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建设是否健康稳健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是否能提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因此,以后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