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收入偏高了
作者:周其仁 发布:2006-06-02 阅读:10125次
本文题目可能不适时宜,所以根据很重要。说当今我们国家公务员收入偏高,有什么根据吗?我认为简单又可靠的证据,就是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屡创新高。
不是吗?据新华社消息,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0282人,报名人数近百万,其中通过了资格审查的50多万。这意味着,有资格参考人员平均被录用的机会不超过2%。2005年全国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共57万,录用机会不到3%。一年以后,更多的人明知机会不多,还是跃跃欲试,结果录用率进一步降低。难怪有行家说,公务员考已成为“当今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其他高考、研究生考和博士生考之类,一概难望其项背。
是不是“大学扩招”闹的呢?有这个因素。前几天看国务院决定今年开始缓行扩招政策,披露出一个最新数据,就是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达到2300万人,居世界第一。由此推算,每年有50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要找出路,加上在职工作人员中希望改变环境的,总数可能在千万以上。中央国家机关招手,有百把万人跑出来响应一下,也不算离谱。问题是,同样在“扩招”的背景里,我们没有见到还有比“考官”更热门的职业和行当。是年轻人喜欢在信息有误的条件下“跟风”吗?也可能是。问题是,也没有见到大家一窝蜂都要去当卖菜的。
为什么在“100个里淘汰98个”的风险条件下,还有如此众多的年轻人集中争考公务员呢?本文的解释,就是公务员的收入偏高了。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讲的“收入”,不但指货币收入,而且包括非货币收入,例如职业给人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等等。另外,“收入”不但指当期的收入,而且指“永久收入”或“终身收入”(permanent income)——大家把自己这一百来斤往某一职业方向放下去,一直干下去,终其一生得到的收入。因此,本文说公务员收入偏高,就是说公务员职位带来的长久的货币和非货币收入,在期望值上比别的职业和行当偏高。
譬如一些舆论说,当公务员比从事其他的社会职业,可以更大限度实现年轻人报国为民的人生抱负,可以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些舆论则说,这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观念作怪,使人们喜欢“当官”甚于从事其他行业。我的看法,褒贬任由人,同样报考公务员的行为,说报国为民可,说荣宗耀祖也可。但是两种看似对立的说法里,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判断——当公务员比其他工作可以给一些社会成员带来更高的精神享受。如是——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可以推断,即使公务员岗位的物质报酬比其他行当低,人们“从政”的意愿也不低。要是公务员物质收入与其他职业相若,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公务员的(总)收入偏高了。
公务员的物质收入比一般行当的还要高吗?我们先看起薪水平。一般的看法,是我国公务员的起薪并不特别高。问过几个地方的同学,知道这个看法大体是对的。给定同样的条件——比如同样牌子的学校和同样成绩优等的学生——到国家机关工作的,在起跑线上并不能得到比其他工作更高的物质报酬。
但是,在收入的其他几个方面,情况就不同了。首先是工作的稳定性。这点重要,因为期望的收入量再高,只要工作稳定性差,实际收入也将大打折扣。公务员岗位稳定的优点,在社会很多行当不再提供“铁饭碗”的背景下越来越显著。是的,近年也有公务员被辞退的事件发生。《人民网》上有一个数据,说1996-2003年间,全国公务员被辞退的人数达1.6万人。这也许可以说明“混机关”也不容易,但是和其他行当相比,公务员的饭碗还是最稳定的。世界范围都如此,中国并不例外。
其次看法定薪资和法定福利,这方面总的印象就是公务员的法定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法定福利却比社会一般部门更有保障。这方面的资料容易得到,加到一起看,公务员的法定物质收入在社会上可能居中上水平,不能说偏高,但绝不偏低。
比较麻烦的,是法定收入之“法”,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弹性。事实上从来没有一套公开可查的法规,对各级公务员的“待遇”作出清楚而明确的规定。内部一定是有规矩的,但实际执行的结果——人们可以观察到的——还是五花八门,充满了差别、例外和变通。如果阁下有机会了解一点国家机关的办公、食堂、休假、奖金、实物福利方面的实际情形,或者对机关房改、车改、医改之类的实例略有所知,你一定对那不为外人所道的复杂性留下深刻印象。
公务员收入中最大的问题是腐败所得。根据定义,腐败所得来自权力租金,是唯有官员才可能独得的机会。非法所得在哪个行当也不容易搞清楚,因此一些夸大的估计或民谣流传,不足为怪。不过从近年公开披露、审理的腐败案件看,权力租金的数额还是十分惊人的。我最近选了汉口火车站站长的案例当教材,还不是那么了不得的“官儿”,几年时间下来,就是几千万的进项!当然不是每个公务员都可以得到腐败收入,更不是搞了腐败的都可能逃脱惩罚的。可是无论得手的概率多么小,东窗事发的概率多么高,只要一旦得手的收入足够大,攫取该项收入的期望值就还可以很高。
把上面几点综合起来,可以知道当公务员的精神收入很高,物质收入水平不低。论及公务员的物质收入,我们合并了对以下三类行为的分析:规规矩矩当一辈子公务员,可以稳定得到社会中上水平的法定收入;把心一横搞权力腐败的,期望收入水平惊人;在合法非法之间,团团包围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是令在市场里苦苦打拼的绝大多数人羡慕不已的种种实惠和好处。怎么加总都可以,推翻“公务员收入偏高了”的结论不容易。
还不觉得过瘾的读者可能要我进一步出示定量的证据。有点难。不过各位既然来读我们的专栏,怎样勉为其难我也要提供一个:公元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开招公务员10000人,全国报考100万人,经资格审查后50万人可以参考,录用机会2%。
这当然不是公务员实际收入的直接定量数据,但是我认为,在官方和民间的调查机构提供直接的定量证据之前,这是最好的间接定量证据。道理简单,报考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亲朋好友和私人顾问,在事关人生前程大事的问题上,不可能马马虎虎处理有关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实际收入的各种资料。就本文坚持的收入定义而论,这样的间接证据,甚至比很多直接证据还要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