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总量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在结构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海南省经过10多年的工业投资建设,初步形成了石油及石油化工、天然气及天然气化工、汽车、造纸、医药等产业体系雏形。但目前该省经济运行中的“三低一小”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海南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近年来的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为主线,通过考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揭示出该省投资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金融举措,为实施海南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一、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经济发展出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结构和质量同步改善的可喜局面。从总量看,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增加态势。由“八五”期末的1995年198.1亿元,经过“九五”期间下降或徘徊,2000年回升到193.5亿元。进入“十五”以后,除2001年增速稍慢外,2002―2005年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见表1)。
表1 1995-2005年海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与GDP增长情况 单位: 亿元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海南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
198.1 |
185.9 |
167.8 |
183.3 |
190.1 |
193.5 |
206.4 |
225.8 |
276.3 |
325.3 |
376.5 |
GDP
|
364.2 |
389.5 |
409.9 |
438.9 |
471.2 |
518.5 |
546.0 |
597.5 |
670.9 |
798.9 |
893.1 |
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 |
54.4 |
47.7 |
40.9 |
41.8 |
40.3 |
37.3 |
37.8 |
37.8 |
41.2 |
40.7 |
42.2 |
从投资的种类进行来看,一方面海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要远远高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另一方面,该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逐年上升,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却在逐年下降(见图1)。这种局面如果不加以改变的话,必将导致海南省经济二元化格局会不断加剧,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不利于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从行业来看,海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要远远高于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低(见图2),这主要是该省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始升温两大原因造成的。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民间资金,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后,银行信贷资金开始逐步萎缩,自有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占比开始加速上升,由于我省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薄弱,因此国家预算资金占比非常低。同时,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家预算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都相应减少,到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受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信贷投放又开始回升,且增幅较大。不过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受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信贷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又下降到28.8%(见图3)。
多年来,海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是导致该省“三低一小”主要矛盾的重要因素。2002年以来,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投资率均低于全国水平。2002至200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9.4%、22.4%、16.7%,10.9%,而全国同期分别增长16.9%、27.7%、24.8%,19.8%;该省投资率分别为36.1%、40.0%、40.1%,40.6%,而全国同期的投资率分别41.4%、47.4%、51.3%,51.9%。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增长速度起伏不定,与全国比较特别是与部分发达省市比较差距在逐步扩大(图4),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投资波动大。近十年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从各年投资运行趋势看,增长速度呈逐年小幅回落的态势,且波动大。
2、地区投资不均衡。近年来,全省多数市县投资均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地区间增长不均衡,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的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投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西部县市要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间不平衡趋势在逐年加大。
3、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呈逐年递减趋势。从1995年以来,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0.91%下降到2005年的0.4%,下降了0.5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的差距在扩大,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本质上主要体现在对有效供给形成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表1,我们发现:1995年以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逐年降低。由1995年的50%下降到2005年39.4%,下降了10.6个百分点。从近2004年-2006年分季度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波动幅度大,且也在逐年降低(见表2)。
表2:2004年第一季度——2006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度 %
|
200403 |
200406 |
200409 |
200412 |
200503 |
200506 |
200509 |
200512 |
200603 |
200606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58.8 |
76.8 |
68.9 |
120.8 |
57.2 |
95.8 |
84.2 |
139.4 |
64.6 |
105.6 |
GDP |
157.3 |
212.2 |
193.8 |
226.8 |
172.9 |
239.8 |
218.5 |
272.3 |
216.7 |
274.8 |
占比 |
37.4 |
36.2 |
35.5 |
53.3 |
33.1 |
39.9 |
38.5 |
51.2 |
29.8 |
38.4 |
从固定资产投资种类对经济的贡献情况,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远低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逐年增加,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逐年下降(见表3)。
表3:2004年第一季度——2006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种类对经济的贡献度 %
|
200403 |
200406 |
200409 |
200412 |
200503 |
200506 |
200509 |
200512 |
200603 |
城镇 |
33.9 |
34.2 |
34.0 |
43.8 |
30.4 |
38.5 |
36.6 |
46.5 |
28.3 |
农村 |
3.6 |
2.0 |
1.5 |
9.5 |
2.7 |
1.4 |
1.9 |
4.6 |
1.5 |
从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我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年递减,且贡献率非常低(见表4)。
表4:2004年第一季度——2006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 %
|
200403 |
200406 |
200409 |
200412 |
200503 |
200506 |
200509 |
200512 |
200603 |
200606 |
第一产业 |
4.3 |
2.4 |
2.1 |
11.4 |
3.5 |
2.6 |
3.0 |
6.3 |
1.9 |
2.3 |
第二产业 |
9.3 |
11.5 |
11.3 |
17.2 |
14.1 |
14.9 |
13.4 |
15.0 |
11.9 |
12.6 |
第三产业 |
23.7 |
22.3 |
22.1 |
24.7 |
15.5 |
22.5 |
22.2 |
29.9 |
16.0 |
23.5 |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我省国家预算资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低,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不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资金(见表5)。
表5:2004年第一季度——2006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对经济的贡献度 %
|
200403 |
200406 |
200409 |
200412 |
200503 |
200506 |
200509 |
200512 |
200603 |
200606 |
国家预算 |
0.6 |
1.0 |
1.5 |
3.1 |
2.7 |
2.9 |
3.0 |
3.4 |
0.5 |
2.2 |
银行信贷 |
14.0 |
9.4 |
8.6 |
12.9 |
11.0 |
11.3 |
10.3 |
14.2 |
16.7 |
11.1 |
其他 |
22.9 |
25.7 |
25.4 |
37.3 |
19.4 |
25.7 |
25.2 |
33.6 |
12.6 |
25.2 |
三、对当前投资领域有关热点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运行中有几个热点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思考和关注。
思考之一: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有资金和民营资本占比高达80%?
从1995年到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数据显示:拉动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民营资本,比例高达8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国家预算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相对比例很低,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为何与全国相比出现反差呢?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省经济基础不扎实,“三低一小”的经济本质决定了财政实力非常薄弱,因而投入到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财政预算资金也非常少,致使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占比相对低。二是一方面由于我省经济总量小、大型企业少以及缺乏优势产业,再加上上个世纪末金融过度发展破坏了海南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信用环境,挫伤了海南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信贷管理体制制约了银行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近年来,商业银行上收了经营管理权,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集中管理,县支行基本上没有信贷权和财务管理权,导致海南银行大量吸收本地资金上存总行,从而使资金流向富裕地区;二、各行普遍对信贷管理采取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新贷款形成的风险加大了处罚的力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责任制,海南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产生了“惧贷”心理,陷入“三难一怕”(收贷难、收息难、资产保全难、怕失去工作)的境地。综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近年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来源与全国相比要低得多。因此,我们建议社会各界要加大对海南金融业的关注,尽快采取措施支持海南金融业的发展,走金融强省之路。三是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告诉我们,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既是相互替代,又是相互互补的,非正规金融的活跃往往产生于经济落后与正规金融弱化的土壤中。因此,我省经济基础薄弱和银行信贷萎缩是导致非正规金活跃的主要原因,致使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民营资本。
思考之二:我省投资率比全国低出近十个百分点,而经济增速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2年至2005年的数据表明: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投资率与全国相比要低得多,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每年几乎为负值,而近几年海南经济增长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我省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我省经济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这能否表明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呢?我们经过调研和思考分析后认为:出现这种反常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我省坚持“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工业强省之路。由于海南经济总量小,也就是基数小。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下经济的增速肯定要大大加快,因而出现了我省近几年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二是由于海南属于岛屿经济型省份,大量最终消费品是从岛外运输进来的,因而成本要比内地高得多。同时,加上本地企业原材料也是从岛外运输进来,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最终会传导到消费领域。这就导致了海南物价历年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致使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于全国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南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率比全国高,相反,质量与效率要比全国低。表明上,海南经济增速快于全国水平,但主要来源于消费。而消费增长并不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是来源于高物价的推动。这又恰恰论证了我省经济的“三低一小”的经济本质。因此,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非但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而要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思考之三: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缘何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
从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我省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要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是导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猛增的主动力。从图五显示:近三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明显增加,海南的趋势与全国同步。但海南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同时也说明了目前全国局部地区房地产泡沫客观存在,而海南也有过热趋势,需要引起我们关注。
四、实现投资持续增长的金融举措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增长速度起伏不定,与全国比较特别是与部分发达省市比较差距在扩大,成为全省经济“三低一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006年,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工业发展年。那么,金融如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加大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呢?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机制。这三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对投资和信贷总量与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是政策制定层面上的协调配合。各级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要在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交流,避免政策制定和政策自身的矛盾和不协调。二是政策实施层面的协调配合。各级政府部门要尽量减少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行政干预,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各宏观政策调控主体要加强政策实施情况的交流和反馈,适时进行微调。三是政策监督层面的协调配合,政策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各项宏观政策在执行中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
(二)注重货币信贷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6年是迈入“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要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发挥央行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既要支持大型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又要防止信贷过度、盲目向大企业和发达地区集中;既要加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和国家助学等社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又要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既要调节住房信贷的不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又要研究制定支持扩大消费的措施,创新消费信贷品种,积极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既要促进信贷的合理增长,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对钢铁、水泥、铜冶炼,以及电力建设等产能过剩或即将过剩行业的贷款,对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大的项目贷款,要加强控制;同时,要加大对系统性风险、跨市场风险的监测,加强监督管理,重点要做好农村信用社风险、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关联体系风险、证券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的防范工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努力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加快金融创新,努力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环境。针对当前融资结构单一、直接融资比例过低的现状,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创新,积极推动企业融资多元化发展。一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尤其要针对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设计和提供配套信贷产品。要加速推动我省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展,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比,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好开行项目管理优势和农行、工行的资金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努力促进邮政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要加快股票市场发展,正常发挥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三要加强民间融资的监测、规范和引导,趋利避害,积极发挥其融资成本低、交易灵活方便的优势。四要加快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2006年,重点要加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一个系统、两个机制、三个体系”的规划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金融业发展和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曾建中,男,湖南人,(1972,)博士研究生,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主要从事金融与财务理论研究,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花园新村二号,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研究处
E-MAIL zengjianzhong51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