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商品丰裕与社会满意度
作者:宋圭武    发布:2006-08-28    阅读:2374次   
  商品丰裕与社会满意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商品丰裕的条件下,社会满意度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或不变。
  首先,商品丰裕是一个客观范畴,而社会满意度是一个主观范畴,二者并不直接等同。从客观状况到主观判断,中间有许多因素会产生重要影响。商品丰裕仅仅是为增加社会满意度提供了一个物质基础。
  其次,商品丰裕虽然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但对消费者产生的满意度并不见得必然会有所增加。消费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内,消费被看作是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消费是联结经济和文化的一种社会活动。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消费在物理意义上消解客体的同时,也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主体,并因此使个体系统更好整合到社会系统中去。所以,一个人消费效用总水平的增加,不仅取决于绝对消费水平的增加;也取决于相对消费水平的增加。
  从绝对消费水平变化的角度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一方面,人们的满意度一般会较前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影响满意度下降的诸多因素。一是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无限的欲望相对于有限的商品而言,不存在一个人有绝对满意的状况。一个人的欲望表现是多样的,不仅仅在某一个方面。有些人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欲望是有限的,但在其它方面却欲望很重。一般而言,从总欲望水平的实现程度看,一个人总有某些方面存在不满意,也就是一个人不可能存在对任何状况都绝对满意的境界。一个人只要活着,总是存在着在特定价值观导向下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对不满意的消除。二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对某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它带给人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边际效用有可能为负值。所以,人们在增加商品消费量的同时,有可能也会导致总效用水平的减少。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与消费者的决策理性水平有关。在理论上,可以假定消费者按照完全理性进行决策;但在现实世界,消费者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商品丰裕时,人们也时常存在着消费过度现象,导致总效用水平下降。丰裕社会中的“富贵病”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三是在商品丰裕的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成本会增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商品数量与品种的增加,这时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将会增大,从而人们选择的不确定性也将会增加,这将直接增加人们选择的心理成本;还有,搜寻信息也需要比以前付出更多时间和货币等客观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商品数量与品种的增加,人们选择的机会成本会变大。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人们在选择某一行为时,所丧失的其它方面的机会。当商品的品种和数量较少时,人们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所丧失的机会也较少;当商品的品种和数量较多时,人们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所丧失的机会也较多。
  从相对消费水平变化的角度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人们的满意度有可能较前有所增加,也有可能较前有所减少或不变。一般情况是:当个人的相对消费水平,即个人的消费相对于社会的消费有所增加时,个人的满意度才会有所增加;而当个人的相对消费水平有所减少或不变时,个人的满意度一般会减少或不变。但商品丰裕的情况并不能保证任何个人的相对消费水平就一定都能增加,这里还取决于其它众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
  再次,影响社会满意度的因素除了绝对消费水平和相对消费水平的变化外,还受许多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方式的合理性、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等都是会对社会满意度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商品丰裕能否导致人们满意度的增加,关键取决于上述两种力量的对比。当产生正效用的力量大于产生负效用的力量时,人们的满意度一般会增加;当产生正效用的力量等于产生负效用的力量时,人们的满意度一般会不变;当产生正效用的力量小于产生负效用的力量时,人们的满意度一般会减少。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应当尽可能增加商品的数量、质量及品种,这是保证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社会满意度也要不断增加,这是保证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主观条件。对此:一、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证商品消费信息的充分公开和披露,以减轻消费者在这方面所付出的成本。二、应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要建立满足公平性、竞争性、人道性的社会运转体制。公平性、竞争性、人道性三者是一个统一体,三者的有机结合将为商品丰裕与社会满意度的同时增加提供坚实基础。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应强化对人们精神世界整合的力度,应注重欲望的节制,提倡适度生产和适度消费,提倡和谐生活和和谐人生,大力构建和谐社会。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    编:730070
职    称:教授

E-mail:gssgw00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