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中国能源资源战略”集体学习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优化消费结构,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这是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首次提出在消费领域鼓励节约。社会经济循环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重要环节,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必须围绕这三个环节展开,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消费。因此,提倡消费领域的节约,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的含义是,要用消费的本来面目认识消费,指导消费,减少无效消费、负效消费和各种非理性消费,减少消费环节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健康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需要。科学消费包含了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科学消费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加严谨,也更加合理。绿色消费是针对消费品来说的,不但要求消费品本身没有污染,而且要求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持续消费主要是针对资源来说的,要求消费品生产所需资源是可再生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消费品应能够循环利用。但是,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针对的都是消费品,没有考虑消费本身的合理性,没有考虑不科学的消费方式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的损害和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因此,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都没有做到完全的以人为本。而科学消费则不仅包括消费内容,还包括消费目的和消费方式,是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健康消费理念的高度概括。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科学的消费观则既要求我们的消费是绿色的和可持续的,又要求这种消费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精神发展的需要。可见,科学的消费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不可分割的。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必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人民健康生活的需要。科学消费观认为,消费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合理需要。近几年理论界和一些管理部门在研究消费时过多地强调消费对经济有促进作用,而较少强调消费本身的意义,似乎消费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比如,餐饮消费的目的应当是健康、方便、美味,如果是为了促进生产,那就必然是消费得越多越好,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疾病增加虽然有利于带动药品制造业、医疗服务业的发展,但这种带动是以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根本不应是我们需要的。
2、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建设世界工厂的需要。时下在经济理论界有一种否定节俭、鼓励浪费型消费的倾向。持这种观点的人抬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所谓经过严密论证得出的“节俭悖论”和“消费致富论”作为理论依据,堂而皇之地要求人们改变节俭的习惯,鼓吹只有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消费,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走向更加充分就业和繁荣的平衡。他们没有想到,我们即使不考虑浪费型消费具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一面,也必须考虑浪费型消费对生产的负面影响。当浪费型消费成为时尚时,生产中的浪费现象必将充斥企业。人的行为具有一贯性的特征,一个生活节俭的人在生产中往往也会注重节约,降低成本,而且会在节约上开动脑筋,不断想出降低成本的新方法。只有把我们的职工都培养成这样的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才会不断提高,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可能指望一个生活中大手大脚的人在生产经营中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如果这样的人占了企业的多数,不但不会产生降低成本的新方法,就是有了这样的新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崇尚消费的美国工人和崇尚节俭的日本工人的对比。据一位法国权威专家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提供的数据,美国工人的平均废品率是日本工人的100倍,这个数字难道还不够触目惊心吗?我国要做世界工厂,不可不引以为戒。
按照有些经济学家的说法,节俭对经济增长并没有好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除了美国属于浪费型消费的国度外,其他国家都十分崇尚节俭。在媒体上不时可以看到关于欧洲发达国家招待外国元首的宴会非常简单的报道,还有大量关于在德国很少见高档奔驰汽车,瑞士人很少带劳力士手表,在瑞士餐馆用餐剩菜过多要罚款,百万富翁穿牛仔裤等报导。这些国家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落后,许多国家的人均GDP还超过了美国。这些事例足以说明节俭不但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增长。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需要。提高竞争力一靠创新产品,二靠节约成本。我们常说,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生产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或用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一个企业做到这两点,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一个国家做到这两点,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业开发新产品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必须要有外部压力,才能激发出内在动力。如果需求旺盛,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就会感不到外部的压力,也就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产品或一种技术的市场饱和时,也就是新产品新技术即将出现的时候。如果政府通过政策刺激市场需求,鼓励浪费型消费,就会推迟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从而延缓技术进步的速度,推迟产业结构的升级。当然,那些从长远看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品和技术需求,在开发初期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给予扶持,但不应鼓励一般性消费,更不应鼓励浪费型消费。
4、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需要。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却是一个人均资源的小国。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石油资源仅够开采50年,我国石油资源可开采时间更短,我国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也仅够开采80多年,其他金属资源更加短缺。因此,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应作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从经济循环的链条看,消费是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因此,消费环节的浪费是对能源和资源最大的浪费。浪费型消费比浪费型生产更加有害,建立节约型社会,不能不提倡消费领域的节约,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的消费观。
5、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要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型消费。我们需要科学的发展观,同样也需要科学的消费观。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科学消费观所指的有效需求不但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还应是对人的健康、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益的需求,而且不能损害其他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需求应当鼓励,反之,则应当限制甚至禁止。如吸毒、色情服务、赌博等,就要严格禁止,吸烟、喝酒则应通过高额税收进行限制。当然,对一般性消费品的需求是否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很难判断,特别是对资源的耗费和对后代人的影响,即使合理消费也会有影响,所应当考虑的是提高消费效率和科学消费的问题。我国现在已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而减少浪费型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指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市场可以解决的,必须动员全社会,通过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政策调控才能实现。新闻媒体和文艺作品的宣传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责任感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媒体,都不应在自己的作品和报导中宣扬浪费型消费,而应大力宣传科学消费观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众中倡导科学的消费观。
6、用科学的消费观指导汽车生产与消费政策的制定。2003年以来,我国家用轿车的消费进入高速增长期,汽车工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进一步刺激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许多经济学家不断呼吁政府出台进一步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目前,真正具有购买力的地方是大城市,而大城市又往往交通拥挤,并不适合发展家用轿车。况且家用轿车消费和生产的迅速升温隐含着巨大的社会隐患。以北京为例,随着近两年家用轿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害,大大降低了交通效率。其带来的时间损失、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不禁要问:发展汽车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吗?为什么地铁受欢迎?因为不堵车。如果公交车不堵车,也会很受欢迎。目前公交车少且堵,逼使富裕人群提前买车,形成交通的恶性循环。少数开车的人降低了多数人的交通效率,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率,而且破坏大气质量,浪费能源,占用土地。更有甚者,可能在未来为了能源而引发国际冲突,或者受制于人,实在得不偿失。从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提高交通效率考虑,都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大力发展公交车的生产。以我国对公交车的需求,完全有条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公交车生产国。这样做,既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又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得到大的发展,并在公交车市场独霸全球,拉动我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对轿车的消费应参考欧洲发达国家和新加坡的做法,在大城市应适当限制,至少不应鼓励。这是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消费观的要求。
7、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十分普遍,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如对包装的奢华要求导致大量现代化垃圾,既破坏资源,又污染环境;还有不考虑需求的免费供应,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商场的包装塑料袋,飞机上的餐饮,各种会议的一次性文件包,许多并非必要的,大量进了垃圾堆;大量炫耀型消费,如许多准备购买汽车的人宁可举债也要买上档次的,不要经济型小排量车,举行宴会一定要剩下很多才显得热情,服装要追求时尚,频繁更新,住房不看实际需求越大越豪华越好,不仅造成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了追求奢华之风;还有许多时尚的一次性消费品,虽然的确给消费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同时也造成对能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小到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毛巾,一次性拖鞋,大到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打印机矽鼓,不一而足。上述不科学消费现象造成的浪费在总量上是十分惊人的,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也说明在我国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值得方方面面加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