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底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国每天消失53个村落,务必警惕疯狂圈地运动》的文章(人民网,
国务院
这决非个案。经查,广东省清远市石角镇政府在未办理建设用地报批手续情况下,非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山西省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三期项目供地手续尚未依法办理的情况下,非法批准该项目开工建设;太原市晋源区政府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山西太原万水物资贸易城和富丽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违法占用土地行为;河南省安阳市政府在安阳市莲花公司“四季花香生态园”项目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非法批准先行实施建设。经监察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上述四起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旺、清远市清城区副区长麦永联等8名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其他涉嫌犯罪的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我并不是有意暗示上述案件就一定全是私人资本与权力资本勾结为特殊利益集团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但都也不能担保,这些案件,特别是那些并没有被查处的更多更严重的土地征用案例中,一定没有特殊利益集团在暗中涌动。只要不是浅尝辄止,只要不是有意回避,顺势追查征地过程的始终,肮脏的权钱交易内幕必然显露于天下。这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的。我仍然要引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的话说,十个贪官八个跟土地有关。(《国土部副部长鹿心社:十个贪官八个跟土地有关》,《现代快报》,
按照逻辑人们自然会想,如果是执行国家宏观战略规划与贯彻中央经济政策,如果是“公事公办”,为何要违规违法?为什么要超越党纪国法划定的“红线”?为什么要对上级主管部门“阳奉阴违”?为什么要以“局部利益”对抗“整体利益”?依据已经揭发出来或者暴露出来的土地交易的“潜规则”:权钱交易很难从不合法、不正规、不阳光的操作中排除。权力资本与私人资本的勾结,为特殊利益集团谋利益,就是土地暗箱操作、土地违规违法买卖的“潜规则”。
一位曾在亚洲银行长期任高级职务的投资财务专家、现任郑州大学MBA主任的
农地,现已成为各地政府手中的唯一的宝贵资源。这大约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家也大业也大,再大窟窿都不怕,大不了卖块地填平它!我不知道此番国土资源部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是另有缘由,如此强势地剑指地方政府在土地违法行为。地方政府要想发展地方经济,要办地方的事,再也不可能向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伸手向中央要钱。要搞政绩工程,要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招商引资资源几乎用尽,银行套贷后果堪虞,也只有自己能够掌控的农地最有挖掘潜力了。要说此次郑州犯事,也许有难言之隐:到了全中国其它地区都享受了国家战略发展优惠之后,好不容易争取了中部崛起,但时变境迁,风水不再,也不可能像东部沿海发展、西部开发甚至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期那样,获得更多的中央政府资源,甚至连政策资源也大不如从前。所以,此次郑州违法占地案在当地许多干部中都有些怨言,似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轮到中部崛起时,连圈地的优惠政策都给不了,干了还要受处分。但躬身自问,这难道没有地方利益、局部利益在作怪?难道中部崛起只是铺张圈地?合理的征地难道一定要“生米做成熟饭”方可达成?
私人资本与权力资本勾结合谋的特殊利益集团,为了局部利益、地方利益,损害的还不仅仅是全局利益、整体利益,而且为了他们的眼前利益,他们损害更严重的是长远利益。
农业对于中国,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尽管农业在不同国度其经济功能大体一致,但土地对于中国来讲,人均土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多一点,意味着占世界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着超过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土地,在这里主要担负民众的食物来源。也就是说,土地的食物供应比重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于人均土地多的国家来说,它可以有经济作物功能,有加工业原材料功能,有观赏、旅游、休闲功能,也可能有休耕功能。对于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59亩来说,必须牢记它主要是为中国人提供口粮的功能。那种克隆国外土地使用结构,效仿人均土地多的国家在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上的豪华占地的模式,注定是行不通的,短视地以经济权利执意运行,日后付出的历史代价将是沉重的,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下面的名言务必不要忘记:无政府主义是对机会主义的一种报复。
近年来,由于火热房价的强烈刺激,各路资本纷纷拥入房地产而酿成了新一波圈地潮,它是侵蚀农地的主要动力。而其中,权力资本与私人资本的勾结,从而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更是症结所在。
我曾多次警告,房地产商大量圈地,从长期角度看,势必带来种种巨大的社会经济灾难。其一,房地产商大量圈地,会造成土地市场资源短缺的假象。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量是有限额的。某些商家对土地的囤积居奇,会减少土地市场的交易资源。一旦地价高企,他们便干起倒卖土地的营生。这种人为的破坏土地市场交易行为,是对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违反,是对市场交易规则的亵渎。这种恶例的通行,必然成为房地产发展的严重障碍。其二,大量圈地,势必误导房市走势。房地产商作为强势方,有意通过圈地传递房源紧张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仅是误导,事实上已经构成某种商业欺诈。其三,圈地是一个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过程,它的直接结果是大量减少耕地。这些被圈而又基本闲置的土地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公害。难怪一位国土资源部专家向记者分析说,“因为土地老是闲置,地方政府恐怕也有责任。40万亩这个数字跟去年所说的70万亩有一定差距。实际上,我倒宁愿相信70万亩的数字。”其四,圈地过程,由于往往是走政策的“钢丝”,权力资本很容易参预其中。圈地与腐败的媾合,会干出什么好事来,世人皆有领教。涉嫌的地方官员此时可能成为商家房市飚价的帮凶,成为对中央统一的治理房价政策的“软破坏”者,即阳奉阴违地对抗中央政策。其五,大量圈地,将为社会的不和谐埋下了不良种子。可以相见的是:大量圈地必然增加失地农民,从而引起这部分农民的强烈不满;大量圈地,如前所述,必然误导房市走势,从而伤害到购房消费者;大量圈地,部分商家获暴利,也不可避免地引起行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大量圈地,同时会在社会各阶层中触发对房地产发展的愤慨;如此等等。
依据我长期对房地产与圈地问题的跟踪观察与思考,我毫不怀疑,私人资本与权力资本相勾结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以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以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是侵蚀农地的幕后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