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产业经济
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新思路
作者:覃朝晖    发布:2006-11-11    阅读:2615次   
    一、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世界旅游理事会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部门每增收1元,相关行业就有4.3元的增收,可见旅游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上起着重要作用。当代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很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冷战后政治障碍的减弱等因素,全球旅游产业的规模正加速扩大,参加旅游的人数将继续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旅游者将达到100亿人次,其中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0亿人次;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将达到160亿人次,其中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人次。”[①]
中国旅游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传统的接待事业转变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为集观光、度假、商务、会展、研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已被列为世界第五。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旅游中心。”[②]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集中在西部和边疆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多样性。我国民族地区纵跨多个纬度带,各类地形兼备,自然景观雄奇壮丽;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异彩纷呈。二是不可替代性。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人间瑶池”的黄龙、“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壁画长廊”的敦煌英高窟等,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世界级的精、绝品资源。三是原始神秘性。由于受人为破坏较少,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人工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四是互补性。迥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景观,与汉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互补。
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有以上共同的特点,有多样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有不可替代的草原资源,有未经人工修饰的草场风貌,有与汉族旅游资源不同的人文氛围。旅游业作为呼伦贝尔市将来发展的重要产业,有其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如何让民族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协调发展,民俗旅游,生态博物馆旅游等为两者的协调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当然,民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民族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是民族现代化发展的资源,特别是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同时,伴随着民族现代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在逐步消失,如何既能促进民族现代化发展,又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创新,是我们研究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在这之中,呼伦贝尔旅游业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所属12个盟市之一,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南部与内蒙古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2005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8.95万人次,同比增长35.1%。入境旅游创汇1.98亿美元,同比增长33.7%。接待国内旅游者312.6万人次,同比增长27.5%。国内旅游收入30.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旅游总收入46.09亿元,增长29.1%。[③]可见,呼伦贝尔旅游业在近来发展很快。总体来看,目前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   旅游资源
呼伦贝尔市旅游业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极其潜力的经济发展,其旅游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呼伦贝尔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口岸、大民俗共同构成呼伦贝尔大旅游。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天然草原,面积达到1.25亿亩,素有世界第三大草原之称,呼伦贝尔大森林,即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中国最大的亚寒带原始森林,有天然林地2.03亿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之首。生活在草原、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有400余种,野生植物有1000多种,被称作“北国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王国”。呼伦贝尔大水域是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形成额尔古纳河和嫩江两大水系,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特别是中国第五大湖——呼伦湖组成的水域,水资源总量达到286.6亿立方米,占内蒙古自治区的56.3%,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3.9倍。呼伦贝尔大冰雪体现为长达7个月的冰雪期,满山遍野的冰雪自然景观和北方少数民族独创的冰雪文化。呼伦贝尔大口岸体现为长达1723公里的中蒙俄三国边境线,极具文化内涵的额尔古纳界河,8个国家一、二类口岸,特别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年过货量已经超过1400万吨,并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④]呼伦贝尔大民俗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历史渊源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目前,呼伦贝尔大地上聚居着32个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三少”民族和俄罗斯族,民族文化原始奇异,独具魅力,呼伦贝尔大民俗是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的灵魂。
(二)   旅游线路。
呼伦贝尔——满洲里——阿尔山草原森林、火山温泉、民族风情游是内蒙古自治区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所涵盖的区域包括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兴安盟的部分地域。
在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满洲里——阿尔山这条线路中包含三条相对较好的旅游线路。第一条线路是:从海拉尔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到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草原、白彦哈达草原、金帐汗草原),然后到满洲里市(国门、中俄互市贸易区、红色秘密交通线、呼伦湖小河口),到新巴尔虎右旗(成吉思汗拴马桩、贝尔湖、宝格达乌拉山、金海岸),经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庙、诺门罕、道乐都)到阿尔山市,从柴河风景区到扎兰屯市,然后到齐齐哈尔。也可以从阿尔山直接到乌兰浩特市,经过百城,到达长春市。[⑤]这条线路以草原、森林、冰雪观光旅游、民族风情体验和温泉疗养度假旅游为主,兼有边境口岸异国风情旅游专线。本线路可延伸至吉林省长春市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第二条线路是,从室韦俄罗斯民俗旅游村出发到莫尔道嘎森林公园旅游区,再到根河市,也可以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到奥克里堆山冰雪旅游区,到根河市。从根河市可以到额尔古纳市,再到海拉尔区。也可以从根河市经鄂伦春自治旗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然后到阿荣旗,经过扎兰屯市、克石市、海拉尔区,到达鄂温克族自治旗。[⑥]这条线路是以森林、冰雪观光旅游和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朝鲜、俄罗斯等多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为主,兼有草原观光旅游,是以跳动下皆宜、一年四季各有特色的自然观光和民族风情体验旅游线路,以海拉尔为中心形成大环线,是黑龙江旅游市场对呼伦贝尔的辐射和延伸,适合开展自驾车旅游。
第三条线路是,从中国额尔古纳市出发到达中国黑山头口岸,经过俄罗斯普里阿尔贡斯克、俄罗斯红石市、俄罗斯赤塔市、俄罗斯博尔贾市、蒙古国乔巴山市、中国阿日哈沙特口岸、中国新巴尔虎右旗,到达中国满洲里市;从俄罗斯赤塔市还可到俄罗斯乌兰乌德市、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从俄罗斯博尔贾市到达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然后到达中国满洲里市。[⑦]本条线路是一条具有中、俄、蒙三国风情的旅游环线,旅客既可饱览呼伦贝尔大草原,又可体验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民俗风情,还可经过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斯和远东最大的陈斯伊尔库茨克市,延伸至莫斯科市及欧洲地区。
(三)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呼伦贝尔市有旅游星级饭店35家,其中三星级10家,客房总数达到2600间,床位5000张。全市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6家。具备一定接待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50余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19个。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3万人。[⑧]
2005年,与北京好运通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广州至海拉尔、满洲里旅游包机。同时,海拉尔——俄罗斯赤塔国际航线正式恢复通航。随着满洲里西郊机场的通航,陆续开通了满洲里至海口、三亚的旅游线路和满洲里至广州、秦皇岛、哈尔滨的航线。在铁路方面,开通里满洲里至俄罗斯赤塔国际旅客列车,在旅游旺季开通哈尔滨——海拉尔的大型旅游专列。并且,作为旅游热点项目的自驾车旅游在呼伦贝尔兴起,为公路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呼伦贝尔正在形成航空、铁路和公路三位一体的综合旅游运输网,有力地推动其旅游业的发展。
(四)   旅游景点建设。
目前,重点开发了以草原、森林、冰雪、河湖、口岸、历史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风情、异域风情为主的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有展示草原民俗的呼和诺尔旅游景区、巴彦呼硕旅游景区、金帐汗旅游景区;展示森林风光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展示历史遗迹的嘎仙洞历史遗址、诺门罕战争遗址、海拉尔北山青华日军要塞遗址以及“三少”民族博物馆;展示河湖风光的莫日格勒河、呼伦湖旅游景区;展示口岸边境风光的满洲里国门、中俄互市贸易区、额尔古纳界河;展示冰雪风光的牙克石市凤凰山旅游景区、鄂温克旗冬季那达慕、海拉尔、满洲里冰雪民俗风情园等。[⑨]
(五)   呼伦贝尔旅游节庆活动。
    呼伦贝尔打造若干旅游节庆品牌,启动呼伦贝尔四季旅游、原生态旅游等。在春季推出“红色呼伦贝尔.杜鹃节”,每年5月中旬从扎兰屯市开幕,举行北国之春系列节庆活动。在夏季推出“绿色呼伦贝尔.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每年6月中下旬从海拉尔开幕。包括成吉思汗论坛、敖包相会情歌节、国际草原那达慕大会、海拉尔啤酒节、瑟宾节、篝火节、额尔古纳夏季全生态旅游节、驯鹿文化节、漂流节、钓鱼节、甘珠尔庙会、绿色呼伦贝尔旅游文化商品交易会。在秋季推出“金色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森林文化节“。每年九月下旬在鄂伦春旗举行庆典仪式。包括森林文化博物展、凤凰山金秋赛马节、呼伦贝尔影节,森工文化展、摄影节等。在冬季推出“银色呼伦贝尔.北方少数民族冰雪风情游”,每年12月从牙克石市凤凰山开幕。包括中国开雪节、大兴安岭冰雪文化节、俄罗斯族圣诞节、内蒙古冬季那达慕大会暨鄂温克家庭那达慕、少数民族冬季服饰、草原冰雪牧户游等。[⑩]
三、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评价
(一)呼伦贝尔产业结构关系及旅游业的地位。
一直以来,我们基本都是以三大产业的发展来统计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三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发展到发达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高,比如现在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通过在呼伦贝尔市的调查,到底三产之间是怎样的比例才是最标准的,最合适的,这样就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调整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关系,使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协调发展。
在呼伦贝尔市当前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基础设施,金融体系,科技教育各方面还不够完善,不可能直接跳跃到第三产业发达的阶段,而需要各个方面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工程,谨防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市场而粗放型、破坏性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平衡点,既可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也可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发展传承文化,还可利用旅游业的收入,回馈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但如果发展不当,也可能给呼伦贝尔大草原不可弥补的损失,例如,旅游业的发展的外部不经济效益,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草原,影响了呼伦贝尔的可持续发展等。
表1    三大产业发展经济指标(亿元)[11]

 
中国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
鄂温克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满洲里市
 
2004年
第一产业
20744
506.07
71.79
3.58
3.21
2.77
1.27
第二产业
72387
1332.47
73.03
13.58
2.29
4.94
11.61
第三产业
43384
873.53
116.97
5.97
1.96
1.24
22.20
2005年
第一产业
22718
600.09
89.38
4.08
3.67
2.26
1.27
第二产业
83208
1685.13
91.43
15.91
3.07
7.27
3.01
第三产业
73397
1537.55
138.39
7.43
2.13
1.98
28.7

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发展阶段,工业产值比重较大,第三产业也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产值比2004年增长69%。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的比重高,发展也比较迅速,2005年占总产值的43%,虽然比重高,但是由于呼伦贝尔的特殊性,处在经济发展中阶段,并不能反映其产业结构的优化,相反,发映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还不完善。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交通、餐饮、住宿等各方面的发展。表中显示,中国在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逐步从旅游大国在向旅游强国转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尤为活跃,也逐步引起的国家和世界的关注,民族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掀起了国内外旅游的新高潮,现在流行界流行的民族风,推动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民族手工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呼伦贝尔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也给呼伦贝尔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的条件。
(二)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情况综合评价
根据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建立一个评价其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旅行社总数、国际旅行社数、国内旅行社数、星级宾馆数、景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居民出境居民人数、国内旅游者人数、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12]
表2   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情况[13]

 
指标
呼伦贝尔市
全国民族地区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3年
旅行社总数
19
20
27
1298
国际旅行社
10
11
11
186
国内旅行社
9
9
16
1112
星级宾馆个数
19
24
30
 
三星级宾馆
4
4
5
 
二星级宾馆
12
15
19
 
一星级宾馆
3
5
6
 
A级景区
9
12
14
 
AA级景区
8
11
13
96
AAAA级景区
1
1
1
48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
11.91
13.76
15.5
215
国内居民出境总人数(万人)
3.25
3.24
3.7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
136.4
157.0
185.8
12333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0.68
16.34
16.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4803
4907
5500
59929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6.71
12.28
12.3
563

由上表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旅行社的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特别是国内旅行社增长的比较多,目前,全市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6家,比2003年翻一番还多。国际旅游社也在发展呼伦贝尔发展更广阔的市场,特别是满洲里的边境城市的旅游,呼伦贝尔草原民俗旅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星级宾馆的增长反映了一个地区接待能力的提高,目前呼伦贝尔市有旅游星级饭店35家,其中三星级10家,客房总数达到2600间,床位5000张,呼伦贝尔接待能力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增长,还会不断的增加,就当前的接待能力和交通能力,都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具备一定接待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50余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19个,景点虽多,但良莠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3万人,是解决就业的好的途径,但在一牧户家庭游旅游景点调查表明,由于不会汉语而放弃发展旅游的牧户大有人在,因此,提高当地人的汉语水平和教育水平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是成正比的,要提高旅游收入,关键是要吸引更多的游客,这需要在完善各方面条件,加大宣传,培育特色优势资源等。
     (三)呼伦贝尔旅游业消费情况评价
     呼伦贝尔旅游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是由传统的接待事业转变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为集观光、度假、休养、民俗、考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并且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表3    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的主要目的[14]

 
观光
渡假
会展
探险
考古
休养
考察
宗教
民俗
访友
其他
内蒙古
 
 
 
 
 
 
云南
 
 
 
 
 
 
广西
 
 
 
 
 
 
 
 
 
西藏
 
 
 
 
 
新疆
 
 
 
 
 
 
 
 
贵州
 
 
 
 
 
 
 
 
陕西
 
 
 
 
 
 
 
 

图1   旅游消费目的分析
从整体上看,呼伦贝尔旅游业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集观光、度假、商务、会展、研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但是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考古、考察、探奇、宗教、会展等专项特点旅游较少。到内蒙古旅游的大部分旅客主要目的集中在观光、度假、等方面,到呼伦贝尔的旅游者也都集中在这几个方面,这也就给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民俗、修养、考察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如在民俗方面,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各具特色;在考古方面,寻找成吉思汗墓,神秘的草原石人,最早的敖包等;在宗教方面,甘珠尔庙是呼伦贝尔草原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表4    内蒙古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消费情况[15]

指标
内蒙古
 
2003年
2004年
旅游收入总额(万美元)
13836
25313
长途交通费
3249
5946
飞机
2209
4042
火车
442
1189
汽车
598
715
住宿
814
1490
餐饮
649
1187
景区游览
303
554
娱乐
704
1288
购物
6486
11862
市内交通
180
329
邮电通讯
580
1063
其他
871
1594

旅游活动的组织安排是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旅游活动主要包括食、行、住、游、购、娱等一系列活动。到内蒙古旅游者及呼伦贝尔旅游者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购物、交通、住宿方面,可以在餐饮、娱乐方面重点发展一下。据统计,在呼伦贝尔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近60%,而约占40%,这主要是外国入境者的消费情况,在国内游客的消费中,吃住行的比重还要高,而游览购物的比重相对低。由上表可以看出,游客在购物上的比重很高,2004年占整个旅游收入的46%,这说明在旅游纪念品市场方面有很大潜力,特色别是在满洲里,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产品买得很不错。旅游景区游览的收入较低,需要完善景区建设,适当提高旅游景区门票。飞机占旅游交通费的大部分,应该完善公铁路建设,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   
(四)呼伦贝尔旅游特色优势评价
表5   呼伦贝尔旅游特色优势与劣势评价

项目
旅游产品资源特色
旅游交通条件
旅游价格每人每天
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收入
旅游接待人数
呼伦贝尔
草原观光,草原民俗风情。
机场铁路:海拉尔,满洲里
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
服务不完善,
有待改进。
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2005年
46.09亿人民币[16]
361.55万人次[17]
内蒙古
草原观光,草原民俗风情。
机场铁路:呼和浩特,包头。
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
服务有待改进。
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2005年旅游总收入208.09亿元[18]
2161.76万人次[19]
云南
自然风景,
西南民俗。
机场:昆明
铁路:玉溪、大理
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
服务相对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中,相对较好。
2005年
430.1亿元[20]
7011万人次[21]
西藏
高原观光,
宗教民俗。
机场铁路:拉萨
线路较少
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
价格高
服务不完善,
有待改进。
基础设施建设中,相对薄弱
2005年19.3亿元[22]
180万人次[23]
广西
山水观光,
南方民俗。
机场铁路:桂林、柳州
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
服务相对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中,相对较好。
2005年
360亿元[24]
6150万人次[25]

    由表5,呼伦贝尔旅游产品资源的特色突出了一个草原观光,草原民俗风情的特色,其它地区不可比理的;交通方面不是呼伦贝尔的旅游的特色,反而是个瓶颈,需要经后重点发展的;在旅游价格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但是,高层次的消费相对欠缺,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旅游服务质量上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与旅游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服务质量不高,投诉体系也不完善,如果要使其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合理的服务体系。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正在改善之中,这也不是呼伦贝尔旅游发展的特色优势。综合上述分析,呼伦贝尔旅游2005年总收入为46.09亿人民币,接近整个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接待国内外游客361.55万人次,而云南2005年旅游总收入430.1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7011万人次。差距较大,接待能力也有限,不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尤其是这里的有其独特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在自然资源方面,有美丽的草原风光、森林风光、冰雪风光等。在人文资源方面,这里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马头琴,蒙古长调,有热情的少数民族人民,有浓香的马奶酒、有鲜嫩的手把肉,让游客流连忘返。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优势体现在其旅游产品资源特色方面,其相对优势在于价格适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而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不完善等方面。优势方面应该加以培育,提高竞争力,是劣势的方面应该加于扶持,不要给优势拖后腿,阻碍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五)呼伦贝尔市地区旅游业具体发展情况分析
鄂温克旗“十五”期间,共接待旅游者63.2万人次,年递增24.2%;实现旅游收入25826.5万元,年递增164.5%。2005年,共接待旅游者18万人次,旅游收入9601.8万元。与2000年相比,接待人数增长2.9倍,旅游收入增长19倍。[26]新左旗“十五”期间,全旗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106人次,创汇98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46.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800万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2603.6万元人民币。2000年全旗接待游客12981人次,旅游收入103.8万元,2005年全旗接待游客21万人次,旅游收入7560万元。接待游客增长15倍,旅游收入增长72倍。[27]新右旗“十五”期间,全旗接待国际游客5.69万人次,创汇776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1.8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02亿元。[28]2004年,满洲里旅游总人数达187万人次,旅游收入11亿元。[29]
表6   新巴尔虎右旗旅游收入及接待情况表[30]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接待总人数
(万人次)
11
4.95
17.2
24.4
国内接待(万人次)
9.57
3.99
15.6
22.7
海外游客(万人次)
1.43
0.96
1.6
1.7
旅游总收入(万人次)
1100
406.2
6700
12000
国内旅游收入(万元)
867.6
248.5
4150
8634
外汇收入(万美元)
28
19
319
410

上面一些数字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呼伦贝尔各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很快,并且各个地区有其独特的资源,尤其是满洲里,以其边境城市地理优势和边贸交往的优势,旅游业发展比较充分。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没有合理整合,没有一个既统筹全局,又照顾各旗旅游业发展的合理的规划,这是经后工作应该着重解决的。
 
四、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很快,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该市经济会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该市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比较快,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落后的,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旅游产业的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3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条件、住宿条件及旅游景点建设方面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这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在交通方面上,夏季是呼伦贝尔的旅游旺季,无论是飞机还是火车,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直接影响游客人数增加。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间的连接道路较差,不过很多在改建之中,但没有统一的规划,给游客带来很多不便。2、在住宿方面,没有实行标准化管理,不够人性化,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在调查期间,海拉尔的标间,价格150元每间,服务条件一般,房间小,没有凉衣柜。在新巴尔虎左旗,标准间价格贵280元每间,相对较贵,由于宾馆较少,基本上没有竞争,服务态度也很差,管理模式也相当落后,并且也没有专门凉衣之地,热水也不是全天供应,极不方便。在新巴尔虎右旗,标准间120每间,价格相对较低,服务态度也不错,但经常出现停水现象,也没有凉衣的地方。满洲里的标准间相对紧张,要提前预订,180元每间,我们入住期间出现过淋浴没热水现象,又不能及时修好,只好换房间。3、在旅游景点建设方面。建设部完善,伴随着交通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出现了景点内交通落后,向红花尔基森林公园入住区,还是沙石路,车辆行过后,尘土飞扬。旅游区内的通行道、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直接影响了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造成了旅游经济效益低下和招商引资困难。
(二)旅游业服务需要进一步规范。随着旅游项目开发的不断推进,目前,旅游软件服务跟不上旅游硬件建设步伐。呼伦贝尔旅游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低,特别是景区接待点,旅游管理人员少,旅游专才更少,旅游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素质不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旅游环境脏、乱、差现象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呼伦贝尔旅游对外的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旅游业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呼伦贝尔旅游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单一、服务功能不全,旅游线路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发展不协调,尤其是旅游住宿条件一直难以突破。旅游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尚未真正发挥出来,提供就业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尚待形成。从旅游收益上来看,还没达到产业化的要求。旅游产值绝对数还很低。旅游覆盖面和直接受益人口等方面与产业化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是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未能发挥旅游经济的规模效益。
(四)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宣传模式。呼伦贝尔旅游业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宣传模式,宣传方式单一。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宣传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特色优势资源有效的宣传,吸引游客的效果很明显。现在呼伦贝尔旅游业宣传投入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以活动宣传为主,没有固定化,规划化,立体化,另外,各旗的宣传工作还没有跳出呼伦贝尔这个圈子,更不用说走向国际。呼伦贝尔的草原游的宣传片非常有感染力,但是就是各大媒体的曝光度不高,在这方面工作,是将来的重点工作。
(五)没有形成多渠道的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和外商投资的力度不够。政府虽然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和优惠政策,但在投资上,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和先期投入还不足,吸引社会资金和外商投资力度不大,由于投资有限,致使很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限制了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据调查,至今还没有一项外资投资项目,现在主要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资金为辅的方式。
(六)没有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旅游业的发展没有一个系统性长期型合理的规划。呼伦贝尔旅游资源丰富,有特色,但尚未成立专门的研究组织进行实地深入的调查分析,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制约了呼伦贝尔旅游业有序发展。有些规划政策,不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在鄂温克旗,规划在巴彦呼硕地区建立一个家庭牧户游基地,但是,据调厂,当地很多牧民还不会汉语,这样就增加了推广家庭牧户游的难度。
(七)受季节气候影响,旅游的周期不长。由于呼伦贝尔有长达7个月左右的冰雪期,气温相对较低,游客也较少,5到9月是呼伦贝尔气温适宜,是旅游的黄金旅游期,但10月过后天气就开始冷下来,并且冰雪覆盖整个大地,无法进行室外活动,室内活动设施又不完善,以冰雪冰雕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发展相对东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例如,哈尔滨的滑雪、冰雕等项目就比较完善,也有知名度,并且呼伦贝尔比东北地区温度还要低,也导致了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发展缓慢,影响了呼伦贝尔旅游业整体协调发展。
(八)多数旅游景点旅游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多数旅游点以吃和观光为主,娱乐性项目较少,如,鄂温克巴彦呼硕旅游区,娱乐项目少,赛马、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也不是随时可以参加,时间比较短,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金海岸旅游区,形式更为单一,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娱乐项目,完全是自己观光,看贝尔湖的景色,贝尔湖水退化也比较厉害。在诺门罕战争遗址旅游区,只是一个陈列馆,简单的陈设了诺门罕战争的遗留物,没有其他的项目。这些都使其旅游的形式单一,不容易吸引更多的回头游客。
(九)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服务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当地主体民族是蒙古族,很多只会蒙语,不会汉语,就需要专业的翻译人才,另外,外国游客到此,就需要既懂蒙语,又懂汉语,还懂第三国语言的翻译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缺乏。在服务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当今信息化发展迅速,就需要能够学会电脑,能够在在互联网上汲取与工作有关的大量信息,在工作中高质量地加工和传递信息。不能再局限于外语知识和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某种程度的高科技信息知识,这样,才能当一个跨世纪的合格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管理机制上,很多宾馆的管理方式落后,不够人性化,过于死板,例如,在新巴尔虎左旗的甘珠尔庙宾馆,服务人员态度较差,资金管理方式也很落后,没有灵活的变通性。
(十)旅行社不规范作业。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目前,有的旅行社虚假宣传,旅游途中不按标准收费,导游漫天要价,总是要人买纪念品等。大的国际性的旅行社相对较为规范,但有的导游素质低,也时常出现损害游客的利益的现象。小的旅行社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人数的增多,旅行社的数量也会逐步增多,因此,应该及时整顿规范旅行社的工作,维护游客的利益,树立呼伦贝尔旅游的形象。
 
五、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实现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进行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以及开展将发展特色旅游作为目标模式的产品创新。呼伦贝尔旅游业一方面要借鉴外部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是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闯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来。呼伦贝尔旅游业要创建新的体制观、新的旅游发展观、新的旅游资源观、新的目标市场观和新的旅游产品观。观念的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而思想的解放和对旅游业的重视又是观念创新的前提。下面是关于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新思路。[3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旅游旺季一票难求的问题、交通相对落后的问题,加强公路建设,现在正在建设的两伊公路,海拉尔至满洲里的公路正在修建之中,估计年底可以通车,在铁路方面,现在列车的速度还只有120码,可以提速,缩短交通时间,再旅游高峰期,也可以增加车次,缓解交通压力。开辟新航线,2006年7月份,刚刚开通了海拉尔至深圳的航线,还可以开拓更多的国际航线,如俄罗斯,欧洲等航线。住宿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注重人性化和舒适化,如,实行热水的全天供应。景点建设方面,加强景点内部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娱乐性项目,如骑马、摔跤、家庭牧户游等。总之,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建设方面,进一步统筹阿尔山市及俄罗斯、蒙古国资源,使呼伦贝尔市草原、河流、湿地、口岸、民俗风情旅游线路更加完善。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服务体系,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不仅有特色的草原饮食文化,也有南北各大菜系的饮食,还应有西餐饮食等。鼓励当地酒店申请星级宾馆饭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在家庭牧户旅游区,打造一批有条件的牧户为游客提供民居住宿服务。在行方面,提供家庭包车服务,旅游专线服务等。在游方面,充分体现草原风情和民族风情,让游客流连忘返。在购方面,以游客自愿消费为原则,不影响游客其他活动为前提,推销有民族特色的,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为主。在娱方面,娱乐系列化,白天观光、骑马、摔跤、观看赛马等,晚上篝火、舞会、歌会等。
(三)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整合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与满洲里、兴安盟阿尔山、东北哈尔滨,及蒙古、俄罗斯等进行旅游合作,把草原、湖泊、森林、湿地、温泉、口岸等旅游产品做成完善的旅游产品,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带领旅行社分赴客源市场,与各地旅行社签订互助团队协议。政府也可以加强与邻近区域的协商,整合区域资源,可以通过满洲里冬季旅游的发达带动呼伦贝尔的旅游的发展,如,满洲里冬季的摩托车赛等,也可以通过哈尔滨旅游的辐射作用,如,哈尔滨的冰雕,滑雪等,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有特色的草原冬季旅游。在合作过程中,努力开发新左旗、新右旗、满洲里的环湖游,鄂温克旗、新左旗、新右旗、陈旗的草原游,鄂温克、新左旗、阿尔山、红花尔基、海拉尔的草原森林游,这几个路线构成满洲里至阿尔山这条精品旅游线路上的亮点。
(四)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系统的宣传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呼伦贝尔的旅游宣传,要突出其特色和整体性。近几年各旗宣传其旅游区外,还应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进行呼伦贝尔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宏观效益,又有利于本地区的局部效益。在宣传上要突出几个原则:一是唯我独有原则。呼伦贝尔民族风情,是本地独有的,这些风情应大力加以宣传。应强化游客这样一个意识:即使你走遍全球,也只有在本地才能领略到独一无二的草原风情和民族风情。二是有的放矢的原则。旅游宣传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为旅游者中包括男女老幼,包括不同地域、国籍、阶层、职业、文化教养和宗教信仰的人,因此,宣传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传统观念、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所宣传的事物应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能夸大,更不能无中生有。对于呼伦贝尔地区来说,草原景观、民族风情可以大力渲染,而对于服务质量、交通设施,饭店接待条件的宣传则要掌握分寸,如果宣传失实,就会造成游客的失望和不满,影响今后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制定支持发展旅游业的优惠政策,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大招商引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综合配套建设。以政府为引导,首先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的要求,从地方财政为旅游业发展安排占地方财政年收入千分之一至三的切块资金,用于引导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其次,要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建设资金和各级旅游发展基金;三是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在土地利用、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国内外投资发展旅游业;四是与银行信用部门协调,设立旅游专项贷款,五是为了化解旅游投资和安全事故风险,协调保险部门开设游客安全和景点设施保险险种。
(六)进行深入的凋查,制定全局发展的规划。必须对呼伦贝尔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的调查,进行旅游市场分析、资源分析、功能区定位、发展战略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完善各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来具体指导本景区的建设工作。政府在进行旅游总体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呼伦贝尔旅游业的长远利益,要求各景区做好各自的景区规划,同时,要注意把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施植树造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新左旗编制完成了《新左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几个景点的详细规划,为科学的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和保证[33]。要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以旅游为载体建设文化,通过文化策划、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拉长旅游周期,发展秋季旅游,冬季旅游和春季旅游,加快淡季旅游产品开发。现在呼伦贝尔旅游主要集中在夏季,推出“绿色呼伦贝尔”,以绿色草原,民俗风情游为主题,是避暑消夏胜地,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特别是在满洲里,国内游客参观国门游客较多,俄罗斯及欧洲国家的旅游者相对较多,并且大多以中年人为主;秋季,呼伦贝尔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有渐渐由绿变黄金色的草原,灌木丛、白桦、蒙古栎、兴安落叶松等树种垂直分布,色彩斑斓,并且推出“金色呼伦贝尔”,举行森林文化活动、金秋赛马活动、呼伦贝尔影视节等,鄂温克旅游宣传册上的封面是草原秋季的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冬季,推出“银色呼伦贝尔”,北方少数民族冰雪风情游,开展开雪节、冰雪文化活动、俄罗斯族圣诞庆典活动、内蒙古冬季那达慕大会活动、草原冰雪牧户游等。春季,推出“红色呼伦贝尔”,开展北国之春系列活动,这时是杜鹃花开花的季节,每年五月从扎兰屯市开幕杜鹃节。[34]
(八)发展边境旅游,通过边境旅游向呼伦贝尔内地辐射。呼伦贝尔与俄蒙边境长1700多公里并且国家批准的有7个口岸,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边境旅游很有潜力,当前,满洲里的边境旅游发展的相对成熟,国门旅游火爆,旺季每天旅游者超过万人,可以不断地更新旅游形式,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通过边境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带动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贸易。呼伦贝尔正在培养的阿日哈沙特、室韦黑山头等口岸,口岸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口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并且通过口岸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向海拉尔、红花尔基等地辐射,双向互动,政府出台更优惠的出入境政策等,这样更能促进边境旅游的纵深发展。
(九)发展家庭牧户游,充分体验牧民生活情况。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呼伦贝尔的家庭牧户游又其独特的特色,而家庭牧户游丝开展乡村旅游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这就为呼伦贝尔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呼伦贝尔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厚重,民族特色鲜明,保存完好,具有开展乡村游、家庭牧户游的良好条件。鄂温克旗旅游局,对四川成都市农家乐旅游考察,家庭牧户游通过2年的发展日趋成熟,是呼伦贝尔今后重点发展的项目,今后,应该力求富有创意、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展现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做大做强家庭牧户游。[35]在条件比较好的苏木乡选择居住较集中且有积极性的几户牧民家庭进行旅游示范,并给予扶持,出台相关条例,规范作业,提高其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鄂温克旗已颁布了相关条例《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条例》[36],2005年是鄂温克旗牧民家庭旅游基本成型的一年,20多户旅游示范户共接待游客10000人次,旅游收入达40万余元[37]。使游客与牧民近距离接触,参与牧民的日常生活,亲身感受、体验牧民的生活、风俗、服饰、饮食、和生产方式等,推动家庭牧户游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十)自驾旅游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市场,随着私家车的增加和租车的方便,自驾旅游将会是内蒙古一个新的增长点。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和草原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森林奇峰异谷的神秘。呼伦贝尔自驾旅游有很多优势,如广阔的草原为自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可自带帐篷随时随地可驻扎,道路弯道险道少,相对安全,道路收费少,停车方便,减少了自驾成本等。要让自驾旅游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安全救援组织与能力,严禁自驾车游客遇到半路被劫,露营被盗被伤等现象,提供准确及时的导游图、公路图信息,完善预定系统,完善加油,饮食的购买点建设,严禁交警任意处罚、乱收费等。
(十一)旅游业和牧业结合发展,发展生态旅游。呼伦贝尔生态旅游是以牧业为依托,使牧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农牧业观光,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牧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或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利用参观、品尝、采摘、购买等一系列活动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如新右旗农业基地就可以开发为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高度结合经营的观光农园。现已成为台湾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旅游也与牧业的结合发展民俗旅游,利用牧区特有的民俗文化作为牧业观光休闲活动的内容。如民俗文物馆、乡土文化活动、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乡村博物馆、民族生态博物馆等。民族生态博物馆更广泛地说是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向旅游者展示当地民俗文化,使旅游者从异域文化的独特性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与互补,而且既保持了生态文化的可持续性,也使当地牧民增加了收益。现在,呼伦贝尔已经形成了一条民俗博物馆系列,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达斡尔民族博物馆、鄂伦春博物馆等,可以进一步发展一个民族生态博物馆,既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又能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十二)重视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理念,建立人才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机制,大胆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优化队伍,倡导文明,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形象。通过把人才资源变为现实生产力,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旅游人才支持和保障。可以在当地大学大中专学校内设置旅游专业,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人才;也可以大力引进管理人才和翻译人才,为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注:未注明资料来源的材料皆来自实地调研的访谈。
参考文献:
[1] 田里: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第1页
[2] 赵广华: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远方出版社,2005年5月
[3] 呼伦贝尔旅游局:《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材料》2006年5月
[4]《统计资料手册2004年》,鄂温克族自治旗统计局,2005年4月。
[5]《统计资料手册2005年》,鄂温克族自治旗统计局,2006年4月。
[6]《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2001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02年7月。
[7]《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2002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03年7月。
[8]《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2003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04年7月
[9]《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3年版》
[10] 呼伦贝尔统计资料手册2005
[11]《云南统计年鉴2005年》
[12] 那木拉《立足优势,强化管理,促进全旗旅游业新发展》——在鄂温克旗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6年4月7日
[13]《新左旗旅游局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规划》,新巴尔虎左旗旅游局,2005年。
[14]《新右旗旅游业发展概况》,新巴尔虎右旗旅游局,2005年12月。
[15]《满洲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满洲里市政府,2006年2月。
[16]《新右旗旅游业发展概况》,新巴尔虎右旗旅游局,2005年12月。
[17] 鄂温克旅游局:《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条例》,2006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18] 吕振田:《新左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2006年7月
[19] 座谈会打印资料,藏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06年7月
[20]《鄂温克旅游》,鄂温克旅游局,2006年7月
[21]《鄂温克乡村旅游汇报材料》,鄂温克旅游局,2006年7月
[22]《中国鄂温克》,旅游宣传资料,2006年7月
[24]《新左旗旅游局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规划》,新巴尔虎左旗,2006年7月。
[25]《2005年工作总结》,鄂温克旅游业局,2006年1月
[26]《内蒙古统计年鉴2005》
[27]《西藏统计年鉴2005年》
[28]《广西统计年鉴2005年》


[①] 田里: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第1页
[②] 同上
[③] 呼伦贝尔旅游局:《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材料》2006年5月
[④] 同上
[⑤] 赵广华: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远方出版社,2005年5月
[⑥] 同上
[⑦] 赵广华: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远方出版社,2005年5月
[⑧] 呼伦贝尔旅游局:《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材料》2006年5月
[⑨] 呼伦贝尔旅游局:《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材料》2006年5月
[⑩] 同上
[11] 《统计资料手册2004年》,鄂温克族自治旗统计局,2005年4月。与《统计资料手册2005年》,鄂温克族自治旗统计局,2006年4月。
[12] 入境国际旅游者人数:指来中国参观、访问、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参加会议和从事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宗教等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人数。不包括外国在我国的常驻机构,如使领馆、通讯社、企业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来我国常住的外国专家、留学生以及在岸逗留不过夜人员。出境居民人数:指大陆居民因公务活动或私人事务短期出境的人数。公务活动出境居民人数不包括在国际交通工具上的中国服务员工,因私出境居民人数不包括在国际交通工具上的中国服务员工。国内旅游者人数:指我国大陆居民和在我国常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指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旅游支出,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际旅行社:指经营对外招徕并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国内旅行社:指负责经营招徕、组团、接待国内旅客的旅游业务,以及不对外招徕,负责经营接待国际旅行社或其它涉外部门组织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的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13] 《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2001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02年7月。《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2002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03年7月。《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2003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04年7月。《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3年版》
[14] 据调查到各个地区的部分游客,经分析得出的结果。
[15] 内蒙古统计年鉴2005
[16] 呼伦贝尔统计资料手册2005
[17] 呼伦贝尔统计资料手册2005
[18] 《内蒙古统计年节2005年》
[19] 《内蒙古统计年节2005年》
[20] 《云南统计年鉴2005年》
[21] 《云南统计年鉴2005年》
[22] 《西藏统计年鉴2005年》
[23] 《西藏统计年鉴2005年》
[24] 《广西统计年鉴2005年》
[25] 《广西统计年鉴2005年》
[26]  那木拉《立足优势,强化管理,促进全旗旅游业新发展》——在鄂温克旗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6年4月7日
[27]《新左旗旅游局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规划,新巴尔虎左旗旅游局,2005年。
[28]《新右旗旅游业发展概况》,新巴尔虎右旗旅游局,2005年12月。
[29]《满洲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满洲里市政府,2006年2月。
[30] 《新右旗旅游业发展概况》,新巴尔虎右旗旅游局,2005年12月。
[31] 资料来源:座谈会打印资料。
[32] 资料来源:座谈会打印资料。
[33] 吕振田《新左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2006年7月
[34] 呼伦贝尔旅游局:《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材料》2006年5月
[35]《立足优势 强化管理 促进全旗旅游业新发展-在全旗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鄂温克旅游局)
[36] 鄂温克旅游局:《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条例》,2006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37] 鄂温克旗乡村旅游汇报材料,鄂温克旅游局,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