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与深商的机会
作者:海闻    发布:2006-11-27    阅读:3117次   

    我是经济学家,主要还是搞理论的,这次来我不可能谈到很具体的东西,但是我观察的都是国际情况的变化,我想这种国际情况的变化,对我们企业家来说应该是越来越重视的,因为整个世界是日益融为一体的,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说怎么样提高企业的国际视野和一个战略视野,因为有时候你需要国际视野才有战略决策,首先我今天讲一个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变化,以及对深商的机会和挑战,从我的角度讲我认为对我们深商,其实也不一定对深商,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机会和挑战,国际贸易的发生了什么变化?传统的贸易模式是发达国家出口他们的工业制造品,然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一些资源产品和促进产品,这个基本上是建立在资源的比较优势上面,所以我们这样的模式曾经在国际上占有地位,发达国家有资本的优势,发展中国家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产业的结构、国际的分工和贸易的模式基本上我们称之为产业的贸易和南北的贸易。产业指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进口的产品,很多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源型的产品,比如石油、农产品等等。这种模式其实也不是说消失了,从60年代以后逐渐被另外一种模式占据了地位,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我们称之为产业的贸易,原来是产业之间的贸易,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是产业内的贸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你可以看到很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它既进口汽车,它也出口汽车,它既进口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同时它又出口电子产品、机械产品。解释这个理论就是建立在社会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规划后的社会,而工业化的国家主要就是产品的多样化,而农产品,基本上它们之间的替代性非常强,比如说同样的苹果,美国的苹果和中国的苹果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初级产品的一个特点,但是现在随着全球的发展以后,它的工业产品成为主要的产品,农业在发达国家利润非常低,不但人数非常少,产值也非常少,只占3%—5%,这也是中国的未来,中国未来的农业比重越来越轻、人数越来越少。所以全球化的过程之后,可以看出工业制造品成为主要的产品,这个时候我们讲行业内的贸易,同样产品的生产,只不过并不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它是差异产品,决定某一个国家的生产产品不在于资源而在于规模,所以规模经济成为贸易的基础。哪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有足够的生产规模,它的成本就能够降下来。如果那个国家太小没有足够的规模,就没有竞争的能力。所以从60年代以后,有很多的产业竞争的基础是它的成本、是它的规模经济。这一段时间的贸易主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叫做北北贸易,占了全球的75%左右,基本上大规模的贸易就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我参加了第九届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年会,在上海召开,他们让我专门做一个主题演讲,定了一个题目是中国国际商品贸易的新变化,定了题目之后我做了研究观察,当然我的研究观察当然是从数据上的证实,实际上从90年代以后,世界的分工和贸易发生了新的变化,变化在什么地方?你首先看数据,你看数据发现,南北之间的贸易现在又增长了,在60年代以前,你可以看到,南北贸易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比重是在下降,从50年代的30%左右,也就是说发达国家30%的产品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降到只剩下不到15%,就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时候,也可以说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整个的进口比重下降到15%从90年代以后,又开始增长,20世纪初又恢复到30%,我们现在重新使得南北贸易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是90年代发生的变化,这个变化发生的背后是什么?你再看产品背后的贸易,现在很多的贸易不是说最终产品的贸易,而是一个中间产品的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以前我们讲汽车,不仅是美国进口或者日本的汽车然后出口到美国,现在贸易里面的比重都是中间产品、都是零部件,也就是说加工贸易现在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模式,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比如说我进口的是软件、进口硬件,甚至在中国的整个链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甚至连盒子都是进口的,但是我把它组装出去之后,就会是最终产品,可能还不是最终产品,你出口到别的国家之后,他们国家会进行另外的包装然后卖出去。这是我们90年代之后发现重要的贸易格局的变化,我们叫做产品的贸易,是中间贸易,现在越来越重要。不是说原来没有,产业之间的贸易继续存在,但是比重在缩小,产业内的贸易也存在,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一个产业链里面中间产品的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贸易模式。

    我们又恢复到南北贸易越来越重要,但是南北贸易和早年的南北贸易的区别是:早年的南北贸易是发达国家初级产品,现在是发达国家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品,包括半制造品,而且很多制造品都是从很多发展中国家进口来的。我刚才讲了数据的情况,然后我们再总结一下,9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的国际贸易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展示一下现象,我们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个是产品的周期,在国际贸易里面有一个理论就是产品周期的理论,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周期发明之后,有几十年的优势,自己生产、自己出口,技术成熟之后,技术发达的国家继续生产然后它去生产,再过几十年之后,这个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然后发展中国家就变成了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国家,这个时候发达国家就变成了进口国,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纺织品,纺织品最早的时候是在发达国家的机械制,而不是说手工制。中国在解放前的时候,我们鲁迅的作品,谈到我们进口洋布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现在别的国家在担心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问题,这是产品的周期。那么这个周期现在在缩短,比如说纺织品,纺织品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产品到发展中国家慢慢成为主要的产品,比如说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从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发展创造,现在到韩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的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国,经历了100年的时间,电子的时间更短,大概经过50年的时间就转移了。这说明,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手里面接受新兴的科技里面经过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是一个现象。

    另外一个现象是产品周期的模式在发生变化,它并不是说需要把整个的制造给你转移过去,而是保留了一部分,但是把整个生产的环节现在是越来越分开了,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的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他概括了现在世界的现象:一个是经济的全球化、或者是全球的一体化。但是同时又是生产的分散化,整个生产本来都是一个国家就完成了,现在整个生产是在很多国家里面完成,所以这个产品周期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方面时间在缩短,但是另一方面它转移出来的并不是全部的生产,而是保留了一些复杂率比较高的部分,包括电子产业,电子产业最典型的例子,电子产业从开始的欧美、美国这些国家发明生产之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用了一些时间,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的放弃这些方面。比如说真正高级的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业生产仍然在美国,包括在日本。美国和日本之间大概有五个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在高端技术方面的36%的份额,然后中档的电子零部件基本上都在韩国、台湾、新加坡生产,另外韩国生产了内存条,台湾就是集成电路,台湾一地震就可以影响全国集成电路的价格,还有新加坡的硬盘等等。再底下就是中低档的电子元器件,在中国或者其他的国家生产。这是一种新的现象,围绕着分工的变化以外,第三个特点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参加了制造业的生产,我们不是说希望整个制造业的生产,而是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渗透,参与了全球制造业的生产,这就是我们刚刚看到为从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现在越来越多参与到制造业的生产,不仅是低端制造业,包括了航天、电子等等,服务的制造业除了制造业之外,金融服务、通讯服务这些都不仅仅是发达国家自己在做,而且是一个产业链分布在全球里面,当然服务业这一块我们不是很关注,因为印度比我们做的好,很多的设计、金融服务等等都是印度承担着全球的生产链。这是第三个特点,和国际分工相应的就是加工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模式,前两天我在会上也讲了,我说我们现在理论上有很多的东西要跟进,当整个全球的生产模式发生变化,我们很多的理念、政策都带来了挑战,比如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在那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而把加工贸易始终认为是抵挡的模式,是一种低档的模式。以后加工业就成为了主要的贸易形式,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说一个东西全部我生产,而是我生产了其中的一个部分,这里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贸易的依存度,我们现在有很多人都说我们对贸易依赖太重了,就是贸易的依存度太高,我们现在贸易的依存度是75%,现在随着产业的变化,贸易依存度肯定很高,因为贸易依存度是进出口总值除以GDP,如果我们生产100万,加工20万,都算在我的贸易值,这是200万,其中GDP就是20万,这种东西并不是危险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很危险,如果说我们只依存国外,国外不依靠我们就危险,现在是互相的依靠,我们很多的理论都用不上,整天还用一种旧的思维、依存度、风险等等这些东西来负面看待全球贸易的分工和变化。这样是跟不上这种形成。

    这种形式对深商有什么建议和体会?有一个体会就是我们现在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全球那些发达的领域,不一定是去想着我把整个行业拿下来,而是我进入它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样的话,机会就很多,我们有机会进入它的航天产业,但是它们其中的一个部分都是可以转在一个环节上,这样的话,我们所谓的生产投资范围就不要在局限在一个最终的产品上,而是把我们的生产投资放在任何产业里面任何的环境里面,看看有没有机会。当你理念放开之后,你的机会就很多。

    现在的产业都是全球的,因为全球化的结果,特别是90年代全球化加速之后。所谓生产的全球化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是在全球寻找资源,这个也是因为贸易自由化的结果,1995年之后,我们申请了世贸组织,整个贸易的比例下降,这不能是一个国家决定,全球任何商品的价格都要在全球市场来定,比如说这一瓶水,以前我们是封闭的,所以我这一瓶水可以卖到五元钱,因为原才两块比较贵,我也能够使用3块钱的塑料瓶,但是开放之后,别的国家卖3块钱,所以你也只能卖3块钱,当你卖3块钱的时候,就不能使用3块钱的塑料瓶了,你必须在全球找到最便宜的塑料瓶,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贸易的自由化是很周期的。

    首先你必寻找全球最便宜的资源,其次有些资源不能一直依靠的,像人、矿山这些,那就是把生产的布局全球化,不是说在一个国家里面完成所有的生产,而是把生产的某些环节分散到各个国家去。作为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在利用我们的资源把全球生产状况的某个环节吸引过来,企业的投资也好、生产也好,不要光想到是国内市场,你要想到你是整个国际市场中的一部分,比如说你生产一个零部件,你要争取做到全球这个行业的零部件都是你做的。这样的话给企业很多的机会。以前的汽车都是一个国家完成的,有一个经济学家描述,以前的福特汽车一边吃的是焦炭和矿石,另一边吐出的是一个完整使用的汽车,现在汽车有几百个环节、几百个工艺,举一个美国的例子,美国的汽车所用的日本零部件和技术占了整个产品的17.5%,用了德国的技术是7.5%,新加坡在美国汽车里面的贡献是提供了4%的零件产值,韩国装配线对美国汽车的贡献是30%,爱尔兰和巴巴多斯它是负责里面的数据处理,里面的数据处理提供的产值是1.5%,英国提供了产值和市场营销,真正在美国生产的汽车的附加值只有30%,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企业的机会要根据全球的分工、贸易格局的方面来看,来寻找企业的投资机会,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是资源的选择,资源的选择也应该学会全球的选择,当然我们至少要在全国选择,而不仅仅依靠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在小农社会里面的经营方式,当然我们的精神要有,在当今的社会里,你不能什么都靠自己,包括我们的资本、技术,不要想什么都自主创新,我要说点反话了,就是说看什么情况下你应该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别人已经做出来的成果,学会别人已经有的东西再进行利用。所以我们作为深圳要做创新的城市,不是说什么东西都是自己来做,有些东西要充分利用全球已经有的技术、资源、人才。

    我在这里谈到深圳的机会以外,这些话不光是对深圳,而是对全国的企业,对我们来讲,我们有很多的有利条件:

    第一个条件我们靠近香港,当你这个城市的企业面向全球、面向国际的时候,当然香港是比较好的中坚,不仅我们是对国际不了解,我们要借鉴香港,同时国际上在中国寻找市场的时候,他们也是通过香港,所以这里有很好的利用问题——香港的资源。

    第二个有利条件深圳确实没有什么历史包袱,这个很重要,刚才讲到深商,深商包容了所有商的共同特点,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历史的包袱,因为本身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成员、我们的企业家,本身深圳的历史也不长,这是我们的条件,对我们走向国际化,其实应该说阻力要比国内其他城市小很多。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机会都是好事,在生产分工的过程中,很多的层次里面有竞争,比如说印度,印度是最靠近我们的竞争者,他首先是落后我们,现在在有些方面已经超过我们,它打破了常规。还有东南亚的国家。如果我们拘泥于旧的理念当中,不去开发这些东西,如果到了别的国家的话,对我们国家来说就落后了。有一些东西我们是最好的东西,如果中国的企业不及时地做出反应的话,他只好选择别的地方。

    刚才讲产品的周期在缩小,我们也是产品周期的一部分,当欧美到日本、韩国,然后就是我们,下一步就是跳到别的地方去,如果我们没有很好抓住机会的话,很快告诉我们就到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现在甚至都在非洲也在崛起,不能说非洲崛起不行,现在全球都在关注这个,中国做这一点非常好,我们动作快,政府想通了,不光是资源,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关注非洲是因为非洲的资源,其实这种产业的传递非常快,这就是对我们的一种挑战,我们有竞争者,不要以为这种东西就是我们的,你不努力他不是不会到这里来的。

    我们本身也有一定的包袱,我们企业都比较沾沾自喜,我们的企业都看到自己取得的成就,但是没有看到威胁,学者不懂得管企业,但是我们会比较、会看。比如说90年代一些美国的企业都做着符合全球化的重组、专业化、规模经济这是最好的理念。我们现在的企业是多元化、小规模,每一个行业里面有很多企业,每一个企业涉及到很多,什么都做。我们看海尔的企业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海尔绝对不是企业的模式,他生产很多产品,而没有什么产品真正在全球站住脚,不比如说美国的一个企业,它把所有的精力关注在某一个生产环节,然后进行生产。我到温州也去过,原来温州做鞋做得很好,他们也知道,我们做到全球第一,他们的市场份额很小,第一没有用,第一、第二是很快的变化,第一只占1%的份额,我这里不给很多数据了,你去看看我们各个行业里面所谓最主要的几个企业在行业里面占的比重,包括钢铁也是,我们前面最大的几个钢铁公司,占中国的钢铁生产不到40%,而韩国、日本、美国,占了40%,这是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说我们的理念都是在小份额的进行当中,满足于自己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地位,但是没有看到群众的呼声。

    第三个挑战就是怎么样有国际化的标准,刚才马行长讲到了国际化的标准包括你企业的道德标准、道德管理经验,这些挑战不仅是深圳企业面对,而是中国企业面对的。简单来说我们今天是一种讨论,我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就是世界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要关注,而且在世界变化中寻找我们的机会,同时这些机会并不是在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在全球化的这种变化当中找到我们自己企业机会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些机会就会丧失,很可能别的国家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超过我们,谢谢大家。

(本文是海闻在深商会上发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