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新农村建设的投资策略
作者:何念民    发布:2006-12-25    阅读:2483次   

        今年初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就是为探索新的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策略,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符合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政策创新的精神。

       温故而知新,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观察我们的农业管理体制,问题就可以看的很清楚,方法也就有了。

 

 

陈旧的农业投资模式

 

       现状

       八十年代初实行农村改革,推广家庭承包土地生产责任制以来,国家农业管理机制仍然继承了计划经济的体制。面对广大的农业生产的千家万户,国家农业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管理成本越来越大,管理效益相对越来越低,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慢,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

       国家农业投资总量虽然不少,但是通过各级政府的层层审批,平均主义式的分散使用,农业投资效益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分散使用土地的家庭经济,生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家庭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相对于家庭经济的中小企业,它们市场经济的竞争力非常明显,中小企业的发展前途非常巨大,但是得不到它们需要的资金,得不到来自于体制的大力扶持。

       体制要求必须分散使用国家有限的农业投资,体制要求必须层层审批,体制造成管理成本越来越大,体制排斥中小企业。

       这就产生了奇怪的事情――国家扶贫款通过农业银行贷款必须取得担保,农业银行的行为否定了扶贫款的基本性质,致使大量国家扶贫款沉淀在农业银行里,据说有200亿元!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农业管理部门一直没有办法在体制内找到解决的办法!造成农业投资的巨大浪费,造成国家农业政策的悬空。

       问题是,面对这样的体制如何改革我们的农业投资战略?

 

       受到压抑的农业生产力

       现行体制必然造成只重视粮食生产,忽视发展农业生产总水平。为了维持家庭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维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我们的管理部门做体制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没有错!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体制的错误,因为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内的产物!计划经济体制里的中小企业是集体经济企业,但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农村集体企业被淘汰了。

       相对于家庭经济,从市场经济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农业中小企业,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看,他们最具市场发展的潜力(也必将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

       从市场经济看,我国的农业投资潜力十分巨大,农产品深加工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中草药保健品的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潜力十分巨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机遇就在我们身边!

       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最关键性的措施,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机遇。

       但是体制不会让墨守成规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干部去做体制外的事情!只有具备反叛精神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干部才可能发现体制外的机遇,才可能尝试寻找体制外的机遇去提高农业生产力,寻找体制外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可这是对体制的冲击!

      

 

新的农业投资战略

      

       投资效益优先

       从科学发展观看,改进农业投资效益是加快发展农业最有效的手段。在体制改革缓慢,国家财政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改进农业投资效益也是唯一的选择。

       在现有投资体制内,在效益优先前提下,农业投资对象的选择、投资方法的选择、投资项目选择应该首先考虑投资的比较效益,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国家农业投资效益,是我们国家农业管理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头等大事。

 

       相对集中的生产性投资

       三农问题需要大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新农村政策的投资战略如何选择呢?

       农民住宅改善、乡镇交通改善、城市化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

       农村教育、农村医疗条件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改善――需要大量投资;

       家庭经济的发展,现行生产条件的完善提高――需要大量投资;

       农业中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投资;

       比较而言,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投资效益。相对集中扶持一批农业中小加工企业,促进一个地方的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将会更有力地带动当地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将更有力带动家庭经济从分散封闭经营向规范化经营发展,将会带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种植业养殖业长期稳定发展。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农产品出口――农产品销售的根本保证,是解决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保证。

       在企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地方产业支柱,特别是建立在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才有可能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航母。

       资源是基础,科技是核心,营销是手段,管理是素质,中小企业如果能够获得相对集中的扶持和投资,才有可能全面地、快速地、健康的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航母。

       水果加工产业、中草药保健品产业等都有形成支柱产业的市场潜力,如果能够在一个县或者一个市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每年能够给当地带来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产值,当地的三农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一个支柱产业的形成只需要几个亿的投资,只要几年的时间,就有可能形成。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的投资,对家庭经营的投资,都无法形成巨大的再生产能力,都没有更多的自身的资本积累的手段,都很难形成支柱产业!

 

       提高农业生产力

       从国内外市场看,我们国家的农业投资空间可以达到万亿元,市场效益可以达到10万亿元,甚至更多!

       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空间在哪里?粮食肉类加工、水果蔬菜加工、中草药保健品可以产生10万亿元的市场效益,可以安排几亿农村劳动力,可以使几亿农业人口获得长期稳定的增加收入,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机遇,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这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农业投资方向,是我们农业投资战略调整的方向。

       投资对象以农业中小企业为主,是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根本性措施。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产生的结果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受到阻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受到阻碍,农村和农民发展受到阻碍。

       能够承担巨额农业投资的对象只有农业中小企业(也不排除大型企业),它们是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载体(目前阶段)。

      

       政策性扶持贷款

       国家农业投资如何体现农业政策性,如何体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必须有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案,而且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行政府机构可以操作的方案。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选择评估项目,以项目贷款形式由政策性银行给予贷款,不要求担保,以体现国家对农业投资的倾斜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为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多数资金应该投入农业再保险,为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做农业巨险再保险,调动农业保险公司投入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从而间接推动银行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使国家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国家农业政策性投资通过银行体系和保险体系落实,可以极大地几倍地调动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农业投资积极性。

       预支国家部分农业救灾资金,作为农业巨险的再保险,国家资金的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经济效益却成倍提高。

 

 

       几个理论

 

       微循环理论

       作为市场经济的生产组织,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循环组织。中小企业不活跃,市场经济微循环系统不活跃,将导致市场经济肌体受到巨大破坏,最后导致市场经济体系紊乱和损伤。

       非公有的中小银行和私人银行被国家现行体制否决,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资本在微循环系统中受到限制,由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组成的市场经济的微循环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造成市场经济体系的紊乱――垄断性国营企业资源浪费越来越大,经营成本越来越高,社会不公越来越严重,国家投资效益越来越低。

       长此发展,市场经济的微循环系统将导致整个社会的紊乱!

       有私人经济就应该有私人银行中小银行,这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禁止私人银行中小银行的存在必将导致市场经济体系的紊乱和奇形。

 

       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互相结合形成,割裂和干扰它们的自由结合,市场经济体系本身将受到破坏。计划经济的财政向市场经济的金融过渡需要很长的过程,社会将会受到较大的震荡,需要强力的控制、管理和调整。不放开金融市场,不准许企业和私人办银行,金融资本体系就难以形成,没有微循环层面的金融资本,就没有微循环层面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小规模的生产资本和小规模的金融资本是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的基础。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就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里没有小规模的市场经济中自然形成的金融资本,国有控股银行和银监会控制的金融机构,只做大客户和所谓没有风险的客户,大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农村金融放而不开,企业和私人银行根本不许存在,广大的农业中小企业根本无处寻找它们所需要的金融资本。其结果是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缓慢,农业发展缓慢,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

 

       政府主导投资体制改革调整

       把农业加工业推向市场,放弃对农业中小企业的特殊扶持,是我们目前经济运行机制的状态。我们的农业管理机构那么多,就是没有管农业中小企业的机构,特别是没有针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贫性的财政资金。当然这是计划经济体系遗留的结果,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而且越来越严重的现象,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尚未解决的最大难题。

       等待体制改革的成功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太长的时间,而且也等不得。

       在这个僵局中只有再借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政府出台政策,政府出面直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过程中,政府永远是改革的主导者,只有在政府推动下市场经济体系的成熟和发展才能实现,广大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才能加快市场经济体系的成熟,才能逐渐弱化计划经济体系,才能有深化体制改革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00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