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藏富于民与李嘉图等价
作者:宋国青    发布:2006-12-27    阅读:3555次   
    1997年以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和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持续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而且幅度相当大。这个情况引起了关于藏富于民思想的讨论。
 与这个话题有关的一个经济学理论是李嘉图等价。按李嘉图的想法,在一些假设的条件下,藏富于国和藏富于民是等价的。给定政府现在和未来的支出,如果政府现在有很多财富,那么以后的税收就会少一些;如果政府现在有大量赤字,那么以后就会加税包括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的铸币税。最后算总账,未来税收的贴现值是个定数,等于未来政府支出的贴现值加上现在的赤字。通货膨胀问题稍微复杂一点,在简单一点的讨论中可以假定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也是给定的,因此铸币税的贴现值也确定了。李嘉图等价的结论是,社会未来消费和投资的整个路径都与现在的税收无关。这后面的逻辑是,政府现在少征税,搞财政赤字,必然导致未来加税。个人预期到未来税多,为了平滑消费就要增加储蓄。反过来说,如果政府现在多征税,未来就会少征税,因此个人就会少储蓄甚至借贷消费。
 李嘉图等价的最重要的假设有三条。第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是,现在和未来的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现在和未来的税收及财政赤字无关。就是说,超过给定的消费性支出的税收全部用于投资;如果税收不够给定的消费性支出,差额部分全部通过负债来弥补。第二条,社会投资的报酬率是一定的,与投资主体是政府还是私人企业无关,而且社会融资的成本是零,即投资报酬率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都一样。这一条中,融资成本为零的假说只是为了简单,作为近似来看问题不太大,而投资报酬率与投资主体无关的假设很重要。第三条是封闭经济,其中的经济单位长生不老,或者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财产是定数。如果不是封闭经济,就有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不同的税收路径会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代际的财富分配问题也是重要的。
 第一条假设可以部分地直接检验。附图中的两条曲线,一条是国家财政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另一条是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占名义GDP的比例。从图中看,两条曲线高度相关。显然,不能认为行政管理费比例的变化引起了财政收入比例的变化,反过来的因果关系应当是成立的。图中选取的开始年份是1990年,再往前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不高。这里的一个情况是体制变化导致的行政管理费的不可比性,1990年以来的不可比性比过去小多了。在1998年到2005年的8年中,名义GDP平均每年增长11.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7.6%,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平均每年增长12.2%,而行政管理费平均每年增长19.8%。
    就这一条来说,藏富于民思想比李嘉图等价的假设更符合中国现在的实际。古代思想家在主张藏富于民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可能就是这一条。这里的潜台词是,官税多了会导致官府的不引起民富的花费多。
    按李嘉图等价,财政收入的变化不影响居民消费。就过去10年的情况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的下降伴随着居民消费占GDP比例的下降,其间有很强的因果关系。这表示,居民只是将自己口袋里的钱看成自己的,并没有将国有部门包括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储蓄看成有自己一份,或者对自己的那一份打了很大一个折扣。
    这个情况对于考虑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就储蓄功能来说,按李嘉图等价的逻辑,社会保障增加了,个人储蓄就会减小,并不影响社会总储蓄。按藏富于民的思路,社会保障基金与国家财政的区分只有核算的意义,其实就是一家子,增加政府控制的社会保障缴费与加税根本就是一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