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05年长安讲坛
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6年经济展望
演讲者:姚景源(论坛特邀专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    时间:2005-12-22    阅读:45171次   

    按照论坛的要求,我给同志们盘点一下2005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对2006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一个简要的展望。

     2005年经济回顾

    还有不到10天2005年就要过去了,“十五”即将结束,“十一五”即将开始,回顾过去一年的经济运行,中国的经济学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也是他们担忧的三个问题:第一,粮食生产;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第三,通货膨胀。2005年即将过去,这三大问题应当说都有了一个结论。

    粮食问题

    中国的粮食问题为什么值得经济学家关注呢?或者说值得大家担忧呢?对于13亿人口来说,吃粮是一个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凡是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波动都会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中国的粮食生产。中国的粮食产量历史上最高点出现在1998年,达到12000亿斤,当时的市场格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学中有一个“蛛网理论”,通俗地讲,就是像粮食这样受自然条件约束的农产品,本期产品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有这么一个规律。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000亿斤,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导致粮食价格下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所以从1998年以后粮食总产量和粮食价格持续下降,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前年,即2003年。由于受到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下降到8614亿斤,这个时候市场格局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由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转向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粮食缺口达到上千亿斤,所以从2003年开始粮价迅速上涨。在宏观经济调控的诸多措施中,我认为国家对粮食价格的调控是可圈可点的。一方面,我们把粮食价格交给市场,没有人为地打压价格。农民增收主要靠粮食,我们做了一项研究,如果全国粮食总量增加100亿斤的话,那么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2分钱,如果粮食价格上涨一分钱,农民人均收入会增加10块钱,当然这10块钱不可能完全进入农民的口袋,还有中间的流通环节,但是在农民增收与粮食的关系上,价格变动因素大于总量变动因素。所以我们把粮食价格交给市场,没有人为地打压。另外,我们利用各种政策扶持农民生产粮食,包括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对农民种粮进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去年中国粮食产量接近9400亿斤,单产308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什么大家会担忧今年的粮食生产问题呢?去年粮食增产主要取决于四个要素,即“政策好,天帮忙,价格高,人努力”。政策好,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种粮的政策,今年的1号文件还是这个精神;天帮忙,我国的农业气候对整个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去年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老天会不会帮忙;价格高,去年由于价格上涨的原因,农民增收600亿,但是大家也看到,中国的粮食价格会回落,不会像去年那样保持平均20%以上的增幅,所以粮价走势是向下的,这个趋势让大家担忧。一年过去了,今年的粮食生产是什么样的情况呢?首先是早稻获得丰收,全国早稻产量是2125亿斤,比去年增产102亿斤;夏粮减产,但是减产的幅度不大,只有1.6%;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是秋粮,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目前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会达到9600亿斤,比去年增产近、300亿斤。应当说,粮食增产是我们今年取得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就,经济学家所担忧的粮食问题在今年没有出现。

    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为什么大家会担心这个问题呢?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宏观调控,是因为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着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增幅过高,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三个问题:第一,对货币发行和货币信贷有旺盛要求,这会使整个经济运行存在金融风险;第二,导致上游产品价格迅速上涨,造成经济结构比例关系失调;第三,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要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降下来,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投资的深层次矛盾,或者说,体制性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只说一点。大家知道,拉动经济增长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作为地方领导,他会靠哪一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抓出口,市场在外国,你说了不算,抓消费,钱在老百姓口袋里,难度也很大,因此只有抓投资,这是体制和机制导致的结果。现在整顿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清来清去最后清到地方政府头上去了,征了土地不给农民钱,搞了基建不给工程款,所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深层次、体制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另外,我们对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主要还是GDP的增长,GDP怎样才能快速增长,抓投资效果最明显,这与我们的体制和机制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家担心,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就会加大,相当数量的行业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2005年就要过去了,从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到九月底,全社会投资增长率是26.1%,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没有出现向上的较大反弹的走势,相反的还有所回落。不仅增长幅度有所回落,还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业角度看,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长幅度最快,影响经济运行的瓶颈行业的投资都得到了较大的增长,比如煤炭投资增长了70%以上,电力投资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投资增长了30%以上,铁路投资增长了40%。第四季度的情况大概也是这样一个走势,今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将会维持在26%左右的水平,没有出现经济学家所担忧的过热或者强烈反弹的状况。

    通货膨胀

    去年的膨胀率是3.9%,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凯恩斯在30年代就提出,要把通货膨胀分为两类,一类叫做温和的通货膨胀,一类叫做奔腾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应该是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率,凯恩斯在那个时代提出,一个社会运行可以承担的通货膨胀率是6%。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经济学家意见比较统一的有两次通货膨胀,一次是88年,一次是92、93年,通胀率达到20%左右。从1978年到去年,我们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5.6%,去年达到3.9%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这是自97年以来的最高点。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曼昆的经济学教科书里有一段话写得非常好,他说“通货膨胀有两个前奏,也叫做两个成本,一个是皮鞋成本,一个是菜单成本”。什么是皮鞋成本呢?就是当一个人感觉到通货膨胀即将到来的时候,为防止自己的财富不会因此而遭到损害和贬值,他就会到银行把存款提出来到商场买东西,货比三家,他要跑来跑去,这样就会磨损鞋底,曼昆把这个成本做皮鞋成本。今年我们国家应该没有人因为担心通货膨胀而把鞋底磨薄了,没有这个迹象。第二个叫菜单成本,我们到饭店吃饭,点菜的时候拿过菜单一看,昨天这个菜还是20块,今天怎么变成30?老板说,对不起,涨价了,所以重新印制了菜单。也就是说,当企业面对通货膨胀,或者当它感觉到通货膨胀即将来临的时候,它要调整价格,重新印制“菜单”。大家知道,调整价格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要发生变化,市场占有率也要发生变化。去年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价格调整。

    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通胀恐慌心理比通胀本身更可怕。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两个人到医院看病,一个人患癌症,一个人是健康的,结果大夫的诊断书上把两人的名字写错了,健康的人的诊断书上写了癌症,癌症患者的诊断书上写的是健康,过了半年,健康的人死了,患癌症的人反而很健康,这就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大家对整个经济运行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今年1月份的通货膨胀率是1.9%,2月份达到3.9%,有的同志坐不住了,担心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当时我就说,2月份的情况我们也要仔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3.9%的通货膨胀率呢?因为今年2月有两个特点和一个外部因素。两个特点,一个是2005年春节在2月,2004年春节是1月,春节期间人们集中购买,甚至不计价格,所以春节所在的月份价格都会走高,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气候因素,北京这些年来都是暖冬,但是今年2月份出现了冷冬,气温骤降,这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蔬菜的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所以我们在分析2月份CPI的时候会发现,主要是蔬菜的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外部因素,就是公安部治理超载,这项措施很有必要,但是治理超载会加大运输成本,导致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外部因素。所以当时我说不要惊慌,果然3月份就降到2.7%,此后一路走低,今年的峰值是2月份的3.9%,到了11月份是1.3%,现在1-11月份平均是1.8%。今年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控制目标是4%,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达到4%,今年就剩下最后一个月了,估计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会维持在1.7%的水平,当然具体数字还要等统计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定。

    不仅是CPI这样,其他两项重要指标也是这样。工业品出厂价格1-11月份上涨5.1%,比去年同期回落,1-10月份是上涨5.1%,11月份当月是3.2%。原材料、动力、能源的购入价格1-11月份上涨8.6%,11月当月上涨5.4%。所以无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还是动力、能源和原材料购入价格指数都处在一个平稳回落的状态。所以经济学家担忧和关注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现在看来也有了一个定论。

    总的来说,回顾这一年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的总结叫做“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这16个字全面地表述了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第一,增长较快。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进出口预计可以达到14000亿,增长率大概在24%,这是很不错的成绩。今年10月份我到英国,很有感触。我去了莎士比亚的故居,隔壁有一些小店,里面都是卖纪念品的,我拿起来一看,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的商品已经打到莎士比亚家的隔离了。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格林尼治天文台,我到那里以后也想买一些纪念品,看到有指南针、地球仪,都是中国制造。到曼彻斯特,曼联队很有名,我就想买一个足球,一看也是中国制造。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二季度9.5%,三季度9.4%,发改委作了一个预测,全年大概是9.4%。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原油产量去年是1.7亿吨,今年肯定会突破1.8亿;发电量今年可以达到24000亿千瓦时;原煤突破21亿吨;钢铁达到3.7亿吨以上;彩电今年可达8700多万台,2000的时候是3900万台,现在翻了一番,几乎是每年增加1000万台。所以,增长较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效益较好。财政收入2000年是13000亿,去年是26000亿,金人庆部长预测今年可以突破30000亿;1-10月份,全国工业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增长19.4%;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可以突破1万元。

    第三,价格平稳。我刚才给大家做了介绍,价格是平稳的,今年全年肯定不会突破年初4%的预定控制目标,到11月份是1.8%。

    第四,活力增强。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首先,今年我们在关键领域的改革上取得了突破,过去一些迟迟不能出台的难度较大的改革措施今年我们做到了,比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对国民经济影响非常大,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还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制、农村综合试点等一些大的改革,这都是多年来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今年有了突破。

    另外,经济运行中自主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在信息产业部做经济形势报告的时候说,要研究中国经济,你只要看中国的手机就可以了,1989年中国只有1万部手机,那个时候手机叫“大哥大”,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现在手机产量多少呢?去年年底是3亿3千482万部,在这15年间,中国的手机总量神话般地增长,胡祖六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经济的六大神话》,我说你还得加一个,中国的手机增长也是神话,神话般的增长。当年摩托罗拉进入中国,本来是想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后来发现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就在中国。为什么手机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呢?这不是任何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没有一个文件号召大家使用手机,这完全是千百万消费者自发的行为,千百万人的消费行为凝聚到一起就变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力量,拉动了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按照国际标准,我们国家的工业分为39个大类,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钢铁、汽车,而是以手机为代表产品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什么原因呢?就是千百万人的消费行为拉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是市场内在的自主增长的力量所决定的。经济的力量是伟大的,可以转变一切,甚至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现在大家打电话都很文明,不是教育的力量,而是经济的力量使人们变得文明了。我以前在商业部工作的时候,大家最操心的就是商店售货员的态度不好,怎么教育也不管用,如果购物的时候售货员没有训你,你都会觉得不正常。现在售货员的态度都很好,什么原因呢?不是教育的结果,是市场发生变化了,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自主增长的力量不断增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诸多领域里看到。

    还有一点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这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活力增强。上个月我到浙江义乌,根据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义乌有68万人,其中有10万人在经商,法人单位加上个体户一共是12万个,也就是说,除去老弱病残,差不多人人都有公司。义乌有48000个小商品市场摊位,每个摊位大概都有20平方米以上,在一个展位面前看一分钟,你得花两个月才能看完,小姑娘用的发卡就有几百万个品种。我随机抽样了三个展位,问他们的产品都卖到哪里,一个是90%卖到欧洲,另外两个也都是卖到国外,已经完全融入国际市场。义乌的同志向我汇报,在义乌公安局登记的汽车中,奔驰有3000辆,宝马500辆,这个指标就足够说明它的富裕程度。我爱人是浙江嵊县人,嵊县是越剧之乡,她总是说我们东北二人转太土,还是越剧高雅,这次去了我才明白,越剧是什么呢?过去要饭的到财主家门口唱一段,人家给点饭吃,这就是越剧的前身,过去那里是个穷地方。全世界一年的领带生产量8亿条,现在嵊县一年就能够生产3亿5000条,而且完全是按照国际贸易准则进行来样加工,来料加工。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比较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利润增幅回落,产能过剩凸现,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关注。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是19.4%,绝对额不低,就国际比较来说也是很高的,但是和我们自身相比就有问题了。去年全年是38.1%,今年到10月还是19.4%,增幅同比回落的幅度比较大,如果就10月份进行比较的话,增长19.4%,回落了20.3%。如果我们对19.4%的增幅进行分析的话,还会看到一个问题——利润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比如煤炭增长了70%以上,石油增长了70%以上,有色金属增长110%以上,主要集中在资源和能源行业。如果扣除石油和煤炭这两个行业,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就会下降到7%,企业利润增幅回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少行业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交通设备制造业下降了28.9%,化纤行业利润下降了30%,利润集中在少数行业。获得较高利润的行业,他们获得利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不是技术进步,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所以这一点来说,如果一个行业单纯的由于涨价就能够获得较高利润的话,它就不会创新。

    与此相对应的是,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上升。1-10月,全国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上升了62.6%,和去年同时期相比,增幅提高了54个百分点,比1-9月份又高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曲线的走势不乐观。石油加工和炼焦业亏损额增长了13.5倍,10月份当月亏了61个亿,化纤行业亏损额增长了1.4倍,钢铁行业亏损额增长了1.3倍,建材行业增长了58.8%。过去一些不错的行业现在出现了亏损额较快增长的状况,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上下游产业的产业格局不一样,上游产业(像石油、煤炭等动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市场格局需求旺盛,所以价格上涨,始终在高位运行,而下游产业的市场格局是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就给了它一个价格下行的压力,与此同时下游产业又被迫接受上游产业价格的上涨,冲减利润,增加亏损,这是一个大问题。企业面对上游产业价格的上涨,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消化一部分,然后再通过技术进步消化一部分,但现在一下就冲减利润,增加亏损,这说明我们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太弱,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不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五中全会都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有一些企业还在幻想着等宏观调控结束之后继续走粗放经济的老路,现在看来是走不通了。

    第二个原因,长时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导致产能过剩,存在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比如钢铁,现在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发改委的预测是1.2亿吨,现在在建的有七千万吨,拟建的有八千万吨,今年9月份钢铁价格下跌了近20%,库存增长了49%,达到一千万吨。过去一些畅销的钢材,比如线材的库存增加了92.4%,综合板增加了94.2%,冷轧板和热轧板库存都增加了1.03倍,钢材价格今年3月份走到顶峰,此后一路下滑,从2000年以来钢铁利润持续增长的势头今年出现逆转,这是六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什么原因呢?大量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电解铝全年的产能是1030万吨,闲置的能力206万吨;铁合金企业的开工率仅是40%;焦炭现在产能超过需求1亿吨,还有在建3000万吨,拟建3000万吨。还有汽车,去年是513万辆,今年也有一个较好的增长,最终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汽车现在产能过剩200万辆。在这种状况下,在建的还有220万辆的生产能力,筹建的还有800万能力。我以前在长春一汽工作过,那时候全国一年才生产70万辆,现在汽车行业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历史时期,但问题是全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是3-5%,我国是20—30%甚至更高,所以暴利时代迟早到过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科学的管理应该面对的是正常利润,而不能用暴利决定企业的发展和进行决策。这些问题都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是由于我们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整个经济所导致的。

    第二个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到9月底,贸易顺差是683亿美金,10月份又增加了120亿美金的顺差,11月增加了105亿美金,到11月底是908亿美金的顺差,估计全年要达到上千亿的顺差。上千亿的顺差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8、1979年的时候我们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第32位,去年超过日本占全世界第三位,现在有商业的地方就有中国的商品。现在你到国外看看,商场的售货员都会说中国话,说“你好”,“便宜”。我到俄罗斯去,大使馆的苏联哨兵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你好。”,第二句是“同志,有香烟吗?”。现在中国人走到哪里腰板都很直。但是这么大的贸易顺差也势必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贸易摩擦加剧。我们和美国、欧洲的贸易摩擦在加剧,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开始和我们产生贸易摩擦,中国现在成了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地方,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用平常心去看待。我在北大作报告的时候,北大的学生问我怎么看待贸易摩擦,我说这是好事,过去冷战的时候我们是政治摩擦,现在是贸易摩擦,说明我们把工作的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贸易摩擦的增加确实会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诸多的问题。贸易摩擦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两个问题会影响2006年的经济运行,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然,我们自身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到英国,看到那里商场的衣服有60%都是中国制造,西服、夹克衫可以卖到上百英镑,最便宜的是衬衣,也要卖到30英镑以上。而我们的出口价格是多少呢?现在出口均价是3.5美金,太便宜了。尽管我们一年出口170多亿件服装,50亿双鞋,但是附加值比较低,没有自主品牌,没有知识产权,所以我们只能在国际分工当中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

     2006年经济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对明年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八项任务。我觉得理解和把握明年经济运行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切都要围绕着如何使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是核心。首先是平稳,要保持平稳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让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二,当市场失灵的时候,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平稳。第二,较快。中国经济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快了会绷得太紧,会加剧失衡,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慢了财政税收会遇到困难,就业也有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就不容易缓解。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10%比较好。

    明年能不能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要分析三大需求,就是“三驾马车”。先看投资,我刚才讲了很多防止投资过热、投资反弹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全面得看待投资,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又处在重化工业的增长时期,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投资规模。现在学术界有一个争论——中国是不是需要有一个重化工阶段?我觉得这种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经济增长的断面非常清晰,80年代中国的工业主要是食品、纺织,90年代主要是轻工、家电,现在是汽车、钢铁、化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用传统的方式走重化工业道路,还是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方式走这条道路。投资大、产业链条长是重化工业的特点,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投资还是要保持合理的规模。另外,关于城市化,我们最终的发展是城市越来越大,有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这是发展方向,城镇化本身也对投资提出了诸多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投资的表述有三句话:第一,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第二,优化投资结构,也就是说,我们在控制投资总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水利、交通、生态保护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建设;第三,限制开工项目,就是按照产业政策的安排,限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耗的部门,限制那些产能过剩已经凸现的行业和产业。对于明年的投资,有的经济学家并不是很乐观,认为还是要降到20%以下,我觉得这不太可能。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控制新开工项目,这样的话投资增幅会有所回落,但不是骤然下降,下降的幅度不会很大。另外,今年还会有十万亿的投资结转到明年,所以明年投资还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当然这个水平比今年要回落。

    第二个大问题,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的投资率由36.4%上升到42.2%。而最终消费率由61.6%下降到53%。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字,我们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上升到40%,但我们仍然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2000年的时候外贸依存度是43.9%,去年是69.8%,今年肯定要超过70%。从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主要还是依赖投资和出口。在上半年9.5%的增长中,3.6%是出口,2.3%是消费。因此,我们要加大研究力度,从单纯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变成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的状况,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内需与外需中以内需为主,在内需当中应该扩大消费为主,在消费中应该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以此来拉动明年的国民经济。当然,扩大消费最重要的是增加收入,这一点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做了部署。还有一个是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中国经济的一个怪现象是,一方面消费不足,另一方面银行存款迅速增加,为什么呢?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低,人们的预期不良。人们的消费取决于两个预期,一个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一个是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当一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很好的时候,他敢花钱,当对未来支出的压力感到增大的时候,他就会不敢消费。由于预期不良,人们放弃了近期消费,把钱存到银行作为未来的保障,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是促进建立和谐社会,也是促进消费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想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就是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会凸现。

    还有一个问题是出口,今年出口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率,这确实是一个好成绩。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我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这样的高速度,问题是明年会回落多少,有人说明年会降到20%以下,我觉得不会有这么大的下降幅度。中国还处在一个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而且自主经济增长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出口有两大力量不可忽视,一个是外资,就是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另一个是民营企业,他们都充满活力。另外,我们的政府部门,特别是商务部,应该完全按照世贸原则多做工作,力争在贸易上实现双赢。我觉得明年的出口会有回落,但不会像有的同志预测的那么悲观。

    总体来说,我觉得明年经济增长会保持8-9%的速度,经济增长的亮点不在速度,重要的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结构的优化,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的凸现,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在于一系列国民经济运行的良性指标。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