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它标志着困扰新中国长达40年之久的“短缺经济”时代的终结,中国经济从此步入了买方市场时代。自此,我们终于告别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开创了一个“低物价、高增长”的经济运行新格局。
1996——2006年的十年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了7——10%的年增长率。2006年中国GDP首次突破20万亿人民币大关,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进出口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为此,有人抛出了“盛世论”的系列观点,为股市泡沫辩解、呐喊、加油!甚至有人干脆打出了“牛市是中国经济唯一选择”的口号!
中国经济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中国股市的唯一出路真的是只能“涨”?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是“经济总量”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尤其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经济高增长往往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以及“拚劳力”为代价的。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也就2000多美元,而西方国家的人均GDP则高达4万多美元。除此之外,中国广大西部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13亿人口大部分仍生活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农民社会保障尚无一定归宿,城乡居民存款的绝大数属于强制性储蓄存款,当然,我们已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国情,正如
今天,当疯牛狂奔的时候,目前的股市泡沫已经膨胀,风险剧增,为此,我们有必要看清中国上市公司的真实投资价值究竟多大?它被“透支”了没有?
其实,上市公司现实投资价值究竟有多高,只需从以下三个最简单的指标就能作出最直观的判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及市盈率。
因2006年报未出全,在此不妨以2006年第三季报数据为例:
(1)每股收益比较:截止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最优秀企业的代表,在我们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竟有228家只为支付公司“雇员”工资而生存,甚至可能是向银行借贷款向员工发工资的,这样的公司哪里还有“股东”的概念?在这些公司中,有不少已是“老油条”了,不但分文不给股东,而且还在股东头上“挂账”。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何在?
(2)每股净资产比较:仍以2006年第三季度数据为准,在1403家上市公司中,每股净资产跌破“面值”(1元)的就有140家,其中,竟有46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为负数。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将全部家当“典当”掉,仍还不清所欠外部债务。这叫什么上市公司?这叫严重“资不抵债”!股东交给他们每股净资产高于2元的“家当”,他们不但没有给股东任何回报,反而还让股东变成了“债务人”。这类公司按西方惯例是应该让它破产的,但它们在股市上却依然毫发无损,活得有滋有味!
(3)市盈率比较:以
与此同时,在香港股市中,有30%以上股票的价格不足1港元(均为垃圾股);而在我国沪深股市中根本就没有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只有5只超级垃圾股的价格是低于2元的,其他垃圾股的价格却是高高在上的,它们丝毫也不肯低头,更不必说“角股”和“分股”的了。而且,总计有200多只垃圾股的市盈率在1000倍以上;此外,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股票总计有450只,占所有股票总数的1/3。
这就是我们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如今,它们被疯牛“透支”了吗?当然透支了!股市泡沫很严重吗?现在的股市如果不回头,后果当然会是不妙的!为此,笔者曾在去年岁末有一文“将1500点筑成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于是有人问:长城真能不倒吗?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声明:我们终结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至今也才12年的历史,由于我们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经济”年龄太小,整体经营管理素质还不高,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还很弱,许多品牌只能是“国内驰名”、尚不能走出国门,也就是说,我们的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不高、也不稳,因此,大家对目前股市的期望不能过高,否则,失望会更大!
上市公司质量是股市的生命线之所在。最后,我们再次呼吁:让我们共同关注上市公司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支持我们民族企业的成长,爱惜我们的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