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二论《大国崛起》:创造决定贡献
作者:赵民    发布:2007-02-15    阅读:4469次   

    只当世界制造中心是不能成为大国的

    《大国崛起》这部片子因为给了国人非常多的信息,所以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欣赏,不断体会。如果我们看看片中所描述的九个大国崛起历史中的过程,就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对一个大国崛起的意义。
    荷兰人的海上马车夫,是“大肚小甲板”的海上马车夫:为了少缴税,荷兰人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小船,船肚子很大,甲板很小。这样,造船成本很低,运费也就相应很低,利润就很高。
    英国人打赢1588年的英西海战:击败西班牙拥有130艘战舰的庞大的无敌舰队的法宝,是商船上更先进的火炮。一个只有24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广西的面积),迄今也只有6000万人口的小小的岛国(人口比一个江苏省还少),凭着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大科学家牛顿的三大定律而带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全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从而成为现代国家。
美国人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凭着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力而使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执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牛耳,随后又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接着是福特汽车公司创造的“福特生产方式”,登上了世界发达国家领头羊的地位。
还有一些其他国家诸如德国、法国、日本的例子,但都不如英美两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例子来的典型,所以我们就略过不谈。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九个发达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低成本的制造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崛起的, 只有创新技术,才能贡献人类。创新决定领先,创造决定贡献。
    那这部片子有什么不足呢?
    有一个不足,就是在谈到美国的时候,没有谈到自1945年以后历经几十年发展而逐渐得到广泛商业应用并最后以令人意想不到的互联网方式闯入家庭日常生活的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这部分的内容如此重要,而且又非常贴近我们观众的现实生活, 不知道编导为何忽略了?
    中国在过去29年的改革开放中,依靠引进外资,依靠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依靠巨大的低工资人力资源,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有很多人误认为,中国可以依靠这种模式,走这条道路,一直发展下去,成为世界大国。
    在笔者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经历。2000年前后,社会上纷纷流传着一条消息:四川长虹要和欧洲的飞利浦公司合资,为世界品牌飞利浦全球生产产品, 成为飞利浦的一个大制造基地。媒体上也出现了当时长虹的主要领导大谈给世界著名品牌当加工厂的好处的报道。笔者出于对长虹前途的担忧,给素未谋面的长虹当时的掌门人倪润峰先生直接发了个传真,表达了对此事的不同看法。在久无回音之后,又冒昧地给当时的四川省主要领导写了信,表达了对长虹和飞利浦合资的担心。很快,我就收到了来自长虹的面谈邀请。倪润峰先生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历史到现状,从现状到未来,从企业内部到市场竞争,从过去的辉煌到未来的艰难, 向我介绍了长虹为什么需要和国际大品牌全面合资,而我则坦言这是长虹最危险的不归路之一。我们这次的交流,并没有改变倪润峰先生本人的看法,但幸运的是长虹最后确实没有合资。
    创造决定贡献,不仅仅在国家上是如此,而且,于个人也是如此。
    荣获2006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特别奖的香港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从小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所以,李老先生如果论学历,远比不上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生们,但李老先生因为其杰出的商业成就和伟大的慈善事业,而先后成为众多世界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硕士数以万计,李嘉诚只有一个。
    首倡改革开放的小平同志,他所提出的“恢复高考”的决策,使1978年后成百万上千万的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得以重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苦学而获得高等教育,但他本人是什么学历呢?最多是个高中学历吧。 但这妨碍了他成为一代伟人吗?我们当代中国人会因为小平同志没有上过大学正规教育而觉得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就小了吗?没有。正好相反。博士数以千计,小平同志只有一个。
    所以,于国,我们要认清,中国作为一个人口13亿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只当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的;于人,我们也要认清,这个社会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一个人的,而不是以向社会所要的东西(例如向北京大学要一个博士学位)而来评价一个人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当了博士,和一个国家当了世界制造业中心,是差不多的, 都不能算什么。

  (作者系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成员、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