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救救我们的药企!
作者:崔长林    发布:2007-03-14    阅读:2179次   
    药企不是“替罪羊”
    降低药价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据说这是国家发改委为顺应民意,替老百姓着想,试图推翻压在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的一种举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几番降价风潮过后,人们似乎并没有看到看病贵、药价高问题有多少好转,也就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于是乎,政府似乎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把矛头指向了如何限制药企的“偷梁换柱”之问题上。
    看不出问题的人,似乎终于算是看到点希望,因为这样一来,药企似乎再也无法搞“偷梁换柱”的勾当。这是由于,每一种药品的批准都需要到药监局,只要药监局不再审批同类药品之“新药”身份,而药企又必须通过药品生产维持生计的话,那么,药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于是,这番举措刚一启动,新闻媒体便把该喜讯告知其人民。
    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之药价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药企的“心太黑”,为了使资本这个“工具”实现增殖,药企不惜把刀子架在老百姓的头上。这回好啦,因为政府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已经把那只高举“资本工具”的手(药企)给砍断。于是乎,一个结论似乎就会得出——老百姓头上的这座大山,终于被政府推翻。
    真的会出现上述结果吗?笔者可以肯定地说,否。如果要问“为什么”?笔者的回答是:药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并不在于药企,而在于我们拥有一个能够使药品不断地盘升的医疗体制的存在,表现在我们的医院并不是给我们的老百姓开的,而是给工资高、看病又基本不用掏钱的公务员、有钱的人们开的。换言之,只要有上述医疗体制的存在,药价就不会降下来。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姓身上的这座大山,是我们腐败的、压根就没有考虑百姓之承受能力的、现存的和可以肯定在尔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依然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的医疗体制,而非药企也。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药企的做法,无非是在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企业的本质,当然也是资本的本质体现,可以说完全符合价值规律。
    当然,更符合价值规律的就是我们已经形成的那种可以使药企“生盗”的、具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性质的、现有的、腐败的医疗体制了。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与药企所遵循的那个具有商品性的价值规律不同,而是一种与经济学、管理学所描述的那个价值规律可以说恰恰相反,如果非要让笔者给它下个定义,我们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反市场、反价值规律!
    笔者真不知道,是谁构想、设计了这种所谓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方案,这种专门与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相左、对立和压根就没有把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收入差距考虑进去的医改方案。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那些设计了如此方案的人们,一定是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有从“为人民服务”、为百姓服务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否则解释不了上述现象的产生、存在、持续之现象。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上述罪名却让我们的药企给承担了。

    药企不是“黑头羊”
    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在降低药价风潮中,被制约、被拿捏的主要是我们中国的一些药厂而基本不包括外企,更不包括那些直接从国外引进的药品。这是因为,根据WTO的规定和原则,为了反对不正当竞争,为了反对垄断,国家只有对那些具有倾销行为、嫌疑的企业适当地予以制裁,以达到反垄断的目的;相反,对于那些价格高于本国的产品,一般须放任。
    换言之,只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具有特别需求而本国又生产不出来的抗癌药物,在能够征得该药企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予以降价,前提尚须保证该药企有适度的利润。而我们国家所谓药品降价风潮的刮起,又为哪般?难道是要将我们不容易才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药企的国际竞争力扼死在摇篮?如果不是,政府在维护谁的利益?难道是国家利益?
    大家知道,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我们的药企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其中国家用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支出,有很大一块就是由我们的药企贡献的。为保证一个失败的医疗体制的改革而不惜拿我们的药企“开刀”的做法,先不要说有违反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嫌疑,即便是能达到相对意义上的药品降价目的,即便能使百姓暂时得到实惠,而谁为药企的未来负责?
    可以肯定,我们目前采取的一些做法,即便是在自己的国家,必将削弱我国药企与国际药商的竞争力。现在,或许还显示不出这一点,但总有一天,国家会为今天这种错误的做法来埋单。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此种做法将使我们的药企,失去来得本来就已经很晚了的“原始积累”契机。所以,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我们的药企只能到非洲谋生去了。
    本来,政府应当成为企业的保护伞,应当为我们的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创造出一个能够公平竞争的平台——先不要说保护民族工业的问题。然而,我们现在的做法又如何呢?即便不说“孩子还是自己的好”,那也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黑头羊”来对待呀!君不知政府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如若没有好日子过,难道政府的财政收入就“没有远虑”?
    大家知道,亏损企业的集合就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集合就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集合就是“第三世界”也。难道,我们的领导、管理者连这么一点道理都不懂?连这么一点智慧都没有?如果有,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地折腾我们的药企?难道非要把他们折腾病了才甘心不成?笔者可以想象,一些国外的药品企业和管理者们,正在那里暗暗地“偷着乐”。
 
    药企不是“小肥羊”
    现如今啊,有那么一种说法,说我们药企的利润空间仍然十分地大,即便是再大程度地降低药价,它们仍然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如是,笔者不禁要问,真的是这样的吗?笔者敢于肯定地说:否!或许有读者会说,如果利润空间不大的话,那么,为何发改委频率如此高地降价还没能把他们整垮?其实,这完全是一种不切合实际地、缺乏理论根据的错误认识。
    大家知道,除个别药企外,每种药品的出厂价都不高,是因流通环节的多次加价才把药品价格给抬上去的。也就是说,如果现阶段确实存在居高不下的药价的话,问题主要出在了药品流通环节,与那些成天埋头苦干的药企有一些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而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似乎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要不然,他们就不会在“批准药名”上大做文章。
    显然,限制、停止相同性质药品的批准,就是在把目光盯住了药企,而没有或者说尚没有对形成高药价的流通环节有实质性的打击。相反,一些试图把药价降下来的“百姓药店”却难以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或者说支持力度尚远远不够。更可悲的是,我们的一些没有长眼睛的药企,却又时时扮演着“小肥羊”的角色,不是给医生送礼,便是向药监部门行贿。
    笔者以为,药企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由于它们“肥”,而是一种无奈的表现。谁让我们的采购权、处方权掌握在部分管理者、医生的手里?企业不这么做行吗?——虽然谁也没有强迫企业非要这么做。而笔者所要说的,还不是此种“小肥羊”的意思。那么,笔者所说的意思又是什么呢?当然是从我国药企与国外药企比较之后,已经“瘦”到可怕的程度。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再折腾我们的药企,他们很有可能验证如下之经济规律的存在,那就是,一旦经济稍微出现点波动,我们的大部分药企均面临破产矣!笔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悬而又悬的判断?大家知道,数百年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如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生产资本一般先于商业、金融、土地资本破产。
    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第一,生产企业投入的资本金最大;第二,生产企业最不容易改制变型;第三,生产企业一般都向金融企业贷款;第四,生产企业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土地使用金最多;第五,因危机而产生的市场疲软、购买力降低都直接威胁生产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因而由于其投资大、转型难、资金周转率降低,成本势必会迅速地盘升。
    换言之也就是说,在目前状态下,我们的药企不仅是只“替罪羊”、“黑头羊”,它业已不再是只“小肥羊”,而且已经离被人宰割的“白条羊”不再遥远。因此,为了给我们的药企在春暖花开的草原上能够多留下一点觅食的时间和空间,朋友,请把高高举起的屠刀放下!
    救救我们的药企!在此,我这个既吃药又非药企的“局外人”,代表药企、也代表药企的未来,向您求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