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和厂商究竟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资本?
这毫无疑问。居民领到的货币工资、厂商经营得到的货币利润,都是属于它们自己的货币资本。银行职员手里的钱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是暂时保管,但是银行发给职员的工资就是职员自己的私有财产了。也就是说,居民具有自有的货币资产是毫无疑问的。
一旦确认公民对货币具有拥有需求,那么“越多越好”的货币拜物教就自在情理之中,无须论证了。
而在居民和厂商都不具备货币发行权力的经济体制当中,居民和厂商的自有货币从何而来?当然,众所周知,来自于“货币当局”。
货币来源于货币当局并为居民和厂商所有,说明了货币当局的一项功能:货币的赋权或者叫做“货币授权”。
我们就从公民可以拥有货币而且希望拥有的货币越来越多出发,来考量一下我们平时所说的“货币当局的外生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外生”应该意味着货币赋权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如果货币当局是资本所有权的授权者,那么授权的原则和机制是什么?或者说,什么人凭什么得到了货币的所有权?第一批货币授权是怎么确定的?或者说资本的“禀赋”是如何确定的?
很显然,如果货币当局以公平和平等体现其“外生”性,则货币的赋权就应该是货币当局所对应的经济体内的公民平分增量货币。有人呼吁“按人头分钱”,其实强调的也就是货币当局的外生性,即公平性。如果货币增量的分配具有倾向性,比如指配给厂商而不配给居民,那么就是不平等不公正,货币当局就成为了厂商的印钞厂,成为了厂商的一个部分,而非整个经济体的外生部分。
那么,货币当局以借贷形式向厂商注入货币,不算配给,有损其公平的外生性吗?这就是外生性的第二个含义问题了。
第二,“外生”意味着不是经济行为角色和不具有任何利益目的。
如果货币当局以借贷形式向厂商部门注入货币,不算配给,那么意味着厂商得到的是货币服务而非货币本身,借贷的原则是有借有还,提供服务的原则是服务有代价。货币服务的代价就是利率R。
货币当局,经济之外生还是内生?
居民和厂商究竟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资本?
这毫无疑问。居民领到的货币工资、厂商经营得到的货币利润,都是属于它们自己的货币资本。银行职员手里的钱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是暂时保管,但是银行发给职员的工资就是职员自己的私有财产了。也就是说,居民具有自有的货币资产是毫无疑问的。
一旦确认公民对货币具有拥有需求,那么“越多越好”的货币拜物教就自在情理之中,无须论证了。
而在居民和厂商都不具备货币发行权力的经济体制当中,居民和厂商的自有货币从何而来?当然,众所周知,来自于“货币当局”。
货币来源于货币当局并为居民和厂商所有,说明了货币当局的一项功能:货币的赋权或者叫做“货币授权”。
我们就从公民可以拥有货币而且希望拥有的货币越来越多出发,来考量一下我们平时所说的“货币当局的外生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外生”应该意味着货币赋权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如果货币当局是资本所有权的授权者,那么授权的原则和机制是什么?或者说,什么人凭什么得到了货币的所有权?第一批货币授权是怎么确定的?或者说资本的“禀赋”是如何确定的?
很显然,如果货币当局以公平和平等体现其“外生”性,则货币的赋权就应该是货币当局所对应的经济体内的公民平分增量货币。有人呼吁“按人头分钱”,其实强调的也就是货币当局的外生性,即公平性。如果货币增量的分配具有倾向性,比如指配给厂商而不配给居民,那么就是不平等不公正,货币当局就成为了厂商的印钞厂,成为了厂商的一个部分,而非整个经济体的外生部分。
那么,货币当局以借贷形式向厂商注入货币,不算配给,有损其公平的外生性吗?这就是外生性的第二个含义问题了。
第二,“外生”意味着不是经济行为角色和不具有任何利益目的。
如果货币当局以借贷形式向厂商部门注入货币,不算配给,那么意味着厂商得到的是货币服务而非货币本身,借贷的原则是有借有还,提供服务的原则是服务有代价。货币服务的代价就是利率R。
从上面的货币流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货币当局不是一个资本的无偿授权者,仅仅是一个资本服务的提供者,如果货币当局平等地向厂商和居民两个部分提供货币服务,这当然可以保证其公平性。但是,因为有R的存在(即对货币加量回流的要求——还贷货币流一定大于贷款货币流),这种平等性没有办法满足公民拥有货币的要求,更无法满足拥有越多越好货币的货币拜物教要求。可见,货币当局提供货币服务的说法解释不了这个问题。
货币当局作为资本服务的提供者,要不要收取服务报酬?即这种服务是免费的吗?或者问,利率R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免费的,固然可以满足公众对货币增量的要求,但是变成了一个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那么就必须解决分配的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假如不是免费的,得到这种服务的厂商或者居民用什么作为报酬以完成这种交换?或者问,货币当局提供资本服务之后得到的报酬是货币资本本身还是非货币形态的商品?显然,如果货币当局要求以货币作为报酬,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因为经济体本身不具有货币发行权力和能力,则注入到经济体内的货币数量是守恒的,不可能以一个增殖的形态(资本金+利息)返回到货币当局。R越大意味着服务的价格越高,最终经济体内的货币剩余越少,因为货币当局收回的是连本带利,利从何来?只有来自经济体内原有的货币存量,从而导致经济体货币存量的减少。经济体内各部门(居民或厂商)所拥有的原有货币量又该从何而来的?
那么第二种方式,假如货币当局要求得到资本服务的厂商或者居民以非货币的商品作为报酬,从而把货币拥有权留在经济体当中,我们可曾看到货币当局囤积日益庞大的非货币资产?
是的,我们看到了货币当局囤积的日益庞大的非货币资产,那些写着公民名字的大楼实质上都是银行的资产。这恰如管子对货币当局的行为方式和目的的认知:“敛万物应之以币,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什倍”(《管子·山国轨篇》。这大概就是人人都想造反坐朝廷自立货币当局的原因所在吧——却原来铸个铁片印个纸条就可以坐享人间富贵了。
是啊,当把泥圪塔当作神灵膜拜的时候,会塑造神像的人才是真正的神呢。因此,货币拜物教的推行便成为货币当局的首务,当人们把货币当作神灵膜拜的时候,制造货币的货币当局变成了万神之神、造神的神。
但是这样一来,货币当局就因为自身的趋利性和目的性而变成了一个具有绝对裁决权利和超强运动能力的“球员裁判二合一”怪物了,货币不过就是它玩弄的一个道具而已。如果货币当局以提供资本服务作为交换,如果货币当局以“敛万物”作为“币在下”(发行货币)的目的,那么这个货币当局显然不是经济体的外生部分,而是一个地地道道赤裸裸的奸猾厂商——是经济体内的一部分而非外生。货币当局的外生性也不复存在。
外生,就意味着对经济体无影响。所谓的货币政策(R)的运用结果,无非是要从经济体中抽走多少货币存量以及抽走多快而已,但是这种货币外抽如何能够体现对经济体的自身需求的满足和公平呢?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难道是用这种货币向经济体外的流动量和流动速度来衡量?还是用经济体内货币的分布被R所扰动后的状态来衡量?
一个外生的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如果对经济体内的货币财富分布能够造成影响,而且它有意识促成某种影响,则它就不具有“外生性”,因为它已经具有明显的利益倾向了。货币当局的外生性的真正表现应该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向具有货币拜物教的经济体内成员无偿地注入货币,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做。不公平的注入不是外生性的要求,有偿的有功利性的注入同样也不是外生性的要求。
就像猕猴保护区里为猴群投粮的人一样,他不能有意识把猴粮投给某些猴子而不投给另一些猴子,而投下去的猴粮被怎么争抢而你多我寡也不是投粮人应该干预的,应该有猴子们自然竞争解决。
单一货币主义的可笑之处在于,第一,它试图否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以摆脱政府和货币当局的固有、天生的一体化,试图建立一个脱离政治的经济系统,忘却了宏观经济本身就是政治,忘记了货币当局的神圣全仰仗政府对货币拜物教的推行;第二,货币政策(R)的实施方法和上面指出的与其外生性面目自相矛盾,决定了货币政策本身的无目的性和无效性。
其实,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税率)都一样,彼此半斤八两,是两支形状稍有不同的吹泡泡的塑料管而已。显然,拿着管子吹泡泡的是政府当局。当然,不存在独立于政府的货币当局。当然,政府当局不一定是独裁的怪物也可以是我们大家民主推选的,因为它可能正是代表我们大家——一群货币拜物教者——在鼓动着腮帮。
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要有自食其果的心理准备。
至于股票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等等虚拟资本的玩法儿,不过是换个和货币市场不同汤汁的杯子罢了,把吹管换个杯子,吹出的泡泡颜色有所差异罢了,而问题根子还在货币理论体系的危机之上,不说也罢。
阅读连接:
货币经济,货币当局的自导自演剧目http://ecoblogger.bokee.com/4826870.html;
货币当局如何塑造一个四不像的神http://ecoblogger.bokee.com/4755914.html;
货币及汇率政策的用意何在?http://blog.sina.com.cn/u/5562bb430100007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