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简论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变化趋势
作者:贺力平    发布:2007-08-22    阅读:9238次   
  很多观察者都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原因归结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即以货物贸易顺差为主导因素的经常帐户顺差和由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带来的资本与金融帐户顺差。显然,货物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性增加的基础性因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引起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显著地比以前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人们对这些因素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简单快速地检查一下。我国官方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出现在2001年以来的几年中。2001年当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为500亿美元,在较近的2004和2005年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也很可能达到或超过2000亿美元。另一方面,货物贸易平衡早在1994年就开始转为顺差,此后持续增加,并且直到2004年货物贸易顺差规模都没有超过1997或1998年的水平。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在九十年代后半期一直在每年5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最近几年略有增加,但年平均水平没有显著超过60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近年来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货物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这两个重要指标却未出现相同程度的显著变化。
  这个简略对比说明,单纯地用货物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难以充分解释最近几年每年超过千亿美元规模的外汇储备增长。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还有其他未被注意到或未被充分注意者。
  从统计推测的角度看,近年来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可能因素是九十年代末以前曾在我国显著存在的资本外逃行为的大幅度减少。过去,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中“遗漏误差项”总是为负数(即外汇储备增加额小于经常帐户顺差与资本与金融帐户顺差之合),而且数额很大,许多年份中每年超过百亿美元水平。近年来,这个“遗漏误差项”却转为正数(即外汇储备增加额大于经常帐户顺差与资本与金融帐户顺差之合),而且数额也不小,也是许多年份中每年超过百亿美元水平。这是隐蔽性资本外流行为发生转变的一个间接表现。
  如果承认这是一个重要变化,显然有必要再追问一下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这是一个值得专门长篇分析的题目。这里简略地提及两个突出因素。一是国内公众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在经历1997-8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显著增强,二是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权保护得到加强,公众信心进一步增强。
  面对这样的好局面,我们一方面应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应有居安思危之心。必须承认,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还远远不够,内部脆弱性依然存在,未来经济增长继续面临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挑战(国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应被理解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含义)。而且,国内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各种对外投资投资活动也会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未来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动。
  从国际角度看,全球经济环境也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尤其近几年来,越南和印度等新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将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模仿者和竞争者。这显然会对未来我国的货物贸易平衡和直接资本流入带来一定影响。
  概括地说,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基本经济层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外公众和投资者对人民币价值的新认识。但是,目前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成熟到这样的的地步,即可以完全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并完成资本市场开放,并且使完全弹性的汇率体制下国际收支平衡出现的任何波动不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在这个背景下,官方外汇储备继续承担通过稳定人民币价值来维护和支持国内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