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公共设施中长期融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作者:李扬    发布:2007-10-18    阅读:9913次   
    公共设施的中长期融资,有望成为中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之一。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是以投资驱动的。而在中国现阶段,投资驱动经济高速发展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经济波动,原因是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之中,并且这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例如,仅就人口的城市化而言,中国现在人口城市化率为43%,而美国为 96%,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到70%即可。那么,从43%到70%,按照每年递增1.3%~1.4%的速度,需要有15~2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公共设施建设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必须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服务。所以,探讨公共设施中长期融资问题,就是探讨中国金融业的中长期发展问题,探讨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问题。

  建立适合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

  建立适合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即公共设施融资的对应问题。融资用途一般有三类:一类是纯公共性质,另一类是纯商业性质,还有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为准公共性质。纯公共性质的资金来源一定是财政,这一点应该说是有定论的。纯商业性质,应该是由商业性机构通过商业性金融运作来获得资金,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些兼有两者性质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提供,它们的融资模式应当是综合的,比如教育、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对于一些准公共品融资,其中既要有政府直接的参与,也要有社会商业性资金的参与。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来说,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资金和市场化运作进入了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领域。这个发展趋势基于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风险、受益者的识别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国舆论总是呼吁政府多承担一些事情,其实这一点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一些发达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很多是由市场提供的,例如监狱是构成公共服务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美国很多地方的监狱由私人运营。究其原因,从原理上来说,能够明确识别出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者和风险,就能够进行市场运作。第二个前提是金融领域中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识别风险,能够计量风险,从而才能有效地管理风险。因此,当前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介入公共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融资借助于市场化运作机制。

  公共设施中长期融资的实践经验

  中国在公共设施中长期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其中有五点比较突出:

  第一,整体开发。在地方公共设施建设中,往往有盈利性项目,也有非盈利性项目,制定发展规划需要着重关注公共利益、社会效益。无论承贷主体还是发债主体,在做规划的时候,都要注意把区域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即“算总账”。其实“算总账”的概念是现代金融的概念,无非是把一些具有不同特征的事务分拆,然后组合成一个符合金融运作的现金流,针对这个现金流做一些融资安排。苏州工业园区、长沙和重庆等地的城市建设规划都有这样的特点,“算总账”,并使得这个“总账”是平衡的,现金流是稳定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投入商业性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国家开发银行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绝对不意味着不讲效益。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明确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向——商业化运作。所以,无论对承贷主体还是发债主体,都要注意整体的研究,这样的研究符合现代金融运行的规律。

  第二,准确发挥公共资金的作用。一说起公共设施建设,很多人认为应当由财政出资,我国过去这样,发达国家过去也是这样,甚至在一些领域更为突出。但是,公共资金肯定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我国来说,我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而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在这个时期,政府无法全部承担公共资金的供应。所以,政府对于公共设施融资问题,要有新思路:一是提供资本金。用这个资本金吸引社会资金、商业性资金,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 的融资手段,也就是杠杆融资。二是提供信用增级。提供信用增级和提供资本金有所区别,信用增级这部分的资金,并不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使用,但是要随时准备用,它与投入的资本金不同。三是提供保障性。比如偿债基金的安排,以及对外融资的安排,都是政府提供保障性的一些做法。政府用这样一种方式介入公共设施中长期融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使用宝贵的公共资金,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商业性资金防范风险,从而保障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因为商业性资金进入公共领域,最担心的问题就是风险过高和风险没有承担者。从目前的试点城市来看,公共资金的新的使用方式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

  第三,规划先行。宏观上说,好的规划能够使既有的投资获得更大的收益;微观上说,好的规划能够使所有的单一的参与主体都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例如,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规划出价值最容易理解,在楼盘附近修建公路,这个规划立即就会使该地区的房地产增值。总体来说,规划是怎么样的,当地的面貌就会怎么样,收益的结果就会怎么样,对应的融资的风险就会有一个新的匹配,融资的收益就会有一个新的结构。所以,规划的稳定性同样非常重要。

  第四,依托政府构建完善的信用结构。目前,中国的信用环境还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承贷主体的城市,在推行项目贷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信用建设,通常由地方政府牵头,配合开发银行来建设地方的信用环境。笼统地来说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政府项目公司的融资,需要在政府换届周期和商业长期运作之间划定一个防火墙,很多城市都对此作了一些探讨,非常有价值。

  第五,确立目标明确的风险管理框架。公共设施融资的风险很复杂,不仅包括国家政治风险,还有地方政府换届的风险、环境的风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其中,环境问题之所以必须进入风险评估的框架,是因为当前也许环境的成本可以不计,但是等到项目建成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环保问题造成沉重的税收负担。这些都必须计入风险管理的框架。目前我国的风险管理技术不断进步,如国家开发银行开发了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技术,从而保证了公共设施中长期融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