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企业司库现状的分析
作者:高杰 发布:2007-12-13 阅读:2663次
何谓企业司库?
说到这个词语,不禁要感叹我们祖国灿烂文化的优秀。其实她有一个通俗的称呼,叫资金管理,只不过资金管理常常会牵涉到很多其他理解,比如以前说的代客理财之类的,而我们这里专指的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流管理和风险控制,所以用一个“司库”来概括既恰当又传神。在此,对第一个从英文“treasurer”翻译到中文“司库”的先知致以十二万分的崇高敬意。
司库司库,司为司职之意,库即是库房。现在所说的企业之库房这里专指的是金融资产,当然也指仓库里的物件,只是所有物件的价值都已经被翻译成数字代表的财富了。司库望文生义,就是看守这个库房之人,所以自然肩负着重要的安全职能。不是很同意新近很多机构采用的“财资”这个称呼,因为字面解释“财务资金”完全没有体现这个职能的很多特性。
中国这么久远的历史上,不管是国家还是地主,库房之类的事情一定是需要有最信得过的人最有能力的人来看管的,文学中的杰出代表大概就象王熙凤了吧。到现代依然如此。所以前几年国外流传过来的什么财务外包,中国企业是很少会去考虑的。不过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大多数跨国企业已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向财务及会计职能集中化转变,其资金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和国际化,比如一些国际领先企业,全球资金分布为三个中心,美国,欧洲,亚洲,资金也在以这三个中心为节点的全球金融市场上24小时日不落的运作着。
中国政府也在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只是中国企业还需要迈过好几道坎。国家长久以来,利率和汇率都是严格控制的,现在会要慢慢放开,企业必须尽快学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国内在企业管理上,集团的中心集权化和地方化放权一直都是天平的两端,只是迫于销售的压力,大多数公司对于地方诸侯的拥兵自重从来没有很好的办法,至于到国际上的竞争,则更加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资金在外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从来都是个问题。这些问题全靠首席财务长官当然是不够的,CFO是负责统筹全局的,相对于会计审计长久的历史和成篇成章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司库在制度上似乎薄弱了很多,国际上现在有很多通行的做法,但还远远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中国更有自己的国情,没有人能够给所有的问题以一个圆满的答复,所以亚桥咨询帮助成立了中国资金管理者沙龙,希望能够凭借一个专业人士集合的平台,更好的使集团资金管理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照。
曾经有一个民营企业的司库经理人如此形容他的职能:没钱的时候想办法搞钱,有钱的时候想办法管钱。一针见血。当然里面的学问在于如何搞钱和如何管钱上。但上升到一个管理学的层面,不管是搞还是管,都是应对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举措,搞钱是要为了生存,管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所以从本质上,司库是一个事关企业安全的职能部门。司库经理人是一类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经理人。所以这类人性格上必须小心,严格,谨慎,沉稳。中航油的陈九霖显然不是这样的性格,大赌大输大赢的人做不得资金的实际掌控人,除非玩得是自己的钱,否则让这样的人管理资金也只能是有去无回的。
掌管库房的人,就这样一个人控制着钥匙,让自己随便进出吗?当然不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电影中很多重要库房的钥匙必须由两个人以上的互相监督。毕竟人性有恶的成分,马克思说过,面对着300%的利润,人可以践踏一切法律。掌管着巨大金融资产钥匙的司库经常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300%利润的诱惑这么简单了,随手的一个挪用就可能给自己带来成百倍成千倍的无本收益,道德伦理教育之外,必须还要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和惩罚措施,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的人也必须是非常资深的专业人士并且没有利益交叉才行。
董事局最终对公司内部风险承担责任。风险承担能力反过来取决于公司的风险管理文化。董事局必须清晰表明公司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原则。一旦这一点清晰表明,公司的高层就可以制定出公司风险承担能力的细则,并且明确的阐述关于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大方针。而且不仅仅是制定规则,还需要具体的执行,中航油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手册,但还是酿成大祸,归根结底是因为规则不是董事局的人参与制定的,或者董事局里也没有专业人员,具体操作只能授权给陈九霖执行,当然不可避免的会有越俎代庖的行为。所以如果董事局里不具备这样的专业人才,就需要专业咨询公司来进行辅助。
归总来说,司库需要直接掌管的有下面几个方面:融资,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和管理,衍生品交易,利汇率管理,流动性管理,司库流程和电子系统管理,银行关系管理等;直接关系到的有税务,法律,兼并收购,信用管理,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等。在公司管理结构上treasury是指部门,与会计审计平行的部门,应该行政上汇报给CFO,很多公司司库业务上同时汇报给董事会和CFO, treasurer是指人,是该部门最高的负责人,中文应为司库,级别是总监或以上(根据各公司具体机构设置有所不同),下属职员有资金经理/专员,资金分析师,风险分析师等。
在中国的集团司库
中国资本市场因为发展历史的问题,市场和制度远远没有充分发育成熟,以至于司库在融资这个职能上面几乎没有什么发挥空间,IPO机会寥寥无几,股市的融资功能曾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是大股东的提款机,股改还没有完全成功;国际上相当庞大的企业债券市场国内近乎没有,仅有的也是政府担保的扭曲了的债券,没有完全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也仅仅是在试点而已;信用评级体系远远没有完全建立;衍生品还有很多需要开发和完善,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只有简单的几个品种,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还都没有丰富到市场上来;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交易来规避风险,在国家和企业之间以及相应会计准则之间远远没有达成足够的共识,相关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也需要加快跟上;而且,国家外汇特别是资本项目项下还不能完全可兑换。然而,所有的这些环节都将在完全入世后的这几年飞速发展,所有在中国的司库们也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现在在中国的企业集团司库状况内资和外资有很大区别,民营企业和大型国企也有不同之处。很多大型外资公司因为全球体系完整,责权分明,在中国的司库职能范围更多地是很细化地涵盖现金流控制和银行贷款以及一些外汇事务,需要向亚太区司库总部汇报,而大部分亚太区的司库总部位于新加坡或者香港。而我们的大型国企离国际领先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化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主要问题有大致如下几点:
大多数还是由财会人员兼任,责权尚未分明,使得业务条理不够明晰;
很多公司资金部门与投资部门混淆,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集中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使得集团资源浪费严重;
国内银行相关的配备服务业没有完全到位,几大主要商业银行尚在进IPO和进一步的机构调整当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集团司库专业职能;
外资银行因为WTO的限制要到2006年底才能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人民币业务,而他们建立全国性服务机构需要大量投资和较长时间;
国内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使得很多资深司库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过中国在很多方面近几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集团司库也不断的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
国家结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升级—国家自动支付系统(CNAPS)升级并扩容,城际汇款处理时间已缩短为2小时之内;
批量电子付款系统(BEPS)也已经在进一步落实阶段;
国家外汇政策不断取得突破,最大的突破在于2005年12月发布的上海浦东外汇新九条,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委托贷款每天将外币资金合流,近期该政策有进一步改良和推广的可能;
2006年12月底外资银行全面启动人民币业务,银行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了集团司库的发展;
在中国司库地点的选择
司库,从大部分公司的实践归纳来说,是一个集约化的职能,司库需要在资金中心发挥作用,地点需要是经济中心,需要很多政策及金融税收环境的配套,所以选择地点相当重要。国际上领先的公司会在全球的三个节点上用资金池的方法24小时不停断的最大化资金效用,而中国因为历史发展,政策限制等各方面原因,即使在大陆地区内都没有实现很好的中心化管理。
这些现状正在被改变。在国家的规划下,中国大陆基本呈现几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地方政府也努力的通过给与优惠的金融政策使当地成为金融中心,同时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把司库中心建立在当地,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现有几大中心包括: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以下将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渤海湾地区因为最近中央指定天津为北方经济中心,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争夺基本告一段落,政府努力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享受国家级特区的优惠待遇。然而对于集团资金管理,北京还是有着天然的优势:几大银行的总部和很多金融机构总部都在北京,中国的政策中心在北京,很多跨国公司总部特别是中国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总部都在北京,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的资金中心在北京。
上海拥有天然的优势,很多跨国企业的亚太区总部都有一个搬迁到上海的趋势,上海港(包括洋山港区)2005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吞吐量排名第三,背靠富庶的长江三角洲;是央行分行的所在地,拥有证券交易所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金融配套环境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上海着力推动金融中心的发展,浦东新九条就是一个大胆的政策创新,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地帮助集团司库的制度创新诞生。
珠江三角洲因为邻近香港,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力争成为主要贸易中心,与香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深圳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是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国际大公司宝洁,雅芳,沃尔玛等分别将总部设置在广州和深圳。但是因为和香港太过临近而不免有过度竞争之嫌。
总的来说,在中国的企业司库现状差别比较大,领先的公司和缺乏意识的公司有很大差距,缺乏规范,政府条令管理严格,地区差异巨大;但同时发展迅速,金融市场上的变革日新月异,银行服务发展迅速,IT技术基本与世界同步,对于司库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今后5-10年将是集团司库突飞猛进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