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的基础上,对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重点、政策,做出了新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满足人民新的期待,将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积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这是《报告》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第一项任务,突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做出这样的安排,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公平,首先要在教育这个人生的起点上做到公平。《报告》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前高中阶段入学率已达60%,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完全可能的。要使高、初中毕业生没有升上学的全部进入职业学校,学会一门技能,做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二、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
这是总结各地经验提出来的。改革以来,凡是重视鼓励群众创业的地方,企业数量就多,经济发展就有活力,不仅解决了本地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大量吸纳外地人口就业。如浙江省,现在有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50万家,1/4以上的人口参与各种形式的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数量占全省就业总量的90%。江西省学习浙江经验,全省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局面,使城镇就业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0年的32%上升到2005年的66%。从各地区情况看,经济发达地区每千人企业数在5个以上,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2个以下。每千人中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浙江达59户,最少的省仅有19户。《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各地加大对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解决就业矛盾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三、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是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的重大课题。与以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相比,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分配制度上的重要发展。多年来,由于分配制度不健全,造成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低;由于部分行业垄断现象的存在,使本该通过税收上缴国家的垄断利润被这些行业的职工分得;由于机会不公平,使获得高赢利和高收入机会的企业和个人不是凭平等竞争而获得超高收入。由于初次分配中造成的分配差距过大,仅靠再分配的调节功能已难以使社会公平得到有效维护,特别是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仍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大大限制了税收在再分配中的调节功能。《报告》强调初次分配也要注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使分配调节功能前移,使初次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中,体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减轻再分配环节的调节负担。初次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在于使各类生产要素在参与分配中能获得与其贡献相一致的合理比例。为此,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家市场。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主要是国家运用税收和预算手段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我国现行的累进制个人所得税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既考虑到了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考虑到了避免收入差距悬殊,应继续加以完善。完善的方向:(1)近期应朝着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的方向努力,如降低个人银行存款的利息税等。(2)为了避免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税收政策,如开征燃油税。(3)增加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扩大转移支付,逐步使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水平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4)从长远看,应着力研究如何从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过渡。
二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十七大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做出的又一项重大部署。2000~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6%,而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8.2%,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和企业的倾斜,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2000年为46.4%,2006年下降到36.2%的历史最低点。由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经济增长不得不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还必然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入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为此,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尽可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虽然上涨,但总体来看,农产品价格水平仍低于1997年。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当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应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通过建立国有资本预算,从国有企业近几年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再从近几年财政增收中拿出一部分,集中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初次分配中增加劳动报酬,也是当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企业具有收入分配的自主权,职工工资水平完全由代表资方利益的企业决策机构说了算,而相应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国家公布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工资线等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使劳动者在工资分配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企业尽可能压低工资也能雇到人,因此造成一线劳动工人二十几年工资未涨或很少上涨。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连劳动力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种情况应尽快加以改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费用要强制缴纳,使农民工在劳动年龄能为退休后的养老费用积累资金。
三是努力实现到2020年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实现这个目标,有相当的难度,但是我们也有条件、有信心保证其实现。首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物质前提。其次是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1978~2006年的28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均为7%,平均每年低于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使其高于7%,是完全必要也是有可能的。第三,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第四,要建立企业工资增长集体协商机制,企业职工收入将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较快的提高。第五,《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提出的增加居民收入的新举措。第六,创业收入将进一步成为部分居民富起来的重要途径。上述这些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对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政策。目前,农村还有2000多万人尚未脱贫,这部分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大部分是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或劳动能力较低,国家将通过实行低保政策,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城镇低收入者大部分是农民工和工作稳定性较差的从业人员。要通过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他们的收入。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加强技术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努力使部分低收入者成为中等收入者,尽可能减少低收入者的比重。
四是整顿分配秩序,加大调节力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要建立收入分配的阳光政策,使合法的收入得到保护,非法收入得到禁止,使每个人每个渠道的收入都能置于税收部门的监督之下。要加快推进电子货币工程,尽可能减少现金支付,加快有关收入透明化的立法,堵塞不合理收入的漏洞。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促进机会公平。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公共服务的重点。《报告》提出了社保体系的总体框架,即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重点是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养老基金,提高统筹层次,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要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全国城市和农村各有2000多万人已享受到低保,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要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稳定城市住房价格。
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淡化,二是药品流通秩序混乱,三是医疗保险覆盖面窄。《报告》提出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框架,包括建立四个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坚持“三个原则、四个分开”:即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管办、医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大医院与社区卫生组织双向转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六、把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应当看到,社会管理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都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改革的深化,许多社会管理职能应由原来的单位承担转到社区承担。加强社区建设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已出现一批模范社区和从事社区管理的模范人物,如武汉百步庭小区,长春市长期从事社区服务的谭竹青同志等,他们已经做出了表率。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