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合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观;是人口自然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也必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发展经济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下面就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努力促使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地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经济的高速发展
㈠正确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概括为两类。一是基本因素,即我们前面确认的生产三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力、科学技术。二是辅助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理性预期、产业结构、企业素质、自然环境等。
基本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决定经济状态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有劳动力、科学技术做保证的生产资料积累速度。辅助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基本因素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良好的辅助因素的配合,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大多是由辅助因素引起的。辅助因素可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改善,促使基本因素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使经济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本篇(本文是在《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一书第一篇的第四章的基础上改写的,本篇系该书的第一篇)前面论述的经济发展速度,就是辅助因素处于良好状态时,由基本因素所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政府宏观调控可以改善辅助因素,促使辅助因素保证基本因素尽量充分地发挥作用。
评判一国宏观调控艺术的高低,是看该国的辅助因素保证基本因素充分发挥的程度,而不是简单地看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高超的调控艺术必然能使经济健康而高速地发展。
㈡经济质量与经济增长速度
1、经济质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扩大经济规模和改善经济质量是发展经济的两个方面,改善经济质量和扩大经济规模都是为了经济增长。经济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的质量及其相互配合上,主要体现在企业素质、产品质量、产业结构、自然环境、调控策略等方面。
经济是一定规模的经济,必然也是一定质量的经济。经济中的产出和经济规模成正比,一定规模的经济产出和经济质量成正比。促使GDP增长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许多人一提到促使GDP增长,就只是想到增加投资,扩大经济规模,其实改善经济质量对GDP增长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现今我国经济中单位GDP能源、原材料、金融消耗量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产品消费率只有40%,明显低于70%的世界水平(数字来源于《经济要情参考》)。改进经济质量,促使GDP增长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经济质量和经济规模都是经济中产出不可缺少的基础。发展经济必须使经济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保证经济质量是第一位的。如果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那么经济必然要出大问题,最终反而会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发展经济还必须努力地扩大经济规模,因为发展经济增加产出,使居民生活消费取得最大值,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享用丰富的物质财富是人们幸福生活最主要的体现。因此我们认为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是错误的,认为努力地改善经济质量就不应当追求尽量高的GDP的增长速度也是错误的。改善经济质量也是为了经济增长。健康的经济应是在保证经济质量、改善经济质量的条件下,以尽量高的速度发展的经济。有些人对经济质量问题熟视无睹,因此不会急于改善经济质量。有些人对阻碍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看不出有解决的可能,因此也不会去努力促使经济以更高速发展。所以努力发展经济理论,提高人们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国家,有部份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润、经济发展没有彻底挂钩,导致一些人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片面追求GDP数字增长的倾向,忽略经济质量。关于这一点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最近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非常必要的。
2、控制经济质量
发展经济必须要达到质量要求,为了控制经济质量,抑制某些产业过快增长,采取一些经济措施是必要的。但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应该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经济措施。最近国家提出提高某些产业投资中自有资金率的办法就比较好。这一措施既可以抑制某些产业过热的投资,又不像提高贷款利率和增加银行准备金那样,在抑制过热产业投资时,也同时抑制了那些急需要发展的瓶颈产业。另外,采取一些指令性措施如:控制各产业全国投资总量的项目审批制和企业质量核查制也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地控制产业质量,又不影响一般产业的发展。控制产业质量应少用以罚款代管理的措施,实践证明,以罚代管难以控制产业质量。控制经济质量不仅要抑制不符合经济质量要求的企业发展,还要积极地扶持企业,促使企业达到质量要求。
3、产业协调发展
科学的经济发展观的核心是协调发展,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经济中有近三十个部门,可概括为三类产业。第一类产业是基础(初级)产业,如能源交通等产业。第二类产业是中间产业,如钢铁、机械等产业。第三类产业为生活消费品(最终)产业,如食品、医药等产业。因为第一类产业是第二、第三类产业发展的基础,又由于第一类产业中的许多产品难以通过从国外进口及时解决供给不足问题,所以国家应特别注重发展第一类产业。要优先发展第一类产业,把第一类产业的发展提的稍高一点为好。由于第一类产业的发展大都需要国家投资,所以把经济发展速度估计的过低往往会影响第一类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经济整体的发展。2003年我国第二类产业增长较快,由于第一类产业没能及时优先发展,出现了产业结构失调。
4、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速度
现在经济中,一方面存在着一些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有盲目地发展经济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速度估计过低的倾向。早在1999年就有经济学家预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将由1999年的7.1%逐步降低到6%以下,但实际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他们的预言落空了。一些经济学家容易把经济发展速度估计过低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经济中存在着不顾经济质量盲目发展的倾向,需要国家采取措施抑制经济盲目发展;二是经济中有许多难题,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难以解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可能使一些问题更加严重;三是应用了错误的分析经济增长速度的理论。因此为了尽快地发展经济,需要尽快地发展经济理论。
生产三要素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最本质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有劳动力和科技进步保证的条件下,可以生产资料积累的最高速度发展,一直达到生产资料积累受到劳动力增长和科技进步限制时为止。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0%甚至更高并持续多年是可能的。但经济发展还必须有良好的辅助因素的配合。如果有了先进的经济理论,就能提高辅助因素的辅助作用,促使经济达到很高的发展速度。现在有些人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为如何在抑制过热产业投资的基础上保持产业协调发展,这就未免有些消极了。努力提高调控艺术,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时滞”问题,协调发展各产业,适当提前发展基础产业,及时发展下游产业,解决好消费不足这个大难题,促使经济健康而高速地发展才是正确积极的态度。
现在有的人认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用努力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了。其实不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让人们提高认识,发展经济少走弯路。努力促使经济以尽量高的速度增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努力满足人们享用更加丰富的经济产出的需要,努力满足人们享用更多的高质量的劳动服务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任务。但是发展经济还必须保证经济质量,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只有保证经济质量,才能促使经济在更长的时期内以尽量高的速度增长。
5、我国土地、水资源、能源与经济高速发展
有人说,我国的土地、水资源、能源都不支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样说对吗?我们认为现在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今年我国投资增长较快,工业用地增长迅速,但工业用地在生产用地中所占比例毕竟不大,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来看,因土地问题导致某个国家经济不能高速发展是不大可能的。不过为了节约用地,我国应当走城市工业道路,工业企业不易在农村遍地开花。
随着农业、工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地方水资源不足的缺点暴露出来,但要说经过努力我国水资源也不能支持经济高速发展,那也未免过于武断。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现在正在筹化开发之中。塑天大运河建成后,将每年提供2000亿立方米水量,能显著改善我国缺水状况。
另外,现今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农灌水利用系数比发达国家高一倍,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比先进水平高10倍,节约用水的潜力非常大。如能不断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能明显改善我国供水状况。因此现在不能断定我国水资源不能支持经济高速发展。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去年到现在(2004年5月)我国能源供给吃紧,但不能说明我国的能源不能支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第一,现在我国能源吃紧,虽然是我国一些产业盲目发展,投资增长过猛的结果,但也是从1997年以来,我国能源业投资过少的结果。自1997年-2001年我国煤、电、铁路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8.7%、7.1%,均低于全国投资平均值。
第二,我国煤储量比较丰富,原油和天然气也有较大储量,原油虽然只靠自给不能满足需要,但因为世界原油有相当大的储量,我国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供给问题。现今原油价格上长较快,有政治原因,与美元贬值有关,也是欧佩克垄断产量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原油资源紧缺。
我国电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的开发正在筹划之中,西南地区水力的开发能为我国提供相当可观的电能。我国以煤为原料的火力发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核能发电和风能等其它能源发电也可以大发展。核能发电的成本并不比火力发电的成本高多少。
第三,我国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是发达国家的10%,是世界平均值的30%,节约能源的潜力非常大。如果我国每年能源利用率提高10%,节约的能源就能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增长的大部份需要。
第四,如果依靠我国的能源和能源利用技术仍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我国还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问题,我国雄厚的外汇储备和每年较大的贸易顺差,足能提供有力的保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业也必然会大发展。能源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论断多年以前就有,但都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给否定了。我想我国也一定能克服能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总之,经过努力,土地、水资源、能源不会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有的经济学家提出我国经济可以8.5%的增长率高速发展20年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如果搞的好,经济增长率还可以更高些。
土地、水资源、能源会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提示我们发展经济一定要努力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地、水资源、能源。但我们不能接受我国土地、水资源、能源、不能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会降低人们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期,而过低的预期又会阻碍经济发展。
6、控制投资过热
2003年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但出现了部份产业投资过热的问题,需要控制。控制部份产业过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第一种情况是经济中有部份产业投资过热,并且会导致经济整体过热,产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对重点过热产业,除了控制信贷、加征投资税以外,必要时还要采取指令性措施,如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等措施。除个别情况外,不应再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防止出现抢购风潮,惩治囤积商品,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努力控制物价,不能使物价猛涨。但为了削弱购买力,可允许物价小幅度上扬。要适当控制居民生活消费,但在过热投资产业产品迅速增长时,还应当及时促进居民消费。
第二种情况,经济从整体上看处于消费不足状态,有部份产业投资过热,有部份产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要以积极支持投资过热产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适时发展为主,以抑制部份产业投资过热为辅来调整产业结构。抑制过热产业力度要大一些,必要时可采取指令性措施。但应尽力避免遗留下半拉子工程。采取的措施针对性要强,不易采取紧缩银根措施,以免影响其它产业发展。不但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瓶颈产业迅速发展,而且还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瓶颈产业的迅速发展可减缓某些产品的供需矛盾,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可防止投资过热产业产品迅速增长后而导致出现的生活消费品过剩,引发经济衰退。
努力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削弱本来就不足的居民消费能力,阻碍经济发展。应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影响物价,如采取通过减税让利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或降低政府垄断性行业的物价。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阻断涨价传导机制等措施。紧缩银根虽然能抑制通货膨胀,但往往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会诱发经济衰退,不易采用。
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达到产销平衡状态。但产销平衡状态离开了消费不足,必然临近了产品供不应求状态,有可能产生产品供不应求性通货膨胀。为了防止产生产品供不应求性通货膨胀,在经济接近达到产销平衡状态时,应慎重应用扩张性经济政策,可采用促使物价普遍下降的措施来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不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难以实现物价稳定情况下的产销平衡,难以使经济高速地发展。
我国这次投资过热,现在(2004年5月)还是第二种情况的投资过热。有资料表明,我国有685种产品,其中有640种产品过剩。我国钢材和建材投资的迅速增长,将使钢材和建材产品迅速增加,给城市房产业大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房产业大发展带来了大好机会。但现今城市商品房价与居民收入相比实在是太高了,一般居民买一套住房需要省吃俭用一辈子。北京房价收入比是美国的三倍多。政府应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平抑房价。现今我国城市商品房售价中,土地成本占35-45%,税收占30-35%,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有用武之地,政府促使房价下降1/3或更多也并不是难事。如果城市商品房价大幅度下降,人们久久盼望的商品房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消费热点的愿望也就会实现。商品房成为消费热点,不但能避免因钢材建材投资过热所引发的产品过剩,而且能有力地促使居民迅速地提高生活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能在经济衰退时期应用,而且也能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应用;不但能解决通货紧缩问题,而且也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不但能使经济提高发展速度,也能促使经济改进质量;不但能促进投资,也能促进消费,是促使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但多年来常常受到对积极财政政策存有误解,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持续的经济学家的反对。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不作详细论述,会在适当时机发表。现在(2004年5月)我国通货膨胀率为3.2%,房价上长率达20%,这对我国居民本来就脆弱的消费能力来说如同雪上加霜,使人们想通过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经济大发展的愿望成了泡影。这是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正确地看待物价,不能正确地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果,必然会葬送经济大发展的好机会。
7、克服消费不足
消费不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消费不足长期困绕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这几年我国产品消费率只有40%,世界产品消费率也只有70%,我国消费占GDP比率只达60-70%,严重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要高质量高速度地发展经济必须解决消费问题。但由于传统经济理论有明显的缺陷,世界经济多年来未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消费不足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中的产出与用于商品交易货币没能协调配置的问题,必须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必须建立稳健的金融框架。经济中还有通货膨胀、金融风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重大问题,是经济健康高速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宏观调的控市场经济》一书中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论述。
8、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从长期来说,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经济发展。现在我国科技还较落后,我们现代化生产中的自动生产线、先进的机械、先进的生产工艺、有多少是出自我国自己的科技成果呢?改革开放已来,我国在引进国外投资的基础上也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但如只靠引进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就难以摆脱国际贸易的被动局面。只靠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会导致我国在国际化专业生产分工中,只能处于低级的生产链节之中,只能接受发达国家不愿在国内生产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项目,使我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厂,而只能成为低效益的生产车间。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自行开发生产技术成本太高,不如引进国外技术。这种看法只计算了一项先进的生产技术所取得的收益和成本,而没有看到它的溢出效应。只要我国有几项世界先进技术,就会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如果我国有几项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出口,那么在我国引起先进技术时,就有了向技术转让方讨价还价的基础,也会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专业分工生产中的地位,这一溢出效应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国不但要跟踪国际基础理论研究,而且还应当下大力气开发实用生产技术,力争在几年内消化吸收国外大量的先进技术,开发出几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要使我国实用科技有长足的进展,关键是要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关键是要用政策调动国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收国外人材。现在我国商业界、企业界都有巨富人才,难到科技界就不能出巨富人材。每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功臣得奖只不过几十万,能否达到几百万?就是再多一些国家也是合算的。
9、改善自然环境
经济建设必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我们不但要尽最大努力健康而高速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努力改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发展经济与改善自然环境是矛盾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一是因为他们只是看到改善自然环境会与其它经济建设争资源(人力、物力、资金),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的物质财富,改善自然环境本身也是GDP增长的一个方面。第二,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长期处于消费不足状态,改善自然环境的物质需求会拉动经济增长。改善自然环境需要物质财富的支持,现今我国产品严重消费不足,大力发展环保事业从总体上说不会出现产品供不应求。改善自然环境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我国改善自然环境的技术现在虽然还需要长足的进步,但经过人们的努力也一定会克服这方面的障碍。净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消除污染的烟尘使用环保汽车,处理好拉圾并不是不可能的。改善自然环境关键是看人们的认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在经济健康而高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不但不会恶化,而且还能不断改善。一个青山绿水、城市绿树如荫、街道宽阔、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一定能实现。
㈢正确地认识经济理论创新
经济发展主要是由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决定的,而基本因素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有良好的辅助因素的配合。经济理论对改善辅助因素,对促进基本因素充分发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经济理论也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创新。那种认为现在经济理论已没有多大发展空间的看法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种观点在阻碍经济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现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有许多难题还没有解决,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经济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地发展。
现今我国政府大力鼓励理论创新,但要把这一好政策落实到实处还需要人们作出更大的努力。许多人都赞成经济理论创新,但缺少向传统经济理论挑战的勇气,担心搞不好会身败名裂;有些人虽然也想投身于经济理论创新,但他们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有些人虽然口头上支持理论创新,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创新理论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私利。经济理论创新本来与社会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多少人愿意付出一点点牺牲去帮助创新理论呢?还有的人虽然知道经济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但在真的遇到创新理论时,就往住会由于个人的私心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占到了理论创新的对立面。这应当引起人们的深思。
市场经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来以久。著名的经济学家N 格里高利 曼昆,在他的宏观经济学中总结出了四大经济难题,传统的经济理论多年来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一直未能从理论上解决这些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是不行的。人们对经济理论创新的态度对理论创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人们不能真正改变对理论创新的态度,解决这些经济难题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
现在政府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地发展观,这给发展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经济的新困难、新要求,也是对经济理论的新挑战。研究经济理论,创造性地发展经济理论,就显得更迫切了。
㈣影响经济发展的几种认识
1、对经济高速发展的认识。现在有些人对经济高速发展的认识不足,一是体现在对经济高速发展这一概念的认识上。有的人认为经济高速发展就意味着是经济中各产业不协调地发展,是企业低素质的发展,是破坏生态的发展。他们否认了人们促进经济健康而高速发展的可能性,显然是错误的。有的人认为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产生通货膨胀,很可能发生金融危机。他们否认了经济理论发展解决这些经济难题的可能性,这就违反了任何理论都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基本道理。二是体现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方面。有些人由于对经济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没有足够的认识,或是由于片面地追求政绩,有盲目投资的冲动,片面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略经济质量,最后反而会影响经济增长。
2、认为资本边际产量递减生产函数所反映的规律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会逐步收敛。有些经济学家早在1997年就根据资本边际产量递减生产函数所反映的规律,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由1997年的7.1%逐步降低到6%以下,体现出逐步收敛的发展规律。他们这种看法被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否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率2000年为8%,2001年为下7.3%,2002年为8%,2003年为9.1%,显然没有体现出逐步收敛的趋势。他们这种看法从理论上分析也是站不住脚的,关于这一点,在本书第一篇的前面已有详细论述。我国经济增长最终是要收敛的,但生产资料增长因受科技进步和劳动力增长的限制而增速下降才是收敛的真正原因。
3、认为把经济发展速度估计的低一点比较稳妥。有的经济学家喜欢把经济发展速度估计的低一点,认为这样比较稳妥。他们没有认识到过低的经济发展预期会压低经济速度,有损于经济发展大业。最容易受过低的经济增速预期影响的是基础产业。因为基础产业影响面广,许多产品难以通过进口及时解决供给问题,基础产业发展缓慢,容易使经济产业结构失调,拖经济发展后腿。
二、对经济大起必有大落的论济的分析
目前在经济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大起必有大落,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该论断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对经济“大起、大落”这两个概念进行简单地概括。“起”表示经济加速发展,“大起”表示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这一论断是在2003年经济增速由8%提到9.1%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根据这些条件,我们把经济发展速度由8%这样的较高速度增加一个百分点定为“大起”的标准,把经济发展速度降到大起之前发展速度以下定为“大落”是比较切实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该论断。
㈠正确认识经济增速波动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难以出现连续几年经济增速不波动的状况。经济波动是正常的,因为经济发展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条件是在不断地变化。在条件较好时经济增速较快,在条件较差时经济增速下降。为了更快地发展经济,必须充分地利用条件。因此必须接受经济增速波动这一事实。
但是稳定的经济增速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稳定发展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促进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减少经济波动是第二位的,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是为了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减少经济波动的正常措施只能是努力发展经济理论,提高对经济的调控艺术,努力防止经济增速下降。只有急功近利导致经济质量下降的经济增长才是应该抑制的,但这在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经济发展轨迹有波峰和波谷。现在有些人为了防止经济增速波动过大,想用削去部份波峰的办法来减少经济波动,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我想这不是个好办法。因为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经济质量差,主要表现在生产与消费、产出与金融配合不当、各产业间不能协调发展等方面。削去部份波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削去部份波峰使高涨时期的产出减少,但不一定能使低靡时期的产出增加,这就能导致经济整体减少产出。
㈡经济大起有可能大落
生产三要素是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经济诸因素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本篇(《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一书的第一篇)前面的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有科技和劳动力保证的条件下,在有良好辅助因素配合条件下,发展速度由本国生产资料积累的速度决定。在居民生活提高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经济可加速发展。如果有国外投资,则经济增速可明显提高,或者说经济发展可以大起。另外,经济发展速度常常因为受到消费等辅助因素的制约而放慢,在宏观调控策略使辅助因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经济也可以大起。
但是经济大起后常常会大落。大落的原因,一是因为现在的传统经济理论还有许多错误和不足,使经济发展没有良好的辅助因素的配合,而常常出现消费不足、金融风险、通货膨胀等问题,导致经济大起后出现大落。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家认识不当,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GDP数字增长,破坏了经济的协调发展,导致企业低质量地发展,出现了破坏生态的发展,使经济质量下降,最后导致经济增速大幅度地下降。因此,我们在努力促使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确保经济质量,防止经济大起后出现大落。
㈢经济大起后不一定大落
经济大起后一定会大落吗?我看不一定。
1、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那些以牺牲经济质量为代价,片面追求GDP数字增长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认识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促使经济健康而高速地发展。
2、经济发展速度是由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决定的。发展中国家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可以促使经济快速、健康、而持续地发展。经济增速的大幅度波动主要是由辅助因素引起的。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失调、生产与消费失调、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不协调、金融与生产关系失调、企业素质差等方面。辅助因素可以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改善,让辅助因素促使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并非是不可能的。本书后三篇详细地论述了这些问题。人们的认识提高以后,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而不大落是可以实现的。
这次我国经济出现了部分产业投资过热,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果我国在2003年以前就优先加速发展了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如果能提高调控艺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解决消费不足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那麽我国将会出现经济健康、高速而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这次部分产业投资过热给我们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应当只是检讨部分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存在的急功近利问题,还应当重新认识我们多年信奉的经济发展观念。
3、在传统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实现经济大起而不大落也是可能的。因为英明的政府领导不一定会按照错误的经济理论去调控经济。比如在2001年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速会由7%以上逐步降低到6%以下,在2001年许多经济学家提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持续,但我国政府领导仍然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从2001-2003年经济增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明显上升。
在市场经济中有许多国家(地区)有过经济大起而没有大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历。如我国台湾经济从62年8%的经济增长率大起,63年达9.4%,64年达12.2%。从63年-73年经济增长率都很高,这11年平均增长率达10.99%。可以说明经济大起后不一定大落,可以多年持续高速发展。(数据来源于2003年经济研究)
(四)经济大起必有大落的论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大起必有大落的论断,对经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一论断会压抑人们努力发展经济的热情,降低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可以直接影响国家对基础产业的投资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发展的负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该论断能够提醒人们,在努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时还必须保证和改善经济质量。这对改变某些企业家和某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GDP数字增长的不良倾向是非常必要的。
发展经济不能被经济大起必有大落这一论断所束缚,要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健康而高速地发展是有一定条件的,需要产业协调地发展,需要较先进的生产技术,良好的组织管理,需要理顺金融与发展生产的关系,需要政府高超的调控艺术。努力促使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经济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才是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
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必须树立发展第一的观念,力争全面、协调、持续、高速地发展经济。不但要努力地扩大经济规模,更要努力地提高经济质量。努力克服体制、科技、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发展经济要努力地发展经济理论,提高宏观调控艺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消费不足、通货膨胀、投资过热等问题,力争迅速、全面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