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证券市场政策选择
作者:张晓东 发布:2008-04-10 阅读:2394次
在币值稳定的状况下,企业的价值主要是考察企业的内在价值。而随着通货膨胀的到来,由于各个企业所处于的产业价值链位置差异,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利润增减变化,在表面上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从而改变了自由资本的流向造成了众所周知的泡沫。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来源于一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随着货币政策的短期改变,通货膨胀的预期消除,那么资本市场的稳定性能够得以保持。然而如今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于美国、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不再是改变内部货币政策能够轻易改变的了。
我们在今年将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这样的政策虽然在整体上保持了货币总量的平衡,但是在具体的微观领域却开始造成巨大的伤害。首先是证券市场全线大幅走低,如今指数在新股不断上市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灾难性的下跌。同时刚刚公布的国有企业利润下滑已经发出了明确的警报。而在正常信贷不能支持的民营经济领域,情况已经非常危急。 这种状况在历史上对比可以发现与上世纪九十年时十分类似。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政策的影响,货币投放增速过快引发了通货膨胀。最后经过政策的强行干预,而得以在九十年代中期得以遏止。但是中国经济遭受了沉痛的代价。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中国石油等一大批优势型企业在海外廉价出售。 但现在与当时不同点在于如今民营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巨大的份额。如果政策执行继续的紧缩政策甚至是行政性紧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象1996年时那样通过国有经济再次启动的可能性就难以出现。
现今,只有跳出传统思想束缚,深入考察中国国情,转变移依据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政策重心,才能够抵御经济侵略,改变重蹈覆辙的宿命。否则由于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不断恶化,帝国主义资本将吞噬更大的利益,从而最终掌控中国经济的命脉,改变所有中国人的命运。 由于本次通涨的成因发生改变,当然对策也应当发生改变。 如今证券市场已经今非夕比。其投融资能力已经不是当年“试点不成就关”的状况。由于特大型企业的不断充实,其定位已经超越银行业而成为政府首先关注的中心所在。虽然其功能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确定,但是却在今天才显得特别重要。
抵御通货膨胀实质上是要求企业资本金以及运营资金保持等幅投入。否则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面对资金短缺的影响很难健康稳定发展。而缺血造成的企业利润率下滑,反过来又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能力,最终降低企业的交换价值。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上次通涨时期已经明显体现出来。
为了打破这样的循环,避免经济陷入萧条。应当采取抬高游资成本,同时稳定资本市场的手段。 1、对于游资热钱,可以设定资本输入税,提高短期资本的持有成本,其税率参考人民币升值幅度,并随时调整。认定游资的规模可以比对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净额予以确定。对于征集对象应当全面实施。并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对于真实投资予以减除。 2、运用外汇储备资金对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并配合相应的做空手段,实现证券市场的双向交易。杜绝单边市限制形成的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