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体制改革
政府改革中的一点看法
作者:仲臣    发布:2008-06-02    阅读:2655次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又高瞻远瞩地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中央的要求大力推进改革的力度,让这次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为我们市场经济的健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创新局面。
  在历史上,我国是一个长期专制的封建制的国家,经过了新中国的建立发展到现在,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毕竟我们建设国家的时间并不长,几千年来封建体制的一些落后意识形态还有残余,如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基层),因此基层的改革将会是改革最困难也最长久的地方。我们现在推行的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改革,先从中央开始再推广到地方,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中央的条件最为成熟(人的认识、市场体制的需要等),也因为中央改革是地方改革的前提,这是由我国至上而下政治体制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当然,地方改革也要结合实际跟得上中央的步伐。而在转型期需要一个强有力政府才能推广改革,这更需要一个强有力领导集体,党中央在这次改革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从时间来看,这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工程,但因为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加剧,外界对我们的改革要求是加速,我们要利用国际要求和政府内部自我完善的需要,捉住时机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下去。
  政府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制的变革,这属于刚性(或硬性的)变革,比如现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就是这个范畴,另一个是看不到的变革,就是执政理念的变革(或意识形态的变革),这两者在变革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我们在改革中一定要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想让改革顺利的进行,就必须统筹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全面协调,消除阻力,让改革顺利地进行。
  现在重点就政府变革中的一些措施谈谈看法。
  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改革政策的制定中央要制定出自己的规划,地方也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规划,在制定中一定要加强专家的作用,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一定要争取群众意见,规划的制定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战略,由专家、广大人民、决策者共同制定规划,广大人民参与并监督政府实施,专家、广大人民、决策者一定要形成互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政府的变革。
  任何改革都需要人力的推行,我们要重视引进、选拔、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有战略眼光和大局观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充实到政府和党委中去,加强专家、高层次人才进入管理层的力度。因为政府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否定,这必然会触及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没有对国家、对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难以将改革推行下去的,解决好推行者的问题至关重要。
  要注意营造利于改革的氛围,加强政治学院、行政学院等的作用,提高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包括各党派的人员)对改革和当前情况以及国 家长远发展的认识,使上下各级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强政策的执行力。
  要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去除官本位思想。培养有时代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有市场经济头脑的新型干部;全社会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增强市场经济所需的一些价值观念的培养。
  加强依法治国和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依法执政的理念的培养,改进工作方法,让其真正成为服务性政府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这是吴敬琏教授提出的“有限”与“有效”政府所要求,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保障。
  加强舆论的监督,大力推行阳光政府的打造。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的建设,引导和鼓励舆论力量对政府(包括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舆论力量尤其是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加强广大群众的作用,为他们开辟一个参政议政的途径;加强民间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建设。让政府和人民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共同推动政府改革和市场体制建设,共同推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让我用张曙光先生的话结束本文:“和谐绝不是什么人安排和制定的,也不是政府创造的,而是大家共同行动创造的”,“做的方法不是说政府要去建立,而是如何让民间、让大家朝这个目标努力,而政府做的每一件事或者说是每一个步骤也都是朝这个方向的,不应与此相悖的。而这一切中很关键或着根本问题在于,政府要把自己的行为校正好和规范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给民间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激发出全体国民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