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两面夹击下的中国经济之路
作者:姜丙刚    发布:2008-05-27    阅读:2467次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就难在国际、同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我认为,当前我国面临国际、国内两方面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因素的夹击,形势十分复杂,应对稍有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复杂的形势下面也蕴藏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应对正确,将会使中国经济走上一条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为此,必须准确判断形势,大胆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思路,充分利用通胀与减速相互制约的特性进行对冲,降低利率,调高粮价,增加内需,扩大生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国际、国内通胀与减速因素两面夹击对中国经济形势构成严峻挑战
   当前经济形势中,既有通货膨胀的因素,CPI居高不下,又有经济减速的因素,青岛等地韩资企业半夜逃逸,广东等地几千家制鞋、纺织、服装、玩具、家具企业倒闭。国际国内两方面通胀与减速因素对中国经济构成夹击之势。
   1、构成通货膨胀的因素。
   一是国际因素。其一是美元贬值。作为世界性的货币,美元贬值,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其二是石油、粮食、铁矿粉等价格飙升。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石油供不应求,价格猛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又导致农资价格上升和部分粮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粮食价格猛涨;由于钢铁产品需求旺盛,铁矿粉供不应求,国际垄断组织乘机利用其垄断地位,抬高价格。其三是世界范围内的投机行为。美元贬值,部分热钱急于寻找出路,在粮食、石油等紧俏物资方面进行投机,对于价格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四是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如澳大利亚等国的旱灾使粮食产量减少。其五是国际政治原因,如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美国增加石油储备,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农业补贴,各国限制粮食出口等,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石油、粮食供应紧张,同时助长了投机行为。
   二是国内因素。其一是投资增长过快,投资需求旺盛。其二是外贸顺差。外汇占款过多,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当这种过剩保持在一定程度之内时,对于经济是有利的,可以弥补内需不足的缺陷,拉动经济。但是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尤其是和其它通胀因素结合在一起,其负面作用就更为明显。其三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治理超载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企业成本,造成供应紧张。其四是自然灾害因素。今年以来先后发生了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一方面会导致供应减少,另一方面还会导致需求增加。其五是住房、医疗、教育价格上涨。住房价格上涨缘于土地价格上涨、住房建设中间环节过多和市场投机行为。房地产、医疗、教育价格上涨,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同时又会导致工资上调的压力。其六是工资上涨。近年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大幅上涨。同时,投资旺盛、劳动力需求增加,致使工人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会导致需求增大和物价升高。其七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涨价是整个经济链条涨价的最终反映,同时又是整个经济链条涨价的最初动力。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补偿性的价格正常回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农资成本上涨,农民工工资升高,自然灾害频发,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另外我认为,养狗过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各类饲养犬已达7509.5万只,一只大型犬的粮食消耗量比一个成人的消耗量还要大。以上因素都会促使农产品的涨价,而农产品涨价又会波及整个经济领域。其八是投机行为。借粮食、石油涨价形成的舆论氛围,趁火打劫,哄抬物价。其九是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又会构成通货膨胀的因素。如提高利率,会导致国际热钱的流入和企业财务成本的上涨,进一步导致流动性过剩和企业产品价格上涨。
   2、经济减速的因素。
   一是国际方面。其一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减速,美国需求降低,我对美出口困难。其二是美元贬值。导致对美出口利润降低,出口难度增大。其三是国外对我出口产品设置障碍,以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对我实施反倾销诉讼,以及日本“毒饺子”、美国“毒牙膏”等事件,对我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二是国内方面。其一是通货膨胀因素。工资、土地、石油、钢铁、粮食涨价,利率提高,贷款困难,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涨。其二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用工环境不利于资方,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其三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企业环保成本加大。其四是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致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其五是对于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
    以上因素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如果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就会导致工人失业,内需减少,经济萎缩,GDP和税收受到影响,企业向海外迁移,资金外流,同时对凝聚台资、扩大两岸交流、促进和平统一十分不利。
    3、造成当前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的“病根”。上面归纳了引起通胀和减速的国际国内因素,如果再往深里挖,从根本上说,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都是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原有经济结构失衡所致。
    一是国际经济结构失衡是国际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的根源。首先是新兴国家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结构,美国贸易失衡,美元贬值,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其次是经济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矛盾,打破了原有的资源供应结构,导致了以石油、铁矿粉为代表的资源价格上升和粮价的上涨,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再次是经济形势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经济监管秩序。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内需泛滥,房地产发展过速,出现泡沫,导致次贷危机,进而影响世界经济。
    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内需结构不合理和内需总量不足;内需结构不合理,导致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过快、农业发展缓慢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内需总量不足,导致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导致投资旺盛、外贸顺差、人民币升值,这些最终构成国内通胀和减速的因素。
    4、关于“两防”措施。当前通胀的形势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将“两防”确定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控制物价上涨等一些措施。同通胀相比,对于减速的关注,相对不那么明显,对于减速的应对,也仅限于地方层面。那么,针对通货膨胀采取措施的效果如何呢?
    一是关于限价的措施。当前,通货膨胀的因素中,石油、铁矿份涨价等属国际性通胀因素。通过限制成本油价格等措施虽可暂时缓解通胀压力,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高,油价倒挂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于粮价的严格控制也会抑制粮食增产动力,虽然采取了增加粮补等措施,但是与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相比,只是杯水车薪,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内需,改善内需结构。
    二是关于提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备金等措施。通过提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备金等措施虽可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同时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导致企业供应困难,而且可能导致热钱进入我国。去年以来连续5次加息和1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四月份CPI依然上涨8.5%,从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可以反思这些措施有问题?
    由此可见,为落实“两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然对于缓解通货膨胀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同时如果减速的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发生滞涨,一方面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工人失业,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和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面对通胀与减速因素的两面夹击,不能单纯的治理通胀,也不能单纯的治理减速,结构失衡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问题,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
    二、利用通胀与减速因素对冲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是破解当前经济难题的关键
    在通胀与减速因素两面夹击的形势下,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必须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大胆运用通胀与减速因素对冲策略,实现通胀与减速的“中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1、通胀与减速的相互制约性。通胀根源于供小于求,减速根源于供大于求。通胀和减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经济现象,二者具有相互制约的性质。
    一是通胀对于减速的制约性。通胀尽管有各种危害,但是也有益处,如可以扩大内需、刺激进口、增加GDP和财政收入,从这一点上来说,通胀有利于防止减速。
    二是减速对于通胀的制约性。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会造成国际经济结构失衡,也会造成国际关系不和谐,于人不利,于己也不利。因而,减速虽会造成失业等一系列经济问题,但也会导致出口减少和投资降温,从这一点上与国家“两防”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治理通胀和国际关系发展。
    2、充分利用通胀和减速因素对冲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总体思路。用通货膨胀的因素去抵销减速的因素,用减速的因素抵销通胀的因素;既防止通货膨胀失控,又保留和利用一些的通胀因素刺激经济发展;一方面适度降低出口增长速度以抑制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外贸出口减速过快;综合利用通胀和减速并发的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二是对于通胀因素的利用。其一是利用通胀造成的内需的增加,扩大生产,增加供应,使内需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二是利用通胀带来的对外出口的压力,适当减少出口,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其三是利用通胀带来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加,增加进口,调整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三是对于经济减速的利用。其一是利用经济减速造成出口的压力,压低出口增长,减少人民币占款过多造成的通货膨胀因素。其二是利用经济减速导致的出口放缓,压低投资的欲望。其三是利用经济减速造成的出口的压力,促使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利用通胀和减速因素并存提供的调整动力,推动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调整出口、投资、消费的比例。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适当降低对于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二是调整内需结构。增加农民、城市下岗工人等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收入,扩大弱势群体的购买力,加强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
    三是调整区域经济格局。实施东资西移,南资北移,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东部沿海省份进行产业升级,打造名牌企业、名 牌产品。
    五是调整投资结构。包括投资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内外资的比例以及国家、企业、个人投资的比例结构,银行、股市、保险、期货等投资和理财产品结构等。
    三、通胀与减速综合应对的具体政策措施
    1、关于通胀的应对。
    一是适当调高粮食价格。粮食价格长期过低,一味压低粮食价格,不利于增加粮食的供给,也不利于农民增收,不利于扩大内需。在此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如不适当调高粮食价格,种粮农民会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将会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积极性,造成粮食供应的长远隐患。所以说,要适当提高并长期保持农产品有一个合理的较高价位。具体操作可以采取提高最低保护价的办法,照目前小麦、玉米、大米价格,再提高30-50%为宜。对于农产品价格升高带来的贫困人口生存压力问题,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解决。
    二是保护劳动力价格提升。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工资上涨要保护,以增加内需,同时限制高收入群体随意收入增长,以改善内需结构。
    三是综合应对国际石油涨价因素。面对国际国内的石油价格倒挂问题,不宜长期实行补贴,理应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将省出的财政补贴用于扶贫。
    四是增加进口。对于由于外贸顺差引起占款过多,导致的通胀因素,通过增加进口来解决,同时通过压低出口消减顺差。
    五是对于投机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囤积紧缺物资、搭车涨价者,进行严厉打击。尤其是饮食行业和一些生活日用品行业,农产品每次涨价都跟着涨价,而农产品降价,却从不跟着降价,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对此要引起重视。同时减少房地产行业中间环节,控制房地产投机因素,稳定住房市场价格。
    六是采取增加战略物资储备的制度,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国土面积辽阔的特点,决定着我国每年都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扩大战略物资储备,防止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总体格局。另外,建议严格控制养狗的数量,避免狗与人争粮的问题。
    七是降低利息,鼓励生产,增加供应。因为利息过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扩大,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加息这个政策,就象广谱抗菌类药品,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杀死许多好的细菌。因此,在美元不断降息的情况下,我们也要适当降息,同时对于农业和农资企业,实行金融优惠。
    八是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预测、适应与影响力。密切关注石油、矿产品和粮食市场变化趋势;认真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时预测国际经济局势,尽快适应国际经济气候,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力,联合其它经济体,对石油等战略物资市场进行干预,改变被动应付的局面。利用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的时机,在国际市场进行并购,主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和能源原材料市场。
    九是加强宣传引导。对农产品、石油等涨价的合理性,要进行宣传引导,增强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理解和适应。互联网的普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尤其是城镇居民对经济问题的反映出现了放大效应。以城镇居民对于农产品涨价的反映为例,这次农产品的涨价,每斤小麦涨价不过一毛钱,加上猪肉、食用油涨价的因素,人均每月生活费用增加不过几十元,相对于城镇居民年人均13876元的可支配收入,对于实际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却引来强烈反响。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于农产品长期存在一种歧视性观念,总觉的别的东西涨价可以接受,而对农产品涨价难以容忍。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农产品正常价位回归进行充分的解释。
    2、对于减速的应对。
    一是对于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积极寻求出路。
    二是对于工资上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导致减速的因素,应坚持政策,按政策办事。
    三是对于取消出口退税和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等措施,要采取谨慎的态度,适当放宽。
    四是逐步降低利率,减轻出口企业的利率压力,同时防止国外热钱的涌入。
    五是运用通货膨胀来抵销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会导致人民币本身币值的降低、出口量的减少、进口量的增加,最终会减轻升值压力。
    六是改善出口环境。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做好反倾销诉讼等工作,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监督,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
    七是密切关注国际经济走势。对于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进行密切关注,同时关注欧盟、日本等国经济发展形势,必要时与有关国家进行政策协调,共同应对世界性的经济问题。
    3、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认真研究结构调整的思路。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法措施。
    二是发展农业生产,充分挖掘农村市场内需潜力;在保障本国粮食供给的情况下,适量出口粮食产品,赚取国际粮食高价利润,扩大农产品国际需求拉力,同时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探讨发展生物燃料,订单农业和农业期市,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周期性的供大于求和价格下跌问题。
    三是引导南资北移、东资西移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加强沿海各省市与内地的交流,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与善后工作,探讨交流南资北移、东资西移和沿海产业升级的经验。
    四是健全养老、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养老、医疗、教育的预期高额支出,是导致人们储蓄率过高,投资欲望过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扩大消费,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医疗、教育保障制度,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扩大消费。
    五是加强扶贫、西部开发和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以此扩大内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六是引导社会游资分流。消费偏低,储蓄率偏高,投资旺盛,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基本消费已经满足,投资创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剩余的资金要寻找出路,形成一股颇具规模的社会游资势力。为此,必须健全资本市场,发展股市、期市、汇市、楼市、艺术品市场、收藏品市场,尽力避免国内游资干扰经济运行。
    七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给予政策支持。无论是发展模式调整,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调整,都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很多企业可能要转产破产,很多工人可能面临下岗失业,因此对于结构调整一定要制定财政、金融、税务、土地、资源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并在宣传舆论上给予积极引导、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