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今天下午和在座的朋友做一个共同的讨论。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涉及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不仅学界,企业界也都很关注。我想谈一下最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对于流动性过剩,我们在发现和判断它的时候,主要依据的标准还是价格体系,也就是说,流动性过剩或流动性不足,首先反映在价格体系上。一般来讲,流动性过剩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价格体系全面上涨,但是价格体系上涨,对于不同的价格来讲有不同的后果。通常,我们主张把价格体系分成三大类:第一,消费品价格,也就是我们讲的物价。如果流动性过剩反映为消费者价格上涨太快的时候,人们就担心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实际上,通货膨胀的概念是针对流动性所引发的消费品价格讲的,消费品价格涨的太快的时候,我们就会担心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是一种价格体系。第二,投资品价格。投资产品的价格,像钢材、水泥、铝合金、成套设备等等,当流动性过剩引发投资品价格涨得太快的时候,我们就很担心,会不会出现经济过热。所谓经济过热的概念,实际上是和投资品价格连在一起,投资品价格涨得太快之后,就出现我们所担心的会不会经济过热。价格体系的第三类,就是资产价格,我们国家资产价格现在主要表现为两种,一个是股票价格,一个是房价,房价和股价一般都计算在资产价格里。一般来讲,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价格涨得太快的时候,人们就会担心会不会出现经济泡沫。所谓经济泡沫,是和资产价格相联系的范畴。
流动性过剩,会引发起整个的价格体系上涨,但是它对三种不同的价格体系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分析流动性过剩对整个经济影响的时候,也往往会分别分析流动性过剩对这三种不同价格的影响状况。如果说,消费品价格涨的太快,人们就会担心通货膨胀问题,如果投资品价格涨的太快,就担心经济过热的问题,如果是资产价格涨的太快,我们就会担心出现经济泡沫的问题。实际上,全世界流动性过剩,对价格的影响,一般要对价格具体化分析,才能分析出影响。最近我们国家出现了一种声音,说我们物价统计也问题,也就是消费品价格统计有问题,应该把别的价格也统计进来。实际上,从规范的分析来看,恰恰是分开来讲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可能要比所谓的“搞在一起”能说明问题。我们也曾经试过要搞到一起,比如说把资产价格搞在一起。现在股价涨的那么高,股价指数怎么说明价格水平呢?如果把房价搞进来也很成问题,房子虽然是消费品,但是它可以投资,它有增值保值的功能。所以按常规来讲,还是要具体分析流动性过剩对这三种价格的影响,来判断我们应该怎么办。
目前中国流动性过剩应该说是全面涨价。消费品价格涨,上个月末我们统计已经是6.5%;投资品价格也在涨,当然资产价格更涨,比如说股价、房价,应该说现在几乎是全面涨价。但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经济泡沫,这三种情况对我们的影响,目前主要压力是什么?人们可能首先要把通货膨胀排除掉,认为中国可能不会出现流动性通货膨胀,消费品价格涨得太快不会引发出太严重的通货膨胀。判断的原因有三条:1、我们目前是局部涨价,主要是农产品所引发的,不是全部的消费品涨价,有1/3的消费品价格是跌的,所以叫局部涨价;2、涨价里有的是恢复性涨价,像农产品价格实际上过低,应该叫恢复性涨价。有人算出来,我们的消费品价格指数,最低不要低过5%,最高不要超过8%,在5%-8%是最佳状态,现在显然还没到,所以叫恢复性涨价;3、我们现在的消费品生产,60%多都是产能过剩,一旦价格上升,必然引发潜在生产力来处理,很快供给就会平移这个价格,不会出现太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现在不少同志主张,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可能是排在后面,因为目前的消费品局部涨价、恢复性涨价和产能因素,这三个原因是有资料支持的,我是主张这个看法的。虽然大家对通货膨胀很紧张,但实际上不会引发出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主要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排除掉了就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经济过热问题,一个是经济泡沫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主张应该把经济泡沫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次我们流动性过剩,带来最快的还是资产高价位运行,如果搞不好的话,可能会出现泡沫。所以在投资品价格上涨太快、资产价格上涨太快这两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应该把资产价格高价位运行,作为目前主要要防范的问题。从目前的投资状况来看,好像是投资品价格涨的太快,但是还没有涨到2003年年底时候的水平,似乎还形成不了引发太大的经济过热。所以,我们觉得恐怕首要防范的,还是资产的高价位运行,第二位才是投资品高价位运行,防止它出现过热,第三位才是消费品价格涨的太快。我们对流动性过剩带来问题的排序是这样的。
既然是这样的排序,那么到底怎么样应对资产高价位运行,防止它出现经济泡沫问题呢?现在大家提出来的对策,大致上是5个要点,一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为这次中国流动性过剩诱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收支失衡,也就是贸易顺差和外资净融资,这两个导致央行外汇占很大比例,这就标志着人民币进入市场,引发资产高价位运行,这是诱发这次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原因。我们的统计资料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资料大家是基本认同的,2006年一年的贸易顺差1700多亿美金,外资净融资600多亿美金,加起来差不多2500亿美金左右,这2500亿外汇,迫使央行发行差不多2万亿基础货币。2006年人民币发生的两个口子,一个是再贷款的3.2万亿,其中外汇占款2万亿左右,显然太高了。国际收支失衡诱发了这次流动性过剩,最后都冲向了资产价格,导致资产价格涨的太快。因此,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要解决国际收支只有两个,一个是进出口,一个是外资。进出口是顺差,就需要调整所谓的“出口退税”政策。过去为了扩大出口搞了一个“出口退税”政策,导致出口的顺差很大,所以人们首先想到要想解决顺差,就得调整所谓的“出口退税”政策。这项政策,2007年7月1日已经调整了一次,大幅度降低了出口退税率,涉及到2800多个产品。同时,对有一些产品不仅不退税,还要提高出口关税,那就是高污染和高消耗资源的产品。通过政策调整解决顺差的问题,这是解决国际收支的一个办法。第二个政策就是外资政策。我们基本是资本流动,基本是净融资,这就要需要调整外资政策,要修改我们过去对外资的所谓优惠政策,要转向国民待遇政策。要对外资采取国民待遇,和中国的企业一样,而不是过度的优惠问题。大致上,1月1日两税合并之后,税收优惠就没了,按照现在既定的方针,2007年6月1日土地的优惠也将取消,这些主要解决国际资本的净融资问题。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就是调整这两个政策,一个是出口退税政策,一个是外资的优惠政策,现在已经调整了,但是效果不好。我看了一下,1月份我们贸易顺差是200亿以上,2月份也是,3月份掉到65亿,4月份就恢复到100亿,5-8月份都超过200亿。2006年我们的贸易顺差是1700多亿,而2007年6月底的统计已经到了1200亿了,很显然,今年的顺差可能比去年还要大,那就必然迫使央行要多发人民币收购这些外汇,更多的人民币还会冲向市场,这种形势好像不是太理想。同时,和2006年外资净融资比较,今年6月份已经超过400多个亿,我估计2007年外资净融资可能最起码接近1000个亿。政策效果不佳,就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继续严重。有朋友就问,股市会不会掉下来,我说就别问我了,看我们商务部每一个月底顺差值就行了,贸易顺差200多亿以上,就迫使央行要发行人民币,最后大家都冲向股市,股市没法掉下来,原因就在于有货币的支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调整顺差的政策却没有见效?我觉得原因就在于,对这两个政策的调整,一个是出口退税政策,一个是外资政策,我们不可能做的非常严格,我们调整实际上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呢?因为出口退税或者出口的背后是就业问题,外资进入也是就业问题,如果调的太狠,就会出现大量失业问题,失业问题一旦爆发也很麻烦。所以,我们的调整需要考虑社会承受的能力。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两个城市搞了调研,一个是珠三角的东莞市,一个是长三角的慈溪市。在这两个城市生活了5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已经是本地人口的7倍。外来人口为什么能在这生存?主要是因为出口和外资的问题。一旦减少出口和外资,就会有许多人失业,很快就会引发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只能是走一下看一下,不可能一下子非常严厉。有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告诉我,你们中国人真傻,尽干傻事。比如说,你们对出口企业搞大量的补贴,所以,中国的产品卖到美国比较便宜。谁买到这种便宜产品呢?美国老百姓,你们等于了补贴了美国人民。我说我们知道这是傻事,但是没办法,就业压力太大。2007年5月1日,我去韩国SK集团发表演讲,演讲最后的时候,SK集团的副总问我,因为你们中国产品在世界上是低价格,所以,导致全世界15年经济高速增长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因为中国的产品低价格,平息了世界的物价。可是美国不这样看啊,他要强迫我们人民币升值,如果他们也是这样看的话,那事就好商量了。我们都知道,中国调整国际收支失衡背后的制约力量就是就业问题。2007年现在就剩下3个月了,8月份统计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比去年10月份还严重,7月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到底影响多大还看不出来。所以,估计2007年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导致央行对人民币的发行压力都很大。由于更多的货币出来,人们都看好资产价格,就冲向资产价格,导致中国的资产价格高价位运行的态势,可能近期内不会有大的调整。这个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是解决资产高价位运行,防止进入经济泡沫的办法,第一条就是确实应该要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目前的外汇体制导致了外汇不能快速的花掉,如果外汇到中国能花掉,就不会迫使央行多发人民币,就不会有流动性过性,也不会有资产的高价位运行。
所以,现在就讨论到的外汇体制问题,也就是我们讲的外汇能不能花掉。外汇来多少都花了,央行也不会因此多发行人民币,从而导致价值体系的全面上涨。想要把外汇花掉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所谓任何人都可以到央行购买外汇;另一个条件就是,任何人都把外汇可以花到国外,这两条必须满足。问题是,我们现在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必须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应该放开,但是现在似乎又不敢放开。如果现在要实行自由外汇政策体制的话,全世界都在等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快速升值,最后实际上对中国的压力会很大。美国讲的是1:5,央行是1:8.5收过来的,他要1:5卖掉,那么对国家压力会很大,当然,对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会很大。我们统计过,如果按照现在美国的讲法,人民币汇价对美金是1:5,我们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80%都丧失竞争力,很显然,有一点不切合实际。既然不能放开资本项目,实行自由的外汇政策体制,还想要把外汇花掉怎么办?现在看到有两个动作,一个是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财政部有钱有人民币,如果财政部钱不够可以发特别国债,用这个钱去收购央行的外汇储备,再由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把这个钱拿到国外花掉。看来,没有实行自由外汇政策外汇也是可以花掉的。但是我想,究竟能不能花掉还是个问号。因为我们现在这样花的话,在国外只能买两种东西,一个是资源,像油田、矿产;另一个是国债。中国在国际上收购油田矿产,受到各个利益主体的关注,总是故意捣乱让你收购不成。投资买国债,我们已经有美国7000亿美金的国债,再增加看来有点困难,所以,我看能不能花掉可能会是个问号,但是可以试一下。
另外一个动作,就是给居民开通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通道,首先开通香港股市的通道,让老百姓通过投资的方式来把外汇花掉。国外的资本市场,购买股票是用外汇购买的,包括中国的香港市场,这样就开出一个口子,能够把外汇适当的花掉一部分。但是这两个动作,最近我观察好象速度有点放慢,我估计这里的问题可能很复杂。
第一,我们要开通香港股市的通道,是有许多问题要研究的,尤其都在捧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个还需要讨论一下。
第二,这个办法实际上涉及到中国外汇体制的深层次改革问题,现在深层次改革又受到升值的压力,我们想的具体办法能不能成功,也是考验中国人的智慧。但是不管怎么办,总算是一个办法,从这个思考上,慢慢调整,看看最后能不能推动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走向制约外汇的体制,这时候就不会因为国际收支失衡来引发流动性过剩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二类办法。
第三,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减少流动性过剩对资产价格高价位运行的压力,提高准备金率,目前已经是12%了,我们最高是13%,加息也加了4次了,公开市场业务已经搞的很多了,有一些商业票据已经运转的很多了,再加上所谓的窗口指导,应该说这四类央行的货币政策都在运作。我发现每一次运作的结果,都是推动了股市的上升,应该说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比如说公布第一次加息,最起码股市应该适当平稳几天,没想到宣布的第二天,上海股市一鼓作气第一次冲破了3000点,后来基本都是这样。
讨论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实际不是局限性问题,我觉得这里给中国提了一个问题,中国的GDP确实可能低估了。如果按照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引发央行货币供给过多,流动性过剩,算来算去也不会使资产价格这么高啊。所以这个问题再一次证实,中国的GDP确实可能低估了,有这么一笔钱,只是我们没有统计出来而已。结果央行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对着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流动性,而实际上货币政策受到这样大的影响,控制这块我们并没有算清楚。在座的有很多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的同志,我不知道你们算帐的结果,我们的结果是,如果按照去年的所谓流动性过剩,也就是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货币多发问题,价格冲到股市的话,我们按照中国股市4月份的估算了一下,应该冲到3200点就应该差不多了,但是实际上现在已经冲破5000点,现在还在继续往上冲,显然我们在对流动性根源的分析上,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研究,就是我们的GDP到底低估了多少。从反应来看确实我们低估的很大,导致货币政策是否在这个问题上受到一定影响。当然,货币政策对资产高价位运行,实际上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不能完全指望它。但是,它也是办法之一,还可以继续运作,力度再加强也可以考虑,这是所谓第三类办法。
第四,就是所谓直接对资产高价位运行进行调控,比如说调控股市。对股市的直接调控有两种方式可能选择:1、顺市方式,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逻辑,来去影响股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股票实际也是商品,所以它的价格也受共存关系影响。股指的涨跌幅度也受到股票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影响,既然现在股价涨的很快,就是因为购买股票的需求量很旺盛,我们的股票显得不够,所以导致股价涨。如果我们加大股票的供给,就可以使股票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最后资产的价格,像股价,就能够稳定在我们要求的一个态势上,这种方式叫顺市的方式。市场最后保证股票控制在一个我们需要的价位上,这是所谓的股市扩容。股市怎么扩容,现在大家可能看到有三种方式可以增加中国的股票供给:1、让更多的企业上市,这样以来,股票供给增加,影响股票上市使扩容比较慢。2、让中国的国有控股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回到中国国内上市,像H股返回A股,来扩大中国的股票供给,前天下的最快的那一天,也就公告了H股回归A股的信息,一下就影响到了价格,所以,应该是H股返回A股对中国的股市扩容有很强大的力量。不过,因为我们有些是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上市的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承受的不够。上来一个大公司,股价就掉,最后跑到香港去上市。现在你想回来的话,还得对香港有一个交代,你们不行了到我这来上,行了以后回去,这种过河拆桥的办法,恐怕手续等各种事情还要考虑。3、央企整体上市。中央企业有很多是好的,央企整体上市就是加大股票供给,想办法平移股价上涨过快的情况。目前可操作的就是这三条,更多的国民企业上市,海外上市的H股返回A股市场,央企整体上市,通过股市扩容的方式,让我们资产价格,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我是很主张这种方式的,因为这种方式对我们非常有好处。
这里有思维方法问题。流动性过剩,如果冲向资产价格,我们是要消灭它还是利用它?流动性过剩,如果资产高价位运行太厉害,我们就害怕出现泡沫,要减缓它的压力,上面讲的几个办法短期内都不可能,那么就要利用它,即便大规模流动性过剩都冲向资产价格,尤其股票价格,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它,股市扩容就是一种利用的办法。我是极力主张这个办法的,因为有三个好处:1、有利于中国的改革,中国企业改革方向不就是股份制吗?而股份制最典型的方式就是上市公司,这么高的股票需求,我们完全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尤其像央企这种企业,可以进入更快或更好的改制渠道,非常有利于中国的改制。2、有利于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好处,人们享受改革开放好处重要一个渠道之一,就是这种股票的资产收益,像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大家对他们有意见,垄断性很强,一年增收1千多个亿。说老实话,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数量太低,资源数量像美国那么高的话,我看利润一年300多个亿就不得了了。就这么高的利润,在海外上市,每年300多个亿是被美国人分割走了,我们没有享受到好处。如果是这种垄断暂时解决不了的话,我们可以让他们上市,股市扩容,可以让中国人用他的股票来分享改革开放的好处。像中国电信业,这么新兴的产业,如果在国内上市,就可以让老百姓更多享受好处。3、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社会不和谐,最深层的矛盾就是害怕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当劳动和资本对立的时候,是最不和谐的时候。我们股市扩容,让每个人既有劳动收入,还有资产收入,劳动和资本就没法对立了,每个人身上既体现资本收入又体现劳动收益,那还对立什么?我极力主张我们用这种方式,来防止资产高价位转向所谓经济泡沫,应该利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尤其流动性过剩冲向资产价格的状况,这是有好处的,这是股市所谓调控的一个办法,就是顺市办法。
第二个股市调整的办法,就是逆市的办法,逆着市场的运行来进行,比如像提高印花税,从1/1000提到了3/1000。提高印花税是防止股票过多的炒作,对股票投资实际上没有太多冲击,我们现在资产价格涨的太快,股市炒的太快了,股票投资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现在看沪指1个多亿,有人很紧张,实际上没有太多紧张的,美国人每家都有股票投资,不过换手率很低,平均两年才一次,我们一天20次,显然有问题,我们希望转向股票投资。印花税出来目的也是引导转向股票投资,股票投资有利于平移股票价格,换手率很快的时候,就会推动股价上升,股票投资会稳定在一定程度,这种逆着市场走的方式也有作用。
当然,对于顺市的方式和逆市的方式,我更多还是希望能够采取顺市的方式,顺市方式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来一点逆市的方式也可以。逆市的方式,倒不是要打击中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是防止资产高价位运行转向泡沫。所以,股市再搞就是这两种办法,最好我们还是顺着路子往前走可能会更好一点,有利于中国各个方面的推动,所以要利用流动性过剩,第四类对策就是股市直接调控,这两类方法都可以选择。
第五,政府要防止资产高价位运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应对的措施。比如说,可能股票价格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拉动房价的上升。最近房价涨幅非常高,由于房子是基本消费品,如果价格的波动是资源配置问题的话,那么买不起房子就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你要应对这种资产高价位运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这条我觉得国务院做的很好,国发24号文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走的,两限房、经济适用房、联租房大规模推出,也是要防止资产高价位运行所带来的重要的社会问题。资产高价位运行,是一种经济规模在起作用,有时不是你顺手就能解决的问题,价格某种意义上是资源配置问题,但是限购问题是政府要解决的,这也是我们应对资产高价位运行在整个战略上要把握的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一些讲法,要打压股市和房价,这些说法都不太科学。价格的配置给定条件一定就是这样,如果不改变给定条件,它就不可能变化。所以,不要过多的讲政府力量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大的作用。像房价问题,几年前我就在讲,资产高价位、房价高,全世界的规律是一样的,所以,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房价高价位运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因此,就不能过多的宣扬房子要降价,你可能降一点,但是幅度很慢,你一宣传这个就会很麻烦。有一次我坐出租车,一上去司机就问:你是干吗的?我说我是搞经济学研究的。他就说:你可把我们害惨了。我说我怎么害你了?他说我几年前有一笔钱,这笔钱能买一套房子,但是你们告诉我房价要大跌,我没买,现在连1/5的房子都买不来了。我说我可没讲这个话,有人讲你愿意听,有人爱听所以就有人讲,最后结果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所以,对于资产高价位运行,我们千万别期望政府出手,来收拾股市和房市,把价格打下去,这种概念千万不敢出台。中国也应该进入资产高价位的时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防范速度太快而出现的泡沫问题,而且防范由此引来的社会问题,不理性对待这个问题可能很麻烦。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周边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候的状况,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我记得中国《证券法》起草的时候,我们到香港考察,香港股价当时是5000多点,人们讲太高了,要出问题,结果很快就冲破了10000点,反映资产高价位运行和整个人们的财富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流动性过剩在中国目前引发了资产高价位,为什么20年前却不是?20年前流动性过剩老是通货膨胀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财富不是那么多,首先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流动性过剩,首先影响是消费品价格,就是通货膨胀。政府要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解决资产高价位运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上。股价的高价位运行,使人们的财富增长,但要注意,这种增长的区域化倾向很严重。最近在调查中我深深感觉到,到较偏远地方,谈流动性过剩,谈什么股票,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根本不感兴趣。资产高价位运行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个人财富增值很快。所以要研究这一次资产高价位运行,那些没有获得财富的地区和群体,应该在民生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房价高价位运行,像两限房屋、联租房、经济适用房都要考虑,这是政府要面对的问题。第五条办法实际上是,我们已经开始承认资产高价位运行所要防范的,就是涨的太快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人们讨论的就是这五类办法,这五类办法有的是解决过去所带来的问题,现在才表现出来;有的是要解决未来流动性加重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就是这五大类的内容,未来是在五大类内容中间,做一些内部的配套和政策的相互和谐问题。
当然,我们不排除刚才谈到的,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流动性过剩,也会引发投资品高价位运行而出现经济过热问题。最近大家看到,投资品价格涨价的种类已经达到80%以上,比消费品涨价的范围还要大,所以,就会担心投资品价格也跟着涨的很快,出现过热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实际上,中国投资品价格涨的太快,会不会出现过热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方面。我们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是两种,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原材料。投资品价格如果涨的太快,资源出了问题的话,马上就会转向过热,整个链条就会断裂,所以要防止投资品价格涨的太快,出现所谓经济过热的问题。我们的供给能不能应顺市场的状况,能够应顺的话不会出现过热。现在很明显,一方面要加大总量供给,能源、原材料继续增加,中国解决不了就是能源国际化原材料国际化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相对量的问题,也就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了,那么相对就增加了资源供给,所谓的投资品高价位运行就不会转向过热问题。重点在于运作资源,一个是资源的规模扩张,一个是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这两项如果做好了,我想我们中国的投资品高价位运行可能不会出现过热。
对资源政策的调整和讨论,是最主要的问题。是不是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引发的中国价格全面上涨,尤其是出现了资产高价位运行,我们首次碰到,大家很关心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办,目前我们大致研究的状况就是这样。中国目前流动性过剩引发价格全面上涨,但是在压力排序上,第一是资产价格高价位运行出现泡沫的问题,第二个投资品高价位运行出现过热的问题,第三个才是消费品价格上涨过快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对于资产高价位运行出现泡沫的问题怎么办,现在人们涉及到的基本上只有这五类办法,这些办法综合运用,我估计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资产高价位运行稳定在我们所需要的价位空间下,别出现泡沫。对于投资品高价位运行别出现过热,背后运作应该是对资源的运作,就是能源和原材料、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运作,一个是扩大资源的供给数量,一个是高效使用资源的问题,我想目前我们讨论和研究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状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