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三农问题
请放开对粮食价格的管制
作者:韩和元    发布:2008-07-21    阅读:2377次   

当雪灾袭击中国南方时,中国超市的香蕉甘蔗等南方产的水果的价格都上升了。每年春天当北方地区天气变暖时,以海南为代表的南方地区饭店房间的价格呈直线下降。当欧佩克宣布减产时,世界各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耗油的大排量汽车的价格下降、而小排量的汽车的价格却涨高。这些事件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它们都表现出供给与需求的作用。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两个词——而且有充分的理由。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一种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你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

  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正被推到通货膨胀的铁板上煎熬,而环视全球,通货膨胀的主导结构却又是食品版块,而这种煎熬的结果是,终于在今年初,导致加勒比地区国家海地开始出现粮食危机,而这种境况很快席卷了整个世界,连美国都开始出现市民大量抢购囤积食品的现象。

  我们来看看需求因素,粮食它本身的必需品属性决定了它在需求与供给方面的特性,我们知道消费者在对必需品与奢侈品的需求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游艇价格上升时,游艇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而当粮食价格上升时,尽管人们会比平常节约的多,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他们食用的数量和次数的,同样当粮食价格下降时,虽然有对食物的精细化要求的可能,但却不会出现大幅度地改变他们食用的数量和次数这样的可能性。

  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规模、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程度等因素。而而构成粮食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在于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当人口增长率过快时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放大,反之亦然,那么具体到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今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世界总人口为64.647亿,世界年人口增长数为9300万,人口增长率是1.2%。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人口与发展处的负责人弗朗西斯·法拉赫博士表示,过去10年中,世界人口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同时该报告更进一步指出全球在过去10年里已经逐步的向老龄社会发展。同时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表的有关报告也指出2007年,全球城市人口的数量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

  该报告向我们透露出的信息是:世界人口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并且出现老龄化趋势,而人的生命周期决定了老龄就意味着其对粮食的需求量相对于青少年及壮年而言将大为降低,我们可以判断的是相对于高增长的GDP和人口城市化率而言,我们的粮食需求增长率将大大低于前者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粮食危机呢?显然是我们的供给出了问题。

  的确绝大部分历史事件,从战争到革命,都找不到简单的起因。当这些事件朝着极限方向发展时,就像现在的经济所表现那样,通常是因为一大堆因素汇集在一起,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为什么会出现粮食危机呢?具体到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

  首先我们不排除有世界经济周期本身的影响: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决定着经济周期规律的运行的呢?

  A、太阳黑子论

  其中有一派观点就很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太阳黑子论。该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Jevons)1875年提出,他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W.S.Jevons在请教过多位天文学家后,进一步对他的太阳黑子论予以补充说明,他说: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诚然在这里我们不排除有太阳黑子因素影响的存在,因为从去年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农业收成都是很不理想,事实似乎在证实着W.S.Jevons的太阳黑子经济周期论。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是我们人类所不能够控制的。

  B、创新意识的缺失:

  而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检讨我们自己呢?比如:我们在农业产业中的创新意识的缺失,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就曾将创新作为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二、粮食与房子的冲突:

  当然粮食与房子的冲突,也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事实,城市不可能建立于空中的,城市的建设也就意味着对土地的消耗,城市化进程越快越大那么对土地的需求也就自然会更大更快。也正是因此很多人会拉出保护耕地的大旗来,反对这种设想。

  正是这多路原因的集合才促使世界的粮食供应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基于上述基础知识的认识,我们回归到具体的中国粮食问题上来。显然现在影响我们粮食的是供应方,土地减少,更多的人往城市发展,需求本身没有什么波动,而竞争也大为减低,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农业从业人员的种粮的积极性应该很高太对,因为当前的情势决定了边际利润的可预期。但在中国显然不能够用这种眼光来看问题了,我想问题就在于粮食价格的管制上,我们知道我国的粮食价格采取的是与我们的石油同样的政策的,上游产业比如化肥、农药等等的价格完全遵循市场运作机制而运行,韩利伟曾说河南的小麦的收割价格已经上涨到了100元一亩了,就是一个证明。而粮食价格必须遵守官方的管制价格来进行交易。事实上他们已经被卡在了中间。

  的确对于城市人是应该对这种管制叫好的,因为正是中央的这种政策才使他们长期以来享受着低通货膨胀的幸福生活,从改革开放这30年来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农民的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我们的城市居民,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我们现行的政策就是在刻意的让我们的农民补贴我们的城市居民,如果没有中国农民的土地管制和他们的产品粮食价格的管制,城市居民的食品开支肯定会上升,这表明中国农民正‘补贴’着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一个低成本且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生产商---中国农民与中国城市居民做买卖,无形中是给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购买力提供了补贴。从这方面来说,这种政策显然是积极的。

  但我们不要忘记的是,也真是这种政策他已经严重的打击了我们的低成本且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生产商---包括中国农民在内的一切粮食种植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

  我们假定政府公布的数据是真实的,我们的粮食产量在过去增长了,但为什么我们还会出现粮食价格的高涨呢?我想问题怕还在于供给上,虽然近来我们的新闻告诉我们,我们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对于中国的新闻,我们往往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新闻告诉我们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或许正好说明我们的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也就是说粮食的增长率跟不上人口的增长率。

  在回到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设想你是河南省一个种小麦的农民。由于你所有的收入都来自出售小麦,所以,你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提高你的土地的产量。你注意天气和土壤状况,检查田地预防病虫害并学习农业技术的最新进展。你知道,你的小麦种得越多,收成之后也就卖得越多,而你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就更高。但当你的邻居却并不需要象你一样的工作却得到的比你多的多,因为他将他的土地盖了厂房租给了人家,他需要做的不是象你一样去努力的提高他的土地的产量。你他不需要注意天气和土壤状况,他啊更不需要去检查田地预防病虫害并学习农业技术的最新进展,他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每个月的某个固定日子去那家工厂的财务部支取他的租金而已,对于这种对比,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我想如果有可能你也会学习你的邻居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到,并不是土地在生产粮食,而是市场在供应粮食。农民之所以生产粮食,仅仅因为市场信号告诉他,生产粮食有利可图。假如市场信号告诉他,将土地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更高收益,那他必然会去那么做。

  因为农村土地承包制30年不变的政治和相关的继承法规的原因,在我家乡至今我还拥有我去世母亲的几亩山地和几担粮的水田,而对于我来说,现在最恼火的却是我的这些土地,每年初,我就必须为它们找到一个可以接受她们的人,因为在我们家乡已经有很多人不愿意干种粮这种营生了,在我记忆中是在上世纪90年代,每个农民盼望的就是能够包种到某人的土地,那时候包种人,必须要给土地的承包人每担地(我至今也没有搞清楚按我们家乡的计算方法一担等于多少亩)一百斤粮食作为包种他土地的包种费,而那些从集体里承包来土地的人总会将那些最差最偏远的地再转包给别人的,而后到了2000年情况演变成为承包人不再收包种人任何租金而只求有人包种而不把地荒废了就好,再到最近3年时间里,已经演变成为,承包人必向包种人支付每担地100元外加政府的粮补为代价,来换取对方包种,而纵是这样,但土地荒废的情况却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去年回家时让我惊心的是只要稍微偏远的地多已经荒芜了,有的已经长满了灌木了,显然是已经荒废多年的地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劳力不足的缘故,现在在家乡的多已经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了,年青一辈的多在外边打工,跟我同年龄的几个邻居,在10年前,我曾因为他们的家人之托去看过他们,那时候他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包吃包住每天工作14-6个小时,夏天工作环境的室内温度至少50度,而每月却仅能够得到300元,但就是这样的环境,他们却认为这远比农村好的多,10年后,据说我这几位同乡已经日久的媳妇熬成了婆,多已经做到工厂的主管了,月薪也高达30004500元,而比我小一辈的孩子们也出来打工了,他们的环境比与我同龄的同乡们要好的多,“每天8个小时其他时间酸加班,一个月下来能够搞178吧,车间里还有空调”,我去年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19岁的小伙子,他告诉我说,我问:想回家来搞事情不,他告诉我,要我回来搞田啊,哪怕我就是在城里饿死了也不回来,现在的人是个个都往外跑,谁还往家跑,只有那些最没有出息没有本事的人才会这样想。

  二在于粮食虽然无利可图,但其他产业并不受这个政策的影响,比如果木业和养殖业,去年我回去时所见的也很让我感慨,过去在我家乡最紧俏的是水田,但现在恰好相反,当汽车行驰在家乡的公路上,我惊讶的发现过去大片种植水稻的水田已经被葡萄取代,后来我一个在邻乡做镇长的初中同学告诉我说他管辖的镇可耕地的75%已经种植更有经济价值的葡萄了,而我家的山地,也已经高度的引起我家乡的邻居们的兴趣,从去年到现在我已经接到过不下30同电话,都是询问我有没有将我的山地转包给他们种果木的可能,他们开出的条件在他们看来已经很有诱惑力了,以土地入股,无需要再做任何投入,他们的果园的30%将给我所有。

  所以一旦我们的粮食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遭到打击而他们又找到更好的出路的话,那么带给我们的必然是他们对土地的精力、感情和物质投入将大量减少,而他们的行为也必然会影响相关的农业公司在创新上的投入,这才是最危险的。

  技术的创新,比如象袁隆平的伟大创新它本身是可以抵消土地的部分减少的,而土地本身又具有可再造性,比如在一块20公顷的土地上我们盖一座高12层的大楼,而这12层楼,我们抛开柱桩结构的占地面积,那么我们还是可以得到至少11层楼的可种植面积的,这也就意味着在20公顷的土地上我们凭‘空’能够多出200公顷的土地。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土地本身没有问题,因为并不是土地在生产粮食,而是市场在供应粮食。如果市场信号告诉他,生产粮食有利可图,那么他们会创造性的搞出很多的技术和方法来为我们的市场供应我们需要的粮食的。而现在的问题是他们看不到这样的信号,这也必然的决定了他们对土地的技术与创新的投入,这才是致命的。

  回到文章的开头,在那里我们曾说过: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两个词——而且有充分的理由。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一种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你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通过我们上面的描述,我们显然已经看到我们的粮食价格管制的政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粮食的供给了。如果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一方面不利于我们的农民的创收,不利于我们的城市与农村的差距的缩小,更重要的是如果任由其发展组可怕的是严重打击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创新意识,那么就是在土地没有遭到任何破坏的情况下,我们的粮食产量的增长也将受到该因素的影响,到时候不仅受影响的是农民,城市居民也将难逃一劫。国家的粮食自给也将成为泡影。

  综此,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放开对粮食价格的管制才真正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完全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因此我在这里吁请我们的政府,为我们的粮食安全及经济的平衡发展,请放开对粮食价格的管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