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是全球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纠正这一供需缺口,取决于各国的政策博弈与经济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中国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度已超美国,若以压物价为调控的唯一目标,紧急“刹车”,短时间内硬将物价压在较低水平,对稳定中国与世界经济都不利。调控目标应是在物价与增长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
如何平衡?今年GDP维持去年11.9%的增长,肯定不可取。但在外部需求、物价不确定,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的物价出现两位数增长情况下,中国单独一味将物价压在去年较低的水平,国内就业、收入增长及股市等社会矛盾将更易凸现。GDP增长多少为宜?根据世界银行、中国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和历史数据,将目标定在力争9-1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比去年低1-2个百分点,既有利于压物价上涨,也能较好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方针。
控制物价上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如果我国相关政策与补贴到位,经济增长与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未受到大的冲击,CPI全年达到7-8%左右的水平,应该说经济社会可以接受的。控制物价的关键,是要防止物价持续快速上涨,形成恶性通涨预期,而不是绝对排除在全球性物价快速上涨趋势下,中国短期内物价一定水平高位运行的出现。
如果取GDP增长9-10%与CPI上升7-8%的组合目标,在当前最重要的,要讲究国内相关部门政策经常的微调与协调。最终宏观调控的效应,是取决于各项政策的协调效应,而不是单向政策的调控力度。建议全年的调控思路应是: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
紧货币。面对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和物价上涨的压力,从紧货币政策的方针不能动摇。但是从紧的程度应尽可能确保GDP增长9%。当前应注意:一是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指标的名义与实际值问题。若按去年1-11月贷款实际增长额3.58万亿元作为今年从紧政策的目标值,可以理解。但是去年PPI价格指数上涨3.1%,实际贷款增长13.3%。今年1-5月PPI上升7.4%,如果将同期贷款增长16.22%减去PPI上升7.4%,实际贷款仅增长8.82%,比去年低4.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达33%,这就是为什么当前贷款增长绝对额不算太低而中小企业资金普遍叫紧的原因。二是对有利于承担社会就业重任、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中小板、创业板、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与创设,要抓紧推动,不必动辄担心影响“奥运”等政治考虑,也不会对当前低迷的股市形成特别的冲击,反而是为投资者创造新的投资渠道。同样对当前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中期票据”及债券市场的整顿,要讲究时机与力度,应该一切以有利解决当前经济运行困境为出发点,处理好整顿与发展的关系。
稳汇率。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近20%;对减少部分行业出口过快的效应已凸显,但是企业进一步的结构升级尚需一个过程,进而对经济下滑过快的负面影响开始出现;短期內升值对抑制输入性物价上涨作用又有限;香港NDF市场上已出现对人民币一味单边升值预期的分歧信号;更重要的,由于较明确的持续升值,引导市场进一步夸大了升值预期,刺激了更多“热钱”流入,增加了从紧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根据上述诸因素,当前汇率调整的重点与目标,不应是追求汇率水平充分的市场化,而是要尽快打破市场上夸大的升值预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汇率调整到内定的一定水平,然后保持一段时期的相对稳定。这同时也给美元若干月后即将触底反弹后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留点空间。因为美元回稳后,要当心大批热钱返流美国的现象出现(5月美国已净回流606亿美元)。在稳住汇率的同时,要加大外汇管理力度,抓紧改善管理制度与技术,对市场形成威慑力量。在此方面,监管部门绝对不能泄气,尽管管理有难度,但是管肯定比不管有利于大局的稳定。
调价格。鉴于目前全球的供需失衡和国内不合理价格关系的调整压力,将物价一步调控到位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不仅是中国经济与社会承受不了,世界经济也承受不了。为此,在价格政策上应贯彻:规划、调价、补贴、管制、舆论十个字。即面对这一段全球性供需失衡的价格调整,中国要制定3年左右的规划,逐年分摊调价与涨价的压力;在油电等调价的3年中,每季、每年调多大比例,应结合GDP增长情况,考虑将近三年的物价水平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水平;在调价过程中为确保企业生产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财政必须予以适当的税收支持与补贴;调价与管制并进,对部分产品仍需实行一定的暂时的价格管制;安民告示,将规划、调价、补贴、管制和物价统计中如“翘尾”等具体实情,如实告诉老百姓,正确引导舆论,尽可能减少市场上不切边际的分析报道与误导的负面影响。作为政府兜底性政策,当出现通胀恶性预期时,即物价出现突然的、持续数月的两位数增长,即可采取在80、90年代曾行之有效的保值储蓄手段。
松财政。面对从紧货币政策压力,为防止经济下滑过快,财政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稳妥的。特别是当上半年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先行指标出现下行,唯独财政收入增长指标仍名列世界前茅,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在压物价、保增长中仍有相当的实力与余地。为此,1.在继续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财政投入的同时,对企业的这一轮成本压力,应给以减税支持,尽快加大有效供给,有助控制物价。2.政府部门带头紧缩需求,今后两年应维持由汶川地震引起的缩减行政开支一定比例的做法,用于上述各项增加供给的支出。3.中国经济账户盈余超过GDP约10%,意味着国内节余的资源在为国外所用。目前中投公司2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在国外运用,目标明显,被人盯著,运用难度加大。应另辟较隐蔽渠道,继续扩大发行人民币债券购汇到国外投资,一是直接减轻国内流动性过多导致的物价压力,二是壮大中国崛起中的战略性实力。4.视情况变化,如果7、8月份经济增长下落过快,可以发行赤字国债,刺激国内需求。今天的中国已不同于80年代的中国,在GDP、财政收入增长率远远高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发行少量赤字国债是无风险的。
补穷人。在物价逐步调整的过程中,继续实施与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同时支持与鼓励财力充裕的地方政府,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进一步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变相进行物价补贴,稳定物价预期,扩大消费与内需。
其他经济政策。近几年出口贸易、劳动工资、房地产、节能减排等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压物价、保增长更是当务之急。集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当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发生矛盾时,关键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改革的力度要稳妥,当前能分步实施的措施切忌一步到位,讲求部门间动态配合保大局。当前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下滑对实体经济冲击准确情况的调研,既要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也要防止房地产市场规模下滑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