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既要控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继续下滑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8-07-16    阅读:3127次   
    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慢,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加上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净出口同比下降。由于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与此同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和四川汶川一带先后发生冰冻雨雪和严重的地震灾害,对居民消费和总体经济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5月的主要经济数据的变化趋势表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比较大,但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风险明显上升。因此,当前宏观调控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把“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5月份,我国CPI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7.7%,涨幅比4月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从月环比看,5月份的CPI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0.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下半年至少有两个因素推动CPI同比上涨幅度继续回落,一是去年5月以后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提高了价格基数;二是因供给短缺导致其价格上涨的猪肉、食用油料和蔬菜的供应状况开始改善。但是,同时应该看到,下半年推动CPI升幅上升的压力依然很大。
    第一,理顺扭曲的能源价格将推动CPI涨幅上升。为了控制CPI涨幅、减缓今年通货膨胀预期,我国政府对成品油、天然气、电力和
某些公共服务的价格实施严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而同期国际市场OPEC石油价格上涨了45%。电力价格
自2006年6月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而煤炭价格却不断大幅度上升。由于实行价格管制,今年我国电力、石化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经营
十分困难。能源价格扭曲既影响了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能源节约,同时还刺激了成品油出口,加剧了国内能源供求矛盾,对
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
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这是理顺国内能源价格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增
加成品油的生产和供给,也将推动能源的节约,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利好消息。由于国内能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依然比较大、
电力、石化企业经营困难也未根本改变,因此,理顺能源、资源价格的措施今后还会择机出台。毫无疑问,任何价格改革措施的出台将必
然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CPI等相关价格指数的上涨。
    第二,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必将推动PPI上涨,并逐步传导到CPI。在国际市场原油、粮食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下,1-5月我国PPI同比升幅呈现逐月上升的势头,由1月份的6.1%上升到5月份的8.2%,创造了过去3年的新高。由于下半年我国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压力有增无减,必然推动PPI继续上涨。根据国际权威预测机构的预测,下半年国际市场的原油、粮食、煤炭和原材料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7%以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因此,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煤炭和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企必将推动国内企业相应生产成本上升。另外,今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随着此项法律的全面贯彻实施,企业用工成本可能会上升,成为PPI上涨的又一个推动力。PPI上涨将会逐步传导到CPI,推动其继续上涨。
    第三,流动性过剩继续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今年以来,持续的贸易顺差、高速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热钱的不断流入,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1-5月,我国贸易顺差随比去年同期下降9%,仍高达780.3亿美元;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7.8亿美元,同比增长55.0%。中美存款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吸引热钱大量流入我国。在以上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5月末达到1.79696万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2687.1亿美元,增加了货币需求。此外,抗震救灾又增加了额外的货币需求。在其共同作用下,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压力依然很大。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末高出1.2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灾区重建也将继续拉动货币投放的增长,因此,流动性过剩将继续推动下半年CPI上涨。
 
    二、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风险明显上升
    1-5月,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即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增长率同时出现下降预示着,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继续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加。
    一季度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45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同期增长14.7%,增幅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左右,增幅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212亿元,同比下降2.5%,预示今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可能会继续下降。
    1-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01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出口5450.6亿美元,增长22.9%;进口4670.3亿美元,增长30.4%;贸易顺差78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7亿美元,同比下降9.0%。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限制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出口、鼓励进口政策(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实施,将会继续刺激进口、抑制出口,导致顺差有所减少,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下降。
    我国没有消费的月度统计数据,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消费额是两个概念,但经济学家仍常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描述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因为这两者高度正相关。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约增长12.6%,增幅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对1994-2006年可比价格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消费的相关分析表明,前者增长1%,则后者增长0.785%左右。据此推算,1-5月我国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消费额同比增长9.9%左右,比2007年的平均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根据目前居民收入增长趋势判断,若没有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出台,下半年我国消费增长将继续走低。
    在三大需求增速下降带动下,我国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明显下滑。今年1-3月,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增幅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而且,三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同时下降,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根据现在的需求增长趋势判断,若没有重大政策出台,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会继续下滑。
    在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放慢的影响下,一些工业品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1-5月钢材产量达到24603.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增幅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020.6万吨,增长12.2%,增幅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水泥产量51438.1万吨,增长9.0%,增幅同比下降7.1百分点;汽车产量448.4万辆,增长18.1%,增幅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化学纤维产量1004.2万吨,增长7.4%,增幅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
 
    三、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国际原油和粮食价格持续攀升、人民币升值加快、国际热钱不断流入,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1-5月份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变化,使宏观调控面临许多新挑战。为了使我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应把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将影响居民和市场的信心,使持续下滑的股市受到更大的打击。经济增长和股市的下滑将抑制居民收入增长、制约居民消费增长,并对经济进一步产生向下的压力,有可能使我国经济陷入滞涨状态。因此,当前需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也要使经济增长不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分析表明,今年的平衡点应该是: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5%上下,GDP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危险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增长下降的同时,消费增长也在下降。因此,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协调拉动的目标很难实现。1-5月我国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3.8%,大大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表明国民收入分配继续向政府集中。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制约今年居民收入的增长。国家统计局的家计调查显示,扣除价格因素后,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4%,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0%,比上年同期仅提高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上股市持续下跌的负财富效应,将导致我国消费增长继续放慢。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增长明显下降的同时,消费增长也呈现下降趋势,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继续下滑。而经济增长继续下滑将对股市产生向下的压力,使本来就不好的股市继续下跌,这势必对经济运行和居民财产产生不利影响。
    鉴于目前形势,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应随经济形势变化而适时调整,既要防止CPI涨幅过高,又要防止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大幅度回落。财政政策在执行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进一步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通过减税和转移支付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还可以考虑提高高新技术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货币政策短期内仍应继续从紧,但在节奏和力度上要提高弹性,贯彻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