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审视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与通货膨胀
作者:胡应环    发布:2008-08-15    阅读:2451次   
  第一部分 引言
  有人估计认为,200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在4.5至4.7之间,已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有时候这些指数的概念比较模糊,老百姓更相信自己的生活感受。现在生活贫困的人依然非常穷,但说到富人阶层,几百万都不能算是富人了,家产千万上亿的人多得去了。中国从1992开始,除了个别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在7~8%之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8%以上。但显然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显然是远远小于这个数字的。既然大部分人的收入增加小于这个数字,那么少数的富人的收入增加显然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的,才能把总的收入增长率拉到8%以上。
  现在中国的富人有哪些呢?首先是头脑灵活,善于抓住制度机遇与市场机会的企业家、金融工作者们。比如说早些年开办服装厂、鞋厂、网吧,以及从事金融业专门炒股票的操盘手、基金经理。其次是政府官员。再次是高科技行业的技术人员。他们由于具有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享受了市场经济中资源价值回归的好处,不过这个比例非常的小。
  为什么这些人的财富增长速度会远远高于其它的大众呢?这就要求充分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了。
  第二部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先看1978年开始的农村责任承包制,俗称“分单干”。由于其它的条件基本没有变化,比如说农业中的资本化水平,农民的技术水平,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但仅仅是制度上发生变化,一下子中国人就能吃饱饭了,解决了温饱问题。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效率更高的生产组织。引用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话:“中国高速增长或者开放下的高度增长,真正的秘诀是什么?就是大幅度通过改革开放降低制度和组织的成本。这就使得廉价劳动力开始发挥作用,中国的农民、工人、技术员、企业家、地方和整个国家才能发力,才经由学习曲线的提升,把产品越做越多,越做越好,才在世界上占有可观的一席之地。这就是重新界定产权,经过制度成本的显著下降,对经济活动的绩效带来的影响。”
  用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原有的生产方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一旦生产方式发生良性改变,会大量释放生产力的潜能。
  我认为的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历程大体上是这样进行的:
  1.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显著提高粮食产量,首先是农民受益,再次是工人。但受益最大的还是工人阶层,因为粮价由国家控制,并且国家采取的是农业哺助工业,农民补贴工人。
  2.92年开始的价格双轨制、政府官员下海经商、流通领域的国营企业内部员工承包制。由于物资紧缺,所以双轨制让很多人发了大财,包括ZF官员和头脑灵光商人。政府官员下海经商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因为物资紧缺,没有竞争者,企业的产权明晰,以及政府背景。流通领域的国营企业员工也是赚发了。因为他们有丰富人脉资源、做生意的经验与门路,以及起步的资金与状态等。
  3.苏南的乡镇企业发展。这个几乎是与前面的改革同时进行的。它是一种以乡镇政府牵头,政府官员挂帅组建的一个小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它相比当时主要经济生产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大型集体企业在产权、经营灵活性有着较大的优势,同时也有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所以这种生产组织方式的竞争力很强,使得苏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当时的华西村就是一个典型。
  4.浙江温州的私人企业模式得到大力发展。以生产打火机、到皮鞋,衬衫、领带、工艺品等小轻工业产品为主(由为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而私人企业由于产权明晰,激励机制健全,所以它在生产组织的效率上越过了苏南乡镇企业的集体经济模式,这也使得苏南模式逐渐走向末落。
  5.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它与浙江温州模式是同时进行。因为恰逢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中国便宜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优越使得中国得以参与全球劳动分工。主是以外资企业以及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的私人企业。由于这种经济面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加上国内的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业务量非常大,利润也非常的高。
  以上是从制度的视角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生产组织形式。
  如果从新产品、新市场的视角来,中国从短缺经济走向生产过剩的买方市场。那些头脑灵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出了大量的老百姓需要的新产品与新服务。想想第一个生产打火机、袜子、第一个开网吧的人,第一个买股票,哪一个不是赚发了。这就是很多出国的精英们经常讲的“还是国内机会多”。
  总之,中国经济走的是一条制度创新、创造新产品、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一.什么决定了中国转型期企业的利润
  从产权组织制度的角度来看,只要一种更有效率、交易成本更低的生产组织方式、产权激励安排没有出现,而你最先发明、发现或利用,那么你就能创造很高的利润。而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角度来看,只要现在没人做,但又有实际需求,你第一做这个产品或服务,你就能创造很高的利润。
  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这个利润。实际上中国人经常讲的这个利润包括了老板自己的工资,因为由于老板的工资是以剩余形式分配的。所以把老板的工资也归到利润里面了。除了老板的工效,剩下的利润应该是叫做租金。因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产权制度安排本身也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它的价格也是服从供求规律的。需要量由这种组织或制度对目前生产力的提升程度决定的,供给由人决定的。供给的少,它的价格就高,供给的多,价格就低;而一旦出现了更好的制度,对它的需求就低了。这种产品由于一定的特殊性,经济学将其价格称之为租金(这个术语来源于土地出租的价格叫租金,只要一个产品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它的价格都称之为租金)。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利润由两个一大一小因素决定。小因素是老板的干得活的技术含量。比如说代工玩具的企业的老板的活就比较简单,因此其工资就比较低;而做软件的企业的老板的技术含量就比较高,工资就要高一点。大因素是企业的产权组织制度以及产品创新的租金高低。比如说90年代初期的苏南模式,在当时全国到处都是公有制企业的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而苏南的集体经济乡镇企业模式的生产效率相比较就有优势,使得相同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那么这个成本的降低部分实际上就是就是苏南这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租金。再比如说现在没人想到开网吧,或者敢开网吧,但你第一个开了网吧,结果生意暴好,那么你的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你的产品创新的租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做的赚死,但随时时间的推移,做得人越来越多,利润就越来越小,到最后只能糊口饭吃了的原因了。因为决定利润大小的租金就是一种产权组织制度的价格。供给增加了,租金必然降低了。比如全国都实行苏南模式,那么江苏的乡镇企业就没有比较优势了,实际上这个时候租金就几乎为零了。比如说民营企业这种产权明晰的组织形式,刚开始的时候搞私人企业的很少,相比国营企业,你生产的产品成本很低,但价格却按照之前的定价,利润就很高。但随着私营企业数量的增加,你会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竞争越来越激励,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而现在,办个厂,注册一个公司都非常容易了。那么私人企业的租金也几乎为零了。所以现在的那些小民营企业的利润大大降低了,跟十年前已经是完全两个天地了。再比如说开网吧,五年前开网吧的人赚到手软,之后人们逐渐发现了这个商机,网吧的数量开始增加,网吧老板们发现网吧能赚得钱越来越少了。我念大学的时候网吧是1~2块钱一个小时,而十年之后,网吧的价格也还是这个范围之内。网吧的利润不降才怪呢。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由试点到全国开展,决定利润的租金随着产权组织制度供给以及创新产品供给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二.利润如何分配的
  虽然决定利润的租金随着产权组织制度供给以及创新产品供给(其实这个产品创新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其实不是自己发明了新的产品,而是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我们之前没有敢做,邓小平的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创新使大家都沿着“只要有需求,我就来做”的思路来大胆地做了,所以本质上还是制度的创新)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在这个降低的过程中,还是创造了丰厚惊人的利润的。但既然这个利润是由租金决定(或理解为创造)的,那么这个利润显然分配给了设计完成这些产权组织制度创新与产品创新的人了。进行这类创新的人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那些脑袋灵光、反应敏捷、视野开阔、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二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第一个类别很好理解。但为什么把政府包括进来了呢?因为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创新都是打擦边球或者先斩后奏,没有政府的支持或直接参与(停薪留职,让官员支下海),这些创新是不可能形成的。比如说没有政府的默许,谁敢第一个开夜总会、洗头房、办私人企业(成为“剥削阶级”,十恶不赦的吸血鬼“资本家”)。所以这些利润就在这两种人之间内部分配了。
  中国经济的增长就是依赖这两个创新,所以经济增长的成果主要由这两类人分享了。
  老百姓实际上也是分享了改革开放中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比如说农民在家种田一年只能赚个2000块,结果出去打工的话,两三个月就赚到这个钱了。虽然横向与老板们的收入不能比,但纵向比较收入还是提高了不少。而他出去能打到工,还不是因为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劳动力数量庞大,打工比种田强,所以工资一直很低,工资收入一直很难提高。比如说珠三角十年保持工资不变,在700~800元之间。
  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的原因了吧。但同时我也相信,你的贫富心理也应该减弱了一些。因为这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即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先富没有以大众老百姓变得更穷为代价。而是大家日子都过好了(没有像朝鲜那样,现在连温饱都成问题),只是小部分人富得流油,大部分人收入提高不大而已。没办法,谁叫咱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呢!
  周星驰有句话讲的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也许目前的贫富差距就是我们还债的结果吧。
 
  第四部分 从2007年开始的高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通货膨胀状况综述  中国通胀从2006年四季度抬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到2008年2月达到最高点8.7%,之后逐渐回落。这个回落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一是行政限价措施,如对汽油、柴油、电力、煤炭、食用油等民生物资的人为行政干预措施,短期内压制了CPI的上涨,这个因素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财政资源是有限的,并且财政收入也是通过税收来维持的,还是老百姓掏的钱。二是国家对农民种粮的资金扶持、对部分企业重新调高出口退税、降低税收、信贷优惠等一系列新宏观调控政策。这个因素的可持续性高、对路,将来通货膨胀的降低主要靠它。
  新出炉的7月份CPI为6.6% ,连续三个月降低,但同时工业价格指数PPI却连创新高,为10.0%。这包括两个信息:一是企业利润降低,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而产品出厂价格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上升,即企业内部消化了很多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二是奥运后时代CPI的走势不容乐观,很可能会重拾升途。这两天股市大跌跟这个关系应该很大。
  二.黄金十年
  首先说一下中国经济奇迹——1996~2006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十年。如果你领会了前面的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奇迹就不难了。我再次解释一下。
  因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产权组织制度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其实这个产品创新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其实不是自己发明了新的产品,而是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我们之前没有敢做,邓小平的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创新使大家都沿着“只要有需求,我就来做”的思路来大胆地做了,所以本质上还是制度的创新)。
  首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行了这个创新,由于这个创新的租金高,利润很大,就有了第二个、第三年吃螃蟹的人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由于供给增加,租金必然降低,利润下降,总之一个新东西,越到后来做的人赚得越少。而中国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具有超前的眼光,总是走在别人的前列,看到没有什么人开饭馆,他第一个开饭馆,但一两年过去后发现开饭馆的人越来越多了,租金越来越小了,但发现没有人开网吧,于是他就把饭馆卖掉,来投资开网吧。再过了一两年他发现开网吧的人也多了,赚的钱变少了,但发现没有人开夜总会娱乐城,于是他又把网吧卖掉,来投资夜总会。再过一两年,发现办夜总会的人多了,但又发现房地产价值低估,炒房的人少,于是他又把夜总会会卖掉,来炒房地产、炒地皮。总之中国这个新事物先干的人发大财,后干的人发小财,人人都干的时候甚至会遭殃。
  以上是从个人的角度的来看待创新与利润。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由于具有更高效率的产权组织制度的供给增加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供给能力提升了,不仅产品种类与质量丰富提高了,而且由于租金的降低,导致了产品价格还下降了。同时由于仍然存在较大的租金,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没有传导到下游产品,因为这个成本的上涨被企业内部吸收了,即租金offset原材料成本增加的效应。
  三.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6年底、通货膨胀开始抬头,食品类产品价格充当急先锋,跟民生相关的下游产品价格全线上涨。
  对于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原材料。由于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如铁矿石、原油、煤炭、土地随着人类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时间的推移,价格必然上涨。这样上游的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趁势之中,比如说钢材、水泥、柴油、电煤、土地、化工原料、农业肥料的价格一直在涨。07、08年的化工原料、农业肥料的价格上涨得尤其突出。所以企业进行生产的原料料成本一直在上升。
  二.劳动力成本。珠三角可以维持工资十年不涨,是因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比较低,但随着消费品、医疗、教育、住房等价格的上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已经大幅提高,一个月700元工资已经不足以抵消这个成本了。因此出现了“民工荒”,拿700元一个月的工资企业再也招不到人了。所以劳动力价格必然上涨。
  2.企业的租金
  从92年开始算起到2007年,15年过去了,在经济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创新,但到了2007年,民营经济、私人产权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主体,各行各业的产权组织制度这个产品的供给已经非常的充足,甚至是过剩。这导致了企业的租金下降得非常厉害。用俗话来表达就是:“现在无论什么行业、产品、服务,做得人都非常多了,竞争非常激励,赚不到什么钱了”。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会出现更有效率的制度创新呢?Good question,但答案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改革进行到现在,已经处于一个临界状态了。那些容易改的,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了,既得利益集团会极力阻扰改革的深化了。
  租金的下降,使得企业对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的消化能力大大削弱。这时上游产品一涨价、工人工资一上涨,下游的产品必然要涨价。因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总不能让企业亏本生产吧。
  所以此次通货膨胀实际上“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大米价格上涨,农民根本没有得到好处;快餐价格上涨,快餐店老板的利润也没有增加;电力价格上调,电厂的利润也没有增加;汽油柴油涨价中石油中石化的利润也没有增加;工资的上涨也没提高老百姓的纯收入、日子反而更难过了。既然是成本推动型的,而非需求拉动型(猪肉吃多了会闹人、会发胖,放在冰箱里放久了会变味;大米一天一个人只能吃那么多,多了吃不了,放久了会生虫;中国的GDP中消费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50%的水平了,发达国家基本上是75%,老百姓已经是能省则省了,哪有什么需求增加呀),那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应该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向有效供给管理为主。
  第五部分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贫富差距拉大、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十年、2007年开始的高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的,它们只不过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不同角度的历史发展轨迹而已。 

200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