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质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说
作者:金甲城    发布:2008-09-10    阅读:2345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属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概念,但其表述是否客观、准确,尚未有人怀疑过。其中原因很多,但关键是它同意识形态相联系,人们不敢轻易怀疑。特别是应用“生产关系”来反映一个社会的根本性质,因此大多数人也不会去怀疑。当然,敢于提出质疑是需要一定胆量的。在这里我不过多论述,提出相关论点供大家思考。

   对生产关系的传统表述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集中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

   其中生产则是指人类为了维系生命和发展自身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它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区别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人类在历史上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制工具时代、铁质工具时代、农耕时代、作坊生产和机器工业时代、大工业时代以及信息工业时代等。

 在人类历史上经历的生产可以区分为自给性生产,也称小生产,其中还包括原始的雇佣生产;商品生产,也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小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从生产过程或者生产组织内部看,小生产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成员按年龄和性别分工,除了从事物质生产外还包括人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仅反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使存在雇佣劳动,仍然可以视同家庭成员,这显然不是我们前面所要揭示的“生产关系”的本质。

   小商品生产和小生产有类似之处,均反映在一个家庭内部,同样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则不同,它把交换法则引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本身就反映着一种交换关系。

从生产外部形成的社会关系分析,任何生产者之间的联系,都必须通过交换来建立,没有交换的存在,生产者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经济联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显然,这里讲的“生产关系”应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体现的各种内部关系,即包括所有权者和劳动力出卖者,也包括生产资料、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也正是深入到资本主义典型的生产过程中,才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直至扩大到社会再生产。

  但是交换关系,不仅可以追索到远古时代,也可以塑及将来,不仅指渗透到生产内部的交换,更体现为所有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因此,交换关系才能最清楚的说明社会成员之间的本质关系。

  结论:“交换关系”应该取代哲学中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关系应变更为“生产力和交换关系”之间的对立关系。 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总和构成生产方式。一个社会的性质由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方式不可以人为随意改变。

  疑问:交换关系能体现社会的基本性质吗?

  答:交换关系中包括交换主体、交换客体和交换行为三个要素。其中交换主体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交换也即市场的出现,直接击破了原始共同体,产生并发展了私人家庭占有形式,交换是私有权和所有权产生的历史基础。

  现代的交换主体可以有多种所有权形式,这由一个国家的所有权制度规定,可以包括国家所有、集体所有、股份所有等人类创造的各种共同占有形式,也包括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私人所有权形式。

  一个国家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确定所有权制度,以共同占有或私人占有权为主体来体现该国的性质。以共同占有为主体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因此,这一哲学概念的变更,不会影响我们国家现有纲领、路线、制度等有关规定和表述,相反,它会给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当然,涉及到现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的各种观点和论述必须作相应调整。 更深层次的是,一旦承认了这一哲学关系的存在,则意味着我们从基础理论上确立了交换也即市场在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