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作者:覃朝晖    发布:2009-02-23    阅读:2690次   
    一.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综述
    方法是主体依其主义对对象进行研究的程序和技能,方法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主动的研究程中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的创造。[①]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者,研究的方法不仅就是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它对所有的科学研究和行为都有指导意义,是方法的一般,一般的方法。具体到经济学,特别是民族经济学的研究,辩证法必须具体化,要在对民族经济特殊经济矛盾的研究中,形成特殊的方法,体现辩证法的指导,并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与本学科相应的方法。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施正一2001年在《民族经济学教程》中把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 指导方法、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指导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这是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第二层次是“基本方法”主要是民族学和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比如实地调查,实证分析法等;第三层次是“具体方法”。分别是: 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适度地应用科学抽象、唯物地进行历史叙述、必要的群体利益分析。并认为在学习和研究民族经济学时,三个层次的方法都是适用的[②]
    2. 龙远蔚2004年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把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识论方法,认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研究方法的灵魂; 第二个层次是基本论证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具体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个体分析与总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③]
    3.黄万纶, 李文潮1998年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程》中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根本方法,同时还要辅以现代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④]
    4.陈庆德1994年在《民族经济学》中民族经济学在吸收经济人类学和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一些方法的基础上, “以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为其方法的特征, 以此来说明不同的民族怎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运行体系, 又怎样在这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同时“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循着抽象—具体的分析路线, 把一般发展要素的分析还原到各民族经济体具体的发展实证中”。[⑤]
    5.李忠斌2003年《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各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是必然的,科学的、实用的研究方法自然被其它学科吸收采纳,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方法没有“专利”。因此.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要根据具体学科、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而定,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其实,我们应该把各种研究方法当作一种科学的手段.不管你用哪种手段.只要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就行。[⑥]
    6.王文长在1999年《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认为民族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的方法论体系。第一层次:认识论方法,第二层次:基本论证方法,第三层次:具体分析方法。这三个层次的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有机结合和体现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它们也理所当然地涉及到其他的方法比如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适度地应用科学抽象、唯物地进行历史叙述、必要的群体利益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根本方法,同时还要辅以现代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同时认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越来越重视吸收交叉学科的方法,如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最新方法,这也是当今社会科学融合的体现。[⑦]
    也有人认为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根据学科性质来确定,如果民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那么就应以经济学研究方法为主,如果是民族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方法就主要是民族学的方法。
    以上各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民族经济学研究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在“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方面各有所侧重。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研究都不是单一方法,应该有指导性方法、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其中指导性方法是出发点,是整个研究立论的基础,这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在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一些具体研究方法的也会越来越重要。
    另外,在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的历史观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研究者具备发展史和学说史的基础知识。我们在以现代人的视角评判历史过程、历史事件以及前人的学术思想时,应把他们放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中去。历史是动态的、发展的,民族也是发展的、动态的,有关民族经济的理论和思想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刘永佶老师在《民族经济学》中,提出了实证与抽象的辩证统一是民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⑧]我们将在以下内容分析实证与抽象的辩证统一的研究方法。
    二.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与抽象的辩证统一
    基于民族经济学的特殊性,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是实证与抽象的辩证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明确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和主义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概括作为主体的各民族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意识,确定民族经济学具体的主义,即其理念和主张。这不是单纯的演绎,更不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做一些描述就完成了,而是实证与抽象辩证统一的首要环节。各民族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是现实的、具体的,必须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占有充分的材料,才能得出实在的认知。不能凭想当然,或按社会主义一般的理论规定,加以演绎。实证不仅是要调查,更要研究,即把调查得来的材料,即劳动者个人对其经济利益的表述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形成具有共性的总体意识。这实际上已是在进行抽象。在此基础上,将抽象思维推进,对劳动者总体意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概念性规定,并对之进行论证。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其具体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可以归结为研究的主题,展开于研究内容之中。
    2.民族经济学的方法,是辩证法的具体化。辩证法不是在世界某个地方存放的物,也不是某个神圣的说教,而是根源于人的本质,体现人性升华的精神,是社会变革的方法。从哲学层次上对辩证法的规定和论证,是已有人类思维对其社会变革的总结,是继续变革思维的前提和原则。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来说,辩证法无疑也是前提和原则,但这个前提和原则要具体化于对各民族劳动者经济利益和意识的概括上,体现于对经济的民族性与民族经济关系和矛盾的研究中,即在研究的各层次、环节中都要贯彻辩证法,并以所发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来丰富、充实、改造、完善民族经济学的方法。
    3.民族经济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方法上更要注意实证性。与政治经济学的注重从阶级关系探讨经济矛盾相比,民族经济学侧重经济的民族关系。阶级性与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阶级性具有全人类的世界一般性,只要处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下,如封建领主制社会和资本雇佣劳动社会,其阶级关系就是领主与农奴、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矛盾。任何民族,只要处于某一社会形态,其阶级关系即具有一般性。经济的民族性与民族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阶级关系,是阶级关系的特殊存在形式。对这种特殊,既要从阶级规定的一般进行演绎,更要从实际进行归纳。这个归纳过程在方法上更要求实证性。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人种、地域、政治、文化、宗教、风俗等各种具体因素,都是经济的民族性和民族经济发展与关系的必要内容。对此,是不可能从一般规定进行演绎的,相关的一般概念只是研究的指导,研究的主要功夫,要放在调查和实证上。在这一点上,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一些“田野调查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要注重对这些学科成果的吸收。
    4.实证基础上的抽象。实证是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也是重要环节,但研究不能满足于实证的结论,更不能停止于田野调查。民族经济学不止是描述经济的民族性和民族经济发展与经济关系,更要从中揭示其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此,必须进行抽象。当然,实证过程中也在进行抽象,不过是初级形式的抽象,还要在实证已有的初级抽象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其思维形式主要是分析和综合,并规定概念,改造和完善概念,进而构筑概念运动的体系。
    5.以初级概念体系为前提的进一步实证。民族经济学的形成,以概念体系的建立为其标志。概念是不断运动的,概念体系也在不断演化。作为一门科学,民族经济学这个学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是一个学说的概念体系,而应有若干个学说体系相互支撑和补充,乃至辩争。
    从发展的过程看,民族经济学的学说体系是逐步建立和演化的。先是初级的研究,这有实证的探讨,也有从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体系的推演。民族经济学最初所使用的概念,也往往是从其他经济学科中“借用”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这种靠“借用”而建立的初级体系,严格说还不是民族经济学的体系,而是从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体系出发对民族经济问题的推论和探讨。在这种推论和探讨过程中,逐步明确民族经济学的特殊对象,即其专对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个特殊对象的探讨,逐步规定民族经济学特有的概念,由少而多,建立起体系。之后,就要以这个体系为前提,展开有明确对象和专注的实证研究,更为深入地调查,发现和占有更多的材料,为进一步的概念运动,创造必要条件。
    6.在反复的不断深化的概念运动中,辨证处理实证与抽象的关系。在民族经济学的演进中,特别是多个概念体系形成后,处理实证与抽象的关系就更为重要。因为已经形成了概念体系,一些研究者或政策论证者就会把既定的概念作为前提,作为根据,将概念规定和论证视为“公理”、“原理”,由概念来演绎民族经济发展与经济关系中的具体现象,说明新问题。这是一种惰性和教条主义的方法。已经规定了的概念,是以前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以后研究的承接点。在后的研究者,要接受以前的概念,由此继承前人的研究。但不能把概念作为“公理”“原理”,而是在继续研究中充分地利用以前的成果,借鉴前人的经验。研究就是要创新,就要在对既有和新的现象材料进行实证的基础上,不断抽象,规定新概念,改造和完善旧概念,充实已有的概念体系,甚至创建新的体系。
    7.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丰富研究方法。民族经济学有若干层次,经过从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具体层次要体现于政策和经营管理之中。这是民族经济学与实践的连接,也是其社会作用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将不断检验民族经济学的理论和主张,为民族经济学的发展提出要求和改进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对民族经济学方法的总结和验证,也是其发展的依据。为此,要注意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不断丰富研究方法,以求理论在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处理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永佶.民族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9
[2]刘永佶.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对象.主义.方法.主题.内容.范畴.体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5
[3]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4]龙远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黄万纶,李文潮.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6]陈庆德.民族经济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7]李忠斌.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
[8]王文长.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1999.4
[9]黄健英. 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5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08级民族经济学博士)


[①]刘永佶.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对象.主义.方法.主题.内容.范畴.体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5
[②]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③]龙远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④]黄万纶,李文潮.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⑤]陈庆德.民族经济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⑥]李忠斌.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
[⑦]王文长.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1999.4
[⑧]刘永佶.民族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