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2009年我国会出现通货紧缩吗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9-02-24    阅读:3008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2007年上升1.1个百分点。但是CPI同比涨幅全年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下半年上涨3.9%,其中第四季度只上涨了2.5%。月度CPI同比升幅自5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回落,由4月份的8.5%稳步下降到12月份的1.2%。而且,5-12月份的CPI环比价格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月平均下降0.2%。我国工业品出 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6.9%,其中上半年同比上涨7.6%,下半年上涨6.1%。自10月份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升幅呈现加速下降趋势,由9月份的9.1%下降到10月的6.6%,11月份的2.0%和12 月份的-1.1%。去年第四季度CPI和PPI的变化趋势引起人们对2009年我国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担忧。要判断今年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需要分析2008年上半年我国价格上涨和下半年回落的原因,研究导致去年下半年价格下跌的因素在2009年是否还存在,以及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对2009年价格走势的影响。
 
    一、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
    2008年上半年,导致我国CPI同比升幅持续保持高位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因素。国内原因是部分农产品供给短缺导致其价格上升,推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国际因素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过贸易渠道推动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升。
    (一)猪肉和食用油料供给短缺推高食品价格。2006年我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比上年下跌2.9%,结果导致当年底生猪存栏数比上一年底减少3.4%,并使得随后一年半时间我国猪肉供应短缺。例如,2007年我国猪肉产量比2006年下降了7.8%。而汶川特大地震也对我国生猪饲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并因交通运输不畅,使灾区生猪外运受到制约。以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2008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3.0%。食用油价格上涨既是国内供给短缺的结果,也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企的影响。2005年和2006年我国植物油料价格持续下跌,导致2006年我国油料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8.0%,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3.6%。其结果是2006年和2007年的油料产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14.2%和2.7%。油料产量下降导致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供给短缺,供求缺口扩大推动植物油脂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大豆和豆油期货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高国内大豆和植物油脂价格,因为我国大豆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达到了2/3左右。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08年上半年我国大豆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0.4%,豆油价格上涨60.7%。猪肉和油料价格的大幅度攀升使2008年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0.5%,拉动CPI上涨约6.8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约86%。
    (二)国际市场能源、金属材料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推动我国相关产品价格上涨。进入2008年以后,由于美元贬值、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工业蓬勃发展,以及市场投机等原因,国际市场石油、金属和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强劲上升态势。2008年1-6月,石油价格(布伦特、迪拜和西德克萨斯石油价格的简单平均,下同)比2007年同期上涨75.6%;铜价上升19.6%,铅价上升31.7%;美国小麦出口价格上涨87.6%,泰国白大米出口价格上涨128.9%;纽约大豆期货价格上涨37.3%,豆油期货价格上涨84.5%。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对重要商品的价格实行管制,所以国内石油产品、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还是推动了国内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大幅度上涨,并导致其他相关产品价格指数明显上升。2008年上半年我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11.1%。其中,黑色金属价格同比上涨19.3%,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9.9%。1-6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7.6%,其中,采掘业产品价格上涨26.2%。PPI上涨也推动了部分消费品价格上升。
 
    二、2008年下半年我国CPI同比升幅大幅度回落的原因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跳水、农产品价格走低和国内农产品供应状况改善,是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我国主要价格指数下行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进入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7月以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跳水。7-12月份国际市场石油平均价格比1-6月份下降20.8%。其中,第4季度的平均价格只有56.1美元/桶,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31.5美元。2008年12月份国际市场石油月平均价格已经降到41.5美元/桶,比最高的7月份下降了91美元,降幅高达68.7%。
    (二)国际市场金属价格出现大幅度跳水。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金属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例如,7-12月份铜的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2.4%,比上半年下降28.8%。其中,12月份的铜价降到了3105.1美元/吨,比最高的4月份下降了5609.1美元,跌幅高达64.4%。7-12月份铅的平均价格为1580.7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0.3%,比2008年上半年下降39.3%。其中,12月份的价格降到了968.2美元/吨,与 2008年2月份的最高价格相比,下跌2121.4美元,跌幅高达68.7%。
    (三)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石油和主要金属材料大幅度下跌的同时,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也大幅度下降。7-12月份美国小麦出口价格(离岸价格)月平均为272.9美元/吨,比2007年同期下降11.5%,比上半年下降28.0%。其中,12月份的价格已经降到220.1美元/吨,与3月份的最高价相比,下降了49.9%。2008年7-12月泰国大米出口价格平均为666美元/吨,比上半年下降9.3%,其中12月份的平均价格为550美元/吨,与4月份的最高价格相比,下降了45.7%。7-12月份大豆期货平均价格为408.3美元/吨,比上半年下降18.1%,其中12月份的价格降到了318.8美元/吨,比最高的7月份下降了42.5%。
    在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国内农产品供应情况改善、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的影响下,2008年7月以来我国国内主要价格指数也呈现下降态势。7-12月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比上半年下降2.2%,其中12月份比8月份的最高值下降了13.8%。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国内需求增长放慢导致7-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比上半年下降0.9%,其中12月份比最高的8月份下降8.1%。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主要农产品及其相关制成品的价格也明显下跌。例如,2008年7-11月,玉米平均价格比上半年下降5.2%,其中12月份比最高的5月份下降了10.%;大豆平均价格比上半年下降6.2%,其中12月份比最高的5月份下降了29.4%;豆油平均价格比上半年下降13.8%,其中12月份比最高的3月份下降35.1%;猪肉平均价格比上半年下降13.4%,其中12月份比最高的2月份下降25.2%。主要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下跌,导致我国2008年7-11月的食品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比上半年下降3.6%,比2007年下半年下降4.0%,成为2008年下半年CPI升幅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影响2009年我国价格走向的初步分析
    要判断2009年我国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一方面需要分析导致去年国内外价格下跌的因素是否继续存在,另一方面也要研究自去年9月以来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何时发挥明显作用。并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判断决定2009年CPI走势的主导力量。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8年9月引发了国际金融海啸,使全球经历着上一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导致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于2008年下半年逐步陷入衰退。联合国于2008年12月1日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和世界银行12月9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8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2.5%,比2007年下降1.3个百分点,2009年的增长率只有1.0%左右。其中,发展中国家2009年的增长率是4.5%,而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等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受世界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的影响,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额预计将比2008年下降2.1%,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将出现严重下滑。全球经济进入萧条的预测对世界石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美国能源部预测,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继去年下降5万桶后2009年将会继续下降45万桶,这将是3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与此同时,世界银行预测全球持续5年的大宗商品牛市——将价格推高了130%——已经结束。据此判断,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下,2009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将处于低迷且波动的状态。
    主要先行经济指标的走势表明,去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下行周期,GDP季度同比增长率全年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趋势:第一季度为10.6%,第二季度10.1%,第三季度9.0%,第四季度降到6.8%。2008年全年GDP比上年增长9.0%,增速比2007年下降4个百分点,是1990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年。导致经济增长显著放慢的原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动力不足。一是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影响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二是紧缩政策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减速。三是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使其消费增长率下降。而总需求增长放慢既是紧缩政策的滞后影响,也是经济自身调整的规律,而突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快了我国经济下滑速度。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降,下半年下跌趋势有望止住。经济增长下行趋势对今年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保增长”是2009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已经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稳定出口;通过扩大公共投资、政府消费和社会保障支出来扩大内需;通过增值税转型、下调银行贷款利率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刺激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产品价格合理上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增长。以上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认真贯彻实行,将会有效地阻止经济增长的过快下滑,推动价格总水平适度上涨。例如,今明两年启动总投资4万亿元的项目,将会扩大对钢铁、水泥、建材等产品的需求,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回升。而调高今年M2增长目标、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有助于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此外,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深化燃油税费改革等,也将对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力。
    虽然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部分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防止经济增长继续出现大的回落,但却难以改变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大趋势。国内外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疲软、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放慢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价格水平走低的主导因素。去年CPI前高后低的走势也加大了今年上半年通货紧缩的压力。今年1月,我国CPI同比上升1.0%,PPI同比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表明价格继续呈现疲软态势。计算表明,若2009年各月的CPI(定基指数)保持2008年12月的水平不变,则全年的CPI将比2008年下降1.2%,显示今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压力很大。
    但是,同时还应该看到,随着保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和国际经济环境趋于稳定,今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会逐步好转,主要价格指数也将会企稳回升。特别是,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非常有助于稳定居民和企业家的预期,增强其消费或投资的信心,有效阻断价格下滑的传导机制。另外,为了防止出现通货紧缩,中央政府应抓住当前物价涨势趋缓、国际市场能源、原料、农产品和海运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对国内石油、天然气、淡水、电力、重要的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改革,理顺基础性产品价格关系。这可以使我国基础性产品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推动价格适度上涨,也有利于能源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但是,今年上半年一些月份的CPI同比升幅出现下降将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今年上半年是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而且,去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也有一定的惯性,而刺激经济的政策从出台到发挥实效也有约半年的时滞。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今年上半年我国CPI(定基指数)基本稳定,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同时考虑到2008年下半年价格基数比较低的情况,CPI同比升幅将会逐步上升。若上半年各月CPI(定基指数)保持1月份的水平,下半年CPI月度同比升幅平均为3.6%(2004-2008年CPI年平均上涨幅度),则2009年的CPI将比2008年上升1.5%左右。但是,如果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继续恶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没有止跌回升、我国经济增长也没有止跌企稳而是继续下滑,那么,2009年我国将会出现通货紧缩。(20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