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三农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应以就地转移为主
作者:尚柏仁    发布:2009-03-16    阅读:2723次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

    农村出现富裕劳动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志。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的富裕劳动力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人口多,土地少。这是由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口政策上没有很好地控制和我们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二是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过去种地主要靠人力和畜力,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从耕地、播种、施肥、中耕、除草、收割、储运、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实行了自动化、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限的土地上已容不下人工耕作时代的那么多人了,农村的很多劳动力已不需要在田野里劳作。三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的扩张,城 郊 大量土地被征占,相当多的城郊农民,甚至有的整个村庄都失去了土地.。失地的农民在得到有限的补偿后城市的企业并没有接纳他们,很多人无所事事。四是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不合理,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简单的农业生产产出率低,用人有限。五是谷贱伤农,种地不合算。由于农副产品的价格不合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种地的收入减少,甚至有一些地方或一些年份出现种地赔钱的现象,不少农民宁愿让土地荒芜也不愿意去投资,这就人为地造成了农民“无地可种或有地不种”。鉴于以上情况,农民们为了生计,为了追求美好、富裕、幸福的生活,追求高标准生活质量,他们中不少人结伴外出,到城市里、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谋生。这种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就是所谓的新名词“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流动,是一种好事,体现了广大农村的开放程度和农民们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他们的外出是对传统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的突破。这种流动,一方面建设了城市,支持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农民们在城市里获得了信息,提升了自己,对今后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
    二、目前的农民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和稳定的调节器
    “农民工”的含义很复杂,其身份是农民,其职业是工人。他们在农村人面前似乎有优越感,而在城市仍属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可工厂随时都会解雇他们,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享受不到城市职工可以享受的医疗、住房、失业、保险、安全、休假、培训、独生子女等社会保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城市从事着繁重、危险、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他们为城市贡献着青春,但最终都难以融入到城市里。贫穷、落后的农村还是他们最终的家。
    绝大多数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春运潮就是典型的例子。农民工对中国城市和工业所付出的巨大贡献是肯定的。他们廉价的劳动力却承担着城市和工厂里最为危险和有害的、大多城里人不愿涉及的工种,他们的劳动为企业创造着丰厚的财富和利润。他们这种城市里的边缘人,一年四季默默无为地为城市人提供着靓丽和方便。尽管有人偏面地认为他们挤占了城里人的就业岗位,抢占了城里人的饭碗,造成了城里人“入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乘车难”,干扰了城里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但他们却忽视了如果没有农民工的存在,城里人生活中会出现的诸多麻烦和不便。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赢得了中国农民的心,中国革命就是依靠农民这支主力军打下了江山。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唤发了中国农民的创业热情,国家就是通过“剪刀差”,利用广大农民的奉献发展着城市,构建了新中国的工业框架。1978年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又一次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之后农民们在城市创出了“中国制造”,在农村发明了“乡镇企业”……他们的一系列壮举,推动了中国的全面改革,繁荣了中国的城乡市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当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停产和关闭,造成大量的农民工失业。由于多年来国家对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滞后,再加上在城市昂贵的生活费用,很多农民工不得不离开为之奋斗多年的城市,重返乡村。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工的返乡,仍然是对国家的贡献。他们返乡后,收入减少,困难重重,势必会影响到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因此,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就成了各级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对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农民稳,农村就稳,农村稳定了,中国的社会才能稳定。目前中国社会能够稳定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农民可以自由自在地进入城市和返回农村。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土地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保障,他们在土地上获得温饱之后,就有了稳定的基础。农民的收入如果不靠农业,对一个国家来讲是非常危险的事。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富余的劳动力,由于农民在土地上的被解放,可以自由地流入到城市,从事着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如拾破烂等城市的边缘职业。由于农民工外出因挣钱而致富的人很少,他们的收入仅可以补贴家用。农村虽然生活单调,但有人情味,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尊严,因此,他们很难能融入到城市的生活。最终他们仍然要返回到农村。城市的辛苦、劳累,是为了建设农村的家,正因为有这个心理,他们在城市的怨气,回到农村就消除了。“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农民所要求的土地流转是可进可退的流转。一部分人外出打工时,把土地交付别人代种,收取适当的费用,外面形势不好时,回乡仍然种地。还有一些四代同堂的家庭:父母在家种地,以解决温饱问题;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以解决家庭的用钱问题;爷爷、奶奶在家养老,同时兼管孙辈。而今,农民工外出容易,就业困难,招上工更是困难。因此,国家在城市和企业中除了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岗位外,解决农民工的根本出路应以就地安置为主。
    当前,各级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但是,多年传统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个别地方政府工作作风中存在的浮躁现象,使中央很多政策在具体实践中难以得到落实,致使农民增收缓慢、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据专家推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多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的劳动力约5亿多,仍然有3亿剩余劳动力。这3亿人中城市能容纳的数量有限,大部分人仍需要在当地转移。
    返乡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在城市工作多年,经过了由乡土到现代城市,由封闭、传统到开放的转变,接纳了许多新观念、新事物。他们在城市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逐渐有了自主意识,由于长期和城市人的相互竞争,心理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强,初步有了竞争意识,他们在企业和工厂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科技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处事心理、态度和行为基本上能与社会同步,他们已成为农村中的活跃人物。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对新农村的建设必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要加强对外出返乡人员就业观念的转变。“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这是许多外出打工人员的共识。城市的经济发展了,劳动密集性的企业增多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机会自然而然的增加了,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先进科学技术的普遍使用,现代化对传统工业的替代,企业的用人会越老越少,而且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形成了新的挑战,许多人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少农民工仍把就业的眼光盯在大城市、盯在沿海地区、甚至还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这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就业挣钱的机会。还有一些农民工的就业理念存在着问题:他们不从实际出发,异想天开,图省力、轻松、舒适,图体面,图挣大钱。
解决农民工就地转移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改革和发展。农村只有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事业昌盛了,就需要很多人做事,农民工就会有出路,就能实现就地转移。
    农村是个田园风光、生活节奏较缓的地方。现在农村的落后、不能快速地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缺乏,许多事无人干,或找不到人干。北方的人到南方去了,农村的人到城市去了,留在北方的企业、农村的事情同样遇到了“民工荒”。比如植树造林,过去挖一个1立方的树坑仅需2元钱,而今6元钱一个也找不到人干。留守在农村的一些村民宁可在太阳底下赌博、挑红四、晒太阳,也不愿去挖树坑挣些补充生活的钱。在农村雇工,过去每人每天10-25元,而今每人每天50-100元,还找不到人。本地人不愿在当地干事,怕在门口打工丢人,乡村里的不少企业,也要到外地去高价招人。由于农村缺人,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用于人力的支出明显加大,工期延长,成本加大。
    2、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宣传引导,提供信息,搭建平台。
    “企业招不来工、农民工找不到活”,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和返乡农民工的就地创业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农民工外出,政府应为企业和农民工的联姻搭建好平台。一是全力以赴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和公共就业岗位。二是提供基本的职能培训,引导农民工、调整农民工的就业情绪和心态。三是制定和出台刚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提供良好的服务。五是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3、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一定要与新农村的建设相结合。农民工为什么要到城里去?一是他们在农村没活干;二是在农村干活收入低,养不了家或致不了富;三是在城市打工可以享受到一些基本的社会保障;四是城市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应在注重农村功能建设的同时要逐步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的“等靠要”思想是要不得的。要教育他们一定要置身于国家社会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要融于整个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大潮中,农民工们更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和市场。农民工们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让他们知道国家投资兴建的房子、马路、自来水等并不代表着幸福,更不是幸福的唯一指标,农民工要有自己的精神享受和为之奋斗的艰苦历程。
    4、要不断挖掘农村市场的就业潜力。农村有着巨大的就业市场。一是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拉动,如修路、基本农田水利建设、良种基地建设、建设乡村卫生院(所)、学校、农货市场等,需要消化相当部分的农民工。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后,大量外来资金的注入需要一大批劳动力为新的土地主劳动。三是荒山、荒坡、荒沟、荒水、荒滩的开发。四是农村服务、旅游业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服务业和旅游业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而在目前的农村仅仅是起步。五是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业等优势产业。六是发展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等等。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途径很多,在今天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中国农村,并不是解决不了的难题。城市呼唤农民工,农村同样呼唤着农民工,农民工在农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