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国家的信用为何要向私人购买
作者:曹国奇    发布:2009-04-07    阅读:2678次   
一、金本位的实质是“第一货币本位”
 
按照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纸币是信用货币(有的定义派生货币为信用货币),毫无疑问在纸币时代这其中的信用是国家的信用,不是私人的信用。但是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看,当政府行使这方面的国家权力时却要向私人央行购买货币,这就不可理解了。为什么一国的纸币印制和发行大权不能像我国这样由政府掌握,而要由私人掌握呢?对此理论没有什么说明,但是理论却按这种方式构建了。如果担心政府乱印乱发,那么为何就不担心私人银行乱印乱发呢?我们的理论明显被包装过,目的在于为私人银行谋利益。
 
当纸币取代金银成为第一货币后,纸币不再是第二货币——即代货币——即马克思说的货币符号,它也不需要为金银为其保值,相反其它第二货币(代货币),比如支票和信用卡,都得以纸币为基础,背后得有足额的纸币作保证。除银行外,其它任何人使用的第二货币其背后必须有足额的第一货币作保证。这就是说,银行可以只有1元第一货币却可以给别人借出2元以上的第二货币,但是其他人不可以这样。当纸币是第二货币时,纸币的发行也是依照这个原则发行的——即所谓的有足值得金银为其保值。所以,金本位、贝壳本位、美元本位等等其实质都是第一货币本位。任何一种物只要它取得第一货币地位,它就是其它第二货币的本位主体。这就是真正的理论原则,它注定所谓“金本位制”必定破产。如果说斯密和马克思等人是由于历史局限性看不出“第一货币本位”,那么后来的理论还看不出“第一货币本位”则有被包装的嫌疑,有为私人银行集团控制政府的行为进行包装的嫌疑。
 
纸币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印制成本远远低于其面值象征的价值,这样纸币从其被印制出来到其成为能够使用的货币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其价值由0升值为1的过程。这是一个掠夺的过程,决定纸币的发行具有掠夺性。毫无疑问谁完成这个升值过程谁就能获取掠夺式暴利,比如张三用0支出得到一张面值100的纸币,则他可以按面值100交换李四的物品,于是完成这张纸币价值的“0——1”的升值过程,掠夺财富100。当李四再使用这张纸币购买它物时不能存在任何掠夺,只是正常交易。正是因为纸币发行具有掠夺性,所以任何个人发行的纸币都不能保证所有人接受它,这样这个重任只能由政府来完成,于是国家纸币出现——纸币成为第一货币。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国外私人银行要千方百计为政府打义工,帮助政府印制和发行纸币。显然他们成功了,他们能有效地操纵政府掠夺本国百姓。如果某国货币有幸成为世界货币,那么他们还可以操纵政府掠夺他国。
 
按照理论要求,当纸币成为第一货币后其信用都是国家的信用,不是个人的信用,所以它只能由政府印制和发行。但是实际中出了问题,除我国等极少数国家外,这种国家的信用基本都掌握在私人手里。不仅如此,如果经济发展了,蛋糕大了,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政府还得向私人购买自己的信用。本来将纸币的印制和发行大权交给私人完成也是可以的,此时私人央行只是代加工,收取加工费。主流的货币理论一直是这样向我们暗示的,不曾明说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告诉我们不是这样,政府得向私人购买自己的信用。假如宋鸿兵讲的为真,那么我们的世界真的很无奈,我们的理论真的很无奈。
 
同样的道理,世界货币是世界人民的信用,如果它由个别国家印制并有偿发行,则是其它国家都是向别国购买自己的信用,今天美元体系出现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少。周小川提出建立国际储备货币同样是向别国购买自己的信用,并无实质性改变。看来我们的世界真的很无奈,我们的理论真的很无奈,我们每个人都无奈地向别人购买本是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掠夺横行的世界!
 
二、主流货币理论被包装过
 
这些不利于银行集团的事实我们很少知道,我们的主流货币理论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很容易就完成的实证。本人向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来就在怀疑主流货币理论被包装过,理由如下:
 
(一)我们的理论基本不提纸币是国家信用这个基本特征,只强调它得由私人央行印制和发行,理由是避免政府乱发货币,掠夺百姓的财富。
 
这个理由是很蛊惑人心的,但是一般百姓那里知道他使用的纸币是私人银行印制和发行的。私人银行在法律上没有为广大百姓谋幸福的职责,他的信用无论如何不比政府更可靠。当国家的信用被私人银行公开盗用时,较之于私人银行使用自己的信用,私人银行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利用这些信用掠夺百姓,因为出了问题总有政府这个冤大头为其担当。事实表明自从国家信用被私人银行盗用后金融危机便一波接一波出现,广大百姓的利益被那些私人银行肆意践踏,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的央行是政府,所以我国基本没有因为货币发行问题引发过金融危机(前国民党政府除外),相反却是最近两次挽救金融危机的唯一主力队员。这种现象主要在于政府将其无偿的获取货币主要还是用于公共事业,一般百姓最终还是无偿享用了本属于自己的货币。
 
为了使私人央行行占有国家信用(货币)合法化,我们的理论显然在混淆视听,将一般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也定义为货币发行。无论如何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与央行印制发行货币的行为不是一会事,商行借贷行为是不改变系统货币总量的,因为借出货币总是要还的。央行是使货币从无到有的聚宝盆,必定使系统货币总量不断增加,是保证系统货币量随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唯一源泉。
 
(二)借贷是不能发行货币的。经典货币理论在这里的明显忽悠是:基本不提还款行为,而只谈借款行为,说借出就是发行货币。他们先是定义商行借贷行为是发行货币,然后悄悄转换成借出就是发行货币,这是很明显阴谋。还款行为自然是反发行货币,这个傻子都知道,所以他们尽量避而不谈,不然包装行径很快就会被戳穿。
 
商行的借贷行为在本质上只是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贷出,从而让它流通起来。这只能是改变系统流通货币流量,而不改变系统的货币存量。有些西经学子对此反驳说,由于商行的借贷是按乘数进行的,所以会改变系统货币量。也许这些人没有看出这里的奥秘,但是用“货币量”替换“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的痕迹是明显的。在明确指出还款行为被遗忘之后他们还坚持这种幼稚的说辞,只能说他们被主流货币理论洗脑了。
 
很奇怪的是,我国有些主流经济学家总是将借款与货币发行简单地正比例联系起来。我们得知道,还款也是按乘数进行的,也是每时每刻在进行的。按照主流货币理论的说法,一个时期通过商行借贷行为发行的货币量应该由借款与还款的差值来决定,即货币发行量=借款量-还款量-利息。专家学者应该知道这个基本公式的,他们为什么总是有意或无意忽视还款行为呢?我们不得知之。如果商业的借出行为是发行货币,那么公众的还款行为就一定是反发行货币,而且还要支付利息。
 
利息的存在将货币存量将越来越少,最终系统的货币全部被银行吸干。这就是说通过商行借贷途径根本不能发行货币,只是提高系统货币的流动率。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为了掩盖一个谎言我们得制造100个谎言。主流货币理论中的一系列谎言就是这么被制造出来的,最终都是为了掩盖“国家信用得向私人购买”这个谎言。
 
(三)我们的理论总是借用金属货币时代的概念——铸币税,用它掩盖和回避纸币发行过程中的掠夺性。
 
很多西方学者指出了央行发行纸币中的掠夺性,但是他们全部是边缘人士,没有一个被诺贝尔奖看中,毕竟奖金最终是银行家经营的。铸币税本来是指铸造金属货币的加工费,这自然是合理的费用。在纸币时代仍然沿用这个概念好处是明显的,使我们都以为央行只是在获取它应该的劳动报酬——加工纸币的费用,于是央行的掠夺行径被掩盖了。尤其是“税”字,它的好处在于它总是与“合理”联系在一起,这样本来只是花费1元费用印制100元货币,在“税”字掩盖下另外的99元的暴利都是合理的税收了。当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沿用铸币税这个概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掩盖美国在发行其货币时对其它国家的掠夺行为,掩盖这种这种发行制度必然导致的国际通货膨胀。
 
仅仅铸币税很很容易被人们戳穿的,所以为了进步掩盖这个谎言理论再杜撰一个概念——通货膨胀税,意思是指人们因政府多发行货币导致通胀而遭受的损失。然后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建立起谁也理解不透的关系,于是我们不得不云里雾里。与前面的“暴利”被“税”代替一样,这里的“损失”也被“税”代替了。
 
其实问题很简单,在有偿发行体制下,发行者只是获取掠夺式暴利。这种暴利是通过相对货币贬值获得的。那么何为相对货币贬值呢?它是只以基期物价为标准(不管这个标准本身时通胀还是紧缩),系统新增货币后物价都必定要相对上涨。在这里公众因这种相对通胀而损失的财富始终等于货币发行者掠夺的财富。如上面发行100元货币的例子中,公众损失的财富只能且一定等于99元。这里绝对不存在主流理论讲的铸币税与通胀税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这样的情况。
 
货币发行中的一个真正问题是相对通胀对大家是不均等的,而是随着流通环节延长逐步增加。对于发行者而言,它是没有相对通胀的,因为第一个使用货币的人面对的物价水平仍然是以前的物价水平。通胀始终是随着增加的货币逐步流通慢慢形成的,而不是一下子就形成了。所以最先使用刚发行的货币的人是不会出现通胀的,从而不会承担铸币税。这在国际上也一样,对于别国储备的美元而言,美国人自己基本不会承担它带来的通胀。
 
纸币的铸造费用是很低的,当它按面值发行时,发行者总可以获取掠夺式暴利。这正是建立世界统一货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被铸币税掩盖了,于是我们迟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掠夺者仍然被包装成救世主,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我们交换活动十分方便,所以应该向他们支付铸币税以作酬谢。
 
(四)所有纸币都是无偿发行的,但是在一系列的谎言鼓噪下这个真理性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以致我国多数学者不知道有这种声音。我也不知道,直到党爱民先生指出早有人提出无债权无什么的“三无货币”时为止。
 
如果将印制纸币的环节独立起来,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所有的纸币都是无偿发行的,这是由纸币的印制费用远远低于其面值所决定的。正是纸币的发行一定是无偿的,所以纸币的发行过程中一定存在掠夺行为。对于第一个得到纸币的人而言,不管这个人是印制者自己,是政府,是百姓,还是其他人,他始终是完成纸币升级的那个人,他总是用0价值得到纸币,再按1价值兑换一般物品,所以这个人一定是掠夺者。除非是个疯子或者是无私者,又将他无偿得到的纸币无偿送给别人,则此人不是掠夺者。政府可以不是掠夺者,因为他经常将他得到的纸币无偿发给他的臣民——比如救灾、扶贫、社保、过年费;央行也不是掠夺者,因为正常的社会不会同时给与他两个职能,既让他印制纸币又让他使用纸币,这是合理机制的使然。
 
既制造纸币又使用纸币的人,是假币制造者。但是国外多数私人央行既是纸币制造者又是纸币使用者,他们与假币制造者这个强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他是合法的强盗。我们的理论是一定要压制这种声音的,将商行借贷行为定义为发行货币,沿用铸币税这些金属货币时代的概念,再控制出版和新闻,于是私人央行的掠夺行径基本被美化了,被美化成铸币税和通胀税,美化成公众支付的感谢费。
 
(五)货币投放社会(包含贷款),不会像下雨那样均匀撒落在社会每个角落,而只能从某些地方进入社会,这样便存在货币入口的问题。如前面分析的,货币入口处基本不会出现相应货币所造成的通胀,总是绝对受益者。
 
货币入口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决定货币发行(包含贷款)的路径是什么,不是什么,但是这么重要的概念在经典货币理论中从来就没有提及。不提及货币入口自然在于包装,好让货币入口处的群体不被众人注意,偷偷地享受。
 
对于国际货币而言,货币入口自然更加受人关注。按照前面说的无偿发行原理,如果某种货币充当国际货币,那么它就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无偿发行,让货币入口与其作用范围相匹配。只有这样做了,特里芬(Triffin)难题才有可能消失。但是货币入口在理论上消失了,一般国家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其实,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世界统一货币,仅仅在于要求货币入口尽量多几处,让其它一些国家也有机会享受有偿发行的好处,而不是要求建立无偿发行体制,直接消灭货币发行中的掠夺行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是一定要以无偿发行为基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际信用不向少数人购买,归还国际信用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