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GDP增长9.0%,增幅比上一年下降4个百分点,创1990年以来最大跌幅。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是前几年国内持续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危机和突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共同影响的结果。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和一揽子计划,力保今年GDP增长8%左右。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分依赖增加了当前保经济增长的困难,今年可能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998年的经济形势与当前的情况十分相似,当时面对经济增长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经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经济逐步回复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是,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并导致国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2002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和总消费增长一直慢于GDP增长,它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43.7%下降到2007年的35.4%;总消费率从59.6%下降到48.8%,均创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资本形成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37.9%上升到42.3%,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由36.3%上升到39.9%。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为77%,资本形成率为23%左右。我国的总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8.8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3个百分点。当前我国消费率太低,而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GDP增长。
为了防止经济结构在此轮经济调整中进一步恶化,当前应把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过去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使我国居民消费有更快的增长,一是需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逐步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一、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虽然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但是,由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具体政策不到位,最近几年我国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和)占GDP的比重仍然在下降,已由2002年的47.7%下降到2007年的43.2%。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关键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逐步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一是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最近十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增长很快,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比较缓慢,使得职工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要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需要减少企业利润,并相应增加职工工资收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以确保职工工资收入增长快于企业利润增长。当前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同时,也应推动企业逐步建立起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二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国民收入由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个人收入三部分组成。过去十多年,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了约6个百分点,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低、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所占比重太高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增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调节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的分配关系。首先,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并实行以家庭人均收入为征税的依据,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限制国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其次,大幅度提高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上缴中央财政的比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转移支付,以刺激居民消费增长。此举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的投资冲动。
三是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占53.0%,来自工资性收入占38.6%,来自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占3.1%和5.4%。前两项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总额的91.6%,是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1979-200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比GDP慢了5.2个百分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收入取决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价格。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明显低于第二、三产业的情况下,要提高务农农民的收入、缩小他们与其他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首先是每年都要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其次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国家可以逐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也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达到提高农产品价格的目的。在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减少农民数量,即加快推进城市化。另外,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也是增加农民纯收入的重要方面。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即从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2000-2007年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了3.3个百分点。当前重要的问题是,要建立规范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一直呈现扩大趋势。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3.33倍;上海市人均GDP是贵州省的9倍。目前,我国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10倍。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幅度提高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同时,更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措施,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相应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二是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援助;三是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使其职工工资保持合理增长;四是大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逐步缩小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五是继续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可以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增加了城乡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即使增加了收入,往往也不愿意增加当期消费,而是为今后退休、可能发生的失业下岗、医疗支出和意外事故,以及子女的教育等不确定的支出进行储蓄。这种状况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抑制了居民消费增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覆盖面比较小、保障水平比较低、法律不健全和监察执法不严等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是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国家应不断增加财政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投入,逐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尽快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
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是家庭子女负责上辈养老的模式,农民没有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积极开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尽早实现农民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三是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是一个很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许多农民工却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很不公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尽快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制度,并切实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四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且不能随着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和通货膨胀上升及时提升。今后国家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时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证城乡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五是全面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广大居民。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只要各级政府认真按照中央制定的方针去办,我们相信我国将会比较快地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六是积极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困难群体救助体系、自然灾害救援体系,提高救助标准,使城乡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三、大力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要提高居民消费,就必须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因此,为了刺激消费增长,当前我国政府也应把创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放在突出的地位。
一是强化对市场的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保证市场销售的商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二是取消一切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新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我国的消费政策进行一次清理,取消一切不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法规,并根据新情况制定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新政策。同时,还应引导和推动居民更新消费观念,倡导健康、环保、可持续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扩展居民消费领域。
三是完善信贷消费政策,扩大消费信贷规模。1998年我国金融机构就开办了居民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贷款条件比较苛刻、手续又比较繁琐,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比较缓慢,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很有限。今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消费政策,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扩展消费信贷领域,对居民购买住房和家用汽车等提供更方便的消费信贷,以推动居民消费增长。
四是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我国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但由于自来水不普及、电价过高、电视传输信号不好、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限制了农村家用电器的销售,抑制了农村消费增长。为推动农村消费增长,国家应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和电力供应、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电视通讯的传输质量、完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关键,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条件。历史经验表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经济政策需要协调配套,各政府部门也需要通力合作。(200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