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巨额外汇储备怎么管,怎么用
作者:吴晓灵    发布:2009-08-27    阅读:9862次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如何让中国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又要确保中国的经济安全,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伴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讨论,温家宝总理在2月1日首先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中国的建设服务。随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在2月18日称,外管局将积极支持国家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一些政府部门也在筹划如何利用外汇储备,如国家能源局将研究从外汇储备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海外能源勘探开发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国内石油企业获取海外资源。
    近日,记者就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外汇储备应用方式,外汇储备多元化配置改革思路等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吴晓灵。
    吴晓灵认为,外汇储备对应的是央行的负债,其性质不同于储蓄和财政资金,也就不能简单地分给个人或者政府部门直接使用。其最佳应用方式应是,企业在国内筹集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购汇后,开展对外投资。而鼓励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适度减少储备规模,应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以下为采访内容:

    不同点:外汇储备对应的是央行负债
   
    《经济观察报》:现在国内外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讨论很多,究竟什么是外汇储备,其与储蓄和财政资金有什么不同?
    吴晓灵:外汇储备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与企业和居民的货币财富是相对应的。
外汇储备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有些国家,比如日本,外汇储备是财政资金收购形成的,一般由财政部代表国家进行管理,委托中央银行按财政的管理政策进行操作。有些国家,比如中国,由人民银行收购,直接管理并操作。还有一些国家兼而有之,财政、央行均有外汇储备,各自管理,但在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时一定是由中央银行或委托中央银行进行操作,否则市场信号的混乱会影响国家金融的稳定。
    《经济观察报》:中国1.95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是怎么形成的?从这其中,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政策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吴晓灵: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国实行结汇售汇制度,即企业获得的外汇要卖给银行,企业需要外汇时向银行购买。1996年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对非资本项下的用汇,企业可以凭真实需求向银行购买,企业获取的外汇在外管局核定的额度内可保留现汇,超出限额的部分要向银行结汇。
    2003年以来,外汇局放宽了企业保留现汇额度和允许开立外汇账户的企业范围,但由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企业和居民个人都把外汇出售给了银行,经常项下结汇制度已名存实亡。
    2003年底我国居民个人外汇存款余额855亿美元,而到2008年底居民个人外汇存款余额不增反减,为529亿美元。按照外管局规定,企业可在上年度经常项目收入的80%和支出的50%的总额内自主留用外汇。2003年底我国企业外汇存款余额519亿美元,到2008年底外汇存款余额988亿美元,年均增长13.7%,远远低于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24.7%的增长速度,企业保留外汇的意愿非常之低。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国际贸易持续顺差,利用外资也不断增加,形成了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双顺差的局面。企业和居民把得到的外汇卖给银行就形成了人民币存款或手持现金。商业银行没有那么多人民币资金收购外汇就把外汇卖给人民银行,形成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由此可见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从本质上是与社会的企业和个人的存款、现金相对应的,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
    上述过程表明,外汇储备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资产,但对应的是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和购买的中央银行的票据,间接体现的是企业和居民在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人民银行必须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外汇储备之所以称为国家外汇储备,一是因为它是由中央银行用发行人民币的方式收购进来;二是因为它是国家对外履行国际债务的保证,即政府、企业和个人要使用外汇偿付对外债务时能用人民币换成外汇去偿付债务。
   
    怎么管:安全、盈利、流动性
   
    《经济观察报》: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配置?为什么在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所占的比例较大?
    吴晓灵:外汇储备管理必须贯彻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原则。
    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的资产,但同时也是人民银行对社会的负债。保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既然是负债,人民银行要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和所购买的央行票据付息,外汇储备也必须盈利。既然企业和居民随时有可能用人民币购买外汇,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即随时变成外币现金的可能性也要强。
    从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出发,各国外汇储备一般是购买外币发行国的政府债务、高信用等级的公共机构债务。这当中为了分散风险要进行币种配置、债务期限配置,要考虑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地区、国别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经营战略是保守的。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中含有美国房利美、房地美的债券,也因为他们是美国政府支持的公共机构,有美国政府的隐性担保。从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经营的原则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外汇资产的配置中美国国债占比较大。
    近年来由于各国央行外汇储备增长较快,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有些央行也做了一些积极投资的尝试,但是这种投资的比例都极小。
   
    怎么用: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
   
    《经济观察报》:有学者提出,将外汇储备平均发放给公众以刺激消费。从专业的角度讲,外汇储备可不可以分给全国人民?
    吴晓灵:我在前面已经做了叙述,从人民银行外汇储备的来源,我们就可以知道外汇储备是不能分的,也是不能用于社会保障的。
    《经济观察报》:外汇储备可不可以用于启动内需?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怎么用?
    吴晓灵:外汇储备可不可以用于启动内需、振兴中国经济呢?从广义上讲是可以的,比如此次商务部带领企业家用130亿美元到欧洲进行高技术产品的采购。如果采购成功一定是要支付外汇的,用人民币支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人民币还不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会提高我国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竞争能力,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观察报》:外汇储备可不可以用于资源性投资和股权投资?如果可以,具体有哪些可行的投资方式?
    吴晓灵:用外汇到国际上购置资源性商品,进行资源股权投资或对一般企业投资是国家近几年鼓励的方向。但由人民银行直接投资是不行的,因为这些钱是对中国居民的负债。
    企业和个人要投资,可以用人民币把外汇买过去,由买外汇的人承担投资风险。考虑到短时间内企业和个人大量购买外汇,外汇储备会迅速减少,有出现国际支付危机的可能,因而国家对外汇投资还有一定的管制,即资本项目管制。但面对我国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出现支付危机局面的概率极小。
    外汇储备还有一种用法就是成立国家主权基金。这些基金绝大多数是政府花钱购买外汇然后对外投资,由政府承担投资风险。中国政府2007年发行1.5万亿元人民币国债,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这类用法。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购买战略储备物资和成立资源、能源投资基金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可行的,但必须有人拿人民币来购买外汇。购汇的人民币从哪里来?如果是政府行为,可以由财政出钱,哪怕是政府发债筹集资金。如果是企业行为,可以是企业的资本金,也可以是银行贷款,当然贷款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状况要在银行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我们最应该鼓励的是企业在国内筹集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购汇后对外投资。企业直接对外投资有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政府也可以用成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方式帮助企业分担部分风险,鼓励企业走出去。
    控风险:适度减少储备规模
    《经济观察报》:2008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增幅同比下降了约27%,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影响,外汇净流入放缓,约为上半年的一半。外汇储备增幅趋缓,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未来应该怎样减少外汇储备的风险?
    吴晓灵:减少外汇储备风险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第一,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但面对财政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美国经济,我们也面临极大的风险,因而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的增减是经济活动的反映,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也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甚至略有下降也不必惊慌,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预期方向——即降低中国经济对外的依赖度。我们不能一方面担心外汇储备的安全,不希望多买美国国债,另一方面又怕外汇储备少增或减少。
鼓励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适度减少储备规模应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减少经济对外依存度,开拓国内市场是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但中国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这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进口新技术产品和国外先进技术,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改革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