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应对危机政策效果评估
作者:樊纲    发布:2010-01-14    阅读:4790次   
    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揽子计划迅速取得明显成效,是与它以下的优点分不开的:
    政策出台及时。危机刚爆发不久,就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由紧缩性的政策转变为积极的扩张性的政策。
    力度够大。2009年财政赤字达到GDP的3%左右,是当年增长率达到8%的重要保证。
    从一开始就明确这一计划有一定的持续性,至少要有2年的时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复苏与稳定增长。目前,政策的“乘数效应”已经显现,一些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企业投资开始有所恢复。
    政府资金除了用于一些民生工程和刺激消费,主要花在了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和一些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发展项目上,没有多少用于“保企业”,就没有产生出新的过剩生产能力。又由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次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从长远看应该说都是“有用的”,经济效率是有保证的。
    在情况出现变化后,政策进行了较为及时的微调,防止了过多副作用的出现。
    值得讨论的问题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百年不遇的特大金融危机的冲击,外贸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20%的下降(如果从危机前的增长水平算,就是下滑了40%),失业等问题严重恶化;我们采取的政策措施又往往是没有前车可鉴的(比如我们是第一次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因此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当然,既使有这些副作用,采取这些政策措施也是“值得的”),值得讨论。主要是:
    贷款增长过快,导致M2以29%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形成了资产泡沫的风险(近期以CPI表示的通货膨胀风险其实不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为了应对信贷萎缩(即由信心消失导致信贷活动停止),大大提高了基础货币供给,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而我们的情况是:一方面我们受到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小,另一方面金融业与企业界对中国经济包括政府政策效果的信心相当充分,国有银行在配合政府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我们并没有发生由信心不足而产生的信贷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政策的放松就很容易导致贷款增长速度过快。对此应该说事先估计不足。
    汇率政策调整相对滞后。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相对关系,也应该反映一国经济情况变化与其他国家经济形势相对关系出现的变化。从长期看,我国货币无论在危机爆发前还是目前都存在着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的基本趋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美元升值我们坚持没有贬值,是正确的。而当美元开始大幅贬值之后,我们则应适时采取对美元适度贬值的策略,理由是:尽管我国的出口在以20%的速度下降,但是其他国家(这里主要指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下滑的幅度更大,就相对关系而言,我们在国际贸易跌份额还在增长,所以我们至少没有对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贬值的需要。汇率政策及时调整,有利于防范国际资本流入过多导致资产泡沫,也可以使我们防止被动、掌握主动,继续实行渐进、稳步的调整方法,防止汇率的大波大动。
 
(200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