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只有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解决宽松的货币政策
作者:韩和元    发布:2010-03-23    阅读:2459次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上年同月为下降1.6%),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增速远高于1月份的1.5%,更重要的是,这与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的底线越来越接近,这也无形中给予了中国的财经决策者们以压力,使得短期内因物价上涨而导致央行加息的压力增大。
虽然二月CPI的增长确有节假日和翘尾等因素的存在。2月份正值中国的农历春节,食品价格、烟酒等价格涨幅较高,从历年的数据来看春节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亦的确很大。另外,翘尾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去年2月CPI的水平为负。但请大家要记住的是,在2007年4月CPI的突然异动,所有的人都只是将其定义为蓝耳病发作的偶然波动,但事实是CPI自此站上3%以后直到2008年底才回落下来。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我们倾向于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现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如同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那样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其根源在于压低利率造成信贷的扩张它他往往误导着投资者和消费者,使他们热中于投资和消费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投资与消费的项目,由此当然能够形成一时间的繁荣。
而能够导致利率下降的办法有二:一是储蓄的大量增加而自然导致利率的下降;二是人为控制,譬如大量印刷钞票,当银行印制新的货币,并把它投向商业领域,用于投资的资金供给明显增加,而利率降低。商人被银行的通货膨胀所误导,就会对“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进行投资,特别是对于那些远离消费者的生产领域,也就是说资本结构变长了。商人拿着他们新得来的资金,抬高了资本价格和其他生产资料价格。在大量货币投放下,商人拿着他们新得来的资金,将这一数值抬高到2.7%,它也高于了现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2.25%),那么说明了我们的实际利率已经为负了。如果当前还不采取措施,那么低利率尤将进一步误导商人和消费者,使他们更热中于投资和消费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投资与消费的项目。
当然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在实践中与西方理论也有一定的差异。譬如,去年美国与中国采取了完全相同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国出现了货币乘数大幅度提升并推动广义货币增长率快速上升的局面,而美国则面临货币乘数下降近一半,广义货币几乎不增长的状态。如陆磊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猛增背后一定存在与发达经济体不同的制度背景——其直接体现是政策对金融资源的动员力。事实上这种动员力或直接或间接的误导着中国的金融体系,使得他们有理由认为,中国的主权信用是值得人信服的。这也就说明了,在中国不是货币政策导致了投资和信贷旺盛,而是财政政策推动信贷和投资高增长。
综此,我们认为,为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发生,进而实现温总提出的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为保障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在内的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其根本还在于必须坚定的从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着手。只有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解决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的遏制住通货膨胀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