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产业经济
“轻资产”战略的核心理论
作者:刘昆山    发布:2010-04-15    阅读:29610次   
“轻资产”战略的核心理论
 
经济理论源于经济实践。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本质的探析和认知,是对经济现象规律的探求和揭示。经济理论来自经济实践,反过来又引导经济实践,维护和推动经济实践。对于任何经济理论,都必须了解其所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理解和把握经济理论的精髓,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被其光怪陆离的表象所左右。揭示“轻资产”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就是“轻资产”战略的核心理论。
 
一、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
 
剖析和理解“轻资产”战略的核心理论,必须首先破解三大难题。
 
1、“微笑曲线”与“哭泣曲线”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的“产业链条附加值分布理论”的形象表述。产业链中附加值的分布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类似微笑的嘴。朝上的两端是设计和销售,处于低位的是制造。附加值高说白了就是利润高,效益高,因此,“轻资产”战略的核心就是选取产业链条的两端,掌控设计和销售。而设计和销售所要投入的资产是相对少的。用“资产利润率”也可以画出这样一条微笑的曲线。这是那些从事“轻资产”经营的人获利后兴高采烈的形态。如果用“利润资产率”来画,因为从事制造的企业所投入的资产甚多,则会得到完全相反的一条曲线:两端低而中间高,是类似哭泣的嘴的形状,是一条“哭泣曲线”。这是从事外包和贴牌生产的“重资产”经营者愁眉苦脸的形态。
兴高采烈的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笑的,愁眉苦脸的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哭的?
 
2、“大而全”与“不求全”
 
曾几何时,哪家企业不是占地越多越好,厂房越高大越好,机器设备越全越好,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能做到“万事不求人”,实行完全封闭式生产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不知从何时开始,忽然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这些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重资产”骤然贬值了,“大而全”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冲击得“体无完肤”,一种全新的“不求全”的理念成了时髦的“香饽饽”。“轻资产”公司如雨后春笋,他们不要厂房,不用机器,就能获大利赚大钱。
产业链条为什么可以割裂呢?莫非今后就不再需要“生产制造”了?
 
3、“四两拨千斤”与“千斤被四两拨”
 
“轻资产”战略的最高境界是用“轻资产”的少量资本,来掌控和操纵“重资产”的大量资本,实现“四两拨千斤”。这就是说,“轻资产”企业是“四两”,是完全掌握主动权的主导方,而“重资产”企业成了被拨动的“千斤”,处于完全被动和受控制的地位。“重资产”企业要听命于“轻资产”的调遣和摆布,制造什么品种商品、按什么质量要求验收、生产批量多大、何时必须完工等等,都要随着“轻资产”的指挥棒转。尤其要命的是,“轻资产”吃的是甘蔗最甜的一段,获取的是高额利润,把没有味道的甘蔗头头稍稍扔给了“重资产”。
“重资产”企业怎么这么贱?“轻资产”会一直耀武扬威下去吗?
 
二、用“经济时代理论”解读“轻资产”
 
“轻资产”战略是时代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经济时代理论”是研究不同经济时代推动社会财富增长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的科学。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划分,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狩猎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现在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社会财富增长的基本驱动力是划分时代的重要依据。不同经济时代财富增长的基本驱动力是不一样的。狩猎经济时代的基本驱动力是人的体力,谁的体格健壮,体力充沛,谁就会狩猎多多,谁就最富有。农业经济时代的基本驱动力是土地和劳动力,谁拥有的土地越多,谁拥有的劳动力越多,谁就越有财富。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驱动力是资本和机器。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工厂越大,机器越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机器设备和货币资本等传统资本是“第一资本”。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占地广袤的工厂、高大的厂房、庞大的机器群等雄厚的物质资源。1913年首创流水组装线,进一步推动了财富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条汽车工业中最早、最有效率的装配线,经不断改进,创造出“链条带动永不停歇”的输送带,工人重复装配工作,连脚也不必挪动。一辆“福特T型车”的装配时间由12小时30分,缩短为5小时50分。随着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企业的盈利急剧增加。福特汽车公司的净收入由1909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1914年的2500万美元。财富榜样揭示的经济理论是:机器和资本是推动财富增长的驱动力。企业是逐利的,有榜样就得追。追赶榜样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占有物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占有物质资源”是企业追求“大而全”的理论根源。
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令人惊诧的变化。这些变化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微软公司。1975年创建时注册资本只有区区900美元,三十年后的2005年,竟然创造了总收入397.9亿美元,盈利额122.5亿美元的财富神话。微软公司既未占有多少物质资源,也没有高大的厂房,更没有先进的机器和自动化流水线,为什么财富增长得如此神速?微软财富增长的模式向经济学旧的理论发起了冲击。类似微软这样的公司多了,一些先知先觉的人们感悟到:“时代变了”,因此财富增长的方式才会改变。新的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实践的深入渐次清晰了:这时,人们才醒悟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的基本驱动力发生了根本改变,知识资源、智力劳动和知识资本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成为“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第一资本”。微软公司致富敛财的奥秘在于拥有知识,特别是稀缺知识,在于从事的是智力劳动,在于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运作。
“轻资产”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要像微软公司那样,用知识、用智力劳动、用知识资本来推动财富的增长,摒弃了以往拼命追求物质资源占有的经营理念,于是“不求全”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轻资产”并非“越轻越好”,有些要“轻”,有些还真不能“轻”。要“轻”的是固定资产,是物质资源,是传统资本;不能“轻”的是知识资源,是知识资本,是推动财富增长的驱动力。
“重资产”企业占有较多的物质资源并非坏事,问题是缺乏“第一资源”,缺乏知识资本,缺乏对财富增长方式变化的清醒认识,而又不知不觉,只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时代变了,我们的理念也要随着改变;天气变暖了,就必须脱掉厚重的冬衣,“轻”装上阵。“轻资产”企业能够做到的事情,只要转变理念,“重资产”企业同样可以做到。后知后觉没有关系,觉醒了就要行动,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顺应了时代财富增长的机理,财富才会滚滚而来。
时代列车在昼夜不停地隆隆前行,挤在列车上的人们并不知道列车到了哪一站,而且时代的改变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碑”,因而,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后知后觉,有的人不知不觉。坐在列车前部的人,可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在后部的人尚处在工业经济时代。但是,时代列车正在全速驶向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代者方能赢得财富。
“轻资产”战略只有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才能读懂,才能读出味道来。
 
三、用“两种劳动理论”解读“轻资产”
 
“两种劳动理论”是研究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差异以及为何产生差异的科学。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资料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代替人力的特殊力量。先是畜力,牛耕田、马拉车,后来是风力,张帆行船、趁风扬场,再后来是水力,水车浇灌、水磨磨面。这个时期基本是农业经济时代。随着蒸汽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机的机械力和电动机的电力代替人力,生产力大幅提升,财富急剧增长,这就是工业经济时代。凡是以人的体力以及代替人力的特殊力量从事的劳动,我们称之谓“泛体力劳动”。
智力劳动是以人脑的智力进行的劳动。智力劳动古已有之,那些代替人力的劳动资料的发现、发明,都是智力劳动的结晶。现在人的智力的替代力量也已陆续出现,例如计算机技术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力。人的智力以及代替人智力的力量所从事的劳动,称之谓“泛智力劳动”。“泛智力劳动”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但是两种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商品价值决定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泛体力劳动”商品价值大小体现在劳动时间上,别人一小时干一件,你干两个,价值提高一倍。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劳动时间的竞争是有限度的,其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泛智力劳动”商品价值大小体现在蕴含的知识量上,知识量的竞争几乎是无限制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300次综合运算,国产“探索108”集群计算机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60亿次,知识量的差异太大了。同时,“泛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是,投入一次劳动,获得一次价值;不投入劳动就不能创造价值。“泛智力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投入一次劳动,还可能获得新的价值。专利是“泛智力劳动”的成果,专利的拥有者在自己使用专利时即创造了价值。当专利拥有者转让专利使用权后,并没有新的劳动投入,却能获得报酬,创造出新的价值。
“泛智力劳动”创造的超出“泛体力劳动”价值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增盈价值”。“增盈价值”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因。
“轻资产”战略的核心理论就在于用“泛智力劳动”来取代“泛体力劳动”,或者说企业选取的从事能获得超额的、超常规“增盈价值”的“泛智力劳动”,而将创造价值较小、较难的“泛体力劳动”留给了外包、贴牌企业来干。设计和营销主要是“泛智力劳动”,出力小而获利大,是甘蔗最甜的一段;而制造,无论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多高,都是“泛体力劳动”都是出力大而获利小,是甘蔗最没味道的一段。“轻资产”企业从事“泛智力劳动”,获利容易获利大,因此是“微笑曲线”;而“重资产”企业从事“泛体力劳动”获利艰难获利小,因此是“哭泣曲线”。
 
四、用“知识资本理论”解读“轻资产”
 
“知识资本理论”是揭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中两种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科学。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易,由一种资本,变成了两种资本,即不仅要有传统概念上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等构成的传统资本,而且要有知识资本。办企业没有资本不行,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办企业没有知识资本不行的道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醒意识到的事情。传统资本和知识资本,两种资本好比是企业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没有传统资本,企业无以存活;没有知识资本,企业活得艰难。知识资本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无数鲜活的事例和经典的案例形象地说明,传统资本是企业的“硬件”,知识资本是企业的“软件”。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轻资产”企业正是用其拥有的雄厚的知识资本的“四两”,来拨动“重资产”企业的传统资本的“千斤”;正是用知识资本的“软件”来驱动传统资本的“硬件”。知识资本果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吗?大家可以想想,微软公司的一张“Windows”,驱动了全世界多少台电脑?“软件”的威力太大了。靠“轻资产”经营战略迅速聚敛财富的美特斯邦威公司就是个最好的例证。周成建运用最初的不足百万的知识资本,利用“轻资产”战略这个“杠杆”撬动了上游的60多家“重资产”企业的合计3个多亿的资产,同时操控了下游500多家专卖店大约2亿多的“重资产”。
首先“硬件”离不开“软件”,没有“软件”的启动“硬件”不能运转。没有“轻资产”公司的订单,“重资产”公司便要停工歇业。其次,“软件”是决定“硬件”运作效果的关键。有了好的“软件”的驱动,“硬件”才能更好地运转,尽管利润微薄,尚可维持生产经营。 若遇到一个不好的“软件”,即没有多少知识资本的企业,作为“硬件”的“重资产”企业必然会经常“死机”。
道理很简单,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第一资本”。有了“第一资本”企业的传统资本就能盘活,企业面貌就会大改观。令人费解的是,这么多的“重资产”企业为什么就不思改变,就那么安于现状呢?为什么不吃整根甘蔗偏偏要拣那写头头稍稍,要拾人牙慧呢?这里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一旦“重资产”企业觉醒了,都“轻装上阵”了,现在的“轻资产”企业的日子就不会那么好过了。
什么是知识资本?如何提升企业的知识资本?非本文的主旨,不能详细论述。但是,知识资本绝非像有的人想像的“只要多打广告就行”那么简单。
 
五、“轻资产”照样会导致“倾家荡产”
 
“轻资产”战略之所以得到青睐,归结起来就是六大特点:“资产重量轻、资产规模小、资产质量精、资产形态软、资产投入少、资产收益多”。即“轻小精软”,外加“一少一多”。这些表象产生了误导:“越小越好、一味求轻、盲目追轻、全民皆轻”。
实践证明,“轻资产”战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亦非“一轻就灵”,更非“一轻就发”。实施“轻资产”战略的也有“血本无归”的。究其原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照葫芦画瓢”、“邯郸学步”没有不栽跟头的。已经实施“轻资产”战略的企业、正在实施“轻资产”战略的企业,以及准备实施“轻资产”战略的企业,必须认真补上这一课,认真领悟“轻资产”战略的核心理论,运用核心理论理解其运营原理,运用核心理论检验经营策略,运用核心理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这些“轻资产”战略的理论,对于当年提出这个战略的麦肯锡公司来说,是核心理论,是核心技术,是核心机密,花多少钱都不可外传的高度机密。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奉献给“微笑”的“轻资产”企业,同时也奉献给那些正在“哭泣”的“重资产”企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使我们的企业活得健康,活得更好,活得明白,活得心中有数。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企业在财富增长中得以发展。
必须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知识经济时代以及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的方式和机理,要从过分依赖物质资源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确立知识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新理念。“轻资产”绝非“不劳而获”,必须强化企业的“泛智力劳动”;“轻资产”不是资本越少越好,而是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资本。一个不重视知识资源、不重视“泛智力劳动”、不重视知识资本的“轻资产”照样会“倾家荡产”。勿谓言之不预也。
 
 
@@@@【作者敬告】 @@@@@@@@@@@@@@@@@@@@@@@@@@@@@@@@@
 
一、本文依据的理论是《企业知识资本论》。
二、敬请网友评论、批评、教正。如要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
三、欢迎企业就知识资本的理论和运作咨询。
四、应邀举办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讲座。
作者邮箱:lks8391@163.com
 
@@@@@@@@@@@@@@@@@@@@@@@@@@@@@@@@@@@@@@@@@@@@